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39)

百六戛古道(百六砌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十八彎古道殘存的一段

百六戛古道,位於百六戛與車埕之間註1, 這條古道與清末修築的「淡基橫斷古道」西段註2 十八彎古道路線有所重疊。

十八彎古道經過百六戛聚落附近,因此山界亦有人將百六戛古道視為是淡基橫斷古道西段的一部份。

雖然如此,我傾向於視兩者為不同的古道。十八彎古道幾乎已堙滅於山林蔓草之中,而聯絡百六戛與車埕之間的 這條舊道一直存在而且路徑完好。百六戛、車埕兩個聚落都有不少古厝, 而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先生的故居就在車埕。 春天時,百六戛、車埕都有美麗的櫻花可賞。雖然現存的百六戛古道外貌不古,但仍不失為一條賞心悅目的路線。

我從「車埕50號」民宅開始今天的古道之行註3。 民宅旁有一地基主廟,廟旁有一山徑往上走, 而民宅前的水泥車道可繼續往裡頭走,路底過橋,即是百六戛古道的登山口。 地基主廟旁的這條山徑是淡基橫斷古道西段十八彎古道的登山口。今天我想先探十八彎古道,回頭再走百六戛古道。

於是我從地基主廟旁的山徑往上走。山路緩緩而上,左側有一片農民種植的鳶尾花(疑似)。 沿途則有引水管、竹林及駁坎殘跡, 感覺只像一般的山路而已,約十分鐘就爬到上方的百拉卡公路,出口的對面有一廢棄的鐵架空屋, 大約是百拉卡公路5.6公里處。

圖:後續的十八彎古道已無明顯路跡。撤退!

越過馬路,發現廢屋左側水泥橋旁後的林間有一條小徑。對照地圖,這條小徑應該就是十八彎古道。

於是轉入這條小徑,走進十餘公尺,見溪間有水管引水設施,再往前走,小徑卻忽然消失,溪溝草叢處無任何登山條。

走過這條古道的山友寫說:「路況顯然不理想」。我眼看溪溝陰溼,樓梯草繁密,又想到春天正是萬物甦醒活動之際, 而我孤軍一人,豈敢深入?於是心萌退意。而以我現場所見的景象, 十八彎古道(淡基橫斷古道西段)若沒有經由山界的集體努力或由陽明山國家公園加以整建,恐怕這條歷史古道很快就會完全消失於這片山林草叢之中。

民國八十八年李瑞宗先生主持「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結論報告認為淡基橫斷古道及藍路古道 (大屯溪古道)為國家公園重要的文化資產,是繼「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之後,值得開發與永續經營的兩條古道。

這兩條古道其中之一的大屯溪古道在山界的熱情擁抱與推廣下, 早已成為熱門的登山路線,淡基橫斷古道的境遇則完全不同,竟如此寂寥於山林。若論古道的歷史意義,大屯溪僅是當地農民上山 拓墾,採收大菁,製造藍靛的產業道路,而淡基橫斷古道則是「清末最後一條官道」,連結當時北台兩大重要門戶-淡水和基隆 港。這兩個港口在1884年清法戰爭期間,為防衛北台的重要兵防之地。淡基橫斷古道的歷史意義不言而喻。

這條古道能否有機會如魚路古道一樣從荒堙蔓草而重見天日, 並躍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明星古道?還是會繼續隱蔽於荒野山林而為世人遺忘呢?世事難料,我不敢輕易論斷。

圖:百六戛古道,又稱「百六砌古道」

於是我放棄探勘十八彎古道,沿著百拉卡公路往上走,前往上方的百六戛聚落。

百六戛聚落約位於公路6.5至7.5公里之間。 公路6公里處,經過一水源地,為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的百拉卡取水口(水源地),這條溪水就是「公司田溪」,由此以上溪流段被稱為「草濫仔溪」註4

十八彎古道就是沿著 草濫仔溪右岸向東行,繞往大屯自然公園附近。

約走十分鐘公路,來到了6.4公里處,路右側電線桿之間的水泥護欄有一缺口,有石階路向下往車埕的方向,這裡就 是百六戛通往車埕的古道,被稱為百六戛古道註5。 百六戛古道又稱「百六砌古道」。 更往上走的公路左側,有一「松林坊」餐廳,餐廳在對面的公路旁修築了觀景台,此處眺望三芝的海岸,視野遼闊, 景色優美。

我在此地眺望風景後,便循著古道石階往下走,先是一段平緩的水泥小路,不久之後就折轉直下,出現陡直而下的石階路, 這水泥石階會不會就是昔日的「百六砌」呢?我問自己。

根據「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的報告,「百六砌古道」大約闢建於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當時因這段山路陡峭,於是居民用一段一段的筆筒樹樹幹鋪設台階,總計162階,後來改用石塊鋪設,簡稱「百六砌」。

車埕因位於百六砌的下方,被稱做「百六砌腳」;百六戛則位於上方,所以被稱做「百六砌頂」。日據時代將「百六砌」轉 譯成「百六戛」;現在的「百拉卡」公路則是由「百六戛」再轉譯而成。名稱為何會轉來轉去?或許是不同時代主政者 使用的語言習慣使然。

古早的蛇木「百六砌」早已不存在了。眼前是小格的水泥石階,不只一百六十階,路況相當良好,這條路仍被農民經常使用。沿途 路左側有成排的竹林,路右側的山坡卻是青一色的單一樹種,樹齡皆幼,樹幹細小,可以一手掌握。這片樹林或許是農民在山區 所裁種的樹種。更往下走,路旁出現美麗的奇松異樹,都是做為庭園景觀設計用的樹種。沒多久,漸聽到水流聲,然後來到下方 出口處。前面一條溪流橫過,有一水泥橋跨溪而過。溪畔有怡人的林蔭,微風清涼,於是在此休憩,坐溪石,聽溪淙。從百六戛聚 落走百六戛古道至此,下坡路好走,才走十分鐘而已。

圖:杜聰明先生的故居

繼續前行,變為寬大的水泥路車道,才一分鐘左右,就來到了車埕50號民宅,我今天的出發地點。

沒想到百六戛古道如此簡短,出乎我意料之外。

我在這裡遇到車埕50號民宅的羅姓老伯。我向他問起十八彎古道。他卻說地基主廟旁的這條山徑不是古道,只是一般農徑而已, 他只聽過百六戛古道,就是我剛才走下來的路。於是我向他打聽杜聰明先生的故居。

杜聰明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出生於車埕, 故居就在此地。老伯說他認識杜聰明,彼此是鄰居,他還頻誇讚杜聰明先生為人忠厚老實。他說杜聰明的故居在車埕45號, 在另一頭,他可帶我去。

從50號民宅開車出去,右轉後直行,然後再右轉一小巷道,就來到杜聰明的故居。在巷口,老伯先下車離去,我謝過老伯之後,獨自進去參觀。

杜家的小狗遠遠就吠了起來,驚動一位老伯出來觀看。我表明來意後,老伯表示歡迎之意。杜聰明先生的故居仍維持原貌。 住宅旁還可看到早期殘存的石砌牆。我對老伯說,車埕地靈,所以才能誕生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老伯則謙虛回說,這裡很偏僻, 房子又破舊,沒什麼值得參觀。我則說,因為是杜聰明先生的故居,所以應維持舊貌才會有價值及紀念意義。他也是這麼認為, 所以一直沒有大幅翻修這間房子。這位老伯是杜聰明先生的姪孫,要叫杜聰明「叔公」。我在杜聰明先生的故居外待了一會兒。

圖:咾咕石古厝(百六戛2之2號旁)

離開車埕時,又想起百六戛。我花了十分鐘就走完百六戛古道,卻沒走進百六戛聚落,或許有所遺漏。

於是決定開車走百拉卡公路回到百六戛,停車於「百六戛2-7號」養生雞餐廳(舊稱「阿和土雞城」)附近註6

從養生雞餐廳往上走,在公路右側有一間保存的蠻完整的紅磚古厝,路口掛著「新藝園」的招牌。 這間古厝(「百六戛7號」)為 一條龍格局,牆面以長條石塊疊砌,搭配紅磚,典雅古樸。

看完古厝,往回走,從附近2-6號民宅旁的小巷,走進百六戛聚落。 下坡路,約十幾公尺的右側有一間福德祠,廟已改建過。廟後則有一巨榕,可推斷土地公廟應已有一段歷史。

繼續往前走,前面水泥樓房的轉角處就出現了一間樸拙的古厝,牆身為咾咕石砌疊。 咾咕石是一種珊瑚石灰石,質地輕而堅固,我在 附近廢棄的牆垣處撿拾咾咕石,果然石頭重量輕,很容易搬運。咾咕石屋的前方廣場則有一巨樹, 枝葉繁茂,附近還有幾間廢棄的古厝, 其中一間的門牌為「百六戛3號」。

沿著石階步道往下走,可看見用咾咕石堆疊的駁坎矮牆,矮牆的高度不僅做為駁坎用途, 似乎也有防風或防獸的作用。接著, 變為新穎的水泥步道,右側有鐵絲網柵欄,裡頭有涼亭草坪,為邱氏墓園。走到下方處, 墓園的入口前有兩棵老樹,藤蔓圍繞樹幹,老樹的樹齡看來亦可觀。墓園的出口接百拉卡公路,就在6.5公里處的「松林坊」餐廳旁。 沒想到穿過聚落內的這段古道路也很簡短,還不到十分鐘路程。再往下走,就是我剛才走過的百六戛古道了。

圖:楓愛林社區盛開的櫻花

走過這一段百六戛聚落,看過幾間古厝,才算完整的走過百六戛古道。

車埕及百六戛聚落都可看見古厝及土地公廟,但整體而言, 車埕的人文景緻勝過百六戛。

每年春天的「百六戛賞櫻活動」已小有名氣,「百六戛」賞櫻的範圍涵蓋了車埕與百六戛兩地。 今天我在百六戛及車埕都有看見櫻花,而車埕18鄰的柏油路兩旁,杜鵑花正盛開,紅白爭艷,則更令人印象深刻。

百六戛古道這條路線應如何走較為理想?車埕比百六戛好停車,所以我建議可停車於車埕50號民宅附近,走百六戛古道 往上至「松林坊」,然後經邱氏墓園,至百六戛聚落欣賞咾咕石古厝及老樹,看完「百六戛7號」古厝後,循原路折返,回到車埕。 車埕的公司田溪溪畔適宜野餐或休憩。餐畢,可以在車埕漫步,春天可以賞杜鵑花及櫻花,而杜聰明先生的故居、車埕的古厝、三座小土地公及地基主廟則春夏秋冬四季皆宜。

今天回程時經過淡水101公路旁秀明宮,又停下了車。公司田溪的下游流經秀明宮旁,這裡有一座「大溪橋」。 秀明宮後方有一條石階路通往上方的「楓愛林」社區。由社區裡的「楓林三街」往上走, 可通往車埕,這條楓林三街所經的路線就是昔日淡基橫斷古道舊路的一部份,如今已是馬路及別墅住宅的景觀。來到「楓愛林」社區, 尋不到一絲古道蹤跡,卻看見一群女孩子拿著相機輪流搶著與美麗的櫻花樹合照。

旅遊日期:2005.03.25 


[相關旅記]

淡基橫斷古道初探

[路程時間記錄]

車埕50號...10分鐘...百拉卡公路5.6公里處(鐵架屋)...10分鐘...百六戛古道入口(6.4公里處)...10分鐘...車埕50號

百六戛2-7號(養生雞餐廳)...10分鐘...松林坊

註1:百六戛屬於淡水鎮水源里,車埕屬於三芝鄉興華村。

註2:關於淡基橫斷古道,民國八十八年出版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 古道調查》報告,敘述如下:

淡基橫斷古道:約闢建於1892年,可算是「清末最後一條官道」或「清末最後一條軍道」。三年之後的1895年,清廷割讓台灣, 日本開始治台。淡基橫斷古道的途中設有一座河南營。

當時探勘淡基橫斷古道西段,找到以下三小段古道的舊道遺跡:

  • 十八彎古道:車埕(百六砌腳)-大屯自然公園。
  • 蜜蜂巢古道:大屯山中央氣象局鞍部氣象所-竹子湖。
  • 打石窟古道:馬槽台寶公司附近-小油坑。

    註3:如何達到車埕18鄰50號呢宅?
    若從三芝鄉北新莊走「百拉卡公路」(101公路甲)往陽明山的方向,約在3.1公里處,在三芝鄉免費社區巴士終點站站牌對面的柏油路進去, 就是車埕18鄰,過車埕43號民宅,上坡後不久遇岔路左轉,直行至車埕50號民宅。這裡就是百六戛古道的入口。

    註4:大屯自然公園一帶舊稱「草濫仔」。「草濫仔」是沼澤之意。

    註5:步道入口處電線桿的編號為「車埕幹67.B6373.BB35」。

    註6:餐廳旁有一條山徑,可通往面天坪,這條山徑就是 「面天古道」,是昔日百六戛居民前往新北投的主要道路。我去年 十一月尋找楓樹湖古道時曾走過這條路線。


    [行旅照片]

    車埕50民宅及其旁的古道山徑(由上往下拍)。
    十八彎古道殘餘的一小段。
    出口接百拉卡公路5.6公里處,有一廢棄鐵架屋。
    後續的十八彎古道已無明顯路跡。撤退!
    改走公路前往百六戛。
    約6.5公里處,眺望三芝海岸。
    水泥護欄的缺口處為百六戛古道入口。
    古道水泥石階。昔日的「百六砌」?
    沿途後段出現松林景觀。
    抵達車埕,水泥橋下有淙淙溪流。
    車埕之古樸小土地公廟(車埕43號附近)。
    杜聰明故居(車埕45號)。
    養生雞餐廳(原阿和土雞城)。7.2公里處。
    百六戛7號古厝(新藝園)。
    福德祠。
    咾咕石古厝(百六戛2之2號旁)。
    枝葉繁茂的老樹,樹下有一吊床及石桌石椅。
    廢棄的石厝。
    百六戛3號古厝。
    咾咕石駁坎矮牆。
    邱氏墓園前的兩棵老樹,藤蔓圍繞樹幹。
    秀明宮(位於101公路)。
    楓愛林社區楓林三街(淡基橫斷古道舊道)
    楓愛林社區盛開的櫻花。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