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73)

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魚路古道(南段)

「金包里大路」註1 ,又稱「魚路古道」, 為陽明山國家公園最熱門的明星古道, 山友多已熟知。我雖然走過幾次魚路古道,但從未一次走完全程。

所謂「全程」的魚路古道,應從金山磺港漁村至台北士林,約三十公里。 百年以前,金包里(金山舊地名)漁民利用這條古道,擔著魚貨翻山越嶺,至士林販售,然後再越嶺返回金包里。

一百四十八年前(西元1856元),英國博物學家斯文豪 (Robert Swinhoe)註2 曾走過這 條古道,他上午五點自金包里磺港出發,晚間九時抵達士林。現在大概沒有旅人會這麼走。

狹義的「全程」魚路古道,則是指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北起金山八煙的「綠峰山莊」,南迄陽明山山仔后菁山路 101巷的「菁山小鎮」。若以擎天崗的金包里城門為界註3 , 以北為「魚路古道北段」,以南為「魚路古道南段」。魚路古道南段以通過絹絲瀑布,又稱為「絹絲步道」。 魚路古道北段原已堙滅,民國八十二年(1993),國家公園工作同仁經由調查探勘,才自荒堙蔓草中發現這條古道, 委託專家妥善規劃,於沿途設自導式解說牌,自此之後,魚路古道一躍為國家公園內熱門的明星古道, 山友走訪絡繹不絕。

今天走魚路古道,以狹義的魚路古道全程為目標,車放兩地接泊。自菁山小鎮出發,終點為八煙綠峰山莊, 全程約10公里。今天擔任領隊的山友老恩兄,事前蒐集完整的魚路古道相關研究資料,電子檔約450MB, 數以百頁。我行前亦再複習魚路古道相關資料。

這一、兩年,每次讀有關魚路古道研究調查報告,見其資料之豐碩而完整,總不免有些複雜的感受。 魚路古道史料豐富,是用心經營的成果。魚路古道得天獨厚,位於風景秀麗的陽明山區, 既有國家公園之立法保護,又有充裕之經費延聘學者專家研究調查,使堙滅之古道得以重見天日, 並獲得妥善維護。十年間,魚路古道由荒蕪漫滅而變成為明星古道。

而台北其它山區豈無類似的先民古道遺跡?只因乏人探勘調查及關注,而堙滅於山林。 讀陽明山國家公園出版之厚達二百餘頁的魚路古道研究資料,能無感觸?魚路之外, 台北山林裡,應該還有茶路、腦路、炭路、藍路、礦路、獵路、隘路等古道,若能用心探訪, 我相信魚路古道不會是明星個案而己。

圖:山友組隊探訪魚路古道全程

今天山友們註4 相約於八煙綠峰山莊會合, 留兩車,合坐另兩車至陽明山菁山路菁山小鎮絹絲步道入口, 展開魚路古道的行程。

一進入絹絲步道,就是幽雅的舊水圳、竹林、泥土徑。「山豬湖」舊水圳,已廢棄,水圳仍有細潺流水。

前行幾分鐘後,左側可看見以鐵絲網圍住的柵欄內,有山泉自坡崁石梯流下至欄內水泥儲水槽, 這裡被稱為「三空泉」,是山豬湖居民的飲用水源。再往前走,過「水鴨腳秋海棠」解說牌, 右側有一岔路小徑,可通往溪畔,溪畔處有駁坎及竹林等拓墾遺跡。 溪谷,有一人工築成的水泥斜坡,溪流如溜滑梯般地斜坡滑流而下, 溪畔處有一廢棄的水閘門遺跡。此處為山豬湖圳取水口之一。

返回主步道,繼續往上走,抵絹絲瀑布。絹絲瀑布高約十餘公尺,瀑如其名,細如絹絲,被柵欄阻絕, 無法親近。略休息後,繼續前行。前方遇新舊路岔路口,舊路已封閉。我們鑽柵欄,走舊路。舊路雖然經過崩塌地 ,但只有一小段,不難行。舊路入口不遠處,可看見日據時期大正十一年(1922)專賣局所立第三號造林地碑柱遺跡。

圖:陽明山牧場事務所

出舊路,接主路,往上走,路旁出現一聖誕樹造型的巨柏,陽明山牧場事務所遺址就在路左側。

平時柵門深鎖,今天卻未設防,於是進入參觀。牧場事務所隸屬於台北市農會,但隨著擎天崗牧場式微, 此處早已無人辦公。

事務所石屋仍然完整,旁側另一間石厝則只剩斷垣殘壁而已。事務所門牆上還有門牌, 寫著「菁山里冷水坑15號」,門牌灰垢,接近古董顏色。

往上走,約兩三分鐘,路左側山壁處有一石窟,內有小淺池,當地人稱之為「頂窟」,又稱「食水窟」 (台語),可供往來旅人飲用解渴。再往前走,抵一號橋。橋旁溪畔有休憩處,不少遊客在此休息聊天, 溪上游處有一水泥儲水槽,為擎天崗管理處用水來源。過一號橋,遇左右岔路,右往擎天崗,左往冷水坑。 我們先選左行,往冷水坑方向,去尋找清代河南營遺址。

河南營遺址,位於擎天崗以西約600公尺的雞心崙。雞心崙就在冷水坑遊客服務站,過菁山吊橋, 通往擎天崗途中的一座小山頭,建有一木造的觀景台,附近長滿芒草。清朝時曾設河南營駐軍於此。 這處遺址已幾乎堙滅,只剩約三、四尺的殘牆及零星堆疊的石塊、破瓦。

當年駐守擎天崗的國軍,曾就地取材,拆掉河南營的牆石去建碉堡,使遺址只剩殘垣而已。 我們在觀景台附近,循牛路在草叢搜索,卻一無所獲。 我又獨自闖入另一區域的草叢裡尋找,仍無所獲,鑽出來時,剛好在觀景台旁的碉堡附近。 或許這碉堡就是取材自河南營的殘牆。未找到殘跡,心情有失落感。

回到一號橋,繼續往擎天崗走。來到擎天崗下方一處山谷小草原處,有一「石角寮牛舍遺址」。 遺址處只剩幾個屋柱底座石基,崁坡石頭上還有一栓牛的石圈孔。往上走,便抵達擎天崗嶺頭喦土地公廟, 完成魚路古道南段行程,於是在附近草坡休憩用餐。約中午時分,休息一小時。

圖:日人路

下午一點鐘,整裝後出發,走魚路古道北段。選走「日人路」。擎天崗至八煙出口,約五公里。

魚路古道北段的兩條路線,一為「河南勇路」,為傳統的魚路古道,因清朝於大油坑附近設有守磺營, 駐軍往來巡守,故被稱為「河南勇路」。日據初期,明治三十一年(1901),日人另闢一寬六尺之大路, 採迂迴路線,路線較為平緩,稱為「日人路」,又因可拖砲車,故又稱「砲管路」。擎天崗,為當時用武之地。

日據初期,抗日義軍簡大獅率其部眾曾活躍於擎天崗一帶,與日軍周璇。簡大獅曾參與反攻台北城(1896), 亦多次襲擾日軍。明治三十一年(1898),兒玉總督採誘降政策,簡大獅接受日軍勸降,並參加歸順典禮。 台灣總督府賜予三萬圓,命簡大獅率部眾重修金包里大路,因此金包里大路又別稱「土匪古道」。 簡大獅歸降僅月餘,因憤慨日警橫暴,又謀叛變。十二月,日軍大舉進襲簡大獅部眾之工寮, 部眾潰敗,於是簡大獅潛逃至廈門。

明治三十三年(1900),清廷廈門當局應日本政府之請求,逮捕簡大獅。簡大獅在獄中上書供狀,其自白如下:

「台灣歸日,大小官員,內渡一空,無一人敢出首創義。惟我一介小民,猶能聚眾萬餘,血戰百次, 自謂無負於清。去年大勢既敗,逃竄至漳,猶是歸化清朝,願為子民。漳州道府既為清朝官員, 理應保護清朝百姓。然今事已至此,空言無補。惟望開恩,將予杖斃。生為大清之民,死作大清之鬼, 猶感大德,千萬勿交日人,死亦不能瞑目。」

清廷未答應其請,將簡大獅交予日本政府押返台灣。簡大獅被判死刑, 並於宣判日立即槍決註5

日本領台,台灣各地義軍蜂起抵抗,史稱「乙未戰爭」。日方文獻記錄,皆以土匪視之。 然而,讀簡大獅獄中供狀,正氣凜然,不是土匪言語。

圖:栗蕨草原之神戶牛

我們走一小段日人路,隨即與河南勇路交會。

河南勇路南北筆直,以石階路為主; 日人路則迂遠而平緩,東繞西彎,與河南勇路幾度交會。今天行程全以日人路為主。

走日人路,經過水源地、土地公廟,來到「山豬豐厝地」。山豬豐厝地遺址經國家公園整修後, 石砌牆工整、重架樑椽,覆蓋茅草,完整的重現先民石厝的原貌。過山豬豐厝地,不久, 遇右岔路,通往附近的打石場遺址,遺址臨溪谷,溪水清淙,有小魚悠游,我們在此短暫休息。

繼續前行,日人路接河南勇路,許顏橋就在下方處。我們先循河南勇路往回頭走,探訪「憨丙厝地」。 憨丙厝地已改建為打石場解說站,厝後方有一石階小徑,通往後方的草地。該處為清代守磺營遺址。 我上次來訪未尋獲。今天再訪,仍然未找到,只見到幾個養蜂箱而已。心中不解。 山友曾寄給我守磺營遺址照片,守磺營遺址目標顯著,為何又會錯失?難道又找錯位置?

回到憨丙厝地,我們又朝擎天崗方向返回走,探訪更上方的「賴在厝地」遺址。 賴在厝地的石厝殘牆是我在這個區域見過最古樸優雅的石厝遺址。穿過賴在厝地旁的百二崁溪, 就是賴厝的曾耕種過的舊梯田,如今已成一片栗蕨草原。

今天在這片草原遇到一群神戶牛, 悠閒地在草原上啃草,彼此有近距離的接觸。那黑黝發亮的膚色,炯炯有神的牛眼, 反映出這裡是個幸福的棲息地。不敢驚擾,繞過而已。我又在附近尋找守磺營遺址, 但仍未發現任何遺跡。於是回到河南勇路的大路邊田遺址,在青青草地上休息。

賴在厝地及大路邊田附近有百二崁溪流經,植態豐茂,早期曾是凱達格蘭人及漢人拓墾之地, 被稱為「番坑聚落」。此區域留下極多人文遺址,如土地公廟、菁礐、石厝、茶寮、牛舍、梯田等,都值得旅人細細領略。

圖:大油坑

休憩畢,我們又回到栗蕨草原。繞過牛群,前往大油坑。這次重訪大油坑, 大油坑依然充滿開天闢地的原始蠻荒感,硫氣衝天,白煙繚繞。

這次發現有小徑可繞過大油坑,至對面的採硫事務所遺址,但此時天氣已變化,烏雲漸攏,於是決定撤退。返回走時,天空已飄雨。

回到大路邊田,繼續魚路行程,往下走,過許顏橋後,步道又一分為二,右為河南勇路,左為日人路。 我們選走日人路,過番坑瀑布木橋,路變為更寬闊,這裡曾經開採白土礦,因此拓寬路面 供鐵牛車載運礦石,古道途中還有一當年礦工煮飯的紅磚灶遺跡。

這時雨勢愈大,林間變得灰暗,雨水直落,無心拍照取景,只是趕路而已。不久, 左側有岔路通往上磺溪停車場,一般遊客多採這一出口。我們繼續前行,往八煙而去。 這一段古道更原始質樸,因少人走,路面石塊起伏較多。走一段路後,路旁出現水圳, 這條水圳是「八煙圳」。水圳裡流水湍急,生機盎然。看到八煙圳,表示八煙己不遠了。

不久就看到陽金公路了。古道出口在陽金公路的「陽金花園」旁。出古道,接公路, 再往下走,約二、三百公尺,抵終點綠峰山莊停車處。雖然有穿雨衣,不能免於褲溼鞋溼。

我記得曾看過一份魚路古道調查報告說,當年金包里漁民走魚路古道,其實並沒有走到士林, 而是在山豬湖附近就已將魚貨轉手給當地的商家。山豬湖就在菁山路101巷菁山小鎮附近。果真如此, 則我們今天的行程與當年漁民走的路程已相去不遠。綠峰山莊距離金山約七、八公里而已;若真要走, 應該再兩個小時就可以抵達金山磺港漁村。

旅遊日期:2004.8.14  


【延伸閱讀】
.第1637篇 - 2020.11.29 旅行影片:魚路古道.古厝成群
.第0080篇 -2003.01.26 擎天崗.魚路古道
.第0149篇 -2004.05.12 魚路古道.大油坑
.第0614篇 -2008.08.02 魚路古道-大路邊田,滄海桑田
.第0917篇 -2012.08.03 魚路古道「河南勇路」身世之謎初探

註1:關於金包里大路, 「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報告」(民國八十八年)是這麼介紹的:
金包里大路:約闢建於1852年,沿途資源有魚、牛、石屋、大油坑硫磺礦區等, 以「魚路古道」著稱。這條古道曾於1898年,由歸順的土匪簡大獅率部眾加以修復, 別稱土匪古道。1901年,日本人再依等高線迂迴整修,歷經二年的歲月,終於在1903年完成, 別稱士林金山道路。文書證據為1852年。

註2:英國的生物學家斯文豪(Robert Swinhoe), (或譯為「史溫侯」,其自取中文姓名為「郇和」)。他曾從金包里出發,經過擎天崗, 然後抵達士林。他曾將沿途見聞寫成一篇遊記,為魚路古道留下最珍貴的歷史紀錄。 斯文豪是第一位提出台灣植物名錄的自然學家,也是台灣 特有鳥類藍腹鷴的發現者。他將藍腹鷴標本帶回英國後,這種美麗的大型雉鳥, 在歐洲造成轟動,成為西方人最早認識的臺灣特有種動物。 台灣以他所發現而命名的物種相當多,多冠以「斯文豪氏」,例如「斯文豪氏蛙」、 「斯文豪氏攀木蜥蜴」等。

註3:早期的魚路古道是以百二崁的大石公為界, 以南的路段由草山、山豬湖的居民負責維護;以北的路段由金包里的居民負責維護。

註4:參加人員:老恩、ㄚ賢、andy、daniel、 導遊小姐、字戀、小周、佛弟子、雨傘、Tony﹙亂數排列﹚

註5:簡大獅死於光緒二十七年農曆元月五日(明治三十四年, 1901年2月23日),時年32歲。當時的進士錢振鍠寫了一首感言詩:

痛絕英雄灑血時,
海潮山湧泣蛟螭,
他年國史傳忠義,
莫忘台灣簡大獅。


[讀者迴響]

Hi Tony,
看過您的魚路古道新作,讓我又想起曾於留言回憶錄6的#66,請教過您,關於我曾 經去過的疑是清軍守硫營區,您猜測是當地12戶遺址,這讓我更加的迷惑。它就在 養蜂場的後方往左邊進入,大約2分鐘而已,雖然沒有登山條,但是只要稍為注意一 下就會找到,整個區域不像是一般民宅,石牆比我還高,寬約有10公尺,長有20多公尺, 地面有幾道明顯的石頭區隔,其中有一區比較低陷,石牆側邊有一缺口可通往不知什麼地方。 至於石頭水槽上面的水管是用竹徑串接而成,我會另寄相片給您參考。因為我不知道如何在留 言板貼圖,希望您或梁山兄弟可以幫忙解解惑,謝謝! …. Burton Chen (2004-8-18)


Burton兄,
上次已收過你寄的e-mail照片,後來研讀資料後,你說的位置應該是正確的。 守磺營遺址就在憨丙厝地後方金有田厝的草坪附近,也就是養蜂場的地方。所以我一 開始就鎖定這塊草坪附近。只是太大意了。讀你寄來的圖片,我以為石牆應該很明顯, 當時看到養蜂箱附近一片空空蕩蕩的,就沒有再往前深入。可惜!就差幾步路而已。謹將你 留言附於旅記篇末以供讀者參考。… Tony (2004-8-18)


[行旅照片]

絹絲步道(左為山豬湖水圳)
魚路古道之行,出發!
過水鴨腳秋海棠解說牌,右岔路往舊水圳閘門。
舊水圳閘門。附近溪谷有人工水泥斜坡。
大正十一年(1922)專賣局所立第三號造林地碑柱。
牧場事務所遺址。
牧場事務所遺址門牌。
冷水坑步道觀景台。河南營就在這附近。
河南營遺址可能就在這片草叢裡。
前方草原上有「石角寮牛舍遺址」。
「石角寮牛舍遺址」。
日人路(泥土路,寬六尺)。
河南勇路(安山岩石階,寬四尺)。
日人路上眺望栗蕨草原。
山豬豐舍。
打石場遺址。
憨丙厝地(改建為打石場解說站)。
大路邊田(廢棄的梯田區)。
賴在厝地之古樸石砌牆。
栗蕨草原之神戶牛群。
牛眼對牛眼。
大油坑(1)
大油坑(2)
許顏橋。
過許顏橋。雨中晦暗,鏡頭聚焦模糊。
八煙圳,雨後水量充沛,圳水奔流。
距終點綠峰山莊最後二百公尺。陽金公路,傾盆大雨。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