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37)

暖暖.百年幫浦間.西勢水庫.金山寺.戰壕遺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金山寺

今天山友相約探訪基隆古砲台遺址。

這行程緣起於今年初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的「清法戰爭與臺灣特展」。

山友小周兄參觀後, 寫了一篇「西仔反-清法戰爭與臺灣特展雜記」, 文中述及清法戰爭時基隆及淡水幾處古砲台,並引用當時法軍所使用的地圖,與今基隆地圖相較, 考證當時清軍各砲台位置。 後來小周提議實地探訪基隆古砲台,山友們頗心動,於是而有今日之行。

今天預定的行程,由基隆市深澳坑出發,沿途探訪深澳坑砲台(現改稱「四腳亭砲台」)、 月眉山砲台(法軍稱為「桌山砲台」)、暖暖街山砲台(法軍稱之為「南方砲台」)。 然後抵達暖暖金山寺,去尋找清法戰爭時周印頭(周玉謙)領導的鄉勇,於金山寺後方所建築的戰壕遺址。

清法戰爭爆發於光緒十年(1884年)。台灣為主戰場之一,基隆與淡水為交戰點。基隆港在法軍猛攻下, 陷落敵手,被法軍佔領長達八個月。其間,法軍企圖南進,與清軍激戰於獅球嶺,法軍無法突破。後來, 法軍另闢戰場,派兵自八斗子上岸,攻擊深澳坑。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三月,清法兩軍於月眉山展開激烈血戰, 雙方死傷慘重,法軍突破防線,清軍被迫退守暖暖,沿基隆河佈防。法軍前進,受阻於暖暖,無法再越雷池。 四月間,清法議和。法軍撤軍歸航,結束這場戰爭。

今天的探訪路線,自深澳坑出發,翻越月眉山、紅淡山,抵暖暖老街,宛若當年法軍的進軍路線。同樣是三月天, 行走於百多年前的古戰場砲台遺址,俯仰之間,也應別有一番歷史感懷!

這項行程我早已報名,只可惜因種種緣故,最後無法如願參加。只能期待從山友的旅記圖文記錄裡去領略這份懷想。 今天,山友們上午八點在基隆火車站集合,展開此行,而我呢?下午才有空自台北出發,前往暖暖, 加入尾段行程,與山友相約於金山寺會合,然後一起探訪金山寺清法戰爭古戰壕遺址。

行前,我向山友戲稱:你們扮演「法軍」,我來扮演「清軍」。就行進路線而言,這個比喻還算恰當。 今天「法軍」自深澳坑進軍,得走六、七個小時,穿山越嶺。連攻幾座砲台,到達暖暖時,應已是疲憊不 堪的強弩之末,而我呢?則是好整以暇的地方鄉勇,準備於金山寺戰壕裡迎接「法軍」的到來。

圖:百年幫浦間

下午兩點左右,我帶著老婆抵達暖暖。據預定會合時間(四點鐘)還有兩個小時,我先帶著老婆探訪幾處處景點。

上次探訪荖寮坑煤礦遺址之後,我對暖暖念念不忘,持續蒐集當地的文史及旅遊資訊。

當地文史人士編印的「暖暖代誌」社區刊物,記錄著暖暖的人文歷史與社區之愛,使我深受感動。 我最早得知金山寺清法戰爭戰壕遺址,就是得自於「暖暖代誌」的報導。

暖暖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乾隆年間,暖暖為基隆河航運之終點站,淡蘭之間來往商旅,都選擇暖暖落腳。 暖暖得地利之便,商旅雲集,貨物集散,造就了老街繁榮盛況。至今地方上仍流傳著:「九萬十八千」 (萬金富者九戶,千金者有十八家)、「水流東、吃不空」等諺語。

世事多變,繁華如夢。

當基隆河逐漸淤淺,現代公路鐵路運輸興起,河運衰微,暖暖小鎮便失去昔日的風光。

小鎮雖然落沒,繁華雖然褪去,但暖暖曾有過的風華,應可留下豐富的歷史遺址供後人思古探幽。 然而,這個小鎮的古舊建物、人文遺址似乎消逝得特別快。她無法像桃園大溪, 還擁有一條和平老街,使人懷想當年;它也無法像金瓜石, 保存了採金時期的歷史場景,供後人追憶往事。

在現代化的腳步下,暖暖地區一間間古厝被無情摧毀,改建成樓房。老街拓寬後,失去盎然古味。 建造於1919年的暖暖木造火車站,比集集火車站的歷史更悠久,也於數年前被拆毀。暖暖最老的建物, 建於同治十二年的武舉人王廷理古厝,亦逃不過被拆除剷平的命運。

圖:水源地的百年攔河堤,形成人工簾幕小瀑

暖暖,給了我複雜的感受。一方面,我感受到了當地文史人士的愛鄉熱情, 另一方面卻又驚訝於無數古厝建物被一一拆除而消逝。我漸能夠體會當地文史人士的心情。

因為失去,於是開始懂得珍惜,所以才會更加疼惜現在還擁有的。

其實不必悲觀,在暖暖的山林裡,還有著極豐富的歷史人文遺址資產。十分古道、大菁遺址、荖寮坑煤礦遺址、 石頭厝遺址仍是暖暖地區扣人心弦的文化資產。而台灣第一座水庫-西勢水庫,位於暖暖西勢溪的上游, 它仍然屹立;而暖暖淨水廠旁的「百年幫浦間」的古樸紅磚房,那百年身影也依然被保存著。

暖暖人,不要灰心。

我沿著水源街,來到雙龍橋,遠遠就看到這間紅磚砌成的「百年幫浦間」。 這棟建物的歷史已超過百年。這裡被稱為「水源地」,東勢溪與西勢溪在上方處合流而為暖暖溪, 向這裡緩緩流來。

西元1897年,日本人聘請英國工程師勃登(William K. Burton)在此設計抽水站, 興建攔河堤,截取河水,然後以幫浦將水抽到岸邊的淨水廠。淨水廠處理後,再輸送給全基隆的用戶。 這裡的淨水廠是全台灣第二座水源地,其歷史年代僅次於淡水水源地。

沿著「百年幫浦間」旁的水源路往上走,約兩三分鐘,抵達「雙龍土地公廟」。西勢溪和東勢溪就在廟下方匯合, 形成雙龍潭。雙廟是「福德宮」與「福興宮」,這兩座土地公廟連在一起,各自面對著東勢溪和西勢溪。兩個土地公, 各管各條河,形成有趣的畫面。

圖:西勢水庫

由土地公廟更往上走,離西勢水庫還有一小段路。我改開車前行,至終點。再走一小段寬闊的碎石路,我們終於看見台灣的第一座水庫。

西勢水庫,又稱為「暖暖水庫」,水壩築成,水庫區變為一美麗的人工湖,湖光山色,景緻優美,又被稱為「觀音湖」。

西勢水庫為水源保護區,大門鐵門深鎖。我只能「神遊」而已。

就在大門入口處,有一聳立的紀念碑。西勢水庫是日本殖民統治政府,聘請英國工程師勃登設計督造的。 當時由於水源地暖暖淨水場的蓄水池已不敷急增的飲用水需求,於是在上游處興建這座水庫,完工時並以水管製立紀念碑, 名之為「基隆水道儲水池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的碑座有碑文介紹這座大壩的基本資料。有趣的是刻署的年代,寫著「中華民國十二年開工, 中華民國十五年竣工」,很明顯的竄改歷史史實。日據時期怎會有「民國」年號?正確應是「大正十二年開工,大正十五年竣工」。

這座水庫是台灣地區最早的水庫,也是台灣第一座重力壩水庫,經歷八十年風吹雨打,遭遇無數次地震颱風的考驗 ,仍屹立不搖。外觀水泥舖面,毫無龜裂,堅固如初。八十年前的工程品質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原因不是當年的建築技術比現在精良。

我在水庫區不敢神遊太久,也不宜再深入。離去時,對這裡的湖光山色依依不捨,把心情遺落在這裡。接著, 開車返回暖暖老街,將車停於老街的安德宮。金山寺就在安德宮附近的山腰上。

圖:金山寺前,探訪古砲台歸來的山友們

我較預定時間還提早三十分鐘抵達安德宮,準備先上山探尋金山寺古戰壕遺址。沒想到「法軍」迅 速挺進,竟也提早半小時抵達暖暖。於是我們在安德宮會師。

「法軍」陣容堅強,蕭郎、小周、老恩、法賓、Daniel、雨傘、紓非、Andy夫婦,共九人。「清軍」 則只有我夫妻兩人。大家都是網路熟識的山友,其中,Andy夫婦與我是初次見面。

雖然行前已閱讀過金山寺古戰壕的資料,卻過於輕忽,以為不難尋找,又仗勢今日人多,竟沒列印資料帶在身上, 而山友們也人同此心,各自忽略,結果竟遍尋不著戰壕遺址。只看到幾處類似的土壕而已, 但難以認定是清法戰爭時的戰壕遺址。於是眾人陸續撤回金山寺休息。我和小周不甘心, 又繞爬金山寺後方土堤山坡尋找,仍然一無所獲。

行程結束,法賓及Andy夫婦有事先走,其餘眾人步行至暖暖街上聚餐。餐桌上, 大家又興致昂昂地討論擇期繼續探訪基隆西側及南側的古砲台遺址。

餐畢,走在暖暖老街上,我取出導遊地圖對照,想尋找位於暖暖街34號的周家古厝,古厝是否依舊在? 結果原址已變成一棟公寓大樓。

我在暖暖老街上看不到老建築,有些失望。到底是古厝拆除的太早,還是我太晚認識暖暖?

旅遊日期:2004.3.14  


【延伸閱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141篇 -2004.03.28 暖暖.再探清法戰爭古戰壕遺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144篇 -2004.04.18 暖暖.清法戰爭百年滄桑


[行旅照片]

暖暖溪畔百年幫浦間。
水源地的百年攔河堤,形成人工簾幕小瀑。
東勢溪(左)與西勢溪(右)合流處。
位於東勢溪、西勢溪交會處的雙龍土地公廟。
雙龍土地公廟,右為福德宮、左為福興宮。各自對著東勢溪及西勢溪。
通往西勢水庫的鄉間小道。
走往西勢水庫,為寬闊的碎石路。
西勢水庫大門口,鐵門深鎖,後方可看到一座紀念碑。
基隆水道眝水池紀念碑(遠景)。
基隆水道眝水庫工程碑文,寫著「中華民國十二年開工」、「中華民國十五年竣工」
基隆水道眝水池紀念碑(特寫)。
西勢水庫(又名「暖暖水庫」) 。
西勢水庫,翠巒環抱綠湖,湖水優美。
西勢水庫大壩。
安德宮,位於暖暖老街上。
安德宮前左右兩側有暖暖古今名人碑林。
通往金山寺的石階步道,三月杜鵑花盛開。
金山寺。
金山寺前,探訪古砲台歸來的山友們。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