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580)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民眾黨」的回顧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台灣民眾黨第一次黨務磋商會(1927年)

1927年,是台灣人非武裝抗日政治運動的分水嶺。

在此之前,知識菁英團結在「台灣文化協會 」共同的旗幟下,從事文化啟蒙,以喚起民眾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在此之後,則因理念不同而 分裂成不同的陣營。

右翼菁英認為台灣的資本主義社會 尚未成熟,因此應該先從事民族運動,扶持本地的資本家,以對抗日本帝國主義。他們設置台灣議會, 使台灣資本家及人民取得政治權力,進而達成台灣自治的目的。

左翼菁英則認為,資本主義在台灣已經相當發達,無論是日本或台灣資本家,都壓迫著台灣的勞工及農民, 因此要使台灣人民獲得真正的解放,工農無產階級不應與資產階級合作,必須堅持階級鬥爭的路線, 以期得到日本及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支援,而成為世界革命的一部份。

1927年1月3日,台灣文化協會臨時代表大會,以連溫卿為首的左派取得台灣文化協會的領導權,開始調整文 協的策略,朝向社會主義階級鬥爭路線,造成右派人士的不滿,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陳逢源等紛紛出 走,圖謀另組政治團體。

同年2月,蔣渭水提議籌組「台灣自治會」,獲得右派人士的贊同,卻因「自治」等綱領過於敏感而遭到台灣總督 府反對,並提出警告說:「總督府絕不允許組織任何民族主義的政治團體。」

圖:台灣民眾黨的領導人-蔣渭水

5月時,蔣渭水、蔡培火、謝春木等又提出新政黨方案,黨名改為較溫和的「台灣革新會」,並以蔡培火 為代表,向總督府備案,但總督府仍以部份網領內容不妥為由,加以反對。

於是又再更名 為「台灣民黨」,並於台中召開「台灣民黨成立大會」,但仍遭到總督府的禁止處分。

蔣渭水等人不屈服,6月27日再度集會,通過成立「台灣民眾黨」的提案,並避提民族主義的綱領, 由謝春木向總督府備案。總督府認為台灣民眾黨主張的議會路線,符合日本政府的對台政策, 且民眾黨的成立可以牽制左傾的「新文協」,因此未再反對民眾黨的成立。7月10日, 台灣民眾黨舉行創立大會,台灣第一個現代政黨終於正式誕生。

台灣民眾黨成立之初,內部即出現蔡培火的「議會路線」與蔣渭水的「民族主義路線」的分歧。 蔡培火的議會路線(包括林獻堂、陳逢源等人),受到中國梁啟超及日本國內民主運 動的影響,屬於「保守的改良主義」,沿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傳統,強調以合法的方式,追求 政治改革,以建立台灣議會,促進實現台灣自治為目的。

蔣渭水則受到當時中國國民黨民族革命運動的 影響,主張民族解放運動。孫中山在1914年提出的「聯俄、容共、扶持工農」 的主張,也深深影響蔣渭水,因此蔣渭水亦強調民族運動須團結社會各個階級,尤其是工農群眾的力量。 蔣渭水支持工農路線,使其政治傾向屬於中間派,既右又左,希望擴大群眾基礎,以壯大民族運動。

蔡培火派與蔣渭水派雖然主張不同,但在「新文協」(左派奪權之後的文化協會)的階級鬥爭路線競爭 及總督府的政策壓力下,兩派相互容忍,共同合作,使台灣民眾黨能夠順利的創立。

圖:「台灣工友總聯盟」在台北市蓬萊閣舉行成立大會(1928年)

民眾黨成立後,積極舉辦巡迴的「民眾講座」,與新文協的「文化講座」展開競爭。

當時,《台灣民報》股 東多為地主及資產階級,政治立場與民眾黨接近,而成為民眾黨掌握的媒體。新文協則另外發行《台灣大眾時 報》,相互抗衡,並發起拒買《台灣民報》的運動。

民眾黨與新文協的矛盾愈為尖銳,雖然彼此曾考慮停止對立, 建立「統一戰線」,但終因政治基本理念的衝突而合作破局。

當時的農民運動,在簡吉、趙港等人領導下「台灣農民組合」,已在全島各地蓬勃發展。勞工運動的領域則 尚待開拓。「新文協」積極推展勞工運動,在連溫卿奔走下,1927年3月,「台北機械工會」成立,成為台灣第 一個工會組織,後來陸續在各地建立了一些工會組織。然而由於新文協的激進路線,接連幾次抗爭活動,遭到總督府 鎮壓,連溫卿、王敏川等幹部遭到檢束,或被逮入獄,或逃亡中國。新文協會務陷於停頓,所領導的勞工運動也無 以為繼。後來整個勞工運動都統合於蔣渭水所領導的民眾黨之下。

蔣渭水在民眾黨成立後,即致力於發展勞工運動。新文協受到總督府壓制後,蔣渭水成 為勞工運動的重要領導人。1928年2月19日,台 灣29個工會組織於台北市蓬萊閣舉行「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大會,成為台灣第一個全島性的工會組織。 在蔣渭水指導下,至1928年底,全島工友會已擴展至69個團體,曾發動十餘次罷工, 勞工運動繼農民運動之後,亦開始蓬勃發展。

圖:台灣民眾黨第二屆黨員大會(1928年7月)

蔣渭水積極發展勞工運動,雖然擴大了民眾黨的影響力,卻也使黨內路線衝突浮上檯面。

蔡培火所代表的議會路線 反對這種蔣渭水的「左傾路線」,然而蔣渭水的路線卻獲得大多數黨員的支持。

1928年7月民眾黨舉行第二屆黨員 大會,蔣渭水取得領導權。於是以議會路線 為主的右派人士如林獻堂、蔡培火、蔡式穀、陳逢源等人紛紛退出黨內決策核心。

1929年2月,「台灣農民組合」遭到總督府大逮捕,「新文協」亦受到波及,而趨向沉寂, 民眾黨成為抵抗總督府最有力量的政治團體。蔣渭水積極吸收左翼菁英加入民眾黨,同時著手進行修改黨綱。 1929年10月17日,民眾黨召開第三屆黨員大會,蔣渭水提出了「以農工階級做為全民運動的中心,來進行民族運動與階級鬥爭」 的主張。

由於民眾黨左傾化愈來愈明顯,黨內右派無法容忍,林獻堂、蔡培火、陳逢源等終於出走, 於1930年起,另外籌政治團體,其間雙方多次會談,希望避免分裂,但無法達成共識。右派人士終於脫離民眾黨, 於1930年8月另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右派出走之後,蔣渭水因應外在情勢的變化,在1930年12月的中央常務 委員會議中,提出修改黨綱的計劃,確立民眾黨朝工農運動發展。

1931年2月18日,民眾黨在本部召開第四屆黨員大會,黨員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黨綱修正案。這時在會場外 監視的台北警署署長得知黨綱通過後,立即率員警進場,以民眾黨違反法令,宣布政黨解散處分。 員警立即逮捕蔣渭水等16名幹部(三天後釋放)。成立僅三年六個月的台灣民眾黨至此遭到解散的命運。

事後,蔣渭水、謝春木、陳其昌、許胡、廖進平、張晴川等幹部發表聯合聲明,強 調:「台灣民眾黨雖死,但台灣人依然存在,只要專制政治存在一天,解放運動也依然存在一天。」

民眾黨遭解散之後,蔣渭水仍積極奔走,圖謀再起;但幾個月之後,蔣渭水突然感染傷寒,於8月5日,驟然病逝。 蔣渭水臨終遣言:「台灣社會運動已進入第三期。無產階級勝利迫在眉睫,凡我青年同志務須極力 奮鬥,舊同志亦應倍加團結,積極援助青年同志,切望為同胞解放而努力,實所至望。」

由於傷寒為法定傳染病,蔣渭水的遺體迅速於當日火化。8月23日,黨內同志在大稻埕舉行「大眾葬」,大稻 埕商店休市哀悼,5,000名群眾加入送葬的行列,台北警署派出數十名警察監控送葬場面。當時有一 位民眾以攝影機拍攝下大眾葬的過程。這段影片,在70多年之後,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購得版權,列為歷 史文化資產加以珍藏。

圖:台灣民眾黨遭解散處分,幹部出獄於黨本部最後留影紀念(1931年2月)

台灣民眾黨是台灣第一個政黨,蔣渭水是最主要的領導人物。

蔣渭水以孫中山為師,效法中國國民黨 的民族解放運動。民眾黨的黨旗,紅藍白三色,與中華民國國旗有幾分相似。因此蔣渭水又 有「台灣的孫中山」之稱。

1929年以後,蔣渭水領導的民眾黨逐漸由右翼走向左翼路線,有其時代的背景。1928年以後,全球經濟逐漸不景氣, 台灣受到波及,面臨米價下跌、工資滑落、失業率上升等社會問題。1929年,景氣持續惡化, 導致10月29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股市重挫,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西方資本 主義國家紛紛面臨經濟不景氣的打擊與政治動盪。

這一情勢的轉變,激勵了社會主義信仰者,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已發展至 最末階段,即將面臨崩潰。左翼運動團體都傾向採取更激進的革命路線,以迎接社會主義時代的來臨。殖民地台 灣的知識份子無可避免地受這股思潮的影響,而更積極對殖民政府展開對抗行動。

圖:台灣民眾黨黨旗

1929年經濟大蕭條對世局影響深遠。德國、日本、義大利因國內資本主義危機則導致極端右派的法西斯主義興起, 建立軍國主義體制,並對他國進行侵掠,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資本主義國家與共產主義 國家形成冷戰對峙。中國建立了共產主義政權,而中華國民國政府則轉進台灣,以台灣為復興基地, 台灣海峽成為冷戰的最前線。

反共的國民政府在島內實施軍事戒嚴,展開肅清左派份子及社會主義思想,自1920年代 以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左翼知識菁英,紛紛被以「共諜」的名義遭到殺戮或整肅。影響所及, 他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因此而遭到長期的冷落與忽視。

即使是像蔣渭水這樣一個對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有深厚情感認同的抗日領導人物,也遭到了冷落的命運。 直到半個世紀之後,國民黨在台灣失去了政權,才終於開始重新認識這段被冷藏已久的台灣歷史。

日期:2008.05.06


【相關旅記】

  • 第0551篇 -2008.02.27 [歷史回想].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台灣民報》
  • 第0571篇 -2008.04.14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農民組合運動」的回顧
  • 第0573篇 -2008.04.21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回顧
  • 第0575篇 -2008.04.24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文化協會」啟蒙運動的回顧
  • 第0549篇 -2008.02.22 蔣渭水紀念碑
  • 第0559篇 -2008.03.12 太平町歷史散步-尋訪蔣渭水的足跡
  • 第0563篇 -2008.03.24 蔣渭水紀念公園一塊匾額透露出的歷史記憶


    「台灣工友總聯盟」第二次代表大會。

    台灣民眾黨遭解散處分,幹部出獄於黨本部最後留影紀念(1931.02.21)。
    (左起)白成枝、陳其昌、蔣渭水、(姓名待查)、李友三、許胡、張晴川、林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