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38)

樹梅.貂山古道.無緣之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大肚美人山(基隆山)隆凸的山腹,性感而美麗

(∼續上期
我從「不厭亭」出發,繼續102公路之旅。約走兩三分鐘,俯瞰山谷下的大粗坑古道,崩塌處仍未修復。

去年八月曾獨自探訪這古道,遇路毀而折返。沒想到,幾個月來,這條台灣採金史上有意義的一條古道,仍未自土石流的災變中恢復原貌。

續前行十餘分,在「20公里」標誌處,經過一廢棄的礦場。彎過公路,乍見路旁有石階依山壁而建, 通往山腰處一日據時代遺留的山神廟。山神廟是當年採金礦時,礦場所建的。土地公既可守護著礦脈,也撫慰著為生活而在地底挖礦的礦工。

續往前行,沿途欣賞公路山巒景色。約十餘分,抵「金字碑觀光步道」入口處。這條步道通往已廢村的大粗坑,又稱「大粗坑古道」, 途經大粗坑溪、侯硐國小,可抵侯硐,也是剛才我所看到山谷裡那被土石流沖毀的步道。這條步道稱為「金字碑觀光步道」其實是誤導觀光客。 因為真正的金字碑古道入口是在102公路「22公里」處。從那個登山口進入,約二十分鐘內可抵達金字碑;若真走這條觀光步道, 等於是先下山到侯硐,然後再爬上三貂嶺,我估計至少要花兩小時,才能抵達金字碑。

既然如此,為何取名「金字碑觀光步道」?錯誤的資訊比沒有資訊還可怕。政府做事草草,而入口處又沒有任何解說牌, 如何發展觀光呢?發展觀光,又豈只是做硬體建設而已。細心的規劃及解說圖文等軟體建設亦不可或缺。 何況這些服務只是舉手之勞,不花費用,在於主其事者用心與否而已。 這也讓我回想起上次在大溪鎮花了一個小時找尾寮古道的「慘痛」經驗。

感慨完畢,繼續前行。經過通往小金瓜露頭的叉路口後,也擺脫這座小山頭的視覺阻擋。這時景觀丕變,原本綠色公路山景, 如今變為氣象萬千的山海景觀。我心認為,102公路的菁華路段,是從這裡到九份之間。山巒海景,美不勝收, 但見基隆嶼孤懸於海,灰灰緲緲,滄茫而孤絕;大肚美人山(基隆山)則橫躺於前,隆起的凸腹,性感而嫵媚; 九份的山丘、野墳、廟宇皆在腳底,清晰可辨。此處為102公路「19公里」處。

圖:樹梅附近眺望金瓜石及陰陽海方向

續往前走,彎過一彎,樹梅觀景台突然出現眼前。我興奮的大吼起來,終於抵達雲端樹梅。 總計自牡丹出發,整整走了三小時。

我的牡丹迷道,也在此劃下了句點。走入樹梅觀景台,在此望遠,觀山觀海,景色怡然。

第一次知道「樹梅」這地方,是去年在金瓜石,聽一位當地民宿業者談及,一般觀光客只會到九份、金瓜石看海看山, 卻不知道,真正要看山看海,應該要到樹梅來。 因為樹梅地勢更高,眺望更遠,景色更美。古人不就曾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靜坐樹梅望山望海,心情怡靜。向東望,金瓜石的地標,無耳茶壺山靜靜矗立,模樣可愛。大肚美人山以東,則金瓜石小鎮、 陰陽海附近的東北海皆在眼底。大肚美人山以西的海岸,則遠至深澳漁港、基隆外海,皆入眼簾。

無言的山丘,靜默的海洋, 青翠的山巒,蜿蜒的公路,這半晴半陰的天氣,這雲層飄渺的峰嶺,能有這份閒情在此享受自然美景,一樂也。我心想, 若世人多些追求自然之心,少些競逐名利之念,社會當可多些詳和,人間應可少些紛擾。可惜,能悟此理容易,能躬自行之者少矣。

在樹梅觀景台,我看到了一條新造的步道由觀景平台直下,似通往九份,令人怦然心動。此時若能下至九份喝杯茶, 或順往金瓜石一遊,豈不美哉!這原本亦是今日的計劃之一,豈料會發生牡丹迷道之插曲。此時若下九份,豈不就要放棄貂山古道? 怎麼捨得?豈能捨得?於是就在原地休憩,吃個麵包,喝幾口「礦泉水」。然後繼續前行, 從102公路與樹梅產業道路(草山戰備道)的叉路口, 往小路而去,告別綠色公路。

圖:貂山古道

樹梅產業道路為水泥路,寬約3尺,路面平直,可通行汽車,不過這一路沒遇人車。約走10分鐘, 水泥路變為泥土碎石路,再前行約5分鐘,終於抵達貂山古道入口處。

此處立有石碑及古道簡說文。往前走更有山路通往燦光寮山,亦令人怦然心動,不過只能遙想而已,今日體力恐無法再攀高嶺。

到了古道入口,不免又感慨,既然規劃古道,要發展觀光,為何不在樹梅產業道路口的102公路叉路口處立個標誌, 告知往來人車及行旅者呢?否則誰知道這小路進來有一條貂山古道呢?當然,我不是第一個抱怨的, 先前山友至此已有類似牢騷之語,我只是前後呼應而已。

在古道處,遇一群約十餘位登山客從牡丹走古道至此,有人問我:「你從何處來?」, 我苦笑回答:「我也是從牡丹來的」。

貂山古道解說文如下:

「貂山古道」碑記
「貂山古道」緣于日本明治三十一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因溪流中發現砂金,繼發現金礦,自此採礦者趨之若騖,先後築造運送礦產之輕便車路, 興建礦務所醫療站等設施。此路亦成為先民來往瑞芳、九份與雙溪、牡丹從事買賣工作所必經之路。昔時行人絡繹於道, 同時亦營造出似真似幻浪漫淒美之山中傳奇--「無緣之墓」的故事。本古道全長約2700公尺,三五好友相邀漫遊於步道之中,除可鍛練身體之外, 在芳林幽古中亦可領略青山草浪之美,引發思古之情懷。而以春臨大地之際,山崖之間杜鵑鐘萼繁花盛開,美不勝收,尤值玩賞。 墨客騷人題為「貂山春色」,詩曰:
策杖邀朋步野垌,三貂拾翠路瓏玲,
嵐光旖旎陽光白,柳色婆婆草色青,
大好春山爭綺麗,無邊金谷鬥芳馨,
是誰能繼王維筆,來奪乾坤入畫屏。

貂山古道行程預估約60-80分鐘,算算時間,我應可搭牡丹1:06分火車回台北。若錯過這班,必須再等一小時。於是趕緊出發, 沿著水泥石階而下。這一路竟未遇任何登山客,獨自走這古道之旅。青山,碧溪,景色好,視野佳。然而初走幾步,總覺步伐不順, 水泥鋪成的石階路,寬大平整,雖然易行,但石板縱深過長,無法一步一階,只能兩步走完一階,如此一來,就不符人體工學。一步一階,兩腳輪流受力, 取得平衡。兩步一階,則向下踩時,受力的永遠是同一隻腳,走起來會兩腳一重一輕,類似跛腳的感覺,很不舒服。

這不免讓人又有牢騷要發。若是先民走出來的古道,絕不會造出這種路來折磨自己。政府為發展觀光而重新建造水泥石階路,只求耐用,草草設計,便宜行事, 可苦了登山客。「官員有權亂鋪路,山客無語問蒼天」! 探幽亭、不厭亭的水泥涼亭只涉及美感問題,而這貂山古道的水泥步道就會讓行旅之人舉足不安了。

走了十分鐘,至山腰處,石階變成平整的水泥步道,才變得平坦易行。沿途走,有青翠山巒,可聽溪水潺潺, 景觀真如上次在金字碑古道遇到的中年夫妻所言,秀麗之處猶勝金字碑古道, 而可比擬於草嶺古道,只可惜水泥石階一大缺失,使古道失色不少。又走五分鐘,遇小土石流,通行無礙,行進間, 又斷續出現不合人體工學的大石階路, 我則索性採取奔躍策略,採又跳又跑,以一步一階方式跳行而過,反而覺得比一跛一拐慢行更為輕鬆。

圖: 無緣之墓

接近十二點時,抵一處平台休息處。山壁旁有一墳墓,這就是貂山古道上著名的「無緣之墓」。據說遺址原不在此處, 是後來修建步道時才遷移至此。墓碑歷史已久,碑石側柱鑴刻立碑年代為「明治三十五年」。

我抄錄了「無緣之墓」解說文,其文如下:

故老相傳,此碑緣由有下數點:

一. 日據時代,一日本採礦技師奉派來台時,與論及婚嫁女友,相約二年返鄉後,共訂鴛盟,卻一去杳無音訊。 其女友幾經波折,歷盡風霜,來台尋找,抵礦區,獲悉其男友已因病別世,悲慟之餘,乃豎此碑,以為懷念,黯然返鄉。

二. 相傳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一日籍採礦工程師,愛上本地一名女子,於是返鄉稟告父母,徵得同意後, 回台欲予迎娶,其愛人竟已病故,傷心欲絕遂立此碑而歸。

三. 日本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二日籍人士,相偕來到雙溪尋找礦脈,不料一人摔落山谷,重傷而亡, 其地點竟是礦脈所在。另一人有感於人生無常,無意開礦,攜同伴骨灰歸返日本。此時死者妻子亦來台尋夫, 獲悉夫婿噩耗,即欲回日本,接其夫婿骨灰。時值九月,淒風斜雨,半途感風寒,加上傷心過度竟而病故。 事後,當地居民有感於此位日本女性的堅貞,在其病倒之處,立「無緣之墓」石碑以為感念。

四. 日據時代,有日本人到此淘金,金未採到,卻傾家蕩產,於是立碑而去。

上述諸說,孰者為是,已難考據,惟識者辨之。

對此墓碑,有所感觸。平時入深山,最怕遇到野墓孤墳,避之惟恐不及,然而這古道上的「無緣之墓」, 不但不討人厭,倒是令人感慨繫之。理由無它,無姓無名的「無緣之墓」實已拋開一己之悲痛而昇華為全人類共通的情感經驗, 故能令人感同身受,扣動心弦,流傳至今, 成為這古道最淒美的傳奇故事。我少年時也曾為情所困,創痛頗深,了解那種有意卻無緣的心情。 我想每個人的一生中,大概都曾在心中立過一、兩座(或兩座以上)的無緣之墓吧!

人生在世,各種情緣互相關係、互相限制,帶來歡愉,也引來苦惱。緣起緣滅,聚散無常,但大抵而言, 人類情緣善始者多,善終者寡;有緣者少,無緣者多。無緣難變有緣,自是傷痛;有緣卻變無緣、變孽緣者, 更傷透人心。情關難解,難免香消玉殞,情關難逃,不免英雄自毀。看來人生在世, 對這難以捉摸的情緣起滅要有深層的認識,要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豁達,否則難免要困在感情枷鎖裡, 受痛苦折磨。這無緣之墓附近,綠山悲環,溪流鳴咽,更增添著一分淒美氣氛。若說金字碑、 草嶺古道因台灣總兵劉明燈勒碑刻文,而令人感受到歷史煙硝的情懷, 那麼貂山古道的無緣之墓則反映了先民入山採礦的人生悲喜,自能觸發另一種獨特的行旅感懷。

圖:牡丹溪一景

從無緣之墓向下走,經舊礦場事務所遺址,荒堙蔓草,牆傾壁圮,昔日風華已飄逝無蹤。再走約十分鐘,抵達古道出口。

貂山古道的牡丹入口,立有一石碑,寫著「古道探幽」。我沿著水泥產業山路而下,十分好奇,出口會通往何處,也想知道今天迷途之處。

這產業道路彎彎曲曲, 約行20分鐘,接上碎石路,不久遇牡丹溪。沿溪旁道路前行,看到清徹的牡丹溪,雖離火車班次只剩半小時,且不知去路尚有多遠, 但還是忍不住走下溪邊一親芳澤,戲水三分鐘。

戲完水,續趕路。沿著牡丹溪的產業道路而下,一路有農舍、菜園、柚子園,一幅鄉村景象。再前行15分鐘,仍不見牡丹蹤影。 十二點五十分,我幾乎要放棄搭1:06火車的想法,因為一眼望前,仍無任何牡丹蛛絲馬跡。再行十分鐘,經一處豬舍鴨寮,轉彎後, 看不遠處有一座橋,有工程車正在施工,定睛一看,這不就是早上我向工人問路的那座橋嗎?

看看手錶,剛好一點整,由此處至車站約剩十分鐘路程而已,於是燃起一線希望,向前奔跑衝刺。 走了五小時多的山路,最後一程竟是要拼老命跑步,過牡丹國小、牡丹橋、福壽橋, 終於跑到了牡丹車站, 剛好一點零六分。火車尚未進站,趕緊衝向售票口,買了票,過地下月台,才氣喘喘的登上第二月台,火車正好緩緩駛進月台。 分秒不差,正為我今日牡丹曲折的行程再添一頁傳奇。及時搭上火車,真爽快!

在回途中,回顧今日牡丹之行,終於明白貂山古道正確之路應沿著牡丹國小前的牡丹溪而行,遇叉路(今天迷路處)時,無須過橋, 可一路直行產業道路,或者一過橋就立即右轉入產業道路,沿牡丹溪兩岸的產業道路向上行,最後會合為一,行走約一小時, 可抵貂山古道入口。不過中途叉路仍多,而沿途竟無任何指標。我不得不感慨,當地政府能花那麼多的物力,在山嶺溪谷間鋪建現代化的水泥步道, 而竟不在相關沿途設立指示路標。官員無心立路標,折煞多少登山客!

今天由雙溪鄉的牡丹,循102公路,一路走到瑞芳鎮的樹梅,亦是一難得的公路健行經驗。整整8公里(27km-19km處)路,遇不到幾部車, 一路孤獨走公路,還穿越了一小段森林。以後再重走一次的機會應微乎其微(這種經驗一生一次就夠回味無窮)。將來女兒長大後, 與三五好友開車上九份,若有機會行經這一段102綠色公路,憶起當年老爸從牡丹走到樹梅的愚行及愚詩,在笑談之餘,應也會對這條公路多一分特別的情懷吧!

旅記日期:2002.05.18


【行程時間記錄】
5:30 起床→5:50 出發→6:10 抵松山火車站→6:27搭上火車→7:35 牡丹→7:40 牡丹國小→ 7:45 叉路口過橋→7:50 爬上102公路→8:05 發現走錯路→8:10 「26公里」處→8:20 休息作詩 →8:47行抵「24公里」處→9:00 行抵「23公里」處→9:12 入深林小徑→9:24金字碑古道入口 →9:30 行抵「22公里」處→9:50 發現礦泉水是生水→10:00 抵不厭亭→10:15 俯瞰大粗坑古道 →110:25 抵「20公里」處→10:27 抵廢礦場→10:30山神廟→10:45 抵「金字碑觀光步道」 →10:52 抵「19公里」處→11:10樹梅產業道路→11:20碎石路→11:20 貂山古道入口(休憩20分) →11:58 無緣之墓→12:10 貂山古道牡丹入山口→12:30遇牡丹溪→13:00 小橋迷路處→13:06 牡丹車站


【附記】
貂山古道歸來,向女兒們發表我在102公路所作之「牡丹迷路」七言絕句詩:

牡丹迷道繞遠山,
樹梅無影在雲端。
晴空烈日當頭照,
幸有清風解心怨。

女兒發現這首詩一、二、四句都有押韻,頗驚奇(這只是基本規則罷了)。大女兒Jessica興奮地建議我可向國語日報投稿(女兒當我是幾年級?); 小女兒Peggy頗好強,誇說她也會作詩,我笑說:「妳作詩看看,要有押韻。作詩出來,有賞。」她搔頭努力構思,還沒三分鐘,竟作出一首詩。 果真是虎父無犬女!小女所作詩文如下:

牡丹全家去爬山,
樹梅無影在眼前,
預測明天是陰天,
結果明天是晴天。
(請忍住不笑)


[行旅照片]

小金瓜露頭(九份最早發現金礦的開採地區)。
山神廟。
山神廟的廟柱,有捐獻者及捐建年代,顯示年代久遠。
樹梅觀景台通往九份新建的步道。
九份至樹梅的102公路彎延如蛇。
貂山古道一景。
貂山古道牡丹登山口處。
牡丹溪清澈的溪水。

[行旅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