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15)

虎山溪自然步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虎山溪步道

中年人生是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生。上有年邁老母,下有年幼子女,說好聽是承先啟後, 實則是瞻前顧後。

揹負著生活重擔,扮演多重職責(人子、人夫、人父),生活安排已難恣意而行。 人不痴狂枉少年,但到了中年,不免有青春夢已遠的感慨。

好久沒有單獨爬山了。心中計劃已久的登大屯西峰、爬平溪孝子山一直未能如願。這些行程難度較高, 不適合扶老攜幼。今天原計劃單獨出遊,但一早母親就走過來探頭,一臉冀望有人陪她打牌的表情, 本想趁早出門的我頓感愧疚。

平日早出晚歸忙於工作,已疏於晨昏請安,母子難得聊上幾句, 一到假日我又嚮往山林郊外;但想去的地方,卻又不適合老小同行。若一心為自已,恐有虧孝道, 對孩子來說,也不是個盡職的父親。心念一轉,罷了,今天還是在家當孝子,陪母親打打牌、 陪孩子玩玩。這大概就是身為中年人的悲哀吧!

圖:虎山溪親水區

上午就待在家看看書、唱唱卡拉OK,午餐過後,大嫂、老婆忙完,我們陪母親玩了一圈麻將。

牌局結束已三點半,想出去走,活動筋骨,於是「招兵買馬」,鼓吹女兒陪我一起去走附近的虎山溪步道。

結果竟無人響應。不得已,只好用籠絡策略,答應女兒爬完山,可以到超商買她們喜歡的文具, 果然女兒紛紛靠攏,連姪女瑋安聽說有好康的,也歡欣鼓舞加入。

帶著她們三人前往虎山溪,路程不過十分鐘,就抵達位於慈惠堂旁的虎山溪步道入口,這時已經四點多,天色略昏暗。 虎山溪就像是後花園,我已來過無數次。最近在網路上讀到虎山溪賞蕨活動的報導, 讓我特別好奇的注意步道兩旁的蕨類植物。其實我是個「植物白痴」,除了能分辨簡單的闊葉林或針葉林, 對個別植物的學名或俗名認識有限,還不知道這小小的虎山溪竟蘊藏著不少稀奇的蕨類植物。

我沿途提醒著女兒留意及觀賞步道兩旁的蕨類植物,不消說,她們的興緻不高。三個人一見到虎山溪石橋下的戲水區時, 便飛奔下去,留下一人獨自賞蕨。虎山溪的溪水少的可憐,淺淺的戲水區裡看不到往昔小魚流竄, 倒是小蝌蚪蠻多的,女兒Jessica、Peggy用雙手當網,都撈到不少隻,玩的不亦樂乎。

圖:女兒和姪女-虎山溪抓蝌蚪

在戲水區停留大約一、二十分鐘,時間已不早,我催促著她們上路。Jessica、Peggy很乖的將蝌蚪放回溪水裡。

現代小學對孩子灌輸的生態保育觀念比起我小時候好太多了,當我還是孩童時,在虎山溪捉到的蝌蚪魚蟹多半是帶回家或戲弄,亳無保育觀念。

只是當年(大約30年前)即使是無知的亂捕濫捉,虎山溪仍是充滿魚蟹。 我記得有一次一個下午就捉了一百多隻溪蟹回家,如今虎山溪已難得看到一隻溪蟹了。每次到虎山溪來, 總不禁憶起兒時在這溪畔戲水捉蝦蟹的無憂歲月。希望有一天虎山溪的蝦蟹能復育恢復當年的盛況(這是不易實現的願望)。

我們沿著虎山溪步道前行,經過真光禪寺,一路爬到復興園的山腰展望平台時,已經五點過後。 天色已暗,俯瞰山下,華燈初上,夜景映入眼簾,美麗動人。小朋友都不禁發出叫聲:「好漂亮哦!」 今天太晚出遊,竟有機會從山上欣賞台北夜景,是無心插柳的意外收穫。 旅行的樂趣往往就是這種不經意地發現所帶來的驚喜。雖然天空逐漸籠罩在黑暗中,但虎山溪步道沿途設有路燈,因此不虞危險, 而且還有不少登山客過往來去。

我帶著三個小孩沿著步道繼續前行,蜿蜒的步道,可從不同角度看山下的夜景,而且愈夜愈美麗。小女兒Peggy和姪女瑋安愈走愈起勁,跟著前方的登山客一路向前走, 走出我視線之外,喚都不聽,大女兒Jessica與我兩人尾隨在後。在灰暗的石階路上,父女兩人邊走邊聊, 有著貼心的對話,有些平時沒聽過的,學校或家裡的事,聽她娓娓道來。在這夜幕籠罩的山間小徑, 父女相挽談心,我有身為人父的幸福感。上午那種中年人的愁滋味好像也消失無蹤了。

六點多才回到家。她們可沒忘記「酬勞」,三人迫不及待地衝進樓下的OK便利超商,一人挑了一樣可愛的小文具,我站在收銀機前等著付帳。

旅記日期:2001.12.08


【延伸閱讀】
第0552篇 -2008.02.29 小東遊虎山溪自然步道
第0262篇 -2005.06.01 虎山溪賞螢
第0095篇 -2003.05.04 虎山溪賞螢
第0045篇 -2002.06.23 週末野餐行.虎山溪戲水


[行旅照片]

虎山溪親水公園。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