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070)

南港.更寮古道.深坑.土库岳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更寮古道(第二段)古朴的石阶路

每当疲累时,我总是避免远行,我宁愿在住家附近爬爬山。但即使是在附近的郊山走走,若太随性或准备未周, 有时也会演变成意想不到的长途跋涉。行旅总有些意想不到的际遇(或状况)会发生,就像人生一样, 你永远无法预知何时会出现一段插曲。

周六晚起,大抵是为了弥补这一周的精神体力的透支。下午老婆女儿去上美语课,老婆只想在附近喝咖啡, 等女儿下课,便放牛吃草,随我自由行。我不想走远,决定去南港茶山走走。旧庄,有一条“更寮古道”。

从忠孝东路五段至旧庄街一段,过南深路(南港-深坑),接旧庄街二段,开车才花15分钟, 便抵达122巷的登山口。巷口有家杂货店,登山口并不明显,不小心就差点错过。停好车,一点五十分开始登山。 天空虽飘着雨丝,但还不到需要撑伞或穿雨衣,算是适合行旅的天气。

初爬更寮古道,虽说是古道,但石阶路已铺上花岗石,易行,但无古味,有些失望。约行走五、六分钟,山势渐高, 右望见北宜高速公路自山麓凿洞而过,我暂驻足赏景。再往上爬,约两分钟,接柏油马路。叉路口有农宅,为苏厝,舍犬对我狂吠。

过柏油马路,左侧围栏有一开口及登山条,找到向上行的第二段古道。继续前行, 原本的花岗石石阶路已变为泥径,上坡处则看到古朴的石阶,渐渐有古道的色彩,山径沿途电线杆为陈旧的黑色木头, 一如我在小粗坑古道所见。这段山路的石阶颇见苔痕,沿途望见山腰的柏油路蜿蜒而上。 这段早期先民挑着茶叶往返深坑、南港的古道,因南深路(109公路)的辟建,以及附近山间的产业道路陆续完成后, 便已逐渐荒废,而成为登山客的寻幽踏青的登山路径。

约行两三分钟,遇叉路,根据随身的资料,右可接附近的黄厝,左为古道主线,原古道又被漂亮的花岗石阶路所取代。 取左行,路笔直,坡缓,一路怡然而行。约十五分钟,路又变为小碎石路,碎石细软,沙沙作响,一路平缓好走 。约五分钟,又接回柏油路。时间两点二十分,自登山口至此,费时三十分。

图:潘厝古宅墙壁的枪孔,为早期防御盗匪的设施遗迹

接回马路,却不见往上走的山径,再翻查资料,这附近有一潘氏枪孔古宅,于是向右走朝附近的农宅走去, 终于在道旁看到南港区公所竖立的解说牌,果然这几间农舍即为潘氏古宅所在地,民宅的墙上也写着“枪孔” 、“望高寮”等字及画出指示标志。南港区公所立牌的解说文如下:

南港茶山更寮脚潘宅枪孔厝

更寮脚潘宅祖厝为南港仅存居住的枪孔厝,厅门两侧石窗下,外露小孔内为喇叭状, 由外表不易辨识,两百多年前清朝官府派潘氏祖先来此驻守望高寮,存枪孔的祖厝为当时所建。
南港区公所
中华民国八十七年十一月

解说板也有这附近茶山的旅游景点图,例如大坑栳寮制茶匠遗址、魏氏古墓、苏家花园、烧煤窑、 石灰矿洞等景点。若往旧庄街二段更上行,则可至我曾探访过的大坑余氏古宅、 南港茶叶制造示范所,然后接汐止、石碇交界的鹿窟事件纪念碑及光明寺。 这一带有丰富的人文遗迹,可供游客寻幽探奇。

南港大坑一带的茶山,开发历史悠久, 可远溯至两百年多年前的清期乾隆时期,这里曾经是台湾早期樟脑、茶叶出口的重要产地。

过去,这里也是台北盆地进入深坑、石碇、坪林、平溪、双溪,通往葛玛兰(宜兰)的行旅步道之一。 因此,相传清朝年间,已于这茶山的最高处大坪山(又称土库岳),建立了望台,由武装更夫守卫着, 以防御原住民出草及盗匪侵扰,这种了望台,称为“更寮”,也被称为“望高寮”,是这条古道命名的由来, 也是古道上重要的遗址。但原来的更寮早已堙灭,现在则搭建起一座新的望高寮。

我沿石阶而上,绕至农舍后方的潘氏古宅,找到了石头厝墙上的枪孔处,遥想当年先民入深林、拓蛮荒的艰苦生活。 这座古宅历经两百多年,已面貌全非,屋顶翻修成铁皮,正门改为铁门,墙面也有土有砖,古味尽失,但 那石窗及枪孔处,仍透露出几许历史沧桑。

图:往大坪村的下坡山径

参观完枪孔,我犹豫着是否要爬往望高寮,或是转往附近,去逐一探访这连成一系的制茶匠遗址、魏氏古墓、 苏家花园、烧煤窑、石灰矿洞等茶山人文风采? 看看时间,两点二十分,应可兼顾,便决定先爬山, 再下来采访这些景点。

从潘厝农舍左侧的小径上山,穿进树林中,枯叶满地,路径渐荒凉原始,泥径坡陡,走来稍感吃力,约十分钟,遇 巨石横躺径旁,附近竹林幽幽,停步休息调气,再向上爬五分钟,又是陡坡,走走停停,抵一片笔筒树(蛇木)林, 已听见高压电塔电流斯斯声,判断离山顶已不远,再上爬,遇更陡坡,有绳索垂下,于是拉索而上。 三点过后,抵棱线。棱线左右皆有路。我停下来休息。向左上坡往望高寮,向右下坡往大坪村。

这段二十分钟的上坡路,让人有些心馁。读资料,往望高寮约还须三十分钟,便心萌退意,不如下山寻幽。 此时,注意到资料提及,右行可至附近山间的大坪村,似乎只在这附近而已,便决定绕去看看,然后再折回。 于是在棱线叉路改向右行。

向右走不久,过高压电塔,渐下坡,泥径有些湿滑,山径更幽静,枯叶遍地,下坡速度快,走几分钟仍不见大坪村, 但已警觉高度渐降,心萌 悔意,这条山径似为下山路,而方向是朝深坑的方向,已与南港背道而驰。但因下坡路好走,且以为大坪村就在眼前, 竟舍不得返回走。在犹豫中,已下至山麓。

三点十五分,遇叉路。右小径爬坡,左小径下坡,我有迷路的感觉,不知身处何处。两条小径皆绑登山条, 右径多条,左径少条,登山条只各写登山团体的名号,却无只字片语指明路往何处。在山林里,登山条是为了 提供登山客导引,若无法达成这个目的,便失去存在的意义,只是挂在树上的垃圾而已。我看到满枝条的垃圾 ,无助地面对叉路,我的登山资料只有望高寮,不包括深坑这一段。

我不愿回头走爬坡路,但在迷路的时候只能选安全的路。虽然从方向上判断,往右小径上坡,应是爬回南港的路, 左小径应是下至深坑的路,只会愈走愈远,但只要能到深坑,至少可确保安全无虞,只是得坐公车或计程车而已 。何况,大坪村还没看到,怎能甘心放弃?

图:大坪村的一间古厝

由左小径下行,不久即看见山坡菜圃农舍,约五分钟,抵一农村,视门牌,终于抵达(深坑乡)大坪村。 大坪村腹地不大,大部份的房屋已改建为三层水泥楼房,其中一间似为宗祠,门匾写着“开闽堂”, 显示此村为福建先民的后代,在道旁,我也看见一间十分古朴的闽南旧宅,大门深闭,似无人居住。 路旁遇一老伯,确认往下走的柏油马路可通南深路,稍感安心,至少可走公路返回南港旧庄。

沿马路往下走,不久,马路左侧有一小山径,有指标写着“往土库站牌”,“站牌”两字代表有车可坐, 我于是舍马路改走小径。这条小径却是今天走过的山径中最美的一段,旧枕木铺成的山径,左侧有溪水潺潺声, 景幽气清,无意间得此步道,更有惊喜之感。但路径不长,约四分钟,又接柏油马路。这马路为“土库尖路”。 对这附近的路完全不熟悉,土库尖路右行为上坡路,左行为下坡路,我直觉的选择左行,一切以下山为原 则(注:这一左行,则又绕了远路。事后翻资料才知道,土库尖路右行,可接南深路的最高点崩山站, 才是返回南港的路;左行则愈走愈远,通往深坑乡)。

才左行约两三分钟,又见路右侧有一登山小径往下走,而马路则远绕大左方。山径入口则有登山条。 我依走更寮古道的经验判断,山径通常是捷径,大马路则绕远路,两者应殊途同归,于是再舍马路, 改走小径。约三、四分钟,抵一凉亭,亭名为“智慧亭”。

智慧亭为一传统水泥红柱黄瓦的凉亭,建于山径旁的台地,亭中可俯眺附近山景,视野相当辽阔 。亭旁有亭志记载建亭及这条小径的历史。这条山径一如更寮古道一般,也是一条先民开山拓垦时期 行旅的山路,称为“土库岳古道”,这条山路往上走,经大坪村,可爬至土库岳,然后可接南港、石碇, 也算是一条茶叶古道。

可惜这条古道已全部铺为水泥路,古味全失。古道之所以成为“古道”,不只在历史久远,也必须能够保存原味。 若只论历史,不论面貌,则台北市东、西、南、北门内的条条大街,岂不都可称为古道?

图:土库岳古道

在智慧亭休息十五分钟。然后走这条土库岳古道下山,山路石阶笔直而下,约10分钟,抵一山脚下的社区, 为红叶山庄,路为红叶街,出来接大马路,我以为就是南深路。结果视路旁门牌,竟是北深路。一字之差, 天南地北。悲从中起,不禁问:“南深路,你在何方?”

路人告诉我,南深路要往前走约一公里多。听到明确的指示,稍感安慰,提起精神迈步向前走,约几分钟, 随即发现,原来北深路,就是106公路,是由深坑通往平溪的公路,忽然间就明白自身所处的位置, 我已经绕了一大圈,来到了深坑乡。于是一路默走,过土库岳、赖仲坑、翠谷山庄、深美桥四个站牌, 终于抵达南深路口。时间下午四点三十五分。

看到了南深路,就看到了回家的路。看站牌(草地尾),下一班公车五点三十分,还得等上一小时,便决定步行, 走公路。这时天色竟渐渐变暗,初冬的夜来的特别早。才走不到一分钟,便看到道旁的公路里程标志, 写着“109公路8KM”。看到这8KM的标志,我悲情涌现。8公里,不就是牡丹至树梅的 距离吗?上个星期走汐平公路,下坡路走7.5公里也花了一个半小时,更何况现在是上坡路?

垂头丧气的往前,只能走多远算多远,边走边等下一班公车吧!南深路是不乏车流的, 但我没有勇气挥手。在这样的傍晚时刻,一位持杖戴帽、身背背包的中年男子独行于公路上,似流浪汉, 谁会停车?谁会关怀呢? 如果我是个二十岁的妙龄女郎,或许还能挑选路过的车型,看搭谁的便车。 现在只能一步一脚印的向上爬。

四点四十分过世新会馆,又是一段大爬坡。走了一公里多的路,接近五点时,黑夜渐临,当心情正黯淡之际, 忽闻轰然的引擎声,不似一般小骄车,我猛回头,忽见一辆公车驶来,不禁大喜过望,急挥手求救,公车煞车 右靠。我终于搭上公车。不知它是从那里来的。

公车一路绕上山,路弯曲,绕几个大弯才抵至崩山站。过崩山,开始下坡路,公路变狭小,又是绕弯于山间, 而天色已全暗,这段路果然漫长,若真用步行,恐将是一场劫难。但急驶的公车,只花了十分钟便抵南深路、 旧庄路口。下了车,再步行至旧庄街二段122巷的更寮古道山口,不过是15分钟时间而已。走最后这段路, 我已变成夜行人。

来到更寮古道入口处,想起今天的行程,一切尽在意料外,没爬上望高寮,也没探访到附近茶山的人文景点, 却意外地深入深坑,走了一条从未听过的土库岳古道,然后又是公路流浪记。这段从旧庄走更寮古道到大坪村 ,再下到深坑的土库岳古道,这一程也算是亲身体验了先民的挑茶路。

至于旧庄这附近的大坑栳寮制茶匠遗址、魏氏古墓、苏家花园、烧煤窑、石灰矿洞等景点,只有留待下次采访了。

[行程记录]
13:50 登山...13:56 望北宜高速公路...13:58 接柏油路...14:00 接山径...14:03 接花岗石阶...14:15 接碎石路...14:20接柏油路...14:30潘宅枪孔屋...14:40爬往望高寮...14:50遇巨石... 14:55...15:05抵棱线...15:10过高压电塔...15:15遇叉路...15:20抵大坪村...15:25接柏油路... 15:27左小径入枕木步道...15:31 接柏油路,为土库尖路...15:36 右有小径,为土库岳古道...15:40 抵智慧亭(休息15分)...16:05红叶山庄...16:10北深路... 16:35抵南深路...17:00搭上公车....17:10抵旧庄...17:25抵更寮古道登山口

旅游日期:2002.11.23


[行旅照片]

从更寮古道眺望穿山凿洞而过的高速公路。
更寮古道第二段的登山口,位于马路左侧的围栏口。
更寮古道朴拙的旧石阶路。
更寮古道(细碎石路的路段)。
潘厝农舍石阶前,马路旁有枪孔屋解说文。
潘厝古宅石墙上的枪孔(右墙枪孔)。
潘厝古宅石墙上的枪孔(左墙枪孔)。
潘氏古宅,已古味全失,后方上方处为九重宫。
从潘厝上爬至棱线途中遇巨岩卧于山径旁。
往大坪村的下坡山径。
大坪村的一座古宅。
土库尖路途中的一段枕木山径。
土库尖路。
"土库尖古道"上的智慧亭。
"土库尖古道"。
深坑乡的深南路(南深路)口。

[行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