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092)

[台灣老照片].1913年《台北寫真帖》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台灣寫真帖

《台北寫真帖》出版於日治時代大正二年(1913),作者是日本人村崎長昶,由台北新高堂書店發行。 全書共48頁,蒐錄了141張台北的景點照片。

照片中的當時景物,如今已是百年前的老照片。而歷經一個世紀,照片中的景物,大多已經消失,而能夠幸運保存至今的,則多已成為歷史古蹟, 對照今昔的變化,令人感受到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變遷。

我對於台灣老照片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與情感,之前曾經寫過幾篇相關的文章,而本文的寫作過程不同於以往,感到倍覺辛苦。 是因為這次不只是整理老照片而已,我還自不量力的嘗試翻譯《台北寫真帖》這本書的日文內文。

我曾經自修日文,學會平假名、片假名五十音,是為了有助於在閱讀日治時代的地圖時, 可以理解地圖標示的日文拼音地名與當台語發音地名之間的關係。後來因為忙碌,日文學習,停停頓頓, 所以日文程度亦僅止於五十音而已。

今年以來,無意間接觸到日治時期日本人所寫的台灣遊記,文章所述的地名、景點是我熟悉的家鄉,而我卻看不懂文字內容, 心情宛如文盲,於是慨然而有學習日文之決心與意志。

圖:《台北寫真帖》的文字內容舉例

以五十過後的年齡才開始學日文,起步不為不晚;而以記憶衰退的臨老之時,才開始背記日文,學習不能不苦,而今年以來, 所以學習不敢懈怠且能持續,即是因為背後有此學習的動機與原因。

我希望在三、五年後,能夠有能力將一些日治時代的日文台灣遊記,翻譯為中文,使這些日文台灣遊記所承載的台灣土地記憶得以傳承下去。

翻譯《台北寫真帖》這本小書,算是給自己的日文學習作業。選擇這本書入手,是因為寫真帖以照片為主,文字較少, 有些圖片甚至只有標題而沒有內文,因此翻譯的工作較為容易。然而以我僅僅幾個月學習的初淺日文程度,其實是難以勝任這一翻譯任務。

而這篇翻譯文章所以終能順利完成,其原因有二:一是《台北寫真帖》的日文,使用漢字比例極高,對於同屬於漢語系的台灣人來說,較容易理解其文意。 第二個原因則更為關鍵。因為這本書的主題-台北,是我生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 我熟悉這裡,所以即使有看不懂日文之處,我也能夠猜譯,即使省略部份看不懂的內文,也不會擔心內容會有嚴重謬誤或失實。

這篇文章是一篇翻譯習作,所以只算是初稿(或粗稿)而已,等將來日文更為精進之時,我會重新修訂內文以遮今日之羞。 讀者瀏覽本篇旅記時,對於筆者的用心可以嘉勉,至於翻譯的疏誤則敬請包涵。

每當看到一張老照片裡的景物,總會好奇懷想,照片的景物是在今日的何處。所以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去考證照片。考證工作所花費的時間與努力, 反而比翻譯日文還更為辛苦,卻不一定有把握正確,有些老照片甚至找不到答案。考證既難,所以疏誤之處,只有懇請讀者先進們不吝提出指正了。

旅記日期:2014.08.10  



◎眺望台灣神社:從圓山公園眺望隔著基隆河的台灣神社。

◎台灣神社:台灣神社位於台北城北方約一里的基隆河畔大直山(一名劍潭山)的山腰。 主祀大己貴命、大國魂命及奉祀領台之役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社殿的構造為總官幣大社的型式,依純日本式的建築,壯嚴雄大,真可稱為是帝國南門的鎮護,發出萬世不變的稜威之光。
【譯註】台灣神社僅存在44年(1901-1945),即成為過去的歷史。原址為今日圓山大飯店。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19篇-劍潭公園.台灣神社遺跡

◎明治橋:明治橋是一座跨越基隆河的架高鐵橋,位於台灣神社的前面, 長三百尺,欄杆以桐葉鐶空。昔時此地附近的基隆河中出現一支靈劍,因此而有「劍潭」之名稱。
【譯註】明治橋今名中山橋,建造於明治34年(1901),1912年橋面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曾入選為台灣八景之一。 大正12年(1923)明治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拱橋,1933年完工(第二代明治橋)。民國101年(2002),台北市政府將中山橋登錄為歷史建築, 但以基隆河防洪需要,拆除中山橋,現暫放於倉庫之中,等待尋覓適當地點重新組建。
◎警察官招魂碑: 警察官招魂碑是紀念領台以來因職務而戰死殉難的警察官而建立的,位於台灣神社前面的高地。 此處的西南面向台北平野,為一勝景佳處。
【譯註】原址為今圓山大飯店前的太原五百完人塚。
◎圓山公園:圓山公園位鄰基隆河旁的丘陵,明治橋的左邊。 丘陵上奇巖怪石重疊,老樹生長其間,樹木茂密,眺望亦頗佳。公園內有故水野民政長官的銅像、節孝祠、臨濟寺、忠魂堂、陸軍墓地等。

◎故水野民政長官銅像(位於圓山公園內)
【譯註】水野遵(1850-1900),日本尾張(今愛知縣)人,曾留學中國學習漢文, 牡丹社事件(1874)期間來台擔任日軍通譯,曾與樺山資紀等人私下探訪台灣,考察番地,將見聞寫成《征蕃私記》一書。明治二十八年(1895)參與接收台灣,後來成為台灣總督府首任民政長官。 明治三十年(1897)離職。明治三十六年(1903)1月18日臺北圓山公園豎立其紀念銅像。
◎忠魂堂/臨濟寺/陸軍墓地:臨濟寺是兒玉總督任內所建,院內並祭祀豐川稻荷神祇。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11篇-臨濟護國禪寺.圓山公園

◎敕使街道:台灣神社營造之時,同時興建台北市街至神社大門的新街道,名為「敕使街道」。道路沿途兩側種植成排的想思樹。
【譯註】敕使街道即今日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至四段。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90篇-中山北路逛古蹟(1)
◎劍潭寺:位於劍潭的上方,乾隆年間創建,祀奉觀音大士。幽邃閑雅的靈場,堂宇壯大,結構頗稱典雅,彫鏤非常精緻。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114篇-劍潭古寺
◎台北新公園:近年來新建設的台北新公園,經營的時間不久,當局苦心設計, 景致日亦增加,園內設立開發本島有功的故兒玉大將壽像,大大小小的步道之間,花卉樹木點綴其間,四季怡人,有泉水庭園, 實在是台灣第一的公園。
【譯註】台北新公園落成於1908年,因建造晚於圓山公園(台北第一座公園),而被稱為「新公園」。

◎兒玉總督壽像/台北俱樂部:/後藤前行政長官銅像/台北新公園內熱帶植物:
【譯註】兒玉總督壽像原址為今日公園內的鐘座,後藤前行政長官銅像原址為今日的二二八紀念碑。台北俱樂部建築已消失。只有照片中的矮樹小樹,至今已長成高樹老樹。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96篇-新公園.乃木希典之母、明石元二郎鳥居
◎噴水/音樂堂/旌表:台北新公園的旌表坊是中國官府施政的遺跡,用以獎勵倫常,闡揚美德, 舉凡節婦、貞女、殉難官民、名官鄉賢、樂善好施、累世同居、耆壽同室、產三男等都是官府旌表的行為, 為其豎立旌表石坊。石坊大抵以大理石為建材,其上部有旌表的扁額,左右兩柱刻有聯句。全島各地都可以看見這樣的旌表石坊。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303篇-黃氏節孝坊.急公好義坊.放送亭.二二八紀念館
◎總督官邸:台北新公園的東邊,巍然聳立一棟大建築物,就是總督官邸。其構造採煉瓦及石材,歐美建築風格,壯麗雄偉,美輪美奐。園內頗為廣闊,庭園林泉雅致。
【譯註】這是第一代的總督官邸,後來因部份木造建築蟻蛀而改建為第二代的總督官邸,今為國定古蹟台北賓館,官邸前的街道今為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
◎民政長官官邸: 位於台北新公園的西邊,與總督官邸隔著公園相對。其構迼亦與總督官邸相同,採煉瓦及石材。官邸旁有兩棵鳥松盤桓,與高閣相倚,前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因此將閣樓命名為「鳥松閣」。
【譯註】民政長官官邸位於今總統府左前方的新公園旁,原建築毀於1945年的美軍轟炸。
◎台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的廳舍是清國政府時代的布政使司衙門及行台,佔地頗為廣闊,但是做為本島行政機關的中樞,不夠裝嚴,而且事務的聯絡不便,因此現在正在興建一座更宏偉的新總督廳舍。
【譯註】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設於前清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及行台。直到大正八年(1919)才遷移至新的總督府廳舍。原址後來改建為台北市公會堂(今中山堂),部份建築遷移至台北植物園保存。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23篇-植物園.台灣布政使司衙門

◎台北廳:台北廳位於府中街,現今的建築物是清國時代的儒學正堂,充做廳舍使用。由於處理政務非常不便, 新的廳舍建築目前正在建設中。
【譯註】原建築已拆除。文中述及的台北廳新廳舍,即今日的監察院(忠孝東路、中山南路口),完工於大正4年(1915),大正9年成為新設立的台北州廳舍。
◎陸軍部:陸軍部與總督府的正門及海軍幕僚部並列,位於其東邊。此建築是舊政府時代的布政使司行衙門,其轅門及其它建物的舊觀,至今依然存在。
◎土木局
【譯註】原址位於今博愛路、寶慶路口。
◎台北郵便局電信交換室

◎台北測候所:台北測候所位於南門街。除了全島各地的天氣測候,也與九州及沖繩列島的各測候所, 進行每日三回氣象電報匯集,又與國外的上海附近的徐家匯、香港、馬尼拉各氣象台共同交換氣象電報,根據這些天氣圖,作成每日全島氣象大勢的預報。

◎台北監獄: 台北監獄位於古亭村庄。歐美最新式的建築,監房扇面狀的排列,採分房制及雜居制,折衷主義建築樣式,檢束、衛生等作業設備齊全。
【譯註】台北監獄興建時,利用台北城拆除的城牆石塊做為建材,如今僅剩部份圍牆遺跡,位於愛國東路底、金山南路交叉口附近(金山南路二段44巷),已被登錄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台北地方法院
【譯註】今台灣台北地方法院。
◎覆審法院: 覆審法院與台北地方法院相鄰,位於文武街。本島的司法制度分為地方、覆審二級審判,負責民刑事的裁判處理事務。
【譯註】今台灣高等法院。
◎台北永久兵營: 台灣的永久兵營考慮當地風土氣候及衛生環境,建築悉採用鐵骨石材,且採完全防蚊裝置,有熱帶模範兵營之稱。台北所在的軍隊有步兵第一聯隊第一大隊、第二大隊及山砲第一中隊。
◎台北步兵第一聯隊第一大隊兵營

◎台北步兵第一聯隊第一大隊兵營及小南門

◎台北偕行社
【譯註】日本陸軍軍官俱樂部,位於今長沙行一段27號(婦女聯合會舊址),其原址在清代為瀛登書院。
◎陸軍司令官官邸
【譯註】位於今長沙街國防部的後方。
◎東門的轎子: 今日的城內是清國時代建造的台北城所在地,周圍有城牆圍繞,及東(照正)、西(寶成)、南(麗正)、北(承恩)四大城門及小南門,領台之後拆除城牆,僅殘存東、南、北三座城門及小南門。 台灣的一種特有的乘坐物稱為「轎子」。它的構造全由竹子和籐所編造的,左右及後方有開窗,乘客由前方昇降。轎子左右附有兩根長長的竹桿,前後端有轎夫用肩膀抬著轎子。若行走於山間險路, 抬轎時須增加一人在前面協肋,以確保安全。
【譯註】東門(景福門)在日治時代又稱「照正門」。
◎北門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162篇-北門滄桑.兩劉恩怨
◎南門
【譯註】南門附近的煙囪工廠為總督府專賣局所屬的阿片樟腦工場。
◎專賣局:從南門走出去,可以看到一棟巍然高聳的廳舍築,即是專賣局,是主管鴉片、樟腦、食鹽、煙草的專賣機關。 圖片左邊有突起的煙囪,是阿片樟腦工場。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13篇-建中紅樓.南門.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中正紀念堂
◎專賣局阿片樟腦工場

◎專賣局煙草工場
◎中學校: 中學校是總督府直轄的學校,位於龍口街。學校建築的雄偉壯大,比起內地的中學校毫不遜色。 中學校分為第一部、第二部,第二部與內地的中學校制度相同,第一部則是本地特殊的制度,修業年限六年, 畢業後可以升上實業專門教育,修業年限二年的高等科。第一部的學生的在校,訓練上特別重著於完全人格的養成。 第二部的學生亦特別設有學寮(宿舍)以供遠地來的學生住宿。
【譯註】總督府中學校(台北一中)為今日台北市立建國中學。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13篇-建中紅樓.南門.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中正紀念堂

◎中學校學寮(其一)
【譯註】照片中操場的學生似在練習棒球。1906年,台灣總督府中學校(台北一中)成立台灣第一支棒球隊。
◎中學校學寮(其二)
◎高等女學校:高等女學校位於南門街,原為中學校附設的女子學部,近年來獨立成校,隸屬於總督府直轄, 學生人數增加,規模逐漸擴大,今日校舍完整齊備,建有學生宿舍以提供遠地入學的學生寄宿。
【譯註】總督府高等女學校為今日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北一女)。
◎高等女學校學寮

◎愛國婦人會台灣分會
【譯註】原址位於今台北市襄陽路9號。
◎國語學校:國語學校位於南門內,設有師範部、國語部。師範部又分為小學師範部、公學校師範部甲科乙科。 國語學校是小學校及公學校教師的培養機構,設有學寮(學生宿舍)以供學生住宿。
【譯註】國語學校原址為今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博愛校區(前身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日治時代專供日本人子弟就學的小學,稱為「小學校」;而台灣人就讀的小學,稱為「公學校」。
◎國語學校學寮

◎國語學校附屬小學校
【譯註】今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艋舺公學校
【譯註】今台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大稻埕公學校: 大稻埕公學校最新完成的校舍建築,規模宏大,為全島公學校中的巨擘。
【譯註】今台北市大同區太平國小、永樂國小(昔日兩校合一)。
◎工業講習所: 工業講習所在大安庄,傳授職工必要的知識技能,招收的學生都為本島人。 講習所分為木工科、金工及電工科。木工科又分為木工、家具兩種分科;金工及電工科又分為鑄工、鍜工、仕上(加工)、板金工、電工等五種分科,學生選擇其中一種分科專修。
【譯註】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
◎台北第一小學校
【譯註】今萬華區福星國民小學。
◎台北第二小學校
【譯註】今中正區東門國民小學。
◎台北第三小學校
【譯註】今中正區南門國民小學。
◎台北第四小學校
【譯註】原樺山小學校,位於今忠孝東路一段1號,原址後來設立台北市役所(今行政院中央大樓)。
◎台北醫院:台北醫院位於總督官邸的北邊,是總督府所屬官立病院。
【譯註】台北醫院為今日台大醫院的前身。
◎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病院: 位於台北醫院的南側,平時作為準備救護員的培育,戰時或災變時從事傷病的救護。 除了從事一般患者的治療,一方面也提供醫學校學生實習教學之用。
【譯註】赤十字社,即紅十字會。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病院即今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原中興醫院)。
◎醫學校: 醫學校位於赤十字社台灣支院的北邊,彼此相鄰。醫學校是本島人醫師的培育機構,也是熱帶醫學研究的所在。
【譯註】總督府醫學校為台灣大學醫學院的前身。
◎台灣總督府研究所
【譯註】原址今為教育部大樓,位於中山南路一段。
◎台北廳稻江醫院(避病院)
【譯註】為專門收容法定傳染病患而設立的隔離醫院,今民權國民中學校舍。
◎林本源博愛醫院
【譯註】位於大稻埕建昌街。民國49年(1960)因位於道路用地而拆除。
◎英人紀念馬偕醫院
【譯註】今馬偕醫院,位於中山北路捷運雙連站旁。
◎苗圃(其一、其二、其三): 苗圃是殖產局林業試驗場所經營的,分為母樹園、移植園、園藝園三個部門。 園內除了本島固有的樹木花卉之外,也栽培內地、外國的品種。園藝園內百花四時嬌麗爭艷, 母樹園內頗為廣闊幽邃,假山、大池佈置其間,以供士庶觀賞遊覽。最近又置博物館所屬的小動物園,飼養珍禽奇獸。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12篇-台北植物園.布政使司衙門.南海學園
◎農事試驗場(其一): 農事試驗場位於距離台北市街約一里的頂埔。設有種藝、昆蟲、農藝化學、植物病理、畜產等機構部門, 並設有農科、獸醫二科,招募全島學員,以傳授學理及實習教學。
【譯註】今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原台大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
◎農事試驗場(其二)
◎配電所: 配電所位於南門外的通市街的盡頭,負責台北市電燈的送電任。其發電所位於新店河的上流,利用南勢溪的水力進行發電。 其距離台北約四里,靠近蕃地的屈尺龜山。近年來,又在屈尺和新店之間設置第二發電所。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12篇-屈尺古道
◎總督別邸
【譯註】位於當時的古亭庄。

◎土木局長官邸
【譯註】後來做為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官邸,現為台北市市定古蹟,位於延平南路119號。

◎三井物產會社社宅

◎林本源別邸
◎權度課/博物館/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 權度課的廳舍位於民政長官官邸的南邊,隸屬於殖產局所屬單位,是本島度量衡器的製作、修繕及販賣的主管機關。
博物館位於書院街,設有地質、礦物、植物、動物、人類、歷史及教育、農業、林業 、水產、礦業、工藝、貿易雜項等十二部門,負責上述台灣全島物品的蒐集與陳列。
【譯註】博物館後來遷移至台北新公園內新完成的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原址為今日的萬華區龍山國中。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300篇-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天后宮遺址
◎台北停車場(其一):台北停車場(火車站)是台灣縱貫鐵主要的車站,位於北門街口。煉瓦及磚石建造的二層樓建築,模宏模壯, 是本島第一的停車場。台北停車場距離縱貫線起點基隆18哩,距終點高雄229哩。另有以台北停車場為起點,經北投至淡水的支線。台北停車場前廣場的壽像,是前台灣鐵道部長長谷川氏的壽像。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29篇-城中區老街散步(一):表町、榮町、京町的昨日與今日
◎台北停車場(其二)

◎鐵道飯店:鐵道飯店是鐵道部經營的飯店,位於台北停車場前面大道的東側。規模壯麗, 各種設備齊全,是島內外貴紳選擇投宿的飯店。
【譯註】鐵道飯店毀於1945年的美軍轟炸。原址為今台北車站前新光三越百貨公司。
◎府中街四丁目/二丁目: 台北的城內、艋舺、大稻埕三市街是全島第一都會,為本島經濟政治文物的中心。歷經幾百年發展及市區改正的規劃,市區進步,街衢舊觀全然改變,道路廣闊平坦, 兩側路旁地下水溝的設置,家戶軒下走廊供做人行道,電話、電燈、瓦斯燈及下水道的敷設,以建設成為使文明的都市。
台北城內南半部區域都是官衙及官舍,北半部區域則店鋪相連,商業發達,大多是內地商賈,店鋪建築宏麗,日益增加,街頭光景日新月異。其中最繁華的地段是西門通、府中街通、北門通,其次是府後街通、撫台街通。
◎西門通
【譯註】今衡陽路一帶。
◎府中街一丁目
【譯註】約為今忠孝西路、重慶南路、館前路與開封街之間的區域。
◎府後街
【譯註】府後街亦指位於台北府官署後方的街道,約相當於今日的館前路一帶。
◎撫台街
【譯註】今博愛路(左)、延平南路(右)。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30篇-城中區老街散步(二):大和町、本町的昨日與今日
◎新起街: 艋舺位於台北城的西南方,與城內相連,是台北三市街(城內、大稻埕、艋舺)之中是最古老的市街, 形成於乾隆初期,故有「舊街」之稱。「艋舺」是獨木舟的意思。昔日其西邊的淡水河的水深,大小船泊輻湊, 為內陸港埠,如今逐漸擱淺,唯有小舟碇泊,水運之利已被大稻埕奪去。艋舺的西門外街、新起街、八甲街等主要是內地人為主的市街,其他地區是本島人市街。
【譯註】新起街為今日的漢中街及長沙行,是清光緒年間台北府城竣工後,由台北城內通往艋舺的街道。
◎艋舺台灣人市街(其一)
◎艋舺台灣人市街(其二)
◎大稻埕河岸:大稻埕在城內及艋舺的北邊,鄰近淡水河河岸。 此地方在漢族移住之初,水田中有大埕(廣場),稻熟之際,農民在埕上曝曬採收的稻穀,因此地名俗稱「大稻埕」。 光緒初年市街開始發達,商業繁盛。一條大道從北門直通大稻埕市街的北端。市街最繁榮的是在南街、中街、北街等。
淡水河上常可看見大大小小的中國船造型的船隻靠泊,烏龍茶多由此輸出。河畔有美國、德國二個領事館及三井物產會社支店、外國商館機構。
◎大稻埕台灣人市街(其一)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59篇-太平町歷史散步-尋訪蔣渭水的足跡
◎大稻埕台灣人市街(其二)
◎台灣銀行:台灣銀行位於文武街,是本島金融機關的中樞,明治32年(1899)在政府特別保護下設立,資本額臺千萬圓,負責全島通用銀行券的發行,在基隆、台中、台南、神戶、大阪、廈門、香港、 東京設有分店;宜蘭、淡水、新竹、打狗、阿緱、澎湖島、花蓮港、上海、九江、福州、汕頭、廣東、新嘉坡設有出張所。
【譯註】位於今重慶南路一段總統府的左側。這是第一代的台灣銀行建築,1937年改建為第二代的建築模樣。
◎台灣日日新報社:台灣日日報社位於西門街,發行新聞及各種出版印刷事業。
【譯註】台灣日日新報社原址位於今台北市中山堂旁的力霸百貨公司舊址。
◎帝國生命保險株式會社台北支店
【譯註】原址位於臺北市博愛路162號(博愛路、寶慶路交會路口), 初建時為有尖塔形式;後遭蟻害,於1930年代改建,捨去尖塔。今為市定古蹟(帝國生命會社舊廈)。
◎橢圓公園: 橢圓公園位於拆毀的原西門舊址,在橢圓形道路環的中間設置的小公園,園內栽種樹木及設置噴水池。園內設立的銅像是前民政長官(祝辰巳)的銅像,其前方可以看見台北市場。
【譯註】橢圓公園的銅像基座為今日中山堂左前方小公園內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基座。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30篇-城中區老街散步(二):大和町、本町的昨日與今日
◎台北市場:台北市場位於艋舺的新起街,市場販售各種魚鳥獸肉及蔬菜雜貨等。其建築構造為二層樓八角形, 內部有勸工場(商品陳列販賣所)、蕃界出產的木雕工藝品、商店街、繪葉(圖片明信片)書店、小間物店、玩具、文具店等。
【譯註】台北市場即今日的西門町紅樓。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13篇-古蹟欣賞-台灣的近代建築

◎台北稻荷神社:稻荷神社位於台北市場旁。
【譯註】位於今西門町西門市場旁。已拆除。

◎西本願寺別院(新起街)
【譯註】位於今中華路一段、長沙街口。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75篇-西本願寺
◎日蓮宗布教所(八甲街)
【譯註】位於今萬華區西寧南路194號。

◎弘法寺(西門外街)
【譯註】弘法寺在戰後改為「台北天后宮」,位於今成都路51號。
◎龍山寺(艋舺)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150篇-萬華古蹟之旅(1):龍山寺.青草巷.艋舺地藏庵
◎乃木大將母堂墓/內地人墓地/台灣人墓地: 從敕使街道北面進去數町的右側地方,渡過紅葉橋,就是三板橋墓地。這是內地人(日本人)的墓園,乃木大將母親的墓園就在其地。 墓地前面有葬儀堂,園內廣大,並栽種四季花木,以添增景致。附近敕使街的左側是本島人的墳墓,可以看到很多墓墳。
【譯註】三板橋墓地即今日林森北路以東、南京東路一段以北的林森公園(14號公園)。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95篇-新公園.乃木希典之母、明石元二郎鳥居(上)
◎葬儀堂
【譯註】原位於14號公園,民國54年(1965)台北市立殯儀館成立後,遷至六張犁。今名「極樂殯儀館」。

◎媽祖宮(大稻埕)
【譯註】大稻埕慈聖宮,俗稱「大稻埕媽祖宮」,位於保安街49巷17號。

◎天主堂(大稻埕)
【譯註】位於今民生西路245號,是台北第一座天主教堂,毀於1945年美軍轟炸,今已改建。

◎城隍廟(大稻埕)
【譯註】位於今迪化街一段61號。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436篇-貴德街.迪化街
◎台北製糖會社(三重埔庄)
【譯註】日本人木下新三郎與板橋林家第四代林熊徵等人合作創設的台北製糖會社, 工場設於三重埔庄,其設於今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的倉庫,現在已規劃為「糖廓文化園區」。
◎新高製冰會社(下奎府聚街)
【譯註】下奎府聚街,即今太原路。
◎台灣瓦斯會社瓦斯製造所(將軍廟街)
【譯註】位於今於台北市萬華區武昌街與康定路口,原址現規為「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
◎台灣煉瓦會社工場(牙插頭庄)
【譯註】牙插頭庄?不知是指何處。當時台灣煉瓦會社在松山的上塔悠設有有工場,或許是指此地。
◎劇場榮座(西門外街)
【譯註】位於西門町,戰後(1945)改建為萬國戲院。
◎寄席芳野亭(新起橫街)
【譯註】新起橫街意指新建造的橫街,位於今日萬華區昆明街以東的內江街及隆昌街一帶。芳野亭屬日本式的「寄席」(曲藝場、說書場)劇場。
◎劇場朝日座(撫台街)
【譯註】位於今日中山堂以北的延平南路上。
◎淡水戲館(下奎府聚街)
【譯註】淡水戲館開館於1909年,位於大稻埕的下奎府聚街(今太原路),中式宮殿式的建築,是專門演出中國戲劇的劇場。 後來辜顯榮購買淡水戲館改為「新舞臺」混合戲院,除了引進中國京劇,也有電影、新劇及布袋戲演出。
◎廿旅館部/日之丸館/朝陽號: 除了鐵道飯店之外,台北重要的旅館有北門街的日之丸館、府前街的朝陽號、一丸館、南洋商會、 府中街的廿旅館部、台中館、府後街的萬屋館、台北館、石坊街的山梅館、二葉館、松浪旅館、小南門街依姬館、 撫臺街的朝日館、新起街的山城館、新起橫街的和泉旅館等。
【譯註】日之丸館位於今日南陽街附近,日治時代梁啟超來台灣時,曾住宿此飯店。
◎會席梅屋(北門口街)/會席江戶長(撫台街)/梅屋敷庭園/獅子西洋料理(新公園)
◎艋舺遊廓(其一、其二、其三):新公園遊廓在艋舺的歡慈仔街。內地人開設的娼館樓屋相連,眾多美艷的藝妓競相獻媚, 這裡也有本島人開設的數間娼館。
◎水源池:台北水道的水源地在台北市街南邊距離一公里的林口庄。從新店溪的下游的青潭,引入水源至丘陵上,經由過濾、沉殿, 再經由鐵管供給水以供台北市街使用。從邱陵上俯瞰河水,眺覽台北平野,風景頗佳,因此從市區來此遊覽的遊客非常多。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309篇-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觀音山蓄水池
◎水源地丘陵
◎古亭庄護岸工事:新店溪發源於北部蕃界的深山,流至台北平野,至此與大嵙崁溪、 基隆河匯合成淡水河,至淡水港注入大海。大雨期間,這條河川經常氾濫,潰堤淹沒田園,近年來耗費巨費修築古亭庄沿岸護岸工程以防洪水泛濫。
◎北投溫泉(其一、其二、其三): 北投位於台北停車場近七哩之處,此地東南北三面有七星大屯、紗帽的山峰環繞, 西方面向沃野平原,遙遙與觀音山的雲煙相望。這裡土地高燥幽邃,老樹婆娑, 加以四季都有溫泉滾滾湧出,溪流形成瀑布。有岩酸泉、硫磺泉、硫酸泉三種溫泉,溫度適合,能治病痾。 近年來掃除荊蕀,開闢丘陵,建設為公園,又興建宏麗完備的大浴場,遊人椅杖來此遊覽,陶然忘歸,而有「台灣第一樂園」的美稱。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25篇-北投公園.溫泉博物館
◎松濤園: 松濤園是北投最著名的旅館,眺望頗宜,大小客房都備有溫泉。 其它如大國屋、松島屋、養生館、成田館、千歲館、天狗、庵末廣館等,懸崖之上,綠樹鬱茂,常見浴客來此一遊。
◎芝山巖: 位於士林停車場(火車站)的東方的田野之間的一座小山丘。綠樹蓊鬱茂盛,山上有有古廟及文昌閣。 領台後曾在此處設立學務部,設置學校,然而遭到土匪襲擊,六名教職員罹難殉職。後來在此處設立紀念碑,題字「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譯註】此一事件史稱「芝山岩事件」,後來日本政府在此地建立芝山岩神社。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03篇-士林.芝山岩
◎台灣農家/稻刈/水牛: 台灣的稻米一年可以兩熟。第一期的稻作在三、四月種植,七月左右收割。收穫之後,進行第二期栽種,至十一月收穫。 除草的方法與內地略同,收割時也像內地一樣使用稻穀機。耕作多用水牛,水牛的力量強健,脾氣溫馴,一旦憤怒時,往往會以牛角刺傷人。 水牛喜好在水裡,常全身浸泡在溪流或池沼中,僅露出頭部。
◎家鴨的放飼:台灣人多飼養家鴨,郊外的池塘河畔,常可看見少則數十隻,多則數百隻的家鴨。 一個養鴨的人,持著一支竹竿熟練的趕鴨,神情輕鬆自在。
◎台灣人的露店/台灣果物店:台灣出產的水果很多, 較特殊的是香蕉,土語稱為「芎蕉」以台灣南部鳳山出產最多。蜜柑以新竹出產的品質最佳。其它還有朱欒(柚子的一種)、文旦、龍眼、李子等水果。
◎版權頁
發行所:新高堂書店(今東方出版社)
地 址:台灣台北石坊街一丁目十一番戶(今日台北市重慶南路、衡陽路口。)
【譯註】當年本書有著作權,不許複製。百年之後,這些老照片已屬於公共財產,歡迎自由公開傳播。

更多Tony譯述的...《台灣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