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产业道路(汐万路三段308巷)通往五指山古道
五指山古道位于五指山南麓的的汐止山区。早期住在汐万路山上的顶坪(380巷)、半岭(366巷)、
下坪(350巷)山区的居民,都要倚赖这条山路进出。
民国八十五年(1996),汐万路拓宽完成双向通车,顶坪、半岭、下坪地区也铺设水泥产业道路,
连接汐万公路,居民出入变得方便,这条古道逐渐荒废,只有登山客往来其间。
近年来,经由山友的探访及网路资讯的传播,这条被人遗忘的古道才又受到注意,
在地方热心人士的努力及区公所的整理下,现已规画为登山步道,沿途设置指标、铺设土阶、架设桥梁,
改善路况,保存古道旧路,提供民众做为登山休闲之用。
五指山古道的登山口位于汐万路三段308巷巷内,巷口有一家柯子林茶庄。
由茶庄的牌坊进入巷道,沿着土石产业道路前行,步行约5分钟,抵达柯子林天然游泳池。
这是一处利用北港溪一段平缓的河床溪谷,筑小水坝,形成一座狭长的水潭,
供民众来此游泳戏水,河边建有更衣室,路旁空地约可停放十几辆汽车。
|
|
柯子林茶庄,汐万路三段308巷巷口。
|
柯子林天然游泳池。
|
图:五指山古道
五指山登山口就位于天然游泳池旁,设有导览图,里程标示五指山古道长约2.1公里。
由此出发,古道缓缓上行,泥径质朴,路旁草蕨绿意迎林,左侧林外溪谷传来水流淙声。
约七、八分钟,爬过一小段枕木土阶段之后,遇右岔路,通往汐止新山,
路程约50分钟。
仍取直行,没走多远,右侧有一块耸峙的巨石,岩壁被相思树籽染成褐黄金色。巨石微凹的岩壁下,放有两个金斗瓮,
还有残存的小庙地基,这是五福宫的原址。昔日土地公庙座落于此,庇佑往来的行人。民国八十九年(2000),
因象神台风造成汐万路彩虹桥附近山崩土石流,波及下方的古道,于是居民将五福宫迁至350巷巷口的汐万公路旁。
续往上行,山路趋于狭窄,右侧有木柱绳索做为护栏,不久即抵达崩塌地。这里已经过整修,
通行无阻,有小木板桥跨过溪涧,又有大块木板架阶梯,盘旋迂回而上,上方空旷处,略有展望。
又续过两座小木板桥,然后穿过一片竹林。续往上爬,出现一块块青苔旧石阶,
沿途大小石块及路旁山坡驳坎,都被青苔染成绿色墙石,如被绿衣包覆,古意盎然。
续前行不远,即走出森林,来到一处停车场,这里就是五指山农场的入口处,大门门牌为汐万路三段350巷5号。
|
|
路旁巨石,右转石壁下为五福宫原址。
|
竹林及驳坎,古道幽意盎然。
|
图:食养山房(五指山农场)
循着小路进入园区,忽有闯入桃花源之感。
古道沿着北港溪而行,沿途溪畔建有两、三栋日式山房,
灰色素雅的屋瓦,屋墙均采大片透明落地窗,室内摆设一览无遗。
室内则全铺以日式榻榻米,布置长方木桌,以软垫为坐席,
墙上有素雅盆栽,墙上有怡情字画。坐此用餐或品茗,窗外有绿树,溪谷有淙流,可以观山色,听水声,赏心悦目。
北港溪流经此地,水缓涧浅,园内设施,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又种植修竹,辟建绿径,宛如一处禅修林苑。
看到溪谷及日式山房,忽想起曾看过新辟报导过,有一家“食养山房”日式怀石料理餐厅位于汐止汐万路偏僻的柯子林溪谷,
无招牌,无菜单,只接受预约客人来此用餐,原来就在五指山农场里。
现场未看见任何招牌,若非五指山古道路过园内,恐怕会误以为是闯入私人的园邸了。
循着园内的溪岸小路而行,北港溪在右侧,不久遇见重柔桥,是一座古桥。水泥桥面修建于民国六十三年(1974),
石砌的桥墩则是古桥旧迹。过桥后,续行十几公尺,又遇一座新铺设木板铁桥,不过桥,古道沿着溪岸上行,
上游处有长石条铺成的三板桥越过溪涧。
从三板古桥处,可以望见右方林间隐约出现一片光溜的斜坡裸露岩壁,
白色的流水从岩壁冲流而下,形成一座斜瀑,这就是柯子林石盘瀑布了。小石桥右侧有小径,沿着溪岸,
穿过树林,步行一、二十公尺,可以近观这座瀑布。瀑布高约三、四层楼,颇为壮观。
|
|
五指山农场内,古路沿溪而行。
|
柯子林石磐瀑布。
|
图:五指山古道,古朴石阶路登往半岭
回到小石桥,过桥后,上爬至北港溪上游处,又遇一座宽阔的木板桥,跨越北港溪。
桥上设置长木桌及木椅,可以闲坐桥上,听泉流淙响。桥上有林荫,桥下有清泉,
令人流连不忍离去。
过桥之后,附近又有日式山房,亦有溪岸小径可以绕回重柔桥。
回到桥的这一头,循着指标,拾阶而上,古道开始较陡峭的爬升段。沿途多为旧石阶,
部份路段杂以新铺设的枕木土阶。爬至上方地势较平缓处,左侧有一间旧石头厝,
已整修为日式的山屋,侧墙保存部份旧有石块砌墙,正面则改为大片的落地窗,室内铺以整片的榻榻米。
爬到更上方处,左侧有一座小埤塘,埤塘旁的湖畔建立一栋二层楼的山房,
与刚才所见的建筑风格皆相同。山路出口接汐万路三段366巷,这里新辟了一处停车场,供来此用餐的客人停车。
从刚才的五指山农场一路上坡来到这里,都属于食养山房的园区,有人维护环境,因此古道路况极佳。
汐万路三段366巷,地名为“半岭”,意指位于半山腰之处。位于下方的350巷(五指山农场停车场),
称为“下坪”,而更上方的380巷,就是“顶坪”了。
古道出口,越过366巷产业道路,即续接古道,又转为陡上路,爬向顶坪地区。
石阶路上行约七、八分钟,山路转为平缓,抵达一处腹地较宽阔处。
右侧路旁有一矿务课基石,此为友蚋山南峰,又称“新山西岭”。
图:友蚋山南峰(过火埔)
这里的地名是“过火埔”。六年前,山友黄清棋走访五指山古道,询问当地人,
都说这里的地名是“粿埔”。
清棋兄不解其意,后来遇到当地昭和八年(1933)出生的潘锦井老先生,
询问之下,才得知正确的地名为“过火埔”。
早期住在山上顶坪的居民从水返脚、北港、烘内一带迎神回村,爬陡峭的石阶路来到这里时,
地势才变为平缓,此地腹地较大,也是村口,于是就在此处举行过火的仪式,因此称为“过火埔”。
过火埔,简称“过埔”,年轻人一代不知村史,久而久之,念成了“粿埔”(注:过埔、粿埔,台湾闽南语读音相似)。
地名的起源,以口语相传,往往久而出现讹误,就连当地人也不知其意,此即一例。
幸好有山友的及时探访与记录,使“过火埔”之名,不致随时间而消失。
路过此地,古道变得平缓,沿途路旁空旷处,有拓垦的遗迹。途中右侧路旁有一处散落着大小岩石,
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前缘,有一小块三角状的立石为记号,前方有一石穴,内置一个金斗瓮,
无刻字,无墓碑,不知源起何时,亦是古道之遗迹。
附近有菜园,有小径通往较远处的一间民宅。续行古道,不久即接上产业道路,为汐万路三段380巷,
此为顶坪地区,也是五指山古道的终点。从柯子林茶庄出发,至此约70分钟路程,路况及际遇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此行充满惊艳与惊喜。
这一路而来的古道,沿途就遇见了六栋精致的日式山房,分散于二十分钟路程之内的古道两侧,
餐厅不立招牌,不提供菜单,价格又不菲,又座落于偏远之地,竟能成为颇有名气的餐厅。荒废的五指山古道,
虽因有区公所的整建而见起色,而更重要的是有民间餐厅在此立足,使古道再现生机。
几年前,读山友所写的五指山古道游记,或说路况不佳,或云古道苍凉,
而我今日所见与体验,则宛如闯入桃花源地,而又见古道风华不变。我乐见且祝福有这样的餐厅能与古道相依为命,
彼此共荣与共存,期其能长长久久。
旅游日期:2013.11.21 (写于2013.12.03)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路程时间记录】
柯子林茶庄→5分钟→天然游泳池(登山口)→8分钟→岔路往新山→3分钟→巨石(五福宫原址)→13分钟→
五指山农场(食养山房)→7分钟→重柔桥→3分钟→柯子林石盘瀑布→13分钟→366巷→8分钟→
友蚋山南峰(过火埔)→9分钟→380巷(古道出口),单程约70分钟。
[旅行照片]
柯子林茶庄。产业道路(汐万路三段308巷)通往五指山古道登山口。
柯子林天然游泳池。
五指山古道登山口。
五指山古道。
古道途中,巨石岩壁下,五福宫残迹,后方放置两个金斗瓮。
五指山古道,旁有护柱绳索。
崩塌区,已整治。空旷处,有展望。
古道青苔石阶。
抵达五指山农场(食养山房)停车场。
园内修竹幽径,几栋山房位于溪畔。
古道穿越园区,沿溪而行。
重柔桥,修建于民国六十三年(1974),桥墩颇为古朴。
过桥后,又遇铁架木桥。不过桥,取右行。
三板桥。右侧有小径通往附近的柯子林石盘瀑布。
柯子林石盘瀑布。
木桥跨越北港溪,桥上有长桌长椅供游客休憩。
循指标,拾阶而上,登往半岭地区。
古道转为陡上,石阶路上行。
中间有一段枕木土阶,路况良好。
抵达半岭(366巷),左侧有埤塘,湖岸有一栋二层楼的日式山房。
出口为汐万路三段366巷。古道续往友蚋山南峰。
石阶路陡上。
友蚋山南峰,地名为“过火埔”。
续行。接近顶坪时,路右侧乱石区有金斗瓮放置于石穴中。
五指山古道出口,汐万路三段380巷。在此折返。
返抵柯子林天然游泳池。
五福宫。原位于五指山古道巨石下,现迁至汐万路三段350巷口附近公路旁。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五指山古道
◎如何前往五指山古道?
国道1号汐止交流道下,接汐万路(北29线),行驶至汐万路三段里程约7.2K柯子林茶庄。可停车于汐万路路旁,
或由柯子林茶庄牌坊下的产业道路(汐万路三段308巷)进入,续行约300公尺(土石路窄,小心会车),抵达柯子林天然游泳池旁的路边停车场。
【大众运输】
从汐止火车站(大同路)搭乘F910线巴士(五指山线)至柯子林站下车(注:班次有限,最好先查询时刻表)。
include('../footbar_map.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