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彰化市街
(~续前篇)
41.会场花絮
抵达彰化的这一天,当地官厅及华侨联合召集公开演说会,于欢迎晚宴后举行。
我的演讲题目为“东方文化复兴”。听众有八百多人,场面极为盛大。
我阐释民族复兴与文化复兴的关系,说明没有尊重及保存固有文化,
就不足以提振民族自信心。会场中忽然有左派分子,站起来发言说,
东方文化没有复兴的可能,有二、三人跟着附和,声音吵嚷,无法听得清楚。
我请主席让他登台陈述自己的想法,以维持会场秩序。上台演说的这个人,
看见听众听了没兴趣,也就没有兴致再多讲下去了。
散会后,听说这二、三个人都是刚出狱,所以言行特别激愤。又听说当时在场的警察本来要出面干涉,
将他们驱逐出场,因为看到我邀请他登台,所以就不方便出面阻止。
我在欧美时,常看过激进政党人士捣乱会场的事件,他们用的方法如出一辙。
若出面制止他们,就会立即起来制造暴动,而借此大作宣传,不如让他们自由发言、自行退出的做法较为妥当。
图:嘉义市役所(嘉义市公所)
42.嘉义游观
台中至台南之间,第一大都市是嘉义,北距彰化大约二小时的火车时程而已。
我在八月三十日抵达嘉义。
承蒙当地中华会馆会及地方官绅前来车站迎接,于是一同前往访问市尹、郡守(注:市长、
郡长)、警察署长等官员,都能够见到面而且畅谈。
然后乘车周游嘉义市,参观神社、公园、市场、公会堂、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大规模的木材制造工场。
听说这个木材制造工场每年出产的木材有十五、六万石。工厂有三吨以上的起重机、
十六吨以上的架空卷上机、直径十尺以上的圆锯,实在是非常的壮观。
这一天晚上,华侨在宜春楼设宴款待我。当地的官员及士绅都出席,也各有代表致词表达欢迎之意。
我答谢时,大力强调华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设立学校、提供国文国语补习教育的工作不能延缓,
希望各界能够赞助支持。
嘉义市尹川添修平、郡守猪口诚、警察署长塙亥之吉,在我抵达及离开嘉义时,都亲自到车站迎送,
并都向我索取题字留念。他们对我真挚情感不只是一般的交际礼貌而已,值得一记。
图:嘉义市街
43.公会演说
台湾各都市都有公会堂,本是为了让市民公共集会之用。然公会堂一向归由当地官厅管理,
不肯轻易开放。关于演说内容,取缔尤其严格。
我这次前来嘉义,官厅特别邀请我在公会堂举行大规模的演讲。侨众们都赞叹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演讲当天,听众来自各界,会堂内外爆满,总计有一千多人,华侨只占其中一小部份而已。
我的演讲题目是“文化、文艺与文学”。全场秩序井然,市尹、郡守、署长都出席静听,直到演讲结束才离去。
当地人士又邀我到便利咖啡馆为我洗尘,这里的菜色精美,仿佛是广东的消夜宴。举杯欢饮,宾客极多,
眼前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而悠扬乐声回响在耳际。我虽然不喝酒,也不禁感到醺然而有醉意。
图:阿里山铁路运材列车
44.阿里山中
阿里山是日本帝国第一高山,它的主峰是新高山(注:玉山),
海拔比富士山还要高。
阿里山面积广大,物产丰饶,兼有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带。海拔愈高愈冷。
嘉义市有轻便铁道直达阿里山的山顶,是营林所(注:今林务局)经营的森林铁道。
车行迂绕缓慢,约须六小时,列车节节登高,没有一丈是平路,一天之中,一时之间,
山上、山下温度相差华氏五、六十度
(注:约摄氏10至15.6度)。
列车来到半山腰,就要换上厚衣,山顶则终年积雪,居民也是终日围炉。
火车的终点站称为“东山”。再往上就需要用步行。
新高山海拔一万三千余尺(注:玉山海拔3952公尺)。
因为攀爬困难,我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叹,所以只在阿里山山车站及附近散步,观赏风景,已觉得心旷神怡,
就不会再有登新高山的念头了。
营林所在阿里山设有俱乐部,也招待来宾,他们赠阿里山风景明信片给我。
听说阿里山每年运送出去的木材约二十万石,以松杉柏桧为最多,行销广及世界各地。
图:阿里山
45.向导相失
此次前往台湾南部旅游,台湾总督府特别赠送免费的头等厢车票,并派专员随行,都被我设法推辞掉。
直到从嘉义上阿里山,当地官厅也打算派人沿途招待我,并发电报代我预订旅馆,我也是微婉推辞。
嘉义中华会馆的某个职员,待在嘉义已经十年了,妻子是阿里山当地人,他自愿担任向导,与我同行。
我欣然接受。然而这位职员不熟悉国语,日语也说不好,而我不熟悉厦门话(注:此指闽南语)。
途中两个人交谈颇感困难,他对于阿里山沿途的风景,似乎也是不太了解,无法提供导览。
我只好用日语向同车的其他游客询问沿途风景大概。
等到抵达阿里山车站时,刚好下着倾盆大雨,这位职员竟然不能找到任何车子,而又没有预先向旅馆约好来接我们。
于是只好自己提着行李,跑着走向山谷的旅谷,被雨淋得很惨,狼狈不堪。抵达旅馆,全身尽湿。苦无衣服鞋子可以更换,
只好窝在棉被里,不能出门一步。
衣服及鞋子交给旅馆的服务生去烘干,到第二天清晨才拿了过来,而且不小心把我的外裤烧破一个洞。
吃完早餐后,天气放晴,我打算略为游览附近的名胜,这位中华会馆的职员则想去拜访他的亲友。
我们分开走,结果却彼此找不到对方。我于是跟着游客的队伍上车,到第二个车站时,才又遇见他。
两个人言语不通,沟通不良,真是误事。
图:阿里山神木
46.新高瞻仰
阿里山车站有公营的俱乐部,又有几家头等旅馆。担任向导的这位职员觉得头等旅馆的价格太昂贵,
于是改订距离车站较远的新高旅馆。
新高旅馆是日本式建筑,设备简单。脱鞋子进入大厅,一间房屋有八个位子,
还称得上舒适。只是位于较偏僻的山背,旅馆附近无没什么景点可以登览。
第二天清晨,前往车站,询问车站服务人员附近的路径及景点,于是先去观看所谓的云海。
两座山之间,烟云起伏,如海浪翻涌,在清晨太阳照耀下,深浅颜色不同,阴暗反覆不定,真是气象万千。
接着参观阿里山神社及小学校。这一天是九月一日,刚好是秋季开学日,学校有男女学生二百多人,
都来自山中的村落。
更往前走,来到昨天火车经过的阿里山神木,是三千年的老桧木,参天拔地,古色古香。
神木四周用铁栏围住,并以香火祀奉。
我在这里遇到日本福冈医师菊池志吉,为我拍摄一张与神木合影的照片,又遇见三、位从东京、京都来的女士,
都穿着高底木屐,行走山路,宛如走在平地上,莲步生风,让人望尘莫及,自感惭愧。
新高山还在遥远处,无法看见,只约略知到它座落的方向,遥想与敬仰而已。
47.山中吟诗
我游台期间,中国人、日本人、台湾人来向我索取书法诗文的人,每天都有好几起,甚至十几起。
我书写这些应酬作品,大多不经思索,随手而写。写完后也没有时间修改,就立即脱手,
让人传来传去观赏,我也不爱惜这些作品,所以就没有存录了。因为实在是一时兴起,轻率下笔,
事后若自己重看作品,只是徒增惭愧而已,所以没存录也无所谓。
我阿里山停留期间,行吟所得,不下十几首诗,下山时已半数遗记了。
只偶尔记得〈云海〉及〈神木〉这两首长律诗,稍为可以代表我的心意。
〈云海〉
阿里山头看日出,何因出岫太纷纷。苍生空望为霖雨,赤县终愁入暮昏。
四顾自怜一身小,微吟犹恐九天闻。祇应隔断尘寰梦,高卧松阴伴鹤群。
〈神木〉
拔地参天二百尺,盘根错节三千年。固知材大难为用,差幸劫余能自全。
浮世沧桑供展望,空山香火结因缘。朝菌欲傲灵椿寿,不羡长生爱自然。
图:吴凤庙
48.吴凤庙貌
台湾的生蕃(注:台湾原住民族)一向有猎人头的习俗。
青年男子以飞剑杀取人头为英雄,猎得人头多的人,
部落中的少女会争着爱慕他,而酋长父兄们亦以此奖励年轻人,以保存其民族武健的风俗。
前清时代的康熙末年,有一位吴凤,字元辉,担任阿里山蕃的通事,
思谋改革此这一野蛮的风俗。他告戒蕃人不可擅自猎人头,遇到年祭时,
就会以死囚的人头替代,送给蕃人做为祭典之用。
后来蕃人仍然不满足,吴凤于是决心以死殉职。他预告蕃人说,明天清晨,准许你们可以猎人头,
若看见一位穿白衣持刀骑马人,就可以杀死他,但以这一次为限,不然就会有天灾发生。于是吴凤将自己打扮成那个模样,以等待蕃人。
蕃人不知道白衣骑马人就是吴凤。等杀死之后,认出是吴凤的人头时,悲痛不已,
因而停止祭典,于是革除猎人头的这个习俗。后来有蕃人敢猎人头,这时看见吴凤现影,
因而惊骇病死,于是互相告诫,不敢再猎取人头。
地方人士感念吴凤的功德,建立建祠堂,雕塑吴凤像,加以祭祀,取名为“成仁祠”。直到今天,仍祭拜不绝。
吴凤庙,整修如新。吴凤庙座落于嘉义市东南中埔庄社口,
官厅也在春秋两季定期致祭(注1)。
图:开山神社(今延平郡王庙)
49.台南名胜
九月二日,搭乘早上的班车,由嘉义市南下,抵达抵台南市。再搭乘当地中华会馆所准备汽车,
拜访问台南州知事、市尹(注:州长、市长)、督察署长等。
因为这些政府机关都有派代表到车站迎接,因此回访以表谢意。
总督府评议员黄欣先生,是台南地方著名的士绅,台南师范学校教员胡丙申,他们两人陪我参观台南市区的名胜景点。
台南文庙(注:孔庙),是延平郡王郑成功所创建,是全岛最古老,
也最大的文庙。祭祀使用礼器乐器都很完备。
开山神社,即从前的延平郡王庙,格局崇高隆重,日本人奉祀为神道教的一神。
台南博物馆,是前清时代的两广会馆,工程还没有完工,而台湾已经割让,后来被日本人没收充公。
广东及广西侨民屡次恳求发还,都没有结果(注2)。
博物馆的规模宏大宽敞,雕刻精良,装潢华丽。还有当初施工到一半还未完成的,至今还保存旧观。
馆内展览的物品以当地土产较多。
赤嵌楼是古荷兰人唯一的名胜古迹,以石头为城楼地基,旧涂红色,是一座炮台城堡。
明郑时代曾经重整修过,至今仍然保存完整。拾级而上,全市在望。我们又来到郊外的五妃祠游览。
是明朝宁靖王的五位妃子,清兵入台时,与宁靖王同时殉难。五妃各有塑像,衣冠严肃庄重帔俨然。祠后即有五妃合葬的坟墓。
听说当地妇女很多来五妃祠拜拜祈祷,相当灵验。
50.台南宴会
台南中华会馆主席骆葆芝先生,联络当地的官员及地方士绅,发起欢迎大会,邀请我演讲。
我准备的题目是“文化与民族的关系”,会馆某位先生告诉我,“民族”这两个字,是日本人讨厌听到的。
去年全台华侨代表大会,有人提出民族教育的讨论题目,即被在场的警察禁止发言,
会场中有标语写有民族主义的标语,也都被警察要求以白纸贴掉“民族”二字。
我在香港时,看到报纸只要有写到“帝国主义”这四个字时,“帝”字都会空白,或者以方块圈圈替代。
据说也是英国政府新闻检查员所做的勾当。呜呼!台湾、香港、南洋群岛至今仍然禁止宣传三民主义,
也不准许设立国民党党部。
我虽然不是国民党党员,然而今天国民党政府已经是代表中国,国际公认,使节往来,
而受到这样的待遇,却没有提出任何抗议,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我这次的演讲,
仍然强调发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幸好没有遭到日本警察的干涉。
演讲结束后,侨胞们在招仙阁为我举行餐会,宴会后台湾地方士绅又邀我往醉仙阁欢宴,场面都非常盛大热闹。
(~待续)
旅记日期:2013.10.17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
关于吴凤故事的真实性,学界迄今仍未有定论。在台湾原住民团体抗议下,教育部已将吴凤的故事从教科书中删除。
关于吴凤的故事,虽然清代的地方志有记载,然而故事广为流传则是在日治时期,当时日本人为了进行山地教化,
而将吴凤的事迹加以美化及歌颂,兴建吴凤庙,塑造吴凤神话,并将吴凤故事编入小学教科书,做为教化之用。
民国政府来台后,继续沿用,将吴凤故事编入小学国语、生活与伦理课本,故事内容则直接取自日治时期的国语读本。
注2:
台南博物馆设立于明治三十五年(1902),馆址是台南士绅吴汝祥所捐出的私人宅邸,约位于今日台南市永福路。
据日本官方记载,明治二十八年(1895)10月28日,率领近卫师团接收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因感染疟疾,
病逝于台南士绅吴汝祥“宜秋山馆”宅第。(台湾民间则流传北白川宫能久是被台湾义军所暗杀或伤重至台南死亡)。
后来吴汝祥将宜秋山馆捐给台湾总督府,原址设立北白川宫亲王御遗迹所及台南博物馆。
大正十二年(1923)日本人将北白川宫亲王御遗迹所扩大兴建为台南神社,而将台南博物馆迁至台南州厅东侧的原“两广会馆”。
嘉义管林所制材工场。
嘉义神社。
阿里山神社。
阿里山的桧木巨木。
阿里山林场伐木作业。
台南州厅(今国立台湾文学馆)。
台南赤崁楼。
台南五妃庙。
include('../adsense2.php');
?>
include('../footbar.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