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采茶女
(~续前篇)
31.茶业一瞥
台湾的农业,稻米与蔗糖之外,茶叶是最大宗。三种产品都销向中国,侵夺华南的市场。
中国一向是米糖的输出国,如今反而必须向台湾进口这些产品。
根据最新的统计,台湾每年输出的金额,
乌龙茶约三百万圆,包种茶约二百万圆,红茶约一百万圆,
我在美国曾看过乌龙茶畅销的情形,
最初还以为是广东省所出产的,如今知道不尽然如此,其中有不少是来自台湾。
这次因为简荷生的介绍,得以认识台北茶商公会会长陈天来。
承蒙他的招待,前往参观制茶工厂,并且在他家品茶。工厂的茶叶堆积如山,雇用女工数百人,
拣选茶叶,加以分类,再放入地窑,将茶叶烘焙干燥;
再由精于茶味的评审品茗以鉴定等级,然后包装封固,以准备运载输出。
当天所品茗的是有名的工夫茶,味道如福建所产的铁观音,是用木炭煮开瓦罐里的泉水,
用宜兴出产的小泥壶,先装半满的茶叶,然后将热开水注入壶中。再以热水浇淋茶壶外面,
然后立即斟出,用小瓷杯取饮。一壶茶可同时供五个人品茗,色香味都绝佳,
如此可以连冲七次,每次味道浓淡不同,各有风味。茶具也极为精良,有些人因为品茗成癖,
因而倾家荡产。
陈天来原籍是闽南人,
因此特地以铁观音茶来招待客人。庭园中遍植各种香花,用来供薰茶之用。
据说闽商来台从事茶业经营的人有不少,华侨工人赖此为生的人相当多。
图:台北桥
32.台北两桥
大世界旅馆老板陈义芬,对我招待殷勤的美意,长久都没有懈怠。
在我离开台北的前一晚,特别准备汽车,担任导游,带我游览台北市。
看万家灯火,乘车风驰,实在是一件很令人爽快的事情。
台北市郊的台北桥及昭和桥(注:今光复桥),
都是近年来所兴建最大建筑。前者略如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桥梁,后者略如广州海珠区的桥梁。
我们经过所谓的“游廓”(注:今万华华西街一带。),
即中国古代教坊(注:妓院)的别名也。
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排列在整排的房子之间。日本女人、朝鲜女人、本岛女人都有,顾客往来不绝。
我们来不及停车参观,只是开车缓缓绕行一圈,像走马看花。这一天,车行三小时,
并没有特别目的地,只是乘车逛街而已。
停留住在这个四时皆夏的胜地,又当如此风清月白的良宵,令人追想起十二年前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海滨乘坐汽车兜风的情景。
而旧日交游零散,繁华往事如烟销逝,如今鬓衰发白,壮志渐息,令人有沧桑的感慨。
图:台北车站
33.纵贯火车
台湾全岛南北狭长,有一条纵贯火车铁路,北起基隆,南讫高雄,早晚各有直达快车一班,
车行时间约十二小时。
车票分三个等级,三等车厢票价,才十元而已,相当的便宜。二等车厢票价加倍,头等车厢再加倍。
夜行的卧铺则头等车厢须再加七元,二等下铺加四元,上铺加三元,三等车厢没有睡铺。
火车上的设备周到,服务人员殷勤,列车上的饭食也不会昂贵。
如需购小食(日本称为“便当”。饭菜配置封固分装于小木匣中,外加汤水,每人一份。),
则每餐半元,即可以适合口味及吃饱肚子。
通常台湾人多搭乘三等车厢,日人及台湾人官绅富商则乘坐二等车厢,而头等车的乘客非常少。
日本的火车,除了车厢略为狭窄,其它一切都非常优良。就算是慢车的三等车厢,也保持整洁而有规矩,
台湾的火车也是如此。
火车沿途经过全岛重要的都市,山水风景,令人流连。每个车站都设立告示牌,标明附近的名胜、交通路线,
、本站与上下两站之间的距离里数,以及当地海拔高度。大的车站都设有饮食店、杂货店。车站的脚夫、汽车夫、
人力车夫,都依官方的价格,绝对不会有讨价还价或发生价格争执。车站售票处、待车处、行李过磅处,
虽然极为喧闹繁忙,但毫不拥挤,旅客也不会丢掉东西。这样的秩序,与欧洲列强国家相比,毫不逊色。
图:台中州厅
34.台中概况
我是在八月二十七日早上,由台北搭乘快车南下。承蒙中华总会馆特派基隆会馆主席易炳汉担任向导,
陪同我一起南下。
易先生是浙江平阳人,定居在台湾已经十年,厦门话(注:此指闽南语)讲得很熟练,
曾代表总会馆南北视察多次。这一天中午过后,火车抵达台中,当地中华会馆的代表来车站迎接我们。
台中州厅及市政府也派人到站来问候致意。
我们因此一起乘坐汽车前往拜访台中州知事、市尹(注:州长、市长)及警察署长。
然后来到会馆稍作休憩。下午,与中华总会馆台中会馆的职员举行谈话茶话,并在礼堂摄影留念。
晚间侨胞会同当地的士绅,在聚兴酒楼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并邀政学商界领袖作陪。
我做了一场简短的演说。晚上约十点钟,才尽欢而散。
台中会馆主席曾博安,是福建闽侯人;书记曹玉波,是定居福州的满族人,台湾割让之后,
才携带家眷来台湾经营商业。他有一个宝贝女儿,年方十龄,能讲国语、日语、福州语、厦门语,
极聪明可爱。
35.勒停侨校
台中中华会馆礼堂有十间有桌椅的房间,并有讲台黑板等设备,仿佛学校的规模。
据说三年前会馆曾倡议要建立一所华侨学校。当地官厅没有核准,因此改名为“汉文讲习会”。
因为根据总督府的命令,全岛除了公立学校之外,不得有私立学校。
至于讲习会则以日语为限,于是华侨子女学习国文及国语的机会就断绝了。
我在会馆看许多幼童玩着游戏而没有节制。询问为什么不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公学校就学,
才知是因为学校名额额满而被拒绝。就算是台湾人也不被允许录取入学,侨生就更不用说了。
中华总会馆、总领事馆屡次向总督府的文教局交涉,都没有结果,而且不告知是什么理由。
只回答说,这是日本政府治台的教育方针,绝对不会改变,也不会通融。
我后来游览台湾各地,在演说或谈话时,都会以从事教育者的地位,极力评击这一政策违反人道与公法,
并指责世界各国都没有这么严苛的条例。对日本官厅,我也是直陈意见,然而我所说的话,宛如以水投石,
没有什么效果。不知在党国身居要职的日本内地专家们,对此会作何感想(注1)。
图:杨肇嘉
36.醉月盛筵
台中的著名士绅杨肇嘉先生,是民主运动的领袖。三十年来,备历艰苦,努力的以公开合法的政治手腕,
与日本政府政党周旋。他时常在海内外奔走,目前刚好暂时返回故居。
杨肇嘉热忱的在醉月酒楼设宴款待我,并约了同志三十余人作陪。文学界新旧两派的钜子也都出席。
我们在席间谈到了文化复兴及地方自治的各种问题,讨论颇为详尽。因为杨肇嘉及在座的人士大多通晓中国话,
所以讨论问答没有语语隔阂。然而酒楼下面埋伏着不少侦察的警员,
令人有“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的戒心。
第二天,杨肇嘉邀请我到他家访问。杨府虽然临近市区,而屋后有座小园林。他请我写了几幅屏风对联留赠,
然后我们握手珍重道别。后来多次收到他写来的问候书信,每封信的内容都文采斐然,笔势生动。
这才知道杨先生也是一位精于翰墨的人。
图:林献堂
37.雾峰乔木
台中有一村庄名为“雾峰”,是大望族林氏所居住的地方。林氏本是闽南籍,从前清以来,历代都有显赫的官职,
有文官,有武官,有很多族人官位显赫。林氏家族很早就移民来台湾,拥有广大的田产。
台湾割让时,雾峰林家是全台首富,然而父兄子弟,维持传统的家风,知书习礼,没有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
实在是难能可贵。林氏如今分为五大房,兄弟五人,还在世的有林献堂、林阶堂两位先生,都是很有名望的人。
他们听到我远道而来,托杨肇嘉向我致意,并邀我我前往雾峰参观。
从台中市坐车,约一个小时,抵达雾峰。雾峰村落位于四座山的中间,田畴沃美,竹木青翠茂盛,
佳气迎人,令人精神一爽。林献堂、林阶堂远至村庄郊外来迎接我,并带着我步行村中导览介绍。
我们先进谒林氏宗祠,宗祠规模宏大悠久,令人怀想起自己的故乡。接着抵达林氏园邸,
庭园流水之胜,在台首屈一指,如今归为公有,让大众都可以来悠游。
梁启超先生是林献堂、林阶堂的老朋友,清朝时代曾来访雾峰林家(注:1911年)。
林家宅邸四处墙壁悬挂许多梁启超的墨宝。
晚上林献堂在家里举行宴会,有很多宾客子弟及侍从多。宴会结束后,前往参观村里设立的“一新会”,
以及林家私人设立的“革新会”,设有几班夜间课程,实施补习教育。两会联合邀请我演讲东西文化的异同,
听众约三百多人,大半是林氏的亲族,妇女也不在少数。教化流行,风俗美好,实在令人羡慕。
图:台湾议会设置请愿活动在东京留影
38.议会无望
台湾自立议会运动,虽然是杨肇嘉所领导的,
然而幕后最高的领导人,其实是林献堂。
这是因为林献堂的家世及个人声望,都称得上是台湾全岛的第一流士绅,朝野内外,众望所归。
日本政府对他表面尊崇而暗地牵制,不敢公然冒犯他的人身及家庭安全,
则林献堂潜在力量的雄厚可想而知。
台湾议会请愿运动几经波折,因为日本内阁与台湾总督的更迭,政策或紧或松,不同时期各有不同。
直至最近才由台湾总督发出最后警告,直接表明的说,只要日本帝国存在的一天,台湾就没有自立议会的希望。
词气如此坚决,林献堂与杨肇嘉召集同志筹备了很多数次,才正式宣告终止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从此以后,只是努力于地方自治的实现与发展,实在是万不得已。
图:彰化孔庙大成殿(今貌)
39.彰化文庙
彰化本来是台中州的一街(注:街是行政区域)。
街的规模比市为小,大略如吾国人口聚集的乡镇。最近彰化才由街升格为市,成为彰化市。
其实在清朝时代,彰化是台湾中部的文化中心及南北交通的要道。
后来因为台中市大为发展,而彰化距离台中很近,于是沦为附庸地位,然而城市人口还有五万人以上。
很多资本家及文学家都寓居在这里。
我这次游览彰化,承蒙当地官厅、绅商会同华侨欢迎招待,导游市内名胜。
而文庙(注:孔庙)尤其特别值得记述。
据说台湾刚割让时,日本人占据文庙做为兵营,随即改为伤兵医院,大成殿及两侧厢房都变得狼籍不堪。
后来经由当地士绅再三呼吁,日军才退出,交还文庙,封闭保管。
最近十年来,
日本政府通令尊崇孔子,于才重修文庙,并举行祭祀的仪礼。春秋两季,由官厅主祭,并规划恢复传统的八佾之舞、三献之礼。
于是文庙重新修葺一新,并附设汉文图书馆。余听说之后,而有所感慨。深感彰化文庙的废兴,
与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大致相同。
于是特别在殿前与同游的几位先生合影留念。前彰化街长李宗礼及当地著名诗人、前清老秀才施梅樵也都在现场。
图:八卦山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纪念碑
40.八卦温泉
彰化公园附近,有一座八挂山,
登高一望,全市尽入眼帘,是彰化市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地方。
山上有日本故北白川亲王剿匪纪念碑,又有官营温泉浴场,是游客聚集的地方。
听说八卦山温泉的发源地离这里很远,用铁管引来,水已太凉,不合使用,于是用人工蒸热,温度可以任意调节。
浴场有大众池、家庭池、个人池,又有食堂、寝室,游客可以整天徜佯于温泉浴场内。
浴场内树林花朵密茂,清风徐来,不知是现在是中午,也不知是酷热的夏天。
这次承蒙中华会馆招待,同游的有十几个人。日本料理店下女茶资,听说价格并不便宜。
这一天天气最热,温度高达华氏百度(注:约摄氏37.8度)。
我进入温泉池三次,饭后小睡了一会儿。闻风而来,向我索取书法的人源源不断,
我随手挥洒,写了什么词句,多已不记得了。各地报纸辗转刊登我的新闻,我也不再做记录或保存了。
(~待续)
旅记日期:2013.10.16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大正三年(1914)时,台湾士绅林献堂曾倡议创办一所专供台湾人就读的中等学校,
获得台湾各地士绅如辜荣显(鹿港辜家)、林熊征 (板桥林家)、颜云年(基隆颜家)、陈中和(高雄陈家)等人慷慨捐资。
建校经费筹措完成后,台湾总督府迟迟不核准设校的申请案。最后只好由林献堂等人将建校基金捐赠给总督府,
由总督府于大正四年(1915)创办公立的“台中中学校”。台中中学校是日治时期第一所专收台湾人的中等学校,即今日“台中一中”的前身。
请参考: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第0562篇 - [历史回想].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教育制度的回顾
台中州厅(今台中市政府)。
东京台湾留学生欢迎台湾议会设置请愿团代表。。
“台湾地方自治联盟”理事会议留影(前排左4林献堂,左5杨肇嘉)。
彰化孔庙大成殿(今貌)。
彰化城东门旧门(已拆除)。
彰化城东门眺望八卦山。
八卦山俯瞰彰化市,山脚下为彰化公学校(今中山国小)。
include('../adsense2.php');
?>
include('../footbar.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