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翠峰湖
久违了,翠峰湖。上一次看见翠峰湖时,已是17年前的往事了。
当年公司举办年度旅游活动,包游览车,上太平山,游翠峰湖。
翠峰湖,美丽如昔,依旧在人间,而我的公司早已在天堂。
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的际遇,是祸是福,有时不能太早下定论。
当时以为是人生不幸,而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淬炼,再回首人生来时路,心中已有一番新的体悟。见山又是山。
------------------------------------------------------------
翠峰湖,海拔1840公尺,是台湾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秋冬丰水期时,
湖水面积可以广达25公顷;春夏之间,则露出大片水草地,湖面呈现葫芦型。今天所看见的湖景,正是如此模样。
翠峰湖环山步道全长约3.9公里,环绕着翠峰湖周遭的山林,有东西两个登山入口。
西入口位于翠峰景观道路里程15.5K处,东入口位于16.5K处,两地入口相距1公里。一般游客若只想观赏翠峰湖,
可以选择从东入口进入,只要走300公尺的木栈道,就可以抵达距离翠峰湖最近的一座观湖平台,眺览翠峰美丽湖景。
若想要健行完整的翠峰湖环山步道,则可以考虑从西入口进入。西入口的海拔较高,由此进入,
沿途较多下坡路,走来较为轻松。整体而言,翠峰湖环山步道沿途并无太大的起伏,
虽然步道并不短,路程约须二、三小时,但沿途风景美不胜收,会令人忘记路途远近与时间长短。
图:翠峰湖环山步道
今天的翠峰湖之行,老婆、小女儿Peggy及儿子小东同行,是去年游太平山的原班人马。
从太平山公路里程约25K的翠峰湖检查哨岔路口,转入翠峰景观道路,续行驶15.5公里,
抵达翠峰湖环山步道西入口。路旁设有小型停车场可以停车。
从环山步道的西入口起登,约200公尺长的枕木碎石子土阶上坡路之后,步道变为平缓的腰绕路,
这段山路是昔日晴峰线运材铁道整建而成的。续行二、三分钟,即抵达第一处观景平台,
远远望见翠峰湖的身影。老婆、女儿取景拍照,与翠峰湖合影留念。
我和小东走在前头,遇见更佳的展望点,翠峰湖,望洋山,可以全景入镜。山水如此多娇,
急呼唤老婆、女儿跟上前来,又是忙煞相机快门。
来到里程0.8K处的晴峰解说站,旁边山丘有一座双层的观湖平台。解说站是昔日晴峰线油库改建的。
晴峰,是此地的旧名,早期翠峰湖称为“晴峰湖”。
当年翠峰湖地区所产的木材由晴峰线轨道及索道接驳的运输方式,经由古鲁、寒溪,运往罗东。
后期改建为林道,改采卡车做为载运木材的交通工具,28公里的古鲁林道取代了原有的运材轨道及索道。
而随着伐林时代的结束,古鲁林道随之荒废而走入了历史。
图:环山步道旁的老桧木
过晴峰解说站之后,沿途仍有几处展望点,不时可以眺见翠峰湖。
随着步道愈深入山区,看湖的角度不同,湖景亦随之变化,葫芦状愈为明显。
经过八号木桥之后,步道穿入森林里,湖景暂时消失,森林景观,取而代之。
步道变得较有起伏,细圆木铺成的土阶,时而上下林间。
沿途有伐林时期遗留的桧木残迹,例如枯死的中空桧木,又有从桧木残干生长出来的二代木。
翠峰湖山区雨量多、气温低、湿气重,因此在森林地表形成苔原为主的生态景观,
属于“奥陶纪苔原区”(注1),为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林间地面铺设长条木头,
类似独木桥,以提供游客行走,并提醒游客勿踩踏地面,以免破坏苔原生态。
过十号桥之后,抵达一处山头开阔处,设有一座观景平台,可以眺览附近的白木林。白木林是自然或森林火灾造成的枯死桧木,
由于高山气温低温,微生物难以作用,树木不易分解腐化,枯死的桧木林经过风晒雨淋,树皮剥落,躯干白化,而形成白木林的特殊景观。
过白木林之后,在里程2.6K到2.9K之间,来到环山步道密集的造林区,整片细瘦的杉林间,
间杂着零星的桧木巨木或二代木,地面有伐林时期残留的倒木残根,地表满覆苔原,犹如铺着绿毯。
这一带的雨量高居台湾之冠,多雨潮湿的环境,形成苔原良好的生长环境。
图:观湖台。翠峰湖湖景乍现。
抵达里程2.9K,步道再次穿出森林。附近山峦整片纯绿,是单一树种造林形成的景致。
山头已笼罩于山岚薄雾中,此时恐怕翠峰湖已含羞遮掩,芳踪难觅了。
续行50公尺,抵达观日台。这里是翠峰环山步道与平元自然步道的交会处。
留老婆与孩子在此休息用餐,我独自去探平元自然步道。
速去速回,不到半小时。返抵观日台,与家人续走往环山步道的东入口。过观日台后,步道变成康庄大道,
宽阔平缓碎石子路面,是昔日的林道,原属于平元自然步道的一段,后来辟建翠峰湖环山步道,两条步道路线重叠,
这条林道成为环山步道的一段。
步行约700公尺,来到里程3.6K的观湖台。这座观湖台距离翠峰湖最近,可惜此时翠峰湖已迷迷濛濛,若隐若现。
山风吹来,云岚散去,湖景乍现,而忽焉又从眼前消失。观湖台游客颇多,而从观湖台往东入口的300公尺木栈道途中,
游客络绎不绝于途。只是此时才来游翠峰湖的游客,遇此迷茫湖景,应会有“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翠峰真面目。”
的遗憾。要看翠峰湖,记得要趁早。
我从观湖台附近,再次脱队,前往探访附近的望洋山步道。这次去得比较久,终于回来了,与老婆孩子又重逢。
本来我的规划是留老婆与孩子在翠峰湖景湖台看风景,我一个人走公路回到西入口取车,再回来接他们。
不过翠峰湖茫茫然,老婆孩子等待已久,不想看见到我再一次从眼前消失,都愿意跟着我走一公里马路,返回环山步道西入口。
可是我还不想去取车,我还不能离开翠峰湖。这里还有一条台湾山毛榉国家步道,我还没有走过。
旅游日期:2013.06.29 (写于2013.07.12)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路程时间参考】
西入口→25分钟→晴峰解说站→60分钟→白木林观景平台→20分钟→观日台→15分钟→东入口→15分钟(步行公路)→西入口。
环状全长(步道+公路)约5公里,约2.5小时。
注1:
奥陶纪(Ordovician)是指4.9亿年前至4.38亿年前的地质时代。
[旅行照片]
翠峰湖环山步道西入口(翠峰景观道路约15.5K处)。
一开始是约200公尺的枕木碎石子土阶上坡路。
上坡路结束,接着是平缓的腰绕山路。
平缓的环山步道,是昔日晴峰线运材轨道。
步道途中的观湖平台。
木桥。桥上可以眺览翠峰湖。
翠峰湖全景,湖后方为望洋山。
晴峰解说站,昔日晴峰线的蹦蹦车油库。
环山步道前段多处可以眺览翠峰湖。
木桥上,看湖景。
中空桧木。
环山步道穿梭森林里。暂时看不到翠峰湖湖景。
桧木树洞。
十号桥。翠峰湖环山步道沿途共有十座小木桥。
长条木头铺成的独木桥式步道,经过奥陶纪苔原区。
白木林观景平台。
造林区。地表的奥陶纪苔原区,宛如铺上绿毯。
造林区还可看见残余的桧木巨木。
里程2.9K处。出森林,附近山峦都是造林区,满山一片绿。
观日台(里程2.95K处),翠峰湖环山步道与平元自然步道交会处。
(清晨时可以在这里看日出,现在则是眼前一片白茫茫)
翠峰湖环山步道最后一公里路,是宽阔平缓的碎石子路。
观湖台。翠峰湖在迷濛中。
观湖台连接300公尺木栈道,通往翠峰湖环山步道东入口。
从东入口走一公里马路,返回西入口取车(天空下着毛毛雨)。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太平山-翠峰湖环山步道
◎如何前往太平山-翠峰湖环山步道?
从宜兰市区行驶台7线,往大同乡,续接台7甲线,过栖兰家源桥后,左转太平山公路(宜专一道路),至至25K翠峰湖检查哨办理入山证,
续行翠峰景观道路至里程15.5K处 (西入口)。续行1公里至东入口。
include('../footbar_map.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