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老铳柜步道
老铳柜步道位于苗栗县三湾乡的北埔村,铳柜的“铳”,客家话发音为“ㄔㄨㄥˋ”(chung),
是指种旧式的枪械武器(注1)。柜,客语话是指储藏。
由此可知这里曾经是储藏枪械的弹药库,地名反映了早期汉人以武装拓垦山林的历史。
老铳柜步道沿着山脊棱线,早年曾是汉人拓垦的隘勇线,后来成为运输农产的道路。公路兴建完成以后,
古道才逐渐没落。近年来政府拨款以自然生态工法整建这条旧路,成为一条自然步道,
也是三湾乡的赏桐步道之一。
老铳柜步道步道的入口位于北埔村的伯公庙旁,庙前的苗5线乡道路旁设有老铳柜步道的指标及导览图。
从庙旁的产业道路上行,约三、四分钟,即可看见左侧的步道入口。
老铳柜步道全长约1.5公里,沿途山丘起伏不大,大多位于林荫之中,走来舒适怡人。步道采生态工法施工,
铺设宽阔的仿枕木土阶,尽量维持泥土路及自然本色,沿途有不少相思巨树及老樟树。
较可惜的是,由于缺乏定期维护,有一小路段的步道被杂草渐侵掩,路况转差,成了明显的缺点,
否则这条步道就极适合亲子健行悠游了。
图:老铳柜步道终点-五宝慈湖禅寺
步道沿途设有两座木造的休憩平台,分别位于步道里程0.5K及1.1K处,提供游客休憩及眺览风景。
过里程0.5K的第一座休憩平台后,步道渐渐以下坡路为主,后段沿途颇多竹林,
是昔日拓垦的遗迹。过第二座休憩平台之后,不久就抵达步道终点的五宝慈湖禅寺。
单程约30~40分钟。
正在兴建中的五宝慈湖寺,殿檐廊柱装饰以金色系为主,殿宇金碧辉煌,规模宏伟。
沿着禅寺前的小马路下行,约五分钟,马路出口接台3线,走公路返回老铳柜登山口,
距离大约1.5公里。
走公路的舒适度远远不如走老铳柜步道,而公路的景观亦不如步道林荫那么怡人,回程应以原路折返较宜。
我选择走台3线公路返回老铳柜,只是想走不一样的路,可以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台3线,是一条有特色及历史的公路,在高速公路兴建以前,台1线与台3线是台湾西部两条主要的纵贯公路。
台1线靠海,台3线靠山,所以台3线又有“内山公路”之称。台3线北起台北,南讫屏东,公路所经过的桃竹苗地区,
包括大溪、龙潭、关西、横山、竹东、北埔、峨眉、三湾、狮潭、大湖、卓兰,接台中东势,路线大约就是清朝时期所谓的“汉番交界线”,
沿途聚落以客家族群为主,三湾乡北埔村的老铳柜、狮潭乡永兴村的大铳柜,地名都反映了这一时期汉人拓垦山林的历史。
旅游日期:2012.06.30 (补写于2013.04.09)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路程时间参考】
福德祠登山口→15分钟→第一座休憩平台→15分钟→第二座休憩平台→10分钟→五宝慈湖寺→5分钟→台3线公路→25分钟→福德祠登山口
注1:铳,台湾闽南话发音与“枪”同音(tshing),“铳子”(tshing-tsi),是指子弹;
铳柜(tshing-kui),是指放枪枝弹药的大箱橱。
[旅行照片]
北埔村伯公庙。老铳柜步道登山口。
从伯公庙旁的产业道路上行。
位于产业道路旁的一棵樟树,枝叶茂盛。
产业道路左侧有岔路,进入老铳柜步道。
土阶步道缓缓上行,步道有不少杂草。
没有杂草的路段,步道宽阔好走。
路况最糟的一小段。步道几乎已野草侵掩。还好只有几十公尺而已。
不久即接棱线土路,步道路况转好。
石阶步道爬往上方的第一座休憩平台。
从第一座休憩平台眺望附近山坡的农园。
过休憩平台,转为下坡路。步道没有维护,渐生杂草。
棱线平缓路段,路况亦较佳。
生态工法的步道,维持自然本色,但容易滋生杂草。
第二座休憩平台。
夹道的竹林及相思树林。很喜欢这一路段。
步道平缓好走,有竹林相伴。
老铳柜步道终点-兴建中的五宝慈湖禅寺。
五宝慈湖禅寺全景。
三湾乡北埔村乡村景致(回程途中)。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老铳柜步道
◎如何前往老铳柜步道?
国道1号头份交流道下,接124县道往珊珠潭,接台3线往三湾,过三弯市区及中港溪大桥,续行驶至台3线里程约99.5K,
右转苗5线乡道,前行约0.7里,即可看见登山口的导览牌。
include('../footbar_map.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