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往霞喀罗古道养老段登山口途中(清晨)
这个时候才走访霞喀罗古道,著名的枫红美景即将落幕,古道泥土路的枯枫萎叶,比枝头上的枫香红叶还多,
有繁华起落的沧桑气氛。
远山景色仍美,仿佛水彩泼墨图画,红黄橙绿交染成一片绮丽色彩,而红色已从主角渐转为配角,
虽然自知即将谢幕退场,仍热情未减的绽放娇艳。
过了这一季,大地又将春回,这片山峦将恢复青青树色。我把握住机会,抓住了这个冬季霞喀罗古道最后的枫红倩影。
霞喀罗古道古道,沿途美景无数,难以一一详诉,举其要而言,有三处景点景色最令人难忘:
第一处是栗园驻在所的孟宗竹林。
竹林高约一、二十公尺,夹道耸立,宛如绿林隧道,幽径穿竹林,两旁一根根长竹瘦骨嶙峋,
一路相伴,而抬头望见阳光粼粼闪烁于高高的竹梢间,令人有高风亮节的联想,
走在其间,有一分闲云野鹤的清心与自在。
第二处是马鞍驻在所的枫香林。古道沿途的枫叶多已飘零,落红无数,
只剩零星枫红应景,而惟独马鞍驻在所附近枫香如松柏后凋于岁寒,依旧枫舞,枫红染满山头。
阳光泼洒,山风吹拂,枫红光影闪耀,色彩明亮变化,蔚为美景,而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的清凉空气,
带着枫香林气由鼻入肺,渗入全身,身心之舒畅,何以形容。
第三处就是白石吊桥了。建于日治时代大正十年(1921)的白石吊桥,
横跨萨克亚金溪,桥长145公尺,深达90公尺。原以为走在摇晃的吊桥上,当会心情惶惶不已;
实际走时,则惊叹的喜悦压过了惊惶的心情,萨克亚金溪谷及附近的山峦如此秀丽。
图:霞喀罗古道养老段崩塌路段
栗园的孟宗竹、马鞍的枫香林、萨克亚金溪的白石吊桥,构成了霞喀罗古道养老段的三大奇景。
而这几年来历经台风摧残,也造成古道三大崩塌,座落于栗园、马鞍,以及马鞍、白石之间。
三处崩塌都已整修完毕,或采高绕而过,或置悬梯垂降。这三段崎岖路,并不碍人行,
但对于想骑着单车闯荡霞喀罗古道的骑士来说,就不免感到窒碍难行了。我在途中就遇见一队骑士来到第二处崩塌处,
便黯然折返。
我走了三个小时才抵达白石吊桥,路长约8.7公里。一般赏枫游客多以马鞍驻在所或白石吊桥为目的地,即尽兴而返。
我的目标却在白石驻在所。
从白石吊桥至白石驻在所,距离约1.5公里。虽然1.5公里并不算路途遥远,却是一路爬升海拔300公尺,
落差高度大约如阳明山的小油坑登山口直登七星山,这是霞喀罗古道唯一令人有爬山感觉的路段,
最后的一公里路,走来的感觉比前面的九公里路加起来还要辛苦。
图:白石驻在所
一步一脚印,行行又行行,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抵达霞喀罗古道著名的白石驻在所。
白石驻在所是古道的中点,以此为界,西为清泉段,东为养老段。
日治时期霞喀罗古道被辟建为理蕃警备道路,
用于监控古道沿途的泰雅族霞喀罗群(清泉段)及基纳吉群(养老段),
沿途约一至二公里设置一处警察驻在所,大的据点如田村台、白石驻在所,都配置火炮,以作为震慑泰雅族之用。
白石驻在所,旧称“萨克亚金驻在所”,萨克亚金(Sakayachin)是泰雅族语,意指“可用做磨利刀峰的亮白石头”。
台湾光复后,萨克亚金驻在所改名为“白石派出所”,并于民国58年(1969)年改建成今日的模规。
民国78年(1989),最后一名员警撤走后,白石驻在所才告废弃。
白石驻在所是目前霞喀罗古道唯一保存完整的驻在所,其余的驻在所都只剩土丘残迹或完全消失。
废弃的白石驻在所,从此成为纵走霞喀罗古道的登山客落脚休憩或住宿的营地,部份在此扎营的山友,
拆除驻在所的墙板或木构用于升火煮食,或任意破坏旧有设施,使原已老旧的驻在所更为残破不堪,岌岌可危。
后来林务局依原貌修复白石驻在所,并在驻在所前竖立警告标语,提醒过往的旅人山客,
不要再任意的戕害古道历史遗迹。
图:白石驻在所前的空地及林木
白石驻在所的前方有平坦宽阔的腹地,
日本人时代所种的日本板栗,国民政府时期栽种的山梨树,高大的台湾泡桐,凄美的寒绯樱,
依旧欣欣向荣的共生于驻在所前的这块土地上。
在午后阳光照耀下,白石驻在所新漆的墙板闪耀发亮,新的建筑虽然少了些古味,但带给人一种重生的喜悦。
先前抵达的登山队伍,拍完照后纷纷离去,最后仅剩我一个人伫足于白石驻在所前,
怀想古道岁月,并静享眼前的山林幽意。
五年多以前,我曾走过清泉段,当时力有未逮,未能走至白石驻在所。
如今终于走过养老段,顺利抵达白石驻在所,有完成心愿的喜悦。
我所站立的这个地方,一百年以前,还是汉人所畏惧而不敢造访的“番地”。百年来的台湾,社会变化剧烈,
如今台湾已成为科技之岛,资讯日新月异,社会文明进步,而人心愈趋复杂,人际愈为疏离。
百年前还大部份是“番地”的台湾山林,如今反而成为许多飘泊的现代灵魂所向往的心灵故乡了。
旅游日期:2012.01.08 (写于2012.01.26)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路程时间记录】
养老登山口→80分钟→栗园驻在所→40分钟→马鞍驻在所→90分钟→白石吊桥→60分钟→白石驻在所。
来回约20公里,去程4小时,回程约3.5小时,休息时间不多。
[旅行照片]
秀峦检查哨。办理乙种入证。
(注:可以先从警政署网站下载表单填妥个人资料,现场交表单后,即可进入。)
霞喀罗古道大多是平缓的腰绕山路(养老段起点里程为22K)。
古道沿途散落无数枯黄的枫叶。
栗园驻在所附近的孟宗竹林(约里程18.5K处)。
马鞍驻在所(约里程17K处)。
马鞍驻在所附近的枫红。
霞喀罗古道(里程17K~16.5K)。
途中回望马鞍附近的枫红美景(里程17K~16.5K)。
霞喀罗古道(里程17K~16.5K)。
霞喀罗古道(里程13.5K附近,崩塌地,已改建为木梯步道)
白石吊桥。游客涂鸦,白石不白。
白石吊桥(约里程13.3K处)。
白石吊桥桥下的萨克亚金溪。
白石吊桥。桥头枫香已泛黄。
续行1.5公里上坡路,抵达白石驻在所。
一群山友在白石驻在所前合影。
白石驻在所(右),驻在所员警宿舍(左)。
白石驻在所警察宿舍木板床铺。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霞喀罗古道(养老段)
◎如何前往霞喀罗古道养老段登山口?
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接120县道往内湾。过内湾后,续行120县道至尖石,右转尖石二号桥,接竹60乡道往秀峦,
途经那罗,锦屏一号桥左转,续往秀峦。遇新光岔路口(约竹60乡道33.5K,左往司马库司),取右往养老,续行约7.7公里(秀锦道路),
即可抵达霞喀罗古道养老段登山口。沿途岔路口都有指标。
【附记】霞喀罗古道甘苦谈与旅行建议
霞喀罗古道以赏枫闻名,大多数的霞喀罗古道游记多着墨于途美景,而少谈其中甘苦,
以我亲身走过的经验,愿分享其中甘苦。
霞喀罗古道的甘甜滋味,旅记主文已有叙述,这篇附记主要是谈谈苦的部份,并提出旅行建议。
若能避苦就甘,则就更能享受悠游霞喀罗古道的乐趣了。
霞喀罗古道的“苦”,在于古道位置偏远而路途又长。以我这次的行程为例,从台北开车至养老登山口,
路程花了三个小时,去时不觉得苦,因为刚起床精神好,而且尖石乡山区山水秀丽,一路行驶,
边欣赏风景,不觉路途遥远。霞喀罗古道养老段来回约20公里,行走约八小时,几乎占去一整天的时间。
傍晚前回到登山口,而回家的路才是辛苦的开始。怎么说呢?
走完古道,返回登山口时,夜幕已渐低垂。从养老登山口返回尖石乡公所前的120县道,其间羊肠山路约40公里长,
而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区,夜晚常起浓雾,我以前就遇过几次。身体疲累,开车本已辛苦,我开车下山时,
又遇山区起雾,沿途无路灯,山雾飘忽不定,随山转路弯,时浓时淡,能见度时清时朦,
有时仅能看见前方数公尺路而已。
40公里的蜿蜒山路,雾中行驶,长路漫漫,前途茫茫。独自开车一小时又四十分钟,才脱离尖石山区,
夜晚七点十分抵达内湾,手机收到讯号,才能打电话报平安。
如果秋冬来霞喀罗古道赏枫,我建议最好设定在下午四点左右回到登山口,这样可以在黑夜来临前,
车子驶离尖石山区。那么应该在上午八点左右就要抵达养老登山口,这样才能在预定时间内返回。
即使如此,整个行程的时间仍会有点紧迫,若非古道热肠或爱好登山,如此走法,赏枫的心情会太过匆忙。
这时不妨考虑放弃白石驻在所,只走到白石吊桥,则来回可以节省两个小时,则中途的休息时间可以拉长,
也可以较尽情的赏枫了。
若只纯以赏枫为目的,我建议只走到马鞍驻在所即已足够,这样来回共十公里,路程约四小时,
且这个路段的路况最佳,除了一处大崩塌须高绕约七、八分钟外,其余路段都平缓好走,较适合老幼行走。
而马鞍驻在所腹地较大,也适合长时间的休憩。由于路途短,时间更充裕,
回程可以一路慢慢走,并顺游秀峦温泉或尖石、内湾等地的景点,可说是最轻松自在的霞喀罗赏枫行程。
include('../footbar_dao.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