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北兴宫步道(大岭古道)
民国99年的最后一天,写一篇小游记,送旧年,迎新年,就写写我家附近的四分里山。四分里山,又称“南港山东峰”, 从我家的阳台就可以望见这座山,可算是一座家山。而我爬山多年,却没有登过这座山,这岂是人情呢? 四分里山虽然没有座落于南港山的主要步道上,但离南港山越岭鞍部主步道路程还不到十分钟而已, 我为何不登这座山?记得几年前我曾想爬四分里山,从鞍部福德宫旁的小径进入四分里山山径, 沿途路迹清楚,路况良好,原本以为四分里山垂手可得,不料抵达山头的高压电塔处, 眼前芒草高长,完全看不到任何路迹,而我最怕独自钻芒草路。见此景象,就仓皇撤退了。 从此之后,就没有再想过要再登四分里山了。 最近山界前辈东山人告知,四分里山的山径刚被整理过,可趁着目前路径清晰, 杂草还没生长,赶快去爬这座山。得知消息,机不可失,于是找一个下午天, 就上山去重访四分里山。
图:北兴宫步道(大岭古道)
我从成福路272号北兴宫登山口出发,踏着一阶又一阶的花岗岩石阶路, 这条“北兴宫步道”,是昔日的“大岭古道”, 为百年前南港山后山庄通往前山的主要交通孔道。 从山脚到越岭鞍部,石阶近九百阶,最近有练脚力,走来还不累。约二十来分钟, 抵达南港山鞍部的十字路口。直行为通往后山(丽山桥口)的下坡路,右往南港山主峰,左往中华科技大学及十八罗汉洞。 取左行之后,即看见前面路旁的鞍部福德宫,过福德宫约十公尺,左侧有一条明显的山径通往四分里山, 就是我以前探访四分里山时走的路线。从福德宫出发,若路况良好,大概不用十分钟就可以轻松登顶了。 就这么直登四分里山,似乎太过轻松,我想既然已来到南港山鞍部,不如先纵走南港山棱线东段至中华科技大学及十八罗汉洞, 练练脚力,回程再来探访四分里山。于是循着主步道走往中华科技大学。 这一段路属于南港山纵走的东段,有我喜欢的传统砂岩石阶路,林相也较西段丰富,且游客少, 环境较为幽静。约30分钟,抵达十八罗汉洞岔路附近的农园,远眺十八罗汉洞。 想起山友提过市政府这个月就要强制拆除十八罗汉洞的寺庙违建,不知已进行如何?改天可来探探。 中华科技大学的登山口就在下方而已,懒得走下去再爬上来,于是在此折返,爬往南港山鞍部。
图:四分里山,海拔235公尺
回程走至离鞍部约200公尺处,路旁有一木桩里程指标写着“鞍部0.2?”处, 木桩旁的一棵大树后有一条山径可通往四分里山。入口没有指标且外观不太明显。 我选择从这条小径上山,穿进树林后,发现林间的路况相当好,山径两侧还有人工栽种的草树, 约四、五分钟,即抵达棱线附近,遇见岔路,左往附近的高压电塔,右往四分里山。这条山径避开了电塔附近的芒草区, 而且不必承受路过电塔下方的心理压力,是登四分里山的理想路线。 取右行,循棱前进,沿途颇多芒萁矮蕨,杂草不多,南港山竟然也有这样的荒野小径,颇令人惊艳。约三分钟, 便登抵四分里山。四分里山,海拔235公尺,有一编号69的台北市基石。山顶腹地不大,但展望不错,俯瞰而下, 山下有大片低矮绿丛丘陵,间杂几栋军事建筑,一路绵延至南港的研究院路。这片土地就是媒体曾喧嚷一时的“南港二0二兵工厂”, 土地面积超过有“台北曼哈顿”之称的信义计划区。这片珍贵的土地,要开发或保留,各方角力,争议不休。 政府只好暂避风头,不敢轻做决定。而未来会如何?留得青山在,或往事已成空?世事很难料。 过四分里山之后,仍有山径可一路通往茅草埔山。后续的山径,过几天再来探访, 也顺便来整理四分里山的山径。四分里山既是家山,我当为山友们略尽地主之谊。
旅游日期:2010.12.21 (写于2010.12.31)
【相关标签】
【路程时间记录】
include('../adsense1.php'); ?>
[旅行照片]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