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冷饭坑古道,旧石阶路 冷饭坑山,是一座冷门的小山,虽然以前听过,但印象不深,所以没有特别留意。 最近得知这条山径被称为“冷饭坑古道”,可与附近的外按古道(淡兰古道石碇段) 连走,这才吸引了我的注意。 冷饭坑山,虽然冷门,但它座落的地点却不冷门,就在北宜高(国道五号)石碇交流道旁附近而已。 登山口就在石碇服务区的对面马路。 冷饭坑,地名颇有趣,由来已久。这里位居坪林通往台北的淡兰古道上, 昔日坪林农民挑茶下山,来到至此地休息用餐时,随身携带的米饭已经冷了,因此戏称此地为“冷饭坑”, 久而久之,便成为正式的地名。 冷饭坑在日据时代属于枫仔林庄。枫仔林庄下辖枫子林、冷饭坑,前者位于河岸的平坦地, 后者在山区。冷饭坑古道是昔日枫子林庄内的山区保甲路。日据初期,这一带的治安并不平静, 陈秋菊等人率领的抗日游击队,以深坑、石碇、坪林一带的山区为掩护, 时而出没袭击日警。最后日本人采怀柔手段,终使陈秋菊归顺。
图:冷饭坑古道,幽雅林径 从石碇服务区对面马路旁的小水泥路进入,经过“枫子林65-1号”民宅的门前, 续经过菜园旁的小径,路旁的树上挂着不少登山条,眼前这条小径,这就是冷饭坑古道了。 古道给人的第一印象,就让人安心。山路并不荒凉,路径清晰,杂草不生,视野清爽,坡缓好走。 古道沿途树干上,有人钉上写着唐诗的小卡片,为古道平添几许诗意。 走了一小段路,前方出现铺着齐整的旧石阶路,登上石阶之后的山棱,立着一块老旧的 水源保护的告示牌,后方有一“景美溪上游水源点”基石,这里就是冷饭坑山,海拔125公尺。 登山口至此,约十分钟路程。越棱之后有小径,不知通往何处。 古道则循着山棱往上爬,路宽好走,沿途断续出现古朴、满布菁苔的石阶残迹,颇有古道氛围,途中林间隙处, 可眺览石碇交流道附近的高速公路车流景观。约七、八分钟,至越岭叉路,左有小径通往附近农园,古道取右行, 转为下坡。一路仍是幽雅林径,比之台北任何著名的郊山自然步道,这里的山路景致毫不逊色,而野径无人, 幽意自是更胜一筹。
图:冷饭坑聚落 约七、八分钟,右侧出现小径叉路,古道仍取直行,随即过小石桥,来到了冷饭坑聚落。 密集几间房子相邻,都已荒废。屋顶已颓坏,墙垣剩半残,杂草掩附,苔藓侵道, 给人一种冷清寂寥的落寞感。 耆老提及,冷饭坑最盛时期,曾有十多户人家,以张姓居多,而家家人丁兴旺, 整个聚落光是小孩子就将近五十人,如今居民已都迁移它地,冷饭坑聚落四处残壁,一片死寂。 此情此景,不免令人心生感慨。 如果把冷饭坑聚落遐想成是一个独立的文明,那么我眼前所见就是一个已殒落的文明遗址了, 可以类比想像成是一个小型的马雅或吴哥窟遗址了。因为环境的改变,促使一整代的人弃守了 祖先传承下来的土地,徒留文明遗迹于寂静的山林里。 冷饭坑的寂寥,不是自然环境的改变使这里不适合种垦,而是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转型。 工商崛起之后,山区务农辛苦,难以温饱,居民只好纷纷弃守家业,进入繁华的都会讨生活。 冷饭坑聚落距离石碇交流道,才约20分钟路程而已。台北市区房价居高不下, 常令无产小民苦叹,没想到市郊不远的冷饭坑,却成为了无人居住的弃地。 土地一热一冷,热的小民买不起,冷的小民留不住。
图:枫子林山,登顶展望 过了冷饭坑聚落,即遇叉路。冷饭坑古道续取直行,可通往石碇外按,续往石碇老街。右叉路则登 往枫子林山。 站在叉路口,心情颇犹豫,既想完整的走冷饭坑古道,又不想错过枫子林山,只好采两全之策, 先登枫子林山,再原路折返,然后续走冷饭坑古道。 往枫子林山,一路爬坡,约上升海拔100公尺。约15分钟,登上枫子林山。山顶无基石, 有一块岩石,岩旁有一棵枫树应景。枫树叶子已尽落,满树残枯景象。站立山顶可俯瞰 石碇服务区附近的公路景致。 山顶亦有路可通往石碇外按及深坑乌月山。而为了冷饭坑古道,我依原计划折返至冷饭坑聚落, 续行古道。 冷饭坑古道依然路况良好,古道缓缓下行,路旁有驳坎及种垦的遗迹。不久,连续过两条小溪涧, 溪水水源充足,应是昔日聚落的主要饮用水源。 过了第二条溪涧后,古道沿着溪岸转向上游方向,开始爬坡路。此路较少山友行走,又处于溪谷环境, 道旁冷清草盛长,路况稍差,不过路迹仍明显,沿途路旁树干仍可看见唐诗小卡片。
图:冷饭坑古道出口接土石路 爬坡上行约16分钟,小径出森林,接宽大的土石路,小径出口路旁有两棵高长的槟榔树。 沿着土石路往上坡方向走,约5分钟,过栅门。不久,抵达十字路口,路旁树下有一简陋的小庙。 叉路口取右,即是从枫子林山下山的土石路,并可通往深坑乌月路41巷。叉路口取左, 附近有一户铁皮屋民宅,民宅旁有柏油路下山,即是外按产业道路。 这户民宅的居民说,这里已算是外按了。沿着柏油路下山,约20多分钟,经过高速公路桥面下,左侧桥墩旁 有木阶通往下方的外按古道(淡兰古道石碇段)。 沿着外按古道走往石碇服务区。约15分钟,过淡兰吊桥;续行3分钟,至双溪口;再走公路10分钟, 返抵石碇服务区。从外按产业道路下山,沿途无论产业道路或外按古道,几乎都无树荫,渐走渐觉炎热, 不禁想念起冷饭坑古道一路的清凉与舒适。
旅游日期:2010.02.25 (写于2010.03.02)
【相关标签】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照片]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