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706)

[台北石门].富贵角步道.老梅公园风剪树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富贵角步道

今天上午出游台北石门乡的青山瀑布, 中午在富贵角的富基渔港用餐,下午顺游富贵角步道及附近的老梅公园。

富贵角位于台湾最北端的突出海岬,地名源自十八世纪有位荷兰人法伦泰 在其著作《新旧印度志》中,将富贵角记为“Hoek”,意思是指海岬。

后来采用“Hoek”的闽南语音译,称此地为“富基角”,日据时期更 名为“富贵角”。早期住在此地的平埔族人,则称此地为“打滨”或“打鞭”, 亦为海岬之意。

富贵角属于缓斜的岬角地形,海拔高度约33公尺,设有富贵角步道沿着海岬海岸, 可欣赏岬角海岸风光,沿途平缓好走,是一条很大众化的观光休闲步道。

富贵角步道以地质景观取胜。富贵角的形成,是八十万年前大屯火山群爆发后,熔岩流入 海中所形成的。这种火山岩,地质学名为“安山岩”,由于岩块坚硬,东北季风挟带着细沙长期 吹袭磨蚀,造成平坦的磨面,而风向改变时,就会造成锐利的棱角,因而形成特殊的风棱石景观。

富贵角步道。 风棱石。

图:老梅海岸

富贵角的海岸散落着大小嶙峋的风棱石,属于礁岩地形,不过海岬东侧的老梅海岸, 却有一片绵延的沙滩及沙丘地形。富贵角步道有小径与这片沙滩相连。

行经此地,小朋友见状, 顾不得富贵角步道,而要求先下沙滩玩沙。于是带着孩子暂脱离步道,来到了这片海滩。玩了一 阵子,一再催促,孩子们才又回到步道,继续绕行岬角。

走到海岬顶端附近,就可看见台湾最北端的富贵角灯塔。富贵角灯塔,隶属于财政部关税总 局管辖。台湾的灯塔由财政部的海关来管理,这是全世界的特例,看似有点突兀,却是 从清朝同治时期留传下来的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富贵角灯塔是日本领有台湾之后,所建设的第一座灯塔。明治29年(1896)4月兴工, 次年2月完工。塔身为八角形铁造,外漆黑白色平行相间条纹。后来不断更新设备,以提升照明强度。 二次大战期间,富贵角灯塔遭盟军轰炸受损,塔身亦因战争时期缺乏维修而逐渐锈蚀。 战后,政府暂时以钢架塔代替原有灯塔。民国51年(1962),改建为八角形混凝土塔,仍漆原有的 黑白色平行相间条纹。富贵角灯塔灯塔高14.3公尺,照射远及19海浬。

过了富贵角灯塔,约续行10分钟,即可绕回富基渔港。沿途所经海岸仍是以风棱石为主的地质 景观,而麟山鼻岬角则与富贵角隔着白沙湾遥遥相对。 由富基渔港出发,绕行富贵角一圈,路程约50~60分钟。

小朋友沙滩玩沙。 富贵角灯塔。


图:老梅公园风剪树

游完富贵角步道,续前往附近的“老梅公园”。

富贵角海岸的安山岩受强风吹袭而形成风棱石的地质景观, 老梅公园内的老榕树则形成风剪树的奇景。

原本应是挺直生长的榕树,却长得低矮,顺着风势,歪斜横生, 令人感受到海岸植物为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展现的生命力。

老梅公园内十几棵榕树团结生长在一起,形成一片风剪树林。树荫下设 有石桌石椅,使成了游客休憩野餐的理想场所。有树荫遮蔽,夏日清凉舒适, 也避开了海风的袭扰。

我一向喜欢榕树,榕树干枝叶粗壮,适合攀爬,而老梅公园的风剪榕树长得低矮, 枝干横生,成为天然树椅,又易于攀爬,童兴一起,也学小朋友攀树玩耍。

公园另一侧的空地,设有大型迷宫,也是小朋友喜爱的游戏场所。孩子在迷宫内 随意乱闯嬉戏,大人放心的在迷宫旁的平台休憩。附近的高处亦设有观景台, 可以眺望富贵角及老梅一带的礁岩及沙丘海岸地形。

老梅公园,小而美,我们在老榕树前拍张大合照,为今天的行程划下了美丽的句点。

老梅公园的榕树林。 老梅公园的迷宫游戏场。


从老梅公园高处眺望富贵角。 从老梅公园高处眺望老梅聚落。

旅记日期:2009.05.31 (写于2009.06.10)【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旅行照片]

富基渔港直销中心。
富贵角步道入口。
富贵角步道。
沙滩戏水。
续行富贵角步道。
富贵角灯塔。
富贵角灯塔大门及建筑物。
回望富贵角灯塔。
走往富基渔港。
老梅公园。
到此一游大合照。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