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699)

[苗栗通霄] .挑炭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挑炭古道

苗栗通霄、苑里位于滨海,铜锣、三义位于山区,自古以来,两地之间的物产互通有无, 滨海出产的食盐、渔产运往山区,而山区所产的茶叶、兽肉输往海滨,挑夫忙碌运送物 资往来于两地之间,而在山区走出数条古道。

“挑炭古道”就是其中的一条古道。日据时代,通霄、三义山区烧制木炭的行业兴盛,而通霄的 福兴地区临近三义,出产的木炭运往通霄市区路远不便,所以多雇用挑夫运炭翻越山区,经由三 义火车站装运输出,因而走出了这条“挑炭古道”。

随着时代变迁,木炭产业逐渐式微,昔日山间繁忙运送木炭的旧路于是逐渐荒废而没落。近年来, 在地方提倡登山休闲风气及赏桐的热潮下,挑炭古道再度活络起来,成为苗栗 著名的赏桐热门路线之一。

走访挑炭古道最理想的季节,当然要选在桐花盛开的季节,既可领略古道丰采,又可欣赏桐花 美景。油桐花开约在五月初,盛开时,白花朵朵,山头染白,犹如覆雪,所以有“油桐五月雪”的美名。 但油桐花期随天候而定,有时花开早,有时晚花开。去年五月上旬,油桐花正娇美,今年同样的时间, 油桐却已繁华落尽。我选在这时来走挑炭古道,时间已过迟,桐花多已化为尘泥,只有古道依旧。

图:金田休闲农场

挑炭古道,横跨通霄、三义两乡镇,所以可从通霄或三义的方向进入。我今天选择从通霄的福兴村进入, 停车于车轮坑产业道路的“金田休闲农场”注1。农场 距离挑炭古道的登山口不远,又有宽敞的停车空间。

金田农场的后方有步道可通往挑炭古道的入口,不过指标并不清楚,再加上农场内也有休闲步道 及农园小路,路径显得纷歧。较理想的上山路线,是从农场左侧进入(往休闲农塘),会先经过农场的 三合院古厝,再经过小草坪,抵达池塘时,就会看见旁侧的见登山步道了。一路上行,可抵达“永兴农场”附近, 再接车轮坑产业道路时,即可看见挑炭古道的登山口及标志了。

我则走了农场右侧的水泥农路上山,虽然殊途同归,但一路无遮荫,走来较为辛苦。约15分钟,抵达 上方的车轮坑产业道路。路旁也有小停车场,此时也还有空位。若想省却走金田农场上山的这一段路 程,也可考虑直接开车上山抵达这里。

挑炭古道入口附近的产业道路,有不少油桐树,可惜花期已过。树上、地上都无桐花踪迹。

金田休闲农场的三合院古厝。 从金田农场走往挑炭古道。

图:挑炭古道,全程以卵石铺成的石阶为主

进入挑炭古道,就感受到浓浓的古道气氛。以卵石铺成的旧路,旧迹仍在,当年的挑夫担着木炭,脚踏着地上的 卵石,一步步的往上爬,翻越山岭,前往三义。

沿途走于林荫里,虽无展望之美,但亦无日晒之苦,肩头没有木炭重担,只有轻量背包, 走来相当惬意。而林相以樟树、相思树、楠木为主,也有少许油桐树,但花期已过, 隐于林间。

沿途不见游客,古道愈见幽静,而路迹相当明朗。桃竹苗的丘陵地,不如北部多雨,土壤较为 干燥,少草,多石,所以容易崩塌,沿途偶见山坡土松石滑的地貌。可能因此古道受到地形改变 而有了今昔变化。

愈往上爬,后段变为陡峭,坡壁塌坍或土壤流失的情况愈为明显。部份陡峭或崩塌的路段 甚至架设了绳索以供游客攀爬辅助,恐怕已不是当年挑夫们走的旧路。

整体来说,挑炭古道仍洋溢着古味,这种以卵石铺设的山路,是竹苗地区古道的特色, 例如新埔的三段崎古道、 关西的石光古道都有这种卵石铺成的路段。 

挑炭古道。 卵石石阶路。 末段变为陡峭。


图:三通岭(大坑尾山)

约30几分钟,抵达山岭,山路转为平缓的泥土路,夹道芒萁以绿意相迎。不久,来到古道 最高点的“三通岭”。三通岭,又名“大坑尾山”,海拔473公尺,有一颗编号 1099的二等三角点基石。

三通岭,顾名思义,是三义、通霄分界的山岭。山顶平坦,有一片稀疏的相思林,树干细,树龄或许仅 有一、二十年而已。相思树是制作木炭的原料,如今产业衰微,相思树悠然生长于山区,也成为台湾低海拔山丘 最常见的树种之一。

三通岭的空地,有“苗栗县三叉河登山会”设置的山友亭及三通岭石碑。林间空地宽敞,适合游憩。 三通岭亦可眺望通霄、苑里方向,可惜今日天候迷濛,无所展望。岭上另有一条支线步道, 通往三义方向,名为“五月雪步道”,是当地著名的赏桐步道。可惜才五月初,桐花就辞世了,五月不见五月雪。

续往三义方向的挑炭古道前行。越过三通岭,古道平缓而下,质朴的泥土路。不久,遇叉路,左往松林步道,可 接“梯仔崎古道”。挑炭古道则取右行,不久,又变为卵石铺成的石阶路。三义段的挑炭古道,卵石铺设的石阶路 更宽阔,更完整,大致以三块卵石横排,中间大块,两侧小块,以利挑夫踏踩。我第一次看见这么有规模而 且齐整的卵石石阶古道。

大坑尾山二等三角点基石。 挑炭古道石阶。 不少游客上山。


图:挑炭古道路旁的旧石柱

沿途陆续遇到上山的游客。由此可见,游客大多从三义的方向来走访挑炭古道,而以三通岭为终点。三义段 的挑炭古道也较平缓好走。沿途偶见路旁一、两株油桐树还有少许未落的桐花,路旁地上则偶见零星的桐花如残雪。

途中,路旁一根直立的石柱,尖状的柱头、古朴的柱身,吸引我的注意。趋前探察,发现柱子两侧上头有刻字, 一侧写着“三叉庄大坑共有墓地”,另一侧着“双草湖 番甲分 厘管理者三叉庄长”。

“三叉河”,是三义在日据时代的旧地名,设有“三叉庄”,双草湖、大坑都是当地的地名,今属于三义乡双湖村。 由石柱刻字的庄名、地名、地号(番),可看出是日据时代设置的石柱地界。内容虽提到墓地, 不过沿途却没有看见任何坟墓,一路都是绿色森林。

约行25分钟,抵达登山口,附近民宅有一间土埆厝,泛黄泥块砌成的屋墙,古朴有致。这里就是三义乡双湖村的 大坑了。古道至此变为柏油路,接苗48乡道。后续仍有一段古道,续往三义火车站的方向。

车子停放在金田农场,所以只走至土埆厝这里而已。于是循原路走挑炭古道回到三通岭,然后再走往金田农场。今天挑炭古道之行, 虽然无缘看见满地桐花如雪的美景,却有幸遇见一路由卵石铺成的古道旧阶。

旅记日期:2009.05.09 (写于2009.05.18)【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路程时间记录】
金田休闲农场---15分钟---挑炭古道入口(永兴农场附近)---35分钟---三通岭---25分钟---土埆厝

注1:我的交通路线如下:
由二高通霄交流道下,往通霄方向(苗128县道),遇台1线左转,过“通霄隧道”后, 立即左转苗121县道(路口有飞牛牧场标志)。沿着121县道前行,至8.5K,于“和兴桥” 处左转“车轮坑产业道路”,至“车轮坑二号桥”左转,前行约1公里多,右叉路转入“金田休闲农场”。 产业道路沿途都有农场指标。


[旅行照片]

挑炭古道入口(永兴农场附近的车轮坑产业道路旁)。
古道走于森林里,沿途以樟树、相思树、楠木为主。
接近三通岭时,古道趋于陡峭。
爬上山岭,古道变为平缓,夹道芒萁绿意相迎。
三通岭的相思林,古道最高点,也是休憩处。
挑炭古道续走往三义方向。
沿途古道宽阔,卵石石阶,路况良好。不少游客上山。
路旁出现一根石柱。
石柱上有刻字,是日据时代设立的石柱。
古道沿途的桐花残迹。 
土埆厝,此处地名为大坑。在此折返。 
回程。挑炭古道,丰采迷人。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通霄挑炭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