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94)

太魯閣紀行(三):綠水步道(合歡越嶺古道綠水段)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綠水步道(合歡越嶺道路舊跡)

離開天祥後,行程兵分兩路。

我先載老婆及小東至九曲洞西口下車,讓他們補走昨天未走的九曲洞步道, 然後約好在九曲洞東口接他們。同一時間,我獨自去走「綠水步道」。

九曲洞以壯麗的峽谷奇景聞名於世,老婆及孩子來太魯閣旅遊,不宜錯過這個景點, 而綠水步道是我心儀已久的一條歷史古道,我當然也不想錯過。 這兩條步道的路程相當,因此可各取所需,兵分兩路,然後再做會合。

綠水步道,又稱「綠水合流步道」,步道位於綠水與合流露營地之間,步道長約1.6公里, 是日據時代「合歡越嶺道」的一段。

日本人修築合歡越嶺道的歷史,可追溯大正3年(1914),日本政府發動太魯閣戰役, 當時利用太魯閣族既有社路,闢建為軍用道路,以運送部隊及軍用物資,深入立霧溪流域。 戰役結束,日本政府將道路整修為警備及理蕃道路,沿途設置警察駐在所,以加強控制太魯閣地區。

昭和2年(1927),太魯閣峽谷獲選為台灣八景之一,遊客日漸增多。昭和7年(1932), 花蓮港廳與台中州進行合歡越嶺路線踏查,利用現有的警備道路,修築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越嶺道路。 昭和10年(1935)3月,完成了貫通太魯閣與霧社之間的聯絡道路,這條道路被稱為「合歡越嶺道」, 成為登山健行及觀光旅遊的熱門路線,沿途設有旅館提供遊客住宿。

台灣光復後,民國45年(1956),政府修築台灣中部橫貫公路,即根據「合歡越嶺道」的舊路, 闢建為可供車輛通行的公路。合歡越嶺古道因公路的開闢而煙滅,僅剩部份路段殘跡而已。綠水步道就是其中一條容易親近,而且保留舊路遺跡的一條歷史古道。

圖:綠水步道,合流端入口的土石產業道路

從九曲洞的西口出發,往天祥方向車行約3公里,抵達「合流露營區」。這裡是綠水步道東端的起點。

合流露營區早期是林務局的木材集散場,林場就從立霧溪南岸的「研海林道」進入,當時砍伐後的木材,以索道運送至合流集散場,然後經由中橫公路運出。

伐木時期結束後,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此地規劃為露營區,以疏解天祥地區住宿設施不足的壓力。目前露營區委外經營。

從露營區停車場沿著中橫公路往綠水方向走十幾公尺,即可看見公路斜對面的綠水步道入口。 步道的前段是土石產業道路,迂迴盤繞,爬向山腰,約前行七、八分鐘後,左側林間有叉路,下行通往綠水。 產業道路續行則可通往慈母橋上方的合流台地以及錐麓古道。

轉入左側林間小徑,合歡越嶺古道的舊路徑,出現在我的眼前。寬約2公尺的古道,細碎石子混合著枯葉泥土, 散發出濃郁的古道氣息。腳下踏著的山路,曾是一、兩百年來,太魯閣族走出來的社路, 曾是太魯閣戰役時期的日本軍用道,曾是後來日警鎮守太魯閣區域的警備道路,以及聯絡台中州、 花蓮港廳的「合歡越嶺道」。這條古道反映了一百多年來太魯閣的歷史滄桑,而如今的綠水步道, 林木間疏,光影明亮,已成為國家公園內一條綠意怡人的健行步道。

綠水步道合流端入口。 土石產業道路。指標指向左側合歡越嶺古道舊路。

圖:弔靈碑

進入林間小路,前行約兩、三分鐘,抵達一處歷史遺跡。

右側路旁幾公尺外的一棵樹後,有一塊日據時代悼念殉職日警的「弔靈碑」。

這塊石碑原本於隱沒於樹林叢草間,現已經過整理,並於路旁設立導覽解說牌。昭和10年(1935), 合歡越嶺道完工時,在這裡豎立了這座弔靈碑。

這座弔靈碑,高3.6公尺,寬1.5公尺,碑面刻有四位花蓮港廳殉職的日警名字及殉職時間註1 。 其中在大正11年(1922)殉職的兩位巡查,是在修建合流至荖西之間橋樑時遇地震落石,墜落溪谷死亡。 就歷史傳承而言,他們兩人應可視為是修建中橫公路的殉職人員。另兩位更早期殉職的警員,則事蹟未明。

早期的合歡越嶺道曾有不少類似的殉職紀念碑,或因道路艱險的事故,或因太魯閣族的反抗,由此可見太魯閣的歲月並不平靜。 而隨歲月變遷,這些紀念碑或已毀壞,或已隱沒於蔓草中,弔靈碑是其中保存完整的一座石碑,見證了合歡越嶺古道的歷史。

弔靈碑四位日警的職稱。 弔靈碑四位日警的姓名及死亡日期。

圖:綠水步道斷崖路段

由弔靈碑續行,不久之後,景觀丕變,原本綠意怡然的森林小徑,一變而為險惡的地形,前面出現了 斷崖路段。

山徑緊貼峭壁而行,左側俯臨深不見底的懸崖。所幸崖邊設有護欄,否則恐怕會讓人望而生畏了。這個路段可比是「錐麓古道」的縮小版。

當年古道在峭壁鑿壁開道,而走在斷崖古道上,仰不見崖頂,俯不見溪谷,可以想像當年日警走在這條道路, 深入太魯閣時忐忑不安的心情。弔靈碑及這段斷崖古道,是我這次太魯閣之行, 最能觸動歷史情懷的一段步道。

山路脫離斷崖,原以為路況變為單純,前行不久,卻遇到一座山洞,有一位遊客受阻於此,準備折返。 他沒帶手電筒,看見隧道洞內一片漆黑,不知路況,不敢冒然通行。我也沒料想會到這個情況,手電筒沒帶在身上。 我於是提議兩人同行壯膽,一起通過這座山洞隧道。

我們手扶著岩壁,在黑暗中慢慢移步前行,並用相機的閃光燈打光。前行十幾步,過隧道彎道, 驀然望見洞口的光亮。原來這只是長十幾公尺的小隧道而已。看到洞口的光亮,就不難前進了。

過了山洞,又行經過一小吊橋,不久就抵達綠水遊憩區。綠水步道則可續通往文山溫泉,約5.4公里, 但目前封閉中。1.6公里的綠水步道,才走了半個小時而已,心情有點匆忙。對歷史的情懷,對家人的懸念, 交織於胸,後者更讓人惦念,所以一路步伐不敢放慢。還沒走完綠水步道時,就已接到老婆電話, 她和孩子已走完九曲洞步道,正在九曲洞東口等我。

綠水步道途中的小隧道。 綠水步道途中的小吊橋。

圖:中橫公路與合歡越嶺古道(綠水步道)

由綠水返回合流露營區,走中橫公路較快,兩地公路相距約3、4百公尺而已,大約5分鐘的路程。

途中經過一座公路隧道,隧道上方的峭壁就是綠水步道的斷崖路段。

路經這裡, 可以看見兩個不同時代的道路-合歡越嶺道路與中部橫貫公路,同時出現於眼前。

回到合流露營地,本來還想一探附近公路旁的「岳王亭」及其旁吊橋。吊橋越過立霧溪之後, 可通往「研海林道」。時間已來不及,無緣一探,於是直接開車去九曲洞東口接老婆及孩子。

老婆對於九曲洞的風景讚不絕口,認為更勝過燕子口。對於我的行程安排,自然滿意。只是她獨自帶著小東走九曲洞步道, 沿途的落石警示牌讓她擔心,所以儘量帶著小東沿著九曲洞的內側岩壁行走,不敢太過靠近外側。 九曲洞美景固然令人驚嘆,但實際走過,也感受到確實有潛在的危險。 就在我們的太魯閣之行的幾天之後,九曲洞的東口就發生峭壁落石,造成中國大陸遊客一死一傷的不幸意外事件。 因此,遊覽燕子口或九曲洞,最好自備安全帽,才能遊得較為安心。(∼待續

旅記日期:2009.04.23 (寫於2009.05.05)

【相關旅記】


【相關旅記】
.第0692篇 -太魯閣紀行(一):遊客中心.溪畔壩.燕子口.流芳橋.九曲洞.慈母橋
.第0693篇 -太魯閣紀行(二):文天祥公園.祥德寺步道.白楊步道
.第0694篇 -太魯閣紀行(三): 綠水步道(合歡越嶺古道綠水段)
.第0695篇 -太魯閣紀行(四): 布洛灣.寧安橋.長春祠


註1:「弔靈碑」內容:
故花蓮港廳巡查 古澤豬一郎(大正十一年九月十五日死亡)
故花蓮港廳巡查 西田榮造(大正十一年九月十五日死亡)
故花蓮港廳警手 秋 源一郎(大正三年十二月五日死亡)
故花蓮港廳警手 富尾忠三郎(大正七年十二月一日死亡)


[旅行照片]

綠水步道,合流端入口前段的土石產業道路。
綠水步道(昔日的合歡越嶺道路)。
弔靈碑。
弔靈碑。
弔靈碑,悼念四位殉職的日警。
綠水步道,走往斷崖路段。
斷崖路段。遠處為綠水遊憩區,斷崖下方為立霧溪。
回望綠水步道斷崖路段。 
綠水步道斷崖路段。
望見綠水河階台地-昔日太魯閣族陀憂恩部落的居住地。 
走向綠水遊憩區。
中橫公路上,望見「合歡越嶺古道」(綠水步道)。
立霧溪。綠水步道行經險惡的斷崖地形(圖片左上方)。
回到九曲洞東口,與老婆孩子會合。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太魯閣國家公園(太魯閣-天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