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694)

太鲁阁纪行(三):绿水步道(合欢越岭古道绿水段)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绿水步道(合欢越岭道路旧迹)

离开天祥后,行程兵分两路,我先载老婆及小东至九曲洞西口下车,让他们补走昨天 未走的九曲洞步道,然后约好在九曲洞东口 接他们。同一时间,我独自去走“绿水步道”。

九曲洞以壮丽的峡谷奇景闻名于世,老婆及孩子来太鲁阁旅游,不宜错过这个景点, 而绿水步道是我心仪已久的一条历史古道,我当然也不想错过。 这两条步道的路程相当,因此可各取所需,兵分两路,然后再做会合。

绿水步道,又称“绿水合流步道”,步道位于绿水与合流露营地之间,步道长约1.6公里, 是日据时代“合欢越岭道”的一段。

日本人修筑合欢越岭道的历史,可追溯大正3年(1914),日本政府发动太鲁阁战役, 当时利用太鲁阁族既有社路,辟建为军用道路,以运送部队及军用物资,深入立雾溪流域。 战役结束,日本政府将道路整修为警备及理蕃道路,沿途设置警察驻在所,以加强控制 太鲁阁地区。

昭和2年(1927),太鲁阁峡谷获选为台湾八景之一,游客日渐增多。昭和7年(1932), 花莲港厅与台中州进行合欢越岭路线踏查,利用现有的警备道路,修筑一条横越中央山脉的越岭道路。 昭和10年(1935)3月,完成了贯通太鲁阁与雾社之间的联络道路,这条道路被称为“合欢越岭道”, 成为登山健行及观光旅游的热门路线,沿途设有旅馆提供游客住宿。

台湾光复后,民国45年(1956),政府修筑台湾中部横贯公路,即根据“合欢越岭道”的旧路,辟建为可供 车辆通行的公路。合欢越岭古道因公路的开辟而烟灭,仅剩部份路段残迹而已。绿水步道就是其中一条 容易亲近,而且保留旧路遗迹的一条历史古道。

图:绿水步道,合流端入口的土石产业道路

从九曲洞的西口出发,往天祥方向车行约3公里,抵达“合流露营区”。这里是绿水步道东端的起点。

合流露营区早期是林务局的木材集散场,林场就从立雾溪南岸的“研海林道”进入,当时砍伐后 的木材,以索道运送至合流集散场,然后经由中横公路运出。

伐木时期结束后,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将此地规划为露营区,以疏解天祥地区住宿设施不足 的压力。目前露营区委外经营。

从露营区停车场沿着中横公路往绿水方向走十几公尺,即可看见公路斜对面的绿水步道入口。 步道的前段是土石产业道路,迂回盘绕,爬向山腰,约前行七、八分钟后,左侧林间有叉路 ,下行通往绿水。产业道路续行则可通往慈母桥上方的合流台地以及锥麓古道。

转入左侧林间小径,合欢越岭古道的旧路径,出现在我的眼前。宽约2公尺的古道,细碎石子混合 着枯叶泥土,散发出浓郁的古道气息。脚下踏着的山路,曾是一、两百年来,太鲁阁族走出来的社路, 曾是太鲁阁战役时期的日本军用道,曾是后来日警镇守太鲁阁区域的警备道路,以及联络台中州、 花莲港厅的“合欢越岭道”。这条古道反映了一百多年来太鲁阁的历史沧桑,而如今的绿水步道, 林木间疏,光影明亮,已成为国家公园内一条绿意怡人的健行步道。

绿水步道合流端入口。 土石产业道路。指标指向左侧合欢越岭古道旧路。

图:吊灵碑

进入林间小路,前行约两、三分钟,抵达一处历史遗迹。右侧路旁几公尺外的一棵树后,有一块日据时代悼念殉职 日警的“吊灵碑”。

这块石碑原本于隐没于树林丛草间,现已经过整理,并于路旁设立导览解说牌。昭和10年(1935),合欢越岭道 完工时,在这里竖立了这座吊灵碑。

这座吊灵碑,高3.6公尺,宽1.5公尺,碑面刻有四位花莲港厅殉职的 日警名字及殉职时间注1 。其中 在大正11年(1922)殉职的两位巡查,是在修建合流至荖西之间桥梁时遇地震落石,坠落溪谷死亡。 就历史传承而言,他们两人应可视为是修建中横公路的殉职人员。另两位更早期殉职的警员,则事迹未明。

早期的合欢越岭道曾有不少类似的殉职纪念碑,或因道路艰险的事故,或因太鲁阁族的反抗,由此可见太鲁阁 的岁月并不平静。而随岁月变迁,这些纪念碑或已毁坏,或已隐没于蔓草中,吊灵碑是其中保存完整的 一座石碑,见证了合欢越岭古道的历史。

吊灵碑四位日警的职称。 吊灵碑四位日警的姓名及死亡日期。


图:绿水步道断崖路段

由吊灵碑续行,不久之后,景观丕变,原本绿意怡然的森林小径,一变而为险恶的地形,前面出现了 断崖路段。山径紧贴峭壁而行,左侧俯临深不见底的悬崖。所幸崖边设有护栏,否则恐怕会让人望而 生畏了。这个路段可比是“锥麓古道”的缩小版。

当年古道在峭壁凿壁开道,而走在断崖古道上,仰不见崖顶,俯不见溪谷,可以想像当年日警 走在这条道路,深入太鲁阁时忐忑不安的心情。吊灵碑及这段断崖古道,是我这次太鲁阁之行, 最能触动历史情怀的一段步道。

山路脱离断崖,原以为路况变为单纯,前行不久,却遇到一座山洞,有一位游客受阻于此,准备折返。 他没带手电筒,看见隧道洞内一片漆黑,不知路况,不敢冒然通行。我也没料想会到这个情况,手电筒没带 在身上。我于是提议两人同行壮胆,一起通过这座山洞隧道。

我们手扶着岩壁,在黑暗中慢慢移步前行,并用相机的闪光灯打光。前行十几步,过隧道弯道, 蓦然望见洞口的光亮。原来这只是长十几公尺的小隧道而已。看到洞口的光亮,就不难前进了。

过了山洞,又行经过一小吊桥,不久就抵达绿水游憩区。绿水步道则可续通往文山温泉,约5.4公里, 但目前封闭中。1.6公里的绿水步道,才走了半个小时而已,心情有点匆忙。对历史的情怀,对家人的悬念, 交织于胸,后者更让人惦念,所以一路步伐不敢放慢。还没走完绿水步道时,就已接到老婆电话, 她和孩子已走完九曲洞步道,正在九曲洞东口等我。

绿水步道途中的小隧道。 绿水步道途中的小吊桥。


图:中横公路与合欢越岭古道(绿水步道)

由绿水返回合流露营区,走中横公路较快,两地公路相距约3、4百公尺而已,大约5分钟的路程。

途中经过一座公路隧道,隧道上方的峭壁就是绿水步道的断崖路段。路经这里,可以看见两 个不同时代的道路-合欢越岭道路与中部横贯公路,同时出现于眼前。

回到合流露营地,本来还想一探附近公路旁的“岳王亭”及其旁吊桥。吊桥越过立雾溪之后,可通 往“研海林道”。时间已来不及,无缘一探,于是直接开车去九曲洞东口接老婆及孩子。

老婆对于九曲洞的风景赞不绝口,认为更胜过燕子口。对于我的行程安排,自然满意。只是她独自带着 小东走九曲洞步道,沿途的落石警示牌让她担心,所以尽量带着小东沿着九曲洞的内侧岩壁 行走,不敢太过靠近外侧。九曲洞美景固然令人惊叹,但实际走过,也感受到确实有潜在的危险。 就在我们的太鲁阁之行的几天之后,九曲洞的东口就发生峭壁落石,造成中国大陆游客一死一伤的不幸意外事件。 因此,游览燕子口或九曲洞,最好自备安全帽,才能游得较为安心。(~待续)

旅记日期:2009.04.23 (写于2009.05.05)【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相关旅记】
太鲁阁纪行(一):游客中心.溪畔坝.燕子口.流芳桥.九曲洞.慈母桥
太鲁阁纪行(二):文天祥公园.祥德寺步道.白杨步道


注1:“吊灵碑”内容:
故花莲港厅巡查 古泽猪一郎(大正十一年九月十五日死亡)
故花莲港厅巡查 西田荣造(大正十一年九月十五日死亡)
故花莲港厅警手 秋 源一郎(大正三年十二月五日死亡)
故花莲港厅警手 富尾忠三郎(大正七年十二月一日死亡)


[旅行照片]

绿水步道,合流端入口前段的土石产业道路。
绿水步道(昔日的合欢越岭道路)。
吊灵碑。
吊灵碑。
吊灵碑,悼念四位殉职的日警。
绿水步道,走往断崖路段。
断崖路段。远处为绿水游憩区,断崖下方为立雾溪。
回望绿水步道断崖路段。 
绿水步道断崖路段。
望见绿水河阶台地-昔日太鲁阁族陀忧恩部落的居住地。 
走向绿水游憩区。
中横公路上,望见“合欢越岭古道”(绿水步道)。
立雾溪。绿水步道行经险恶的断崖地形(图片左上方)。
回到九曲洞东口,与老婆孩子会合。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太鲁阁国家公园(太鲁阁-天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