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84)

[桃園市].景福宮.文昌廟.西廟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桃園市景福宮(三級古蹟)

景福宮,俗稱「大廟」,是桃園市最盛名的廟宇,為國家三級古蹟,二十幾年前我曾來過這裡。

景福宮主祀開漳聖王,又座落於桃園市區的中心點,透露了桃園市是以漳州系閩南人為主的移民社會。

乾隆初期,大墾戶薛啟隆率眾拓墾桃園,土地初闢,頗受瘴疫災擾,人心不寧,而於乾隆10年(1745)初創本廟, 香火源自漳州原鄉。嘉慶16年(1811)重修,命名為「景福宮」。

景福宮現有「兩殿兩護廊」的格局是日本時代大正12年(1923)重修的,廟前有寬敞的前埕, 前側設山門(牌樓),與桃園火車站遙遙相對,廟埕左右設有四個小牌樓門, 埕院前側中央有一座廟池都是歷年來增建或重修的。

景福宮外觀最大的特色是前後兩殿(前殿與正殿)的屋頂都採「歇山重簷假四垂」的構造, 在台灣廟宇的建築構造中較為少見。前殿(三川殿)的「假四垂頂」,使景福宮的立面看起來頗為氣派華麗。 加上寬敞的廟埕及山門,塑造出景福宮大廟的氣勢。

前殿華麗的假四垂頂。 前殿精緻的石雕及木雕。 正殿龍柱及通樑木雕。

圖:桃園大廟-景福宮

景福宮前殿(三川殿)內外的步口廊都有精緻的石雕及木刻,是欣賞的重點所在。

殿內也保存著嘉慶18年(1813)重修落成時的舊石柱,正殿神龕上方的匾額「赫聲濯靈」也是嘉慶18年的古物。

景福宮,據說是全台最大的開漳聖王信仰中心。景福宮座落於寸土寸金的桃園市中心, 縱深只有兩進,橫寬左右兩護龍而已,就土地面積而言,並不算是全台最大的開漳聖王廟。 然而景福宮在漳州人拓墾桃園的歷史過程中,提供了先民重要的心靈庇佑的功能。

景福宮位於桃園古城的中心點。最近一、兩年我才知道桃園曾經擁有古城。桃園建城,始於嘉慶14年(1809), 由於南崁、龜山一帶的泉州人與桃園的漳州人發生械鬥,於是漳州人在桃園修築土堡,做為防禦工事。 道光14年(1834),更將土牆改為堅固的石牆,以保障桃園市街的安全。

當時,台灣各族群之間,械鬥頻繁,桃園的漳州人既與南崁、龜山的泉州人械鬥,與中壢的客家人也頻生衝突, 南鬥北鬥,土地紛擾,民生不寧,自然更需求助於宗教的心靈慰藉了。

桃園古城如今已不留任何痕跡,而粵、泉、漳之間的族群紛擾,俱往矣,只能從土地上,一座座萬善塚、 大眾廟或義士堂(塚)的歷史遺跡,感受到當年族群械鬥的慘烈。如今的桃園景福宮, 不再只是漳州人的廟宇,而是桃園人共同的大廟,為每一個在這塊土地尋求安身立命的人提供心靈的庇護。

景福宮,主祀開漳聖王。 景福宮,廟門與桃園火車站遙遙相對。

圖:文昌廟

桃園文昌廟,距離大廟不遠,位於民權路的「文昌公園」內。

文昌公園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老公園, 闢建於日本時代,至今已有百年歲月。

二十幾年前,我來桃園時,曾經路過文昌公園,不過沒進去逛。當時女友警告說, 這座公園裡鶯燕亂飛,暗藏春色,公園沒什麼好逛的。

如今的文昌公園,已掃除當年給人的壞印象。公園整建為開闊明朗的廣場及草坪, 與記憶中的景象已全然不同。整座公園看起來像是一座新設立的公園,已無老公園的舊貌。 文昌廟,也經過整修,外觀煥然一新。

桃園文昌廟,創建於清同治年間,最初淡水廳同知嚴金清鑑於桃園本地沒有學堂, 而與地方士紳籌謀興建學堂,後來嚴金清調任,桃園士紳也因集資困難,而僅興建一棟樓房, 做為「文昌廟」。明治29年(1896),增建前堂及左右廊,成為今日的規模。

日本統治初期,一度以文昌廟暫充公學校(小學)校舍,並在此處設置「桃園文庫」, 增設圖書室,供民眾閱覽,成為桃園縣立圖書館的前身。如今的桃園市立圖書館就位於文昌公園旁的民權路上。

文昌廟主要的信徒是學子及考生,每到考試季節,都有不少學子前來文昌廟拜拜祈福。 文昌廟正殿(文昌閣)的一、二樓,分祀文昌帝君及孔子神像,案桌前設有放置准考證影本的箱子及祝禱文範例, 供學子祈福時內心默唸祝禱。

來文昌廟拜拜,合掌祈福,免收費用。若要呈准考證及點光明燈供於案桌神前,則酌收費用新台幣伍百元。 哪種方式較有效?則見仁見智,隨個人喜好。

文昌廟正殿 (文昌閣)。 正殿二樓祀奉孔子神像。

圖:西廟(城隍廟)

桃園西廟,是今天的意外發現。

逛完文昌公園後,仍有時間,翻看桃園市地圖, 附近的中山路、南華街口有一間城隍廟,於是繞過去參觀。

西廟,位於中山路220號,又稱「佛祖廟」、「城隍廟」。剛抵達這裡時,我沒有發現這間略顯幽暗的小廟, 而是先被西廟對街整個牆面的女性內衣特賣會的巨幅廣告所吸引,是六位身材曼妙的內衣女郎,性感的弄姿照片。

驀然回首,才望見一座簡陋破舊的小廟,隱身於路旁,古舊的廟匾寫著「西廟」。 這就是桃園城隍廟嗎?怎麼如此破舊?我心裡納悶著。

西廟原位於桃園古城的西側,所以稱為「西廟」,創建於嘉慶25年(1820),關於這間廟的起源, 傳說不一,或說是林氏先民所建,供奉來自中國浙江普陀山的觀音佛祖,一說是當時桃園墾戶總理姚蓋友在修築桃園古城時, 挖出許多無主墳墓,於是集資創建西廟,以祭祀亡魂。

民國39年(1950),桃園縣因無城隍廟,於是從新竹城隍廟分靈至西廟供奉,廟內併祀觀音佛祖及城隍爺, 廟匾則改掛「城隍廟」。直到近年來,信眾才又重新懸掛「西廟」的匾額。

相較景福宮、文昌廟的富麗堂皇,擁有一百八十年歷史的西廟,彷彿已被世人遺棄般,廟身凋敝, 破損嚴重,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廟埕對街的廣告牆,色彩鮮艷,充滿春意,西廟卻寂寥冷清, 彷彿一座冷宮。然而,西廟在冷冷氣氛中,卻散發著濃濃的古廟味。

廟門步口廊的左右牆壁鑲有幾塊石碑,其中有道光9年(1829)及光緒元年(1875)的古碑,由於年代久遠, 其中一塊的刻字已漫滅難辨。由於西廟建築結構已嚴重受損,桃園縣文化局準備以文化資產的名義保留廟內古文物, 然後將在原址重建西廟。或許下次經過時,西廟將會有一番新的面貌。

西廟旁邊還有一間小廟,廟匾掛著「義民廟」。義民廟是客籍移民的信仰,這裡可能祭祀著當年在閩粵械鬥中 為保衛客家庄而犧牲生命的客家先民。或許是座落於漳州人為主的桃園市區,這間義民廟規模很小,空間侷促, 庭埕冷清,顯得落寞。

站立於義民廟前,我這個漳州人,謹代表先人們,向義民爺,獻上一分敬意與歉意。

冷清廟埕面對春意街景。 西廟廟匾。

道光9年(1829)的古碑。 破舊的西廟。

旅記日期:2009.03.27 (寫於2009.04.09)


[旅行照片]

景福宮廟池及廟埕。
景福宮-俗稱「大廟」,桃園當地的信仰中心。
嘉慶癸酉年(18年),公元1813年的殿柱(景福宮)。
位於民權路旁的文昌廟。
文昌廟正殿(文昌閣)側景。
文昌廟入口,廟埕前方為「文昌公園」。
文昌廟祝禱文,學子祈求孔子保庇孝試順利。
西廟(城隍廟),寂寥景況。
木樑木柱逐漸凋敝。
廟壁上的新舊石碑。
道光9年(1829)的古碑,文字已漫滅。
西廟旁的義民廟。
義民廟,祀奉客籍先民。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桃園市景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