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桃园市景福宫(三级古迹)
景福宫,俗称“大庙”,是桃园市最盛名的庙宇,为国家三级古迹,二十几年前我曾来过这里。
景福宫主祀开漳圣王,又座落于桃园市区的中心点,透露了桃园市是以漳州系闽南人为主的移民社会。
乾隆初期,大垦户薛启隆率众拓垦桃园,土地初辟,颇受瘴疫灾扰,人心不宁,而于乾隆10年(1745)初创本庙,
香火源自漳州原乡。嘉庆16年(1811)重修,命名为“景福宫”。
景福宫现有“两殿两护廊”的格局是日本时代大正12年(1923)重修的,庙前有宽敞的前埕,
前侧设山门(牌楼),与桃园火车站遥遥相对,庙埕左右设有四个小牌楼门,
埕院前侧中央有一座庙池都是历年来增建或重修的。
景福宫外观最大的特色是前后两殿(前殿与正殿)的屋顶都采“歇山重檐假四垂”的构造,
在台湾庙宇的建筑构造中较为少见。前殿(三川殿)的“假四垂顶”,使景福宫的立面看起来颇为气派华丽。
加上宽敞的庙埕及山门,塑造出景福宫大庙的气势。
|
|
|
前殿华丽的假四垂顶。
|
前殿精致的石雕及木雕。
|
正殿的龙柱及通梁上的木雕。
|
图:桃园大庙-景福宫
景福宫前殿(三川殿)内外的步口廊都有精致的石雕及木刻,是欣赏的重点所在。
殿内也保存着嘉庆18年(1813)重修落成时的旧石柱,正殿神龛上方的匾额“赫声濯灵”也是嘉庆18年的古物。
景福宫,据说是全台最大的开漳圣王信仰中心。景福宫座落于寸土寸金的桃园市中心,
纵深只有两进,横宽左右两护龙而已,就土地面积而言,并不算是全台最大的开漳圣王庙。
然而景福宫在漳州人拓垦桃园的历史过程中,提供了先民重要的心灵庇佑的功能。
景福宫位于桃园古城的中心点。最近一、两年我才知道桃园曾经拥有古城。桃园建城,始于嘉庆14年(1809),
由于南崁、龟山一带的泉州人与桃园的漳州人发生械斗,于是漳州人在桃园修筑土堡,做为防御工事。
道光14年(1834),更将土墙改为坚固的石墙,以保障桃园市街的安全。
当时,台湾各族群之间,械斗频繁,桃园的漳州人既与南崁、龟山的泉州人械斗,与中坜的客家人也频生冲突,
南斗北斗,土地纷扰,民生不宁,自然更需求助于宗教的心灵慰藉了。
桃园古城如今已不留任何痕迹,而粤、泉、漳之间的族群纷扰,俱往矣,只能从土地上,一座座万善冢、
大众庙或义士堂(冢)的历史遗迹,感受到当年族群械斗的惨烈。如今的桃园景福宫,
不再只是漳州人的庙宇,而是桃园人共同的大庙,为每一个在这块土地寻求安身立命的人提供心灵的庇护。
|
|
景福宫,主祀开漳圣王。
|
景福宫,庙门正对着中正路尽头的桃园火车站。
|
图:文昌庙
桃园文昌庙,距离大庙不远,位于民权路的“文昌公园”内。文昌公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公园,
辟建于日本时代,至今已有百年岁月。
二十几年前,我来桃园时,曾经路过文昌公园,不过没进去逛。当时女友警告说,
这座公园里莺燕乱飞,暗藏春色,公园没什么好逛的。
如今的文昌公园,已扫除当年给人的坏印象。公园整建为开阔明朗的广场及草坪,
与记忆中的景象已全然不同。整座公园看起来像是一座新设立的公园,已无老公园的旧貌。
文昌庙,也经过整修,外观焕然一新。
桃园文昌庙,创建于清同治年间,最初淡防厅同知严金清鉴于桃园本地没有学堂,
而与地方士绅筹谋兴建学堂,后来严金清调任,桃园士绅也因集资困难,而仅兴建一栋楼房,
做为“文昌庙”。明治29年(1896),增建前堂及左右廊,成为今日的规模。
日本统治初期,一度以文昌庙暂充公学校(小学)校舍,并在此处设置“桃园文库”,
增设图书室,供民众阅览,成为桃园县立图书馆的前身。如今的桃园市立图书馆就位于文昌公园旁的民权路上。
文昌庙主要的信徒是学子及考生,每到考试季节,都有不少学子前来文昌庙拜拜祈福。
文昌庙正殿(文昌阁)的一、二楼,分祀文昌帝君及孔子神像,案桌前设有放置准考证影本的箱子及祝祷文范例,
供学子祈福时内心默念祝祷。
来文昌庙拜拜,合掌祈福,免收费用。若要呈准考证及点光明灯供于案桌神前,则酌收费用新台币伍百元。
哪种方式较有效?则见仁见智,随个人喜好。
|
|
文昌庙正殿 (文昌阁)。
|
正殿二楼祀奉孔子神像。
|
图:西庙(城隍庙)
桃园西庙,是今天的意外发现。逛完文昌公园后,仍有时间,翻看桃园市地图,
附近的中山路、南华街口有一间城隍庙,于是绕过去参观。
西庙,位于中山路220号,又称“佛祖庙”、“城隍庙”。刚抵达这里时,我没有发现这间略显幽暗的小庙,
而是先被西庙对街整个墙面的女性内衣特卖会的巨幅广告所吸引,是六位身材曼妙的内衣女郎,性感的弄姿照片。
蓦然回首,才望见一座简陋破旧的小庙,隐身于路旁,古旧的庙匾写着“西庙”。
这就是桃园城隍庙吗?怎么如此破旧?我心里纳闷着。
西庙原位于桃园古城的西侧,所以称为“西庙”,创建于嘉庆25年(1820),关于这间庙的起源,
传说不一,或说是林氏先民所建,供奉来自中国浙江普陀山的观音佛祖,一说是当时桃园垦户总理姚盖友在修筑桃园古城时,
挖出许多无主坟墓,于是集资创建西庙,以祭祀亡魂。
民国39年(1950),桃园县因无城隍庙,于是从新竹城隍庙分灵至西庙供奉,庙内并祀观音佛祖及城隍爷,
庙匾则改挂“城隍庙”。直到近年来,信众才又重新悬挂“西庙”的匾额。
相较景福宫、文昌庙的富丽堂皇,拥有一百八十年历史的西庙,仿佛已被世人遗弃般,庙身凋敝,
破损严重,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庙埕对街的广告墙,色彩鲜艳,充满春意,西庙却寂寥冷清,
仿佛一座冷宫。然而,西庙在冷冷气氛中,却散发着浓浓的古庙味。
庙门步口廊的左右墙壁镶有几块石碑,其中有道光9年(1829)及光绪元年(1875)的古碑,由于年代久远,
其中一块的刻字已漫灭难辨。由于西庙建筑结构已严重受损,桃园县文化局准备以文化资产的名义保留庙内古文物,
然后将在原址重建西庙。或许下次经过时,西庙将会有一番新的面貌。
西庙旁边还有一间小庙,庙匾挂着“义民庙”。义民庙是客籍移民的信仰,这里可能祭祀着当年在闽粤械斗中
为保卫客家庄而牺牲生命的客家先民。或许是座落于漳州人为主的桃园市区,这间义民庙规模很小,空间局促,
庭埕冷清,显得落寞。
站立于义民庙前,我这个漳州人,谨代表先人们,向义民爷,献上一分敬意与歉意。
|
|
冷清庙埕面对春意街景。
|
西庙庙匾。
|
|
|
道光9年(1829)的古碑。
|
破旧的西庙。
|
旅记日期:2009.03.27 (写于2009.04.09)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旅行照片]
景福宫庙池及庙埕。
景福宫-俗称“大庙”,桃园当地的信仰中心。
嘉庆癸酉年(18年),公元1813年的殿柱(景福宫)。
位于民权路旁的文昌庙。
文昌庙正殿(文昌阁)侧景。
文昌庙入口,庙埕前方为“文昌公园”。
文昌庙祝祷文,学子祈求孔子保庇孝试顺利。
西庙(城隍庙),寂寥景况。
木梁木柱逐渐凋敝。
庙壁上的新旧石碑。
道光9年(1829)的古碑,文字已漫灭。
西庙旁的义民庙。
义民庙,祀奉客籍先民。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桃园市景福宫
include('../footbar.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