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74)

[北市大同] .台北孔廟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孔廟黌門(西側門)

今天下午老婆想帶著小東搭捷運去淡水玩,我欣然同行。

出發時,卻想起捷運會經過圓山, 於是想順道去參觀台北孔廟。

上次我帶小東去大龍峒時, 孔廟因整修而封閉,未能如願一遊。於是我先在圓山站下車,老婆孩子先行,我們約好晚點在淡水會合。

在捷運車上,我頻問小東說:「要不要跟爸爸去看古蹟?」我當然知道他的心意,孔廟的魅力豈比得過淡水老街河岸的娃娃機、 打彈珠等遊樂場及美味小吃呢?我這麼問,只是逗著他玩而已。

我在圓山站下車後,小東對著媽媽說:「爸爸終於離開我們了。」 幸好當時我已下車,否則將不知如何面對別人的異樣眼光。這三歲娃兒不知從哪學來這種修辭用語? 呵呵。

步出捷運站,沒幾分鐘就來到大龍峒的台北孔廟。孔廟面對著庫倫街,不過沒有正門, 而是依孔廟儀制,築起一道高牆,壁題「萬仞宮牆」。實際的入口在孔廟右側門的大龍街, 遊客或致禮者皆由側門進出孔廟,以表達對孔子的尊崇之意。

孔廟不設正門,而是一道紅磚圍牆。 紅磚圍牆壁題「萬仞宮牆」。

圖:大成殿

由於去年曾經遊過彰化孔廟,所以我對孔廟的建築格局頗為熟悉。

彰化孔廟歷史悠久,為國家一級古蹟,而台北孔廟僅是三級古蹟,論古樸典雅,台北孔廟自是略遜一籌。

不過台北孔廟的建築格局較為完整,孔廟應有的建築規格如萬仞宮牆、禮門、義路、泮池、泮橋、檽星門、儀門、 大成殿、東廡、西廡、崇聖祠、明倫堂等一一俱全。彰化孔廟則少了萬仞宮牆、泮池、泮橋、明倫堂等建築, 這些都在日據時代因闢建馬路而遭到拆除。

台北孔廟的建築也頗為典雅,建築設計是出自著名泉州匠師王益順之手。孔廟與萬華龍山寺都是王益順的代表作品。 台北孔廟規模恢宏,佔地五千兩百坪,建物面積一千四百坪,卻不是由官府建造,而是來自民間捐款所興建。

台北最早的孔廟是官府所建。光緒五年(1880),知府陳星聚在文武街籌建台北府文廟(孔廟),於光緒十年(1884)完工。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日軍進入台北城後,日軍進駐孔廟,文物多遭破壞,建築亦毀損,後來日本政府在原址設立國語(日語)學校, 後來更拆除孔廟,在其原址建造「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

大正14年(1925),台北士紳倡議重建孔廟,大龍峒陳培根率先捐獻田地2000餘坪,獲得士紳響應, 於是召開籌備會議,共推辜顯榮主事,辜顯榮亦捐出1000坪土地,各界共同籌措20萬圓建廟經費,並聘請名匠王益順負責設計建造。 昭和2年(1927)正式興工,兩年後,大成殿落成,其後因經費不足,後續工程頗有延宕,至昭和14年(1939),才全部完工,前後歷時12年。

明倫堂,建造於民國45年(1955)。 泮池。

泮橋及檽星門。 儀門(又稱「大成門」)。

圖:大成殿的側影

大成殿是孔廟的正殿,主祀孔子的牌位,並配祀「四配」及「十二哲」。

「四配」是指顏子(顏淵)、曾子(曾參)、子思及孟子,是傳承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人物,所以地位最為尊崇。

這四人之中,只有顏淵及曾參是孔子的學生,而顏淵年紀輕輕就早逝。子思是孔子的孫子,相傳曾經受業於曾子, 孟子則是受業於子思的門人。所以這四人之中,曾子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

《論語》一書,據學者考證,很可能由曾子的門人所編輯的。因為書中大量引用曾子的言論, 且書中提及孔子弟子時大多直稱姓名(例如如顏淵、子路、子貢、子張等),然而提及曾參時,則都尊稱「曾子」。

孔子擁有三千弟子,其中知名的有七十二人,曾參並不是最聰明的,孔子甚至還說過:「參也魯。」「魯」,就是「遲鈍」的意思。 曾參頭腦遲鈍,卻成為儒家思想的傳承人。宋儒程顥曾經讚道:「參也,竟以魯得之。」 意思是說:「曾參竟以魯鈍而成為孔門的傳承人。」這正是儒家強調後天學習及努力的重要性。就像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裡的大俠郭靖, 資質魯鈍,然而忠厚篤實,勤能補拙,終於成為一代大俠。曾子成為孔門傳人,說明了儒學注重實踐與身體力行, 而非僅靠天資聰穎而已。

孔子弟子中,我個人則喜歡顏淵。顏淵早逝,活不到30歲,沒有建立任何事業功名,也沒有任何著作流傳後世,卻僅憑《論語》一書中, 孔子及同門師兄弟對他的稱譽,就使他獲得「復聖」的尊稱,得到後世知識份子的仰慕。大成殿的「四配」,顏淵排名第一,地位還在曾子之上。

顏淵一生窮困,而孔子稱讚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現代人若處於顏淵那種環境,恐怕不免會自艾自憐或抑鬱不歡,而顏淵卻能快樂過活, 這是什麼道理呢?是因為他心中樂道,所以能怡然自得,不以環境清苦為苦。光是這點修養功夫,就足以讓現代人感到汗顏了。

而顏淵若只是能忍苦耐饑,只不過是一名苦行僧而已,豈配得上「復聖」的尊號?顏淵賢能之處,在於他的道德理想在孔門弟子中也是排名第一。 孔子經歷「陳蔡危機」時,與弟子被敵人包圍,面臨斷糧,弟子人人面有菜色,甚至心生埋怨。顏淵則在這場危機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當時孔子知道弟子有慍心,於是出面安撫,並詢問幾位重要弟子的想法。子路立刻發牢騷的說:「我們今天落得這種處境, 是不是因為我們不夠智?不夠仁呢?」率直的質疑孔子的思想是否跟不上時代,才會落得如此窘境。 子貢則微婉含蓄的建議說:「老師您的理想太高尚了,所以無法被天下所容納, 不妨稍稍降低一點理想。」孔子雖然一一反駁了子路及子貢的觀點,但心裡難免憂心,假如所有弟子的信心都動搖了,那麼儒家的理想又如何能夠傳承下去? 這一刻,儒家思想隱然面臨了一次重大的危機與挑戰。

最後,孔子問了顏淵的看法。顏淵則回答說: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 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孔子聽了欣然而笑,心情大為好轉。儒家思想也順利通過了這次的危機考驗。從西漢時代開始,儒家取得思想主流地位, 兩千年來成為中華文化的思想根基。

圖:孔廟儀門

在這兩千年的悠悠歲月中,儒家思想並非一路順遂,期間至少曾遭遇兩次空前的大危機。

第一次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佛老思想盛行,道教又興起,儒家思想衰微,反而退居次流。直到宋代學者奮起, 將佛老思想融入儒學,發展成為「理學」,建立新儒學。

南宋朱熹則集其大成,他註釋的《四書》後來成為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教科書。明清時期,儒學又成為思想主流。

孔廟大成殿內配祀的「十二哲」,其中十一人都是孔子弟子註1, 僅有一位例外,就是朱熹了。朱熹與孔子相隔1600多年,而能得其傳承,將儒學發揚光大。朱熹以前, 中國知識份子以《五經》(詩、書、易、禮、春秋)為儒家經典;朱熹之後,《四書》取代《五經》,成為儒家重要的經典。 朱熹可說是儒學的思想巨擘了。幾百年後,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萌芽,知識份子多仰慕中華文化,推崇中國宋代儒學豐富的人文思想。 在日本,德川幕府則以朱熹的學說為官學。

朱熹逝世之後的八、九百年,儒學又遭遇到一次更大的危機與挑戰。此時,西方文明已挾其優越的科技及政治制度, 以船堅砲利撼動中國二千年來的儒學思想根基。

中國回應西方的挑戰,卻一次又一次的敗戰,在恥辱中,對傳統思想開始信心動搖。大清帝國終於被革命黨人推翻, 民主共和國成立,新文化運動隨之展開。知識份子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儒家思想成為導致中國積弱不振的罪魅禍首及箭靶。 1960年代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孔子更被妖魔化,儒家知識份子斯文掃地,被鬥臭鬥垮。文革期間, 儒家學者梁漱溟感慨作詩云:「九儒十丐古已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猶如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圖:孔廟典雅的廟牆

儒學的復興卻在1980年代悄悄的展開,當時「亞洲四小龍」-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經濟表現亮麗,高度的經濟成長, 吸引了學者的目光。

亞洲四小龍恰巧都屬於儒家文化圈,再加上當時亞洲第一經濟體日本,也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 因而打破了學界長久以來認為儒家的保守文化不利於發展資本主義的刻板印象,開始重新探討及評價儒家思想與國家現代化的關係。

而中國結束文革十年的動亂後,吹起「開放改革」的號角,馬列主義思想已捉襟見肘,難以成為社會思想的指導, 中國領導高層開始體認舊文化的價值,重新評價儒家,進而開始設立「孔子學院」, 期以儒學思想,重建社會價值,以矯正文革十年所造成文化破壞與人性扭曲。

孔家店的招牌從19世中葉起,走過風雨飄搖一百多年,隱然又度過了一次空前的危機與挑戰,正從瓦礫灰燼中浴火重生。

相較於中國於文革時嚴厲打擊儒家思想,台灣則被認為是保存儒家文化最完整的國家。雖然從表面上可能不容易察覺到。 例如有人可能會覺得孔廟門庭冷冷清清,而隔街不遠的保安宮則香客眾多,香火鼎盛。又例如, 有人可能會認為台灣佛教極盛,慈濟、佛光、法鼓、中台等宗派都擁有極多信眾,活動力又強,卻很少有人自稱是儒家子弟,《論語》、《孟子》 在市面並不暢銷,除了應付學校考試之外,少有人讀。

然而若仔細體驗,就會發現儒家文化在台灣社會的影響無所不在。例如道教廟宇殿內所見的聖訓,無非是教導忠孝仁義道德, 多與儒家思想貫通,而若捧讀證嚴法師《靜思語錄》或星雲法師《星雲法語》,則會發現其內容不似一般佛經,反而與《論語》的精神相近。 由此可見儒家文化默默影響之功。

若觀察國家教育則更為明顯,中學及小學等基礎教育,若有教師在課堂指定學生作業須背誦佛經或聖經, 則即使用心及用意良善,亦可能引起家長提出質疑或抗議,然而若教師指定學生須背誦《論語》,則幾乎不可能遭到任何家長的異議。原因很簡單, 這個社會的文化思想基礎,仍是儒家文化,無論生活在其間的人民認識或不認識它,它潛在默默影響著人們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念。

至於孔廟仍然冷清,則是理所當然的事。孔子本來就不希望自己被人當作偶像來崇拜,孔子教導人要「反求諸己」, 曾子則「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若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則可活得心安理得,豈需前來孔廟求孔老夫子保佑呢? 就算帶著厚重的三牲五禮,孔子若有靈恐怕也會相應不理。

旅記日期:2009.02.24 (寫於2009.03.08)

註1:這11位弟子分別為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子張、有若。


[旅行照片]

明倫堂。
檽星門。
儀門。
孔廟正殿-大成殿。
大成殿(左)與西廡廊道(右)。
孔廟東西廡廊。
孔廟後殿-崇聖祠。
淡水河邊。
淡水河邊的沈思。

[旅行地圖]

<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