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669)

[桃园杨梅] .七百五十岁老樟树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杨梅镇750岁老樟树

最近上网查资料时,偶然得知近年来在桃园杨梅“扬升高尔夫乡村俱乐部”附近发现了一棵树龄达750岁 的老樟树。在杨梅近郊的丘陵小山,竟然有如此高龄的大樟树,不得不让人感到惊奇。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桃园县生态保护协会的人员发现这棵老樟树时,大树下有座小土地公庙,庙前的香炉 石碑,竟刻有“洪武二年”的字迹。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二年是西元1369 年,远在六百多年前。 若此事属实,则岂不是要改写汉人拓垦北台湾的历史?而此事却又不见报章媒体报导,是否真的如此。而这样的资 讯却是出现在杨梅镇公所的官方网站里。

根据杨梅镇公所的网站,这棵老樟树位于“杨梅镇老庄路73号”,既然有了明确的地址,寻找应当不难。 于是趁着今天陪老婆回中坜娘家,顺道独自前往杨梅,去寻找这棵老樟树。奔波一阵,才发现杨梅镇公所 的资讯有误,这棵老樟树并不在老庄路,询问当地居民,才找到正确的位置。

图:江夏堂三合院

老樟树正确的位置是在“杨梅照门道路”(桃71乡道)约2K的附近。

从杨梅市区走“校前路”,过中山高速公路 陆桥后,遇第一个红绿灯,右转桃71乡道,前行至2K里程指标前十几公尺处的新竹客运站牌处。站名为“黄屋”, 从站牌旁的小路往下走,随即抵达“江夏堂”黄厝三合院。

三合院斜对面的小砖房旁有条小径,入口有块小指标箭头,写着“750岁老樟树”。走进去, 不到半分钟,就远远望见一棵巨大的樟树座落于前方小溪的对面。过了小铁桥,就来到了老樟树前。

原以为老樟树位置应当极隐密,所以才会直到近年来才被发现,没想到就在民宅附近,有清楚的路径可以抵达。这么一棵巨大的 老樟树,竟然是两、三年前才被外界知晓,说来也算是一件奇特的事迹了。

这棵老樟树已被列为桃园县珍贵老树,树旁的解说牌写着:

桃园县珍贵树木No.078
树种: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科别:樟科   概估树龄:七百五十岁
树高:12公尺 胸围:6.7公尺
杨梅前清时期称“杨梅坜”,因先祖至此开垦时,来到群山环绕的坜谷地,遍地可见茂密的杨梅树林,而得名。 樟树为常绿大乔木,树木暗褐色,叶互生,揉之有樟脑芳香,树冠呈波状圆形,树姿雄伟。老树公于洪武二年 迄今约750年岁月,依然屹立,值得珍惜保护。
                       桃园县政府农业发展局制 95年12月 (2006年12月)

老樟树胸围达6.7公尺,高12公尺,枝叶繁茂,以如此岁数,算是相当健康。老樟树巨硕的树干着实让人感到震撼与感动。 解说资料也提及“洪武二年”,可见是确有其事了。然而树下的香炉不似古物,可能是后来新放置的。这也很合理,倘若树下 真有一座刻有“洪武二年”的古香炉,消息曝光后,应该早就收藏起来了,不可能放在原地等待宵小光临。

江夏堂附近的老樟树。 750岁老樟树。

图:杨梅老樟树

没有亲眼看见“洪武二年”的刻字香炉,心中仍然半信半疑。毕竟这样的事实,与我认知的台湾史差距太大了。

史书记载,汉人接触台湾,应是明朝中叶以后(约17世纪初),颜思齐、郑芝龙等海盗曾经来台, 以台湾为据点,但亦只停留于台湾南部沿海附近,进行船舰补给及休养,并非图谋久居或进行农垦。

郑成功驱逐荷兰人之后,虽曾派兵在北台湾进行屯垦,但这也已是明末清初的事了。 距离洪武二年,已经三百年。

直到清初,康熙36年(1697),郁永河来台采硫,路经 桃园台地一带,此地仍是一片蛮荒片野,仅有少数平埔族人散居其间而已。如此说来,怎么可能早在洪武2年(1369) 就有先民在杨梅山区拓垦,而在这棵樟树下盖一座小土地公庙呢?可能性微乎其微。

或许较可能的是,清朝时客家移民来杨梅此地拓垦时,带来了家乡的土地公及古香炉。若果真如此, 那必定是家乡遭遇了大饥馑或大战乱,以致整个村庄人口外流,连土地公及香炉都跟着移民来台了。

依樟树的胸围推算树龄,这么巨硕树围的樟树高龄数百岁应当无疑虑,但若以树下古香炉的“洪武二年” 刻字来推测樟树年龄,则极可能失算,除非能证明这香炉确实是在洪武二年时就被放置在这里。 但果真如此,以台湾气候潮湿,古香炉石碑置于户外树下,历经近700年岁月,恐怕字迹早就漫灭难辨了。

且不论“洪武二年”事实如何,只纯欣赏大樟树就已经很可观了。我在北台湾闯荡山林多年,走过不少深山深林小径, 却不曾见过如此巨硕的大樟树,而更难得的是,这么奇特的大樟树竟位于交通便利之处,距离新竹客运的公车站牌 只有1至2分钟的步行时间而已。欣赏感动之余,也不禁赞叹台湾这块土地的美好与处处充满惊奇, 这些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及认识。

旅记日期:2009.02.10 (写于2009.02.17)【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补注】
事后友告知,“洪武二年”并非刻在古香炉上,而是在香炉底下的石碑座。这块石碑座目前已收藏起来,现场看到的香炉基座 是大理石制的,并非原物。...Tony补注于2009.02.17


[旅行照片]

桃71乡道2K前的新竹客运“黄屋站”旁小路进入。
远望老樟树全景,照片看不出真实的比例及气势。
附近没人,只好亲自上阵,权充model,以对照出树干的巨硕。
站在树左侧,再拍一张。
与老樟树合影留念。
750岁的老樟树与树前的小土地公庙。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

【交通资讯】
中山高速公路下杨梅交流道,往杨梅市区方向,过杨梅派出所,左转115县道后,立即再左转校前路,直行经杨梅国中, 过高速公路的陆桥后,遇到第一个红绿灯叉路口,取右行,走桃71乡道,直行至2K指标前的新竹客运站牌(站名:黄屋)。 从站牌旁的小路即可通往江夏堂三合院附近的老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