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659)[宜兰市].陈氏鉴湖堂.登瀛书院.陈家松园.进士1号机堡遗迹 |
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鉴湖堂(陈氏家庙)
陈氏家族的先祖来自福建漳州漳浦县,早期曾在台湾苗栗拓垦。清朝咸丰年间(1850-1861),陈宣 梓、陈宣石堂兄弟来到此地开垦,落地生根,兴建宅第,取名“鉴湖堂”。“鉴湖”为故乡地名。 经过数代努力,陈家成为当地大族,全盛时期拥有的土地超过300甲。 陈宣梓、陈宣石堂兄弟的宅第则以祠堂坐落处区分为“前头厝”、“后头厝”,陈宣石各房 居前头厝,后头厝则为陈宣梓家族的宅第。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在宜兰近郊建有军机场,遭到美军轰炸,鉴湖堂亦遭波及而严重受损, 战后重建的鉴湖堂,仅为原来的大宅正厅而已,做为家庙祭祀之用。原有的大宅古厝则仅存右外护龙的 部份遗迹。此外,就是散落于庭园的一些建筑残块及古墓碑石而已。 仅存的残垣上,有枪柜遗迹,也有特殊的狗洞遗迹。铳孔内宽外窄,以便用来架枪射击,狗洞则于入夜 后,放出家犬在外围巡逻。家庙的右侧不远处,有一栋较完整的三合院古厝,是陈家第八房的宅第。 此外,在祠堂山门的右侧的一栋仿古貌重修的建筑,则是“珍古德根与芽亚太教育中心”,将 鉴湖堂附近的水田辟为水生植物生态园区。 珍古德(Jane Goodall)就是以保护黑猩猩而著名的国际保育学者。“国际珍古德协会”在亚太地区的 “根与芽中心”就设立于陈家的这栋宅第里。因此,来这里不仅只是参观陈氏家庙而已。
图:登瀛书院座落于水田(水生植物园区)
走出鉴湖堂,沿着小路前行,就可看见附近水田辟建而成的水生植物园区,种植许多从台湾各地湿地 抢救回来的台湾原生种植物。而前方不远处的水田路旁畔,有一座类似寺庙的建筑,就是已有一百 多年历史的“登瀛书院”。 登瀛书院是陈氏家族所创建的塾院。咸丰年间,陈宣梓在此开垦时,即创建私塾,聘请儒师,以教育子弟。最初 仅为土墙茅檐。同治2年(1863),改为砖瓦的房舍,而有“瓦学”之称。 登瀛书院,分文武两科,陈家子弟依性情才能,或习文,或习武,因此家族文、武人才辈出。 宜兰的首位进士就是出自本地。不过并非陈家子孙,而是祖先同样来自福建漳州漳浦的杨士芳, 其故居在进士路46号。 include('../adsense2.php'); ?> 参观完登瀛书院,循指标方向,续沿着田间水圳旁的小路走往附近的“落羽松园”参观。 松园的所在地,就是陈宣石这一族所居住的“头前厝”。其中的一栋古厝现做 为“宜兰县鉴湖文化协会”的办公室,推动当地文史及生态保护的工作。 陈氏家族及地方人士的努力营造社区环境下,才使得这么一个宜兰的小聚落,争取到了“国际珍古德协会” 的认同,而在此地设立了该协会在亚太地区第一个“根与芽研究中心”,致力于水生植物的培育与生态保护。 陈氏家族贡献田地规划为水生植物园区,种植了100多种水生植物。
图:落羽松园
“落羽松园”就在“鉴湖文化协会”旁,又称“陈家松园”。陈家种植落羽松,背后则有一段因缘。 二次大战结束前,当时就读宜兰农校的陈沧溟先生,看见宜兰神社旁 落羽松的幼苗数十株被丢弃,于是带回家里栽植。经过努力培育,终于成为今日的陈家松园。 战争末期,日本战局失利,物资渐窘,自无余力照顾用于神社庭园的落羽松,所以幼苗才遭到弃置。 1945年,神社堂前落羽松,迁入寻常百姓家,也标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读导览图资料,才知落羽松原生于美国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的河畔,又称“美国水松”。落羽松为了适应湿地 环境,而演化出突出地面的呼吸根,这种气根,又称“膝根”。在现场就可看到这种特殊的落羽松的 呼吸根,场景宛如地上插着一条条枯萎的断枝,又似一根根插落地面的未爆弹。落羽松每到秋天叶子 转红,然后凋零叶落。现在是严冬,只剩下满树枯枝的萧瑟景象。
图:进士1号机堡
沿着“鉴湖文化协会”旁的水圳小路续行,远远就望见一座弧状的掩体碉堡,这是二次大战时日军留下来的战机掩体, 称为“机堡”。机堡以钢筋水泥砌成,弧形的屋顶,覆土植草以做伪装,停放俗称“红蜻蜓”的日军战斗机。 看过太平洋战争电影的人都见过日本军机,机翼的两侧涂上日本国徽红太阳,战机飞在天空, 宛如一只红蜻蜓。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战局日蹙,于是红蜻蜓开始执行自杀攻击任务。 当时宜兰附近的军机场也成为神风特攻队的基地之一。1945年6月7日,台湾最后一架担任自杀攻击任务的红蜻蜓战机, 由宜兰机场起飞,一去不回的坠落于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二个月后,太平洋战争结束。 当年日军大量赶建的机堡,如今仅存少数而已。这座被命名为“进士1号”的机堡,目前已被宜兰县文 化局列为历史建筑,经过整修,设置“乐龄学习中心”,做为社区文教活动的场地。
沿着水圳路走回鉴湖堂。望见鉴湖堂前池塘里的椰子树倒影,水乡泽国的画影呈现于眼前,附近一望无际的水田平野, 这时有成群的麻雀掠过天空。虽是阴霾的冬日,在这里能仍感受到一片田园的盎然生机。 返抵鉴湖堂,不见老婆和孩子的踪影。进鉴湖堂绕一圈,出来时,才望见老婆和小东出现在水圳路上。 走过去会合,然后再一起走回鉴湖堂。这附近还有杨士芳故居、员山神社及宜兰运动公园等景点, 但今日主要行程是泡汤,所以只在鉴湖堂附近的田野小游而已。接着就循台九线北上,往礁溪温泉区而去。
旅记日期:2009.01.08 (写于2009.01.16)【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include('../adsense1.php'); ?>
[旅行照片]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使用左侧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footbar.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