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640)[宜兰市].兰城新月.旧城南路附近的古迹 |
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石头城遗迹与旧宜兰厅长官舍
走出宜兰酒厂,穿越马路,来到旧城南路南侧,就进入了“兰城新月”的核心区域。 这里有一些日式旧官舍的历史建筑,例如“旧宜兰厅长官舍”(宜兰设治 纪念馆)、旧宜兰厅庶务课长官舍、旧宜兰农林学校校长官舍等(历史建筑),都是我 曾走访过的景点。 宜兰石头城遗迹(历史建筑),就位于旧城南路南侧的人行道旁。日据初期,这一带是宜兰厅署及官舍的范围, 为安全考量,日本人修筑石墙,围绕这个区域,而被俗称为“石头城”。 石墙用两层黑页岩,以“人”字工法堆砌,上层平铺收头。石头城的遗迹目前仅剩旧城南路及泰山路的一小段 而已。 这附近还有三处被列为历史建筑的景点,分别是“自治丕基碑”、“旧宜兰旧役所防空洞”、 “副总统陈公莅县手植纪念圃”(注1), 但都因兰城新月广场在施工,围篱未拆,而无缘参观。 沿着旧城南路的人行道往东走,高耸矗立的“兰城新月”广场正在加紧赶工,工人忙进忙出 ,原本预定11月初就要开幕的兰城,以现场情况来看,大概是不太可能了。靠近旧城南路人行道 的工地外围,有一座孤立的老旧岗哨,是昔日宜兰监狱遗迹。 宜兰监狱的岗哨原有三座,民国73年(1984)改建,采钢筋水泥,以增加高度,强化守卫监视的功能。 岗哨下半部为旧式红砖,上半部为水泥,旧红砖原为监狱围墙的一部份。因为要兴建“兰城新月”广场, 旧宜兰监狱已拆除,仅保留了这座岗哨及一座日据时代的监狱办公室。办公室位于旧城南路左转神农路 的马路旁,称为“旧宜兰监狱署”,已列为历史建筑。我上次 来时,曾经参观过。
图:台湾银行宜兰分行(历史建筑) 接着,就来到了旧城南路与中山路交会口的台湾银行宜兰分行,这间银行设立于 明治32年(1899),是宜兰第一间现代化的金融机构。 宜兰分行最早的建筑为西洋样式,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遭到毁损,现存建筑 是民国38年(1949)改建的,采钢筋混凝土建造,外墙贴浅黄色面砖的三层楼办公厅舍。 新建的宜兰分行厅舍属于日据时期流行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外观线条简洁, 注重实用的功能,建筑中央高起,为入口门厅,两侧为办公区。 若沿着中山路往北走,约十分钟内,就可抵达宜兰县唯一的三级古 迹“昭应宫”。而旧城南路、中山路交会口,正是昔日宜兰城的南门 所在地,城门在日据初期早已拆除,未留任何痕迹。这附近不能错过的景点, 就是中山公园了。园内有献馘碑、忠灵塔、 旧日军通信中心等三处历史景点。 若再往东走,宜兰火车站附近还有几栋历史建筑,例如,“旧米谷检查所宜 兰出张所”(光复路13号)、“宜兰驿旧警察吏派出所”(光复路3号)、 台铁宜兰工务段“旧铁匠房”、“旧土木工室”、“旧档案室”(宜兴路一段236号)、 “旧仓库群”(宜兰火车站北侧)等。今日来不及探访,暂且记下,留待“兰城新月”开 幕后,再来一游。
旅记日期:2008.10.20 (写于2008.11.03)【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 “自治丕基碑”立于民国49年(1961年),是为了纪念宜兰恢复县治10周年。战后,宜兰一度 隶属于台北县,直到民国39年(1950),经地方争取才恢复设置宜兰县。“旧宜兰旧役所防空洞” ,建造于太平洋战争期间(1941~1945),位于旧宜兰市役所(市政府)前。“副总统陈公莅县手植 纪念圃”是民国43年(1954)年11月28日,当时副总统陈诚莅临宜兰县视察林业,所亲手种植的一棵龙柏。
[旅行照片]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footbar.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