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35)

[宜蘭市].昭應宮.舊宜蘭監獄署.獻馘碑.忠靈塔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宜蘭昭應宮

昭應宮,是宜蘭縣唯一的國家三級古蹟,位於宜蘭市的中山路上。

宜蘭市,舊稱「五圍」,是宜蘭縣治所在。

翻開宜蘭古城地圖,昭應宮大約位於古城的中心點,足見此廟在蘭城人民心中的地位。

昭應宮,主祀媽祖,建於清嘉慶13年(1808年),比噶瑪蘭正式設廳還早了四年。寺廟最初設於現址的對街,坐西朝東,面向大海。 道光14年(1834),從對街遷於現址,變成坐東朝西,成為台灣極少見的背海向山的媽祖廟。

昭應宮遷於現址之後,歷經一百七十多年歲月,其間多次整修,外貌已變,而前殿(三川殿)及正殿仍保存不少古物, 例如前殿的龍柱、石獅均為清代中期時期的雕刻,壁堵及樑楹的石雕、木雕亦精緻可觀。殿內的楹柱,是道光乙未年(1835)的舊柱, 已佇立一百七十年以上。而廟內亦可見咸豐、同治、光緒年代的古匾,分懸於三川殿內堂及左右廊道,古廟的色彩濃厚。

前殿(三川殿)精緻的石雕及木作。 石獅。 精緻的壁堵雕飾。

圖:三大老(左起陳蒸、楊廷理、翟淦)

除了主祀媽祖,昭應宮也像台灣一般寺廟,陪祀各種神明。

例如觀音菩薩、註生娘娘、福德正神、水仙尊王(禹帝)等。

而最特殊的是昭應宮後殿二樓的旁殿供奉了開蘭有功的「三大老」雕像。

我這次來昭應廟,特別想參觀「三大老」。「三大老」是指治理噶瑪蘭廳有功的三位地方官,分別是楊廷理、翟淦、陳蒸, 三個人先後曾擔任噶瑪蘭廳通判(地方首長),有治績,地方人士感念,而奉三人為三大老,祀奉於昭應宮。

楊廷理,任台灣府知府時,曾五次入噶瑪蘭,擊海盜朱潰、勘查天災,並籌謀蘭地設治, 最後促成清廷將噶瑪蘭納入版圖,為開蘭有功的重要人物。因熟悉蘭陽民情,噶瑪蘭設廳之後, 楊廷理曾短暫代理首任的噶瑪蘭通判。

翟淦,則是正式的首任噶瑪蘭通判,繼楊廷理之後,治蘭五年,建城垣, 設倉廒,脤災興學,勤於政事,而深得民心。陳蒸繼翟淦之後,出任噶瑪蘭通判,任期僅一年,以廉潔聞名, 而受到蘭民愛戴。三人治理蘭陽,是1820年前後的事,而180年來,蘭民祀奉三人至今不絕。此足以供為政者省思,有為者亦若是。

而24年前,我在宜蘭礁溪服役時,就曾來過一次昭應宮。當時對蘭陽這片土地很陌生, 不知「噶瑪蘭」為何物?不知楊廷理、翟淦、陳蒸為何人?所以會如此,是自己的歷史學習有所錯失,而當年的國家教育也有過失。

圖:舊宜蘭監獄署

離開昭應宮,往中山路南行,接神農路,來到另一處歷史建築「舊宜蘭監獄署」參觀。

這座宜蘭舊監獄設立於日本統治台灣的第二年,明治29年(1896)。監獄佔地一公頃,一直到民國81年(1992)才搬離宜蘭市區,遷往三星鄉。

昔日佔地廣闊的宜蘭舊監獄,如今僅保存一小棟的日據時期的辦公室而已。其餘建物已夷平, 劃為商業區。就在這個區域內,宜蘭市政府與民間企業合作,打造了一塊佔地7000多坪的「蘭城新月購物廣場」, 號稱是東台灣最大的購物中心,預定下個月開幕。購物中心巨碩的大樓就矗立於舊宜蘭監獄署這棟小小的建築物後方。

舊宜蘭監獄署,日式的簷瓦,木造的屋身,漆以藍色油漆,頗能象徵受刑人的心情。 中央拱形的門廊,兩側各有兩個直立式的窗戶,木窗樣式典雅。這棟古雅的老房子,已被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築。 當年這座監獄設於宜蘭市區,如今土地已寸土寸金,所以也只能留住這麼一棟歷史建築做為紀念而已。

圖:獻馘碑

離舊宜蘭監獄署不遠的宜蘭市中山公園,是我今天行程的主要目標。公園內有一座被列為縣定古蹟的「獻馘碑」。

獻馘碑,設立於明治42年(1909),這一年,南澳的泰雅族人向日本政府歸順,獻繳歷年所獵殺的235個人頭及兵器,於是地方人士集資將人 頭骨葬於此地,並立碑紀念。

碑石的形式頗為特色,碑座四角,各立一根方形石柱,環繞圓形的主碑體,構成既肅穆而有氣勢的建築效果。 聳立的圓柱碑體,以石塊堆砌而成,柱頭覆以圓蓋。圓柱鑲以大理石,刻著「獻馘碑」三個大篆字體。基座正面有碑文, 記載立碑的緣起註1

碑文是勝利者所寫的,內容雖不盡客觀,但也反映了開蘭以來,漢人與原住民之間有過的激烈衝突。 自嘉慶元年(1796),吳沙率眾入墾噶瑪蘭,在頭圍(頭城)建立根據地,接著二圍、三圍、四圍、五圍,逐步推進, 由點而線,由線而面,漢人不斷擴張墾地,而與世居蘭地的原住民發生激烈的衝突。

自清朝以來,以迄日據時代,官府對原住民撫剿並行,而無法完全消弭原住民的反抗。 尤其以南澳一帶的泰雅族人最強悍勇猛,使羅大春所闢的蘇花古道幾淪於荒廢。 日本統治台灣後,明治36年(1903),設立蘇花警備隘勇線,以監控南澳的泰雅族人;明治39年(1906), 佐久間左馬太總督上任後,更採取強硬的政策,以優勢武力進討不肯歸順的原住民部落。南澳的泰雅族人受到壓制, 不得已於明治42年(1909)向官府歸順,獻出武器及所獵殺的頭顱。

圖:忠靈塔

中山公園,舊稱「宜蘭公園」,與獻馘碑在同一年設立,這是宜蘭第一座公園。

公園內除了獻馘碑,還有兩處兩處日據時代遺跡,一是忠靈塔,一是日軍通訊中心掩體,都已被列為歷史建築。

忠靈塔,設立於昭和11年(1926)8月,以悼念為國殉職的軍人,由當時台灣軍司令官陸軍中將柳川平助題字。 柳川平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率領日軍第十軍, 侵略中國杭州、上海、南京等地。1945年初,柳川病歿,還不及看見日本戰敗投降。

戰後,忠靈塔石碑遭到破壞,塔前的鳥居、石燈籠都已消失,石碑基座被毀,碑石斷裂, 遭到廢棄,如今則重新豎立於中山公園內。碑石背面有碑文,夾雜漢文、日文,字跡漸模糊, 是紀念當時台灣步兵第一聯隊第二中隊殉職的士官兵。殉職事蹟不明,猜想應與泰雅族的戰役有關。

忠靈塔附近的步道旁,有一座防空壕的掩體,是日據時代的日軍通信中心,建於昭和18年(1943), 當時日軍因太平洋戰爭的戰況漸趨不利,駐蘭的「盾」部隊在公園內建造了這座掩體, 駐防15名官兵,負責聯絡宜蘭外海的海、空作戰。這座掩體,現已廢棄,成了歷史建築。

中山公園,佔地面積不大,卻擁有百年歷史,園內老樹奇石,林蔭幽徑,頗為怡人,不時可見松鼠跳躍於林間。 公園又與宜蘭演藝廳毗連,構成一處具有歷史與藝文氣息的公園休憩空間。

宜蘭設治超過180年,市區擁有不少的歷史古蹟,今天本來預定還要再造訪幾處。同行還有老婆和小東。 而連訪昭應宮、舊監獄、獻馘碑之後,老婆忽然感慨對我說:「不知今日是你陪我們出來玩, 還是我們陪你出來拍古蹟?」

拍古蹟,也不能不顧妻。於是今天的宜蘭古蹟行程提前結束,我們直奔有「溫柔鄉」之稱的礁溪。

日期:2008.10.14 (寫於2008.10.17)  


【附近古蹟景點】
.第0389篇 -2006.07.19 宜蘭設治紀念館(舊宜蘭廳長官舍)


註1:獻馘碑碑文:
蘭邑僻在臺灣東部,北山面海,沿山一帶以上,俗有呼為「生番」者,性極慓悍猙猛, 說文曰「獸足」,謂之「番」,意者生長深山,日與獸伍,未經王化陶鎔,生番命名 是之取稱。其居上巢下窟,其食羶肉酪漿,其種族異名分,其俗身文體裸,其酬酢往來, 既禮義廉恥之不知,其出沒隱見魑魅魍魎之難測,殘忍成習,戕殺為勇,或持刀刃,或帶銃 炮,或三五成群,或仟佰聚黨,或白晝遽下山麓,或黑夜突入家,或潛伏曲襲人以不及窺, 或逕落平原傷人,以不及料,嗟嗟!災禍之烈,何止殺身;冤慘之深,孰如喪首!

清政府嘗憫焉,亟思為民除害,又以覆載攸同,不忍右戮,乃於設隘提防以外,屢為招安,為民除 害,無如其梗化不服何;興師問罪,又無如何其負隅相抗何。改隸以來,戎馬倥傯,官斯 土者,類因平匪事,忙未遑及此而生番之嗜殺如故,上下百有餘年,街庄人民山隘士卒遭害難以數計。

及中田廳長蒞任,首講理番之策,以建治安之基,及築警寮設隘線,明治三十六年十一月自清 水溪始,迄同四十一年六月抵大南澳止,星霜六易。布置已周,犄角以制,威武以壓之,又興化 育以啟其愚,通貿易以利其便,撫綏備至,感召最神,遂有以使之去逆效順,一自南澳平眾社服 乃扶老攜幼,稽首於軍前曰:「今而後世世子孫皆感生成之德,毋復行兇肆害,為悉致所馘顱骨 且獻其兵器以謝罪焉。」於是殘魂慰,群情洽,民番共睦,人鬼相安。我蘭自開闢至今,何曾有 此盛事!爰是紳耆倡捐,閤邑響應,因為築塚建碑以安亡魂,且俾爾熙來攘往者得以知聖世之澤及枯骨。

明治四十二年三月 宜蘭廳下紳士商庶總代 波江野吉太郎、江錦章、李紹宗、陳倫元 同具
藍新 林拱辰 撰
鳥田正幹 書 


[旅行照片]

昭應宮前殿(中山路三段106號)。

精美華麗的木雕。

正殿與中庭。

治理噶瑪蘭有功的三大老。

舊宜蘭監獄署(神農路二段117號)。

典雅的木窗。

舊宜蘭監獄,化身為蘭城新月廣場。

中山公園入口。

中山公園。

獻馘碑(縣定古蹟)。

忠靈塔(歷史建築)。

日軍通信中心(歷史建築)。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