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南港山鞍部
“南港山纵走”东起研究院路三段的中华技术学院,西迄三张犁的挹翠山庄,以南港山鞍部为分界,
大致可分为东段与西段纵走。我最近走完西段纵走,今日继续
走南港山东段的纵走行程。
南港山鞍部在哪里呢?大约就在南港山步道的中段,这里的地势明显较两侧山脊低凹,地形如马鞍的形状,
所以称为“鞍部”,就是一般俗称的“垭口”。由于鞍部地势相对较底,因此越岭古道大多通过鞍部,以节省
行旅往来登爬的劳苦。
南港山历史悠久的“大岭古道”,就即是通过这处鞍部。日据时代明治37年(1904年)绘制完
成的《台湾堡图》,就已绘出这条越岭古道。大岭古道呈
南北向,通过东西走向的南港山鞍部。这条古道是昔日居住在南港的四份仔庄(今研究院路四段)的民众,
运送稻米、茶叶等农产品前往锡口(松山)街市贩售,然后再购买日用品返回后山的一条捷径。
这条百年古道,以南港山鞍部为界,目前北段称为“北兴宫口步道”,南段称为“丽山桥口步道”,
北段已铺上花冈岩石阶路,南段的部份路段则仍保有原始自然的面貌,古道泥径,质朴古雅,途中还有
一间古厝。
我今天的南港山东段纵走,即是从北兴宫口走这条古道上山,至南港山鞍部,然后纵走至中华技术学院,
然后步行至研究院路四段的丽山桥口,然后再从大岭古道的南段(丽山桥口步道)越岭返回前山。
这样的行程安排,既有登山东西纵走,又有古道南北越岭。
图:北兴宫口步道(大岭古道北段)
北兴宫口步道的登山口位于成福路269巷,步道入口有一座“北兴宫”,因而得名。
这条步道全长0.8公里,约25分钟,即可登上南港山鞍部,要比起一般民众常走
的慈惠堂路线来得轻松。
但因登山口的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利,古道的功能又已式微,所以北兴宫口的人气远不如
慈惠堂登山口。登山者以附近居民为主。
北兴宫口步道原本路况不佳,近年来已全线铺上花岗岩石阶路,途中设有六角形木亭供民众休憩;
此外,卫生署国民健康局与山脚下的忠孝医院合作,在步道沿途设置了一些健康相关的资讯板,内容
颇为实用,虽然古道已无古味,但可称得上是一条健康步道。我每次走这条步道时,都会详阅这些资讯,
供登山时的参考(注1)。
步道的末段稍陡,接近鞍部时,可眺望市区景色。爬上急坡,不久即可抵达鞍部。
鞍部十字路口,指标分明。路旁有“鞍部怀古”的导览资料牌
。这里也有一座福德宫,庇护着往返这条山路的行旅者。庙是民国七十几年(1980年代)时重修的,已无古味。
福德宫旁另有一条山径,通往四分里山(南港山东峰),后续的山路可通往茅草埔山,不过
山路茅草丛生,路迹不明,只有极少数的登山客行走,是一条极冷门的登山路线。我曾走过一次,但中途就
原路折返了。
|
|
北兴宫口步道途中的六角木亭。
|
途中眺望南港国宅一带的景色 。
|
|
|
南港山鞍部。
|
鞍部福德宫。
|
图:南港山纵走(东段)
从南港山鞍部走往中华技术学院,路程约2公里,先是一小段爬坡路,然后就一路下坡路。
东段的石阶路仍是30几年前的模样,以当地的砂岩砌造,岩块缝隙间以水泥固定,年代久远,
石阶古朴。山路走于棱线的后方,虽然没有任何展望,但隐于绿荫林间,则多了一份山林幽
意。
约走一公里路程,经过另一座土地公庙“狮形福德宫”及凉亭后,石阶已改铺花岗岩,
旧的砂岩石阶则弃于路旁。山路至此,地势渐低,最后石阶路紧临四分溪的支流溪谷,
潺潺水流相伴,景色愈见幽雅。不久,跨越一座小水泥桥,桥下溪谷有成壶穴地形。
这时附近出现农园,山路穿出森林,可望见右侧“十八罗汉洞”一带矗峭的巨岩。不久,遇叉路,
右往十八罗汉洞,仍取直行,约几分钟,抵达了中华技术学院。
登山口新立了一块“南港山纵走.中华技术学院登山口”的小石碑,刻有卫星定位
座标及紧急救援电话。今年五月份,正准备要上任的准内政部长廖风德在台北近郊爬山时
,突然发生休克,却因救援不及,而猝死于登山步道旁。事后,台北市政府加强各登山步道口的
卫星座标标示。民众登山时,最好记住登山口座标的位置,万一需要紧急求援时,则可以让救难人员
清楚知道登山口的位置,而可以迅速驰援。掌握关键的几分钟,或许就可幸运地挽回一条宝贵的生命。
|
|
步道紧贴四分溪支流。
|
中华技术学院登山口的卫星座标标示。
|
图:丽山桥口步道(大岭古道南段)
离开中华技术学院,沿着研究院路三段走往四段。这条山区道路沿着四分溪岸而建,
山区道路车少,沿途有林荫,日晒少,走来还算轻松,约步行25钟,就抵达了丽山桥口
的福和宫。这座土地公庙亦已改建,已无古味。
由福和宫起登,前段山路已拓宽为产业土路,沿途种植竹林或菜园,上爬约十二、三分钟,
抵达古厝“永安居”,古厝岁月悠久,屋顶已覆新瓦,部份墙面亦已改用水泥墙,仅剩部份立面仍保
有旧式的石砖墙窗,仍古意盎然。过了古厝,土路变为森林小径,便进入丽山桥口步道的菁华路段。
续行不远,抵达一叉路口,左有小径可通往研究院路四段80巷。叉路口的右侧则另有一条不明显的山径,
大约两分钟路程,即可爬上附近的丽山峰。丽山峰只是林间的一座小土丘,腹地狭小,无展望,也无景色。
若非基石爱好者,大概不会对这条小山径有兴趣。我曾爬过一次丽山峰,今日路过而已。
续行于森林里,山径右侧下方有条小溪流。虽然仅是潺流小溪,却是上游农园的重要水
源。不久,穿出森林,附近的山间谷地,辟有农圃及池塘。来到这里,又有一条叉路,也是通往研究院
路四段80巷。这条山径抵达80巷的巷底,然后有小径可通往南港山后山腰步道。
我曾走过一次。若厌腻于登爬南港山制式化的花岗岩石阶步道及路线,则可考虑搭配这条小径来登南港山,
当会有惊喜的体验。
续往上爬,末段石阶路已改铺花岗岩,距离鞍部不远处的路旁,设有市政府设置的
亲山护照的打印台,供民众戳盖纪念章。再往上走,没多远就返抵南港山鞍部。丽山桥口步道全长约1.1公里,
这段路约走了30分钟。记得有一次天黑赶路,连走带跑,从丽山桥口爬回鞍
部,只花了16分钟而已。
接着,从鞍部循原路,走北兴宫口步道下山。返抵途中的六角形木亭,乘凉休息一会儿,然后才怡然漫步下山。
日期:2008.09.07 (写于2008.09.11)【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include('../sitetag.php'); ?>
【路程时间记录】
北兴宫口---23分钟---南港山鞍部----45分钟---中华技术学院---25分钟---丽山桥口(福和宫)
---30分钟---南港山鞍部---16分钟---北兴宫口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随手摘录其中一项健康资讯,以提供上了年纪的山友参考:
【心肺适能测量法】
◎运动强度:
以脉搏作为指标,运动后,测量一下活动后的心跳,如果一分钟心跳范围
为(220-年龄)的60~80%,则心跳率为较佳,也就是运动时有点喘,但还可以说话的感觉为运动强度的依据。
◎老人运动建议以“低强度运动”,心跳介于50~70%最大心跳率为较佳,例如快走、骑脚踏车等。
◎计算方式:65岁的老人运动后的心跳范围
(220-65)X60%=93
(220-65)X80%=124
心跳落在93至124(次/分),则为合适的运动。
[旅行照片]
|
北兴宫口步道(大岭古道)。
|
|
接近鞍部时,俯瞰市区景色(照片左侧山麓庙宇为奉天宫)。
|
|
南港山鞍部,大岭古道与棱线步道十字路口。
|
|
南港山纵走(东段)。
|
|
狮形福德宫及凉亭。
|
|
后段(靠近中华技术学院)已铺上花岗岩石阶路。
|
|
步道紧贴四分溪支流,最为怡人的路段。
|
|
小水泥桥。
|
|
桥下溪谷的壶穴地形。
|
|
从研究院路四段眺望十八罗汉洞巨岩及明心禅寺。
|
|
研究院路四段。远处山峦为南港山。
|
|
丽山桥口步道登山口的卫星座标标示。
|
|
丽山桥口步道。
|
|
丽山桥口步道途中的古厝-永安居。
|
|
仍然保持原味的古道山径。
|
|
鞍部附近的亲山护照打印台。
|
|
下山(北兴宫口步道)。
|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
include('../statbar.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