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67)战后初期的台湾(二):白色恐怖与海外台独运动 |
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共谍朱谌之被押赴马场町刑场枪决(1950年6月10日)
(~续上期) 当时在中国大陆,国共正式爆发内战,时局日益动荡,台湾警备司令部的“清乡”行动,更着重于肃 清左翼份子。只要被怀疑有共党背景或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左派份子,纷纷遭到逮捕、拷问、监禁或杀害。 民国38年5月20日,台湾警备司令部宣在台湾地区戒严,从此展开长达三十八年的戒严令。同年12月7日, 中央政府迁台,为了防堵共产党渗透台湾,先后颁布《惩治叛乱条例》、《检肃匪谍条例》等法规。警备 与情治人员以“肃清匪谍”的名义,大肆逮捕及杀戮有共谍嫌疑的人士,造成了1950年代前期的“白色恐 怖”(注2)。 白色恐怖期间,军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高达二万九千多件,受害人数约十四万人,其中约八千人遭枪毙。 较值得注意的是,“二二八事件”时,遇害者以本省人居多,而白色恐怖的牺牲者,则以外省人占了极高 的比例。这是因为外省人与大陆有较深的渊源。当时大批外省人随国民政府来台,多想办法与在大陆的亲 友取得通信及联系,情治单位担心共谍藉由这种管道渗透或策动在台的亲友加入共谍秘密组织。因此,往 往经由信件检查或密报检举,展开逮捕、拷问及刑逼,许多外省人被怀疑涉谍时,由于在台无亲族作保或 社会关系网络可查证的情况下,往往被屈打成招,造成无数的冤狱。 白色恐怖时期,由于内战失败的阴影,国民党政府在强烈的恐共症及危机感的驱使下, 采取“宁可错杀,也不愿错放任何匪谍”的政策,更造成许多无辜者受害。例如, 许多学生只因参加读书会,讨论马列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等书籍,即被视为匪谍案处理 ;有的人只是参加演讲会听讲,在签名簿签上自己的名字,后来却发现演讲者具共谍身分, 因而受到波及而入狱。有的人更因亲友涉嫌共谍,因曾彼此联络或通信,在情治人员严刑拷打下, 被列入共谍名单,而无辜被判刑入狱,甚至遭到枪决。 白色恐怖期间,破获的真正共谍组织,以蔡孝干案件最具代表性。蔡孝干是台湾彰化人,曾留学上 海,日治时期属于台共成员。1928年,日警查缉共产党员,蔡孝干逃亡中国,进入江西瑞金,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唯一参加中共“长征”的台湾人。 1945年,蔡孝干奉中共命令,返回台湾,建立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组织,1950年遭到逮捕, 向政府自新,供出中共在台组织名册,造成四百多人被逮捕,使中共在台组织完全瓦解。
图:美军第七舰队协防台湾(1950)
二二八事件及随后的白色恐怖,造成不少台湾菁英流亡海外,其中的左翼份子,基于社会主义的信仰,多选 择投奔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解放台湾而努力,例如台共领导人谢雪红、苏新等人。右翼份子则成立 反政府组织,寻求国外奥援,在海外从事台湾独立运动。初期以廖文毅最为著名。 民国37年(1948)9月,廖文毅在香港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向联合国递交请愿书,呼吁台湾应交由美 军接管,并由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民国39年(1950),廖文毅结合反对人士在东京成立“台湾民主独 立党”;民国45年(1956),在东京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廖文毅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民国54年(1965),在政府策动下,廖文毅宣布放弃台独立张,归国向政府投诚,获得特赦,使海外台独 势力受到不小的打击(注3)。 后来,由于美国留学的台湾留学生渐多,海外台湾独立运动的重心于是由日本转移至美国。 民国59年(1970),“台湾独立联盟”成立于美国,总部设于纽约。戒严时期,在海外支持 台湾独立或参与台独活动的留学生,多被国民政府列为“黑名单”,禁止返回台湾, 造成许多台湾子弟长期滞留于海外,无法返回自己的 故乡(注4)。
图:雷震事件(1960)
国民政府迁都来台之后,根据《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冻结了《中华民国宪法》部份条文, 于是进入“戡乱戒严体制”,停止国会改选,第一届在大陆地区选出的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国民大 会大表无限期延任,因而形成违反民主精神的“万年国会”。直到民国82年(1993年), 资深民代才全数退职,国会全面改选。 戒严时期,较著名的反对运动是雷震筹组“中国民主党”。雷震曾任国民党要职,主张自由民主, 提出“反攻大陆无望论”的主张,批评政府假借“反攻大陆”之名,迟迟不肯实施宪政体制。 他与友人创办《自由中国》杂志,透过舆论督促政府实施民主改革。
后来,雷震与台籍菁英计划组织“中国民主党”,成立反对党。不料,组党前夕,
民国49年(1960年)9月,政府突然以“包庇匪谍”的罪名,逮捕雷震,并判处十年徒刑,史称“雷震事件”。
直到民国75年(1986)9月,党外人士不顾禁令,成立“民主进步党”,当时国际社会密切注意国民党政府对此的反应。
国民党主席蒋经国终于做出决定,顺应时代潮流,不予惩办。次年,政府宣布解除戒严令,台湾开始迈向民主改革
的时代。
日期:2008.04.03【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 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当时从大陆来台的情治人员并不熟悉台湾的真实情况, 他们何以能够效掌握台湾左翼知识菁英的名单,进行逮捕及杀害呢?作家吴浊流在 遗作《台湾连翘》一书中,揭露了背后隐藏的一段“台湾人迫害台湾人”的秘辛。 他指出,一些战后从中国大陆归来的台湾人(被称为“半山”),不但没有向台湾人 告知当时中国的实际政治情况,反而为私人的利益而出卖本省人,向国民政府的情治单位 提供台籍菁英名单,藉此消灭异己,减少政治对手,以求个人的飞黄腾达。在《台湾连翘》 这本书中,吴浊流直接点名了一些台湾人政客,但由于这些人在当时都还担任政府要职, 因此吴浊流生前交待,要等十年或二十年以后才能公布此书内容,以免遭到报复。 在那个时代,还是有一些具有良知的“半山”,极力营救台籍菁英。例如丘念台(丘逢甲之子) 积极救援台籍菁言,并向政府谏言,释放政治思想犯。例如李万居,极力倡导自由民主的理论, 并透过公论报,执义批评时政,因此受到种种迫害,却始终不曾屈服。 注2: “白色恐怖”,一词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指法国东南部地区的保皇党人(白色是法国皇室 的代表色)在1795和1799年时对革命党人进行的报复杀戮。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内战, 反共的俄国“白军”与布尔什维克(共党革命初期的一个派别)的“红军”交战。 当时,布尔什维克用“白色恐怖”一词来形容白军杀戮共产党人的残酷手段。后世于 是以“白色恐怖”来形容各国政府对于左翼份子的镇压与迫害行动。 注3:廖文毅出身于云林西螺的望族, 政府为策反廖文毅放弃台独运动,冻结其在台资产,并以亲友生命安危要胁,终于迫使 廖文毅返国投诚。廖文毅回到台湾后,获得蒋介石特赦,并被任命为曾文水库建设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从此未再公开活动及发表任何言论,直到终老。 注4:直到民国76(1987年)解除戒严后, 国内历经民主化浪潮,政府取消海外黑名单,并废除刑法100条“意图叛乱者”的规定, 将“主张台湾独立”视为是言论自由,而非叛乱行为。海外台独运动的体制外行动才告平息, 许多台独异议份子选择返回台湾,并参与公职选举,进行体制内的民主竞争。 至于台湾岛内的台湾独立言论,始于民国66年(1977年)8月,“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 对外发表“人权宣言”,要求国际社会促成台湾人民独立与自由的愿望,这是台湾岛内首 次以团体名义发表关于台湾独立的理念。由于“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是国际性的宗教组织 ,深受国外媒体瞩目,因此并没有遭受到政治性的迫害。
include('../footbar_his.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