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59)

[北市大同].太平町历史散步-寻访蒋渭水的足迹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太平通(延平北路)

今天前来延平北路一带寻访历史古迹,还没写旅记,光是如何下标题,就颇费思量。

由于带着小东一起出游,使用“太平町历史散步”这一标题,其实不符实情。 肩膀扛着14公斤的负担,前后3个小时,走了几公里的路,性质上已不算是 “散步”,而是接近“负重训练”了。但标题若改为“历史健行”,则用语又 显得很突兀。

此外,今天旅行足迹的范围也已超过太平町。所以用“太平町历史散步”这样的标题, 也不完全能反映今天走过的路线。

今天的旅游,混杂了两种元素,领略的风味截然不同。一个是历史景点,另一个只是两岁多 的幼儿,旅行过程中,历史散步与负重健行兼具;时而缅怀历史,时而逗弄孩子;旅行的心情 与气氛在两者之间不断互换,或同时发生。

今天的旅游路线,我想可以用“蒋渭水路线” 来形容。这些景点大都与蒋渭水生前的事迹有关。 例如,圆环附近宁夏路59号的“静修女中”,是1921年(大正10年)“台湾文化协会” 举行创立大会的地点。又例如,蒋渭水筹组的“台湾民众党”(1927年), 总部就设在圆环附近的天水路45号。不过现址正在兴建大楼,已不见任何的历史遗迹。

静修女学校(1921年10月17台湾文化协会在此成立) 台湾民众党本部,党部解散,党员入狱前留影纪念


静修女中(宁夏路59号) 台湾民众党旧址(天水路45号)

图:黑美人大酒家(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口)

延平北路一带,是日据时代的“太平町”,与“永乐町”(迪化街一带)都是大稻埕最热闹的商街。 当时日本人多住于台北城内,走出北门城外,进入“太平通”(延平北路),宛如走至境外,大稻埕洋 溢着台湾风味,与城内的氛围宛若是两个不同的国度。

1920年代,台湾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大稻埕也成为台湾知识菁英汇聚之地。

1915年,蒋渭水毕业于总督府医学校(台大医学院前身),奉职于宜兰医院;隔年,蒋渭水选择来到大稻埕 的太平町开设“大安医院”。“大安医院”的现址就在延平北二路31号的“义美食品”门市。

我沿着延平北路一段往北走,前往蒋渭水的“大安医院”旧址。抵到延平北路与南京西路交叉路口 时,遇见今日行程的第一处古迹-“黑美人大酒家”。去年7月,这栋建筑刚被市政府文化局登录为 历史古迹。这栋建筑仍保留1930年代的旧貌,且邻近二二八事件的现场,具有历史氛围,又曾是著名的酒家, 可以见证早期台北大稻埕地区酒家发展的历史,所以被列为市定古迹。

目前“黑美人大酒家”整栋大楼已被大型布幕包覆,准备进行修复,布幕上彩绘出复原后的模样,建物立面 采四柱三窗,屋顶有山墙装饰,属于古典 巴洛克与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折衷式建筑”。

“黑美人大酒家”邻近南京西路的附近,在“法主公庙”的对面,是“天马茶房”的旧址(已拆除消失)。 民国36年(1947年)2月27日下午,专卖局查缉员在“天马茶房”前,查获一位妇人贩售私烟,取缔过程中, 与民众发生冲突。次日,事件扩大,爆发了影响深远的“二二八事件”。

“黑美人大酒家”在延平北路方向的隔壁,有一整排荒废的楼房,是昔日的“大千百货”,也已被文化局登录为 历史建筑。延平北路在民国四、五○年代,曾是台北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大千百货”是台湾第一家引进电动手扶 梯的百货店。然而,随着新商圈的兴起,大稻埕趋于没落,“大千百货”也走入了历史,已歇业二十年。

“黑美人大酒家”、“大千百货”,都见证了大稻埕引领风华的时代。日据时期,大稻埕这一带酒家林立,夜夜笙歌。 “蓬莱阁”(南京西路163号)、“江山楼”(重庆北路、归绥街口),都是著名的酒家,如今也都已走入历史,不留 任何痕迹。

义美食品(大安医院旧址)与大千百货 大千百货已被登录为历史建筑


图:义美食品门市(大安医院旧址)

蒋渭水也曾在大稻埕经营过酒家。他在创立“大安医院”的两年后(1918年),在太平町开设了一家 “春风得意楼”酒家。有些介绍蒋渭水的文章,或者忽略这段史事,或者说蒋渭水经营“春风得意楼”是为 了广结天下英雄豪杰,以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其实是过于美化史实。

若想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有很多管道,何须开设酒楼呢?更何况,难道英雄豪杰都会上酒家?其实,蒋渭水 真正投入政治运动,是在1921至1931年的这十年间。1916至1920年的这几年间,他开设医院,经营酒楼, 事业有成,反而是人生最惬意的一段时间,原本他可以一直过着优渥、悠闲的上流社会生活。

后来,蒋渭水却选择投入反对运动,散财出力支援社会运动,十年之间,入狱十几次,以致事业陷于停顿 ,家计亦陷入困境。前后对照,只会更突显其人格的不平凡,以及为台湾人民福祉奋斗所付出的牺牲。 假如他不选择走这样的路,当时的台湾社会可能只是多出一名有钱的医生或生意人而已。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独立”、“自由民主”的风潮袭卷全世界,东京的 台湾留学生组织组织“新民会”,发行《台湾青年》月 刊,这股思潮传回岛内,唤起了蒋渭水在学生时代的理想与抱负。于是他毅然舍弃富贵, 投入社会运动。他很快展现其过人的领导才华,短短期间内结合了岛内外的知识菁英, 在1921年10月17日成立了“台湾文化协会”。从此以后,蒋渭水成为台湾反对运动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1931年(昭和6年)2月19日,“台湾民众党”遭到总督府强制解散;同年8月5日,蒋渭水因伤寒而骤逝,享年40岁。

蒋渭水经营的“大安医院”随着他的逝世而结束营业。70几年后,原址已成为一栋现代大楼,一楼是 “义美食品”的门市。义美门市旁,恰好还保存着一栋日据时代的旧建筑,可让人移情,忆想起当年 的“大安医院”。除此之外,仅在“义美食品”店面前的大理石墙柱,悬挂着解说牌,介绍这里曾是 蒋渭水经营的“大安医院”以及《台湾民报》的总批发处而已。

昔日的太平通(大安医院及文化公司在图左侧) 今日的延平北路


大安医院(隔壁就是台湾民报的总批发处) 今日的街景

图:大同分局(原台北北警署)

离开义美门市,下一站转往宁夏路、锦西街的“大同分局”。大同分局是日据时期的“台北北警察 署”注1。蒋渭水就曾多次进入这个 警署的监牢。

大同分局现在的建筑是蒋渭水过逝两年后才改建的(1933年)。不过室内还保有早期所建 的拘留所及水牢,可以证蒋渭水的事迹。蒋渭水曾发 表过《北署游记》、《三游北署》等文章,潇洒面对坐牢,将蹲苦牢视为一种“进修”。

这栋临街角的二楼警察局建筑,拥有流线造形,入口设在转角处,有一对西洋圆柱,外墙所贴的褐色 面砖为北投窑厂所产,具有防空保护色的作用。

大同分局是台北市仅存的1930年代警察局的风貌,因此已被列入市定古迹。将来大同分局迁往新址后, 这里将规划为“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让民众认识1920年代殖民地台湾知识份子从事文化启蒙及 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

图:蒋渭水纪念公园

距离大同分局不远的锦西街上,原有一座“锦西公园”,现已更名为“蒋渭水纪念公园”,这是今天行程的终点站。在 这座小公园里,我们父子终于找到交集。小东兴奋地在公园内玩溜滑梯及跷跷板,我则趁空档参观公园内的蒋渭水纪念碑。

公园的入口,设置了“蒋渭水纪念公园”的意象方碑,纪念碑置于一座牌楼的下方,牌楼的外观仿大稻埕的巴洛 克建筑风格,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间巴洛克式的房子矗立于公园内。牌楼下,纪念碑置于中间,左右侧的墙上 展出蒋渭水生平事迹的照片。

纪念碑附近公园草坪上则竖立两块碑石,分别为“台湾文化协会”(1921年)的会员纪念碑 及“台湾民众党”(1927年)的党员纪念碑。

锦西公园虽然小,但林木扶疏,邻近于昔日的“台北北警署”,距离“静修女中”也不远, 这里规划为“蒋渭水纪念公园”,地点适当,日后可结合新成立“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而连成为一历史景点区。

小东在公园里玩,不时尖声唤着我要陪他一起玩,我不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转换心情。孩子象征着未来,历史代表着过去, 两者看似格格不入,但我还是找到心情的共同点。那就是,我对两者都怀抱着责任感。

蒋渭水纪念碑 小东在蒋渭水纪念公园内玩耍


旅游日期:2008.03.01 (写于2008.03.12)【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注1:日据时代台北市的警察署主要分为有 “南署”与“北署”,南署在城内,北署位于大稻埕。


[旅行照片]

黑美人大酒家、大千百货、义美食品(大安医院旧址)相隔不远。


南京西路334巷口的法主公庙,对面即是二二八事件的发生地。

蒋渭水纪念公园。

蒋渭水纪念碑,外有大稻埕建筑风格的牌楼。

蒋渭水纪念公园内,小东欢喜骑木马。

[交通地图](可使用左侧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
(注:本地图的标示包括第0436篇旅记-贵德街.迪化街所走过的景点,以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