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17)漳州返乡记-我的中国初体验(三) |
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桂林![]()
第一眼看见桂林,是从飞机上俯瞰的。坐在靠窗的座椅,所以能幸运地一睹桂林的全貌。数不清的小山头, 像天女散花般的洒遍在桂林周遭,一座座小山就像插地矗起的绿色高楼,山与城交织在一起,这美景,令人难忘。 抵达桂林的第一天,游览了伏波山、叠彩山、象鼻岩、芦迪岩等名胜。第二天从桂林搭船至阳朔游漓江, 是这次旅游最精华的一段路程,然后再从阳朔坐游览车返回桂林,晚上就飞回广州了。在桂林只住宿一晚, 来去匆匆,当时觉得很遗憾,至少应该再停留一晚。 属于石灰岩地质,因此山形奇特,嶙峋有致,又拥有石灰岩洞穴,以钟乳石景观著称。山的海拔 都不高,大约都在一、两百公尺之间,所以容易亲近。我带着三老,伯父及父亲,都可轻松爬上伏波山, 俯瞰漓江与桂林市区的山水丽景。 芦迪岩,则是广西著名的石灰岩洞,洞内有各种倒吊的钟乳奇石,玲珑多姿,争奇斗艳。岩洞规模颇大, 进入之后,大约一个小时,才从另一端走出来。洞内最宽广处,可容纳百人以上,相当壮观。参观时, 惊奇于这绝妙的天然奇景,不过也感慨景观维护过于人工化。七彩的探照灯光,使钟乳石变得红黄青紫, 色彩缤纷,变为浓妆艳抹;而沿途无地质解说资料,只见导览解说员持着麦克风,配合灯光,不时要游客抬头, 顺着灯光的方向,目光跟着移向某一钟乳石,然后声调一扬,说:“大家瞧,这钟乳石像不像西游记里的 猪八戒?”游客惊叹声此起彼落。出入口处,则有大批小贩跟随一旁兜售纪念品。 相较之下,游漓江,从桂林至阳朔的航行,留给我极难忘的回忆。两、三个小时,站在甲板上饱览漓江沿途的 山水风光。漓江,可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一条河流,自古以来,即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诗句, 沿途风景,山奇水秀,绝无冷场。而河流行经之处,河岸两侧多保有原始自然的美景,偶见广西壮族的零星小屋点 缀其间。江山如画,深印心底。时隔18年,不晓得漓江景色是否依旧如昔? 游完漓江,当晚回到了广州。这趟大陆行,旅游行程已接近尾声,而我的主要任务才正要开始。
【小注】我选旅行照片时,一向以风景为主体,很少放人物照片, 但这篇旅记却是例外。18年前,数位相机还没有问世。 传统相机,耗费底片,又要冲洗费用,所以拍照的数量受限,而当时的习惯, 取景又以人物为主,风景为辅(证明到此一游),所以这次旅行拍摄的纯风景照片, 少之又少。挑选照片时,捉襟见肘。
图:桂林叠彩山风洞
次日上午,告别旅行团其他团员,我独自带着伯父及父亲从白云机场飞往厦门。 在飞机上,与一位大陆女子同座,从她的谈吐之间,看得出来是一名知识份子。她得知我来自台湾, 亲切问好之余,便私下问我关于天安门事件之后的海外舆情。她说身在中国大陆,取得的资讯很有限。 我婉转表达对于天安门学生遭遇的同情,并不敢深谈。毕竟这趟福建行,我带着老人家返寻乡,责任在身, 人在中国大陆,不敢触及敏感的政治话题。她也感受到我的顾虑,未再多问,简短交换心情而已。 飞机终于抵达福建,降落于厦门机场。当时的厦门机场尚未改建,规模简陋, 大约就像当时台北车站旁的公路局车站,与今日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出了机场, 搭计程车,一上车,司机以闽南语问好,那一瞬间,有返回故乡的感觉。我在香港、澳门、广州、 桂林等地,都不曾有这种感受。于是彼此很快就热络地聊了起来。 来到福建的第一晚,我们住宿于厦门市郊的悦华酒店,是旅行社代订的饭店。饭店相当豪华, 房间内,还有隔间,先经过房内客厅,然后再进入卧房;这样的坪数空间及设施,以当时台湾的五星级饭店, 恐怕房价要1至2万元,而当时住宿一晚的房价大约台币1500元左右而已。 悦华饭店位于厦门市郊,当时周遭还很荒凉。伯父及父亲历经多日旅游,进入饭店后,就不想再外出。 而我有责任在身,不敢一个人单独前往厦门市区,只好也待在饭店休息,看看电视而已。
图:半个世纪前交待的返乡任务,如今终于实现
当时随意选台,看到有一台正在演出历史剧,内容是关于“湖南起义”。我还算熟悉中国现代史, 对于国共内战知之甚详。电视剧内的主角人物程潜,是我读过的历史人物,只是剧情所述,恰恰与 我的认知相反。 民国38年(1949年)8月,国共内战进入最后阶段,国军节节败退,当时负责驻 守湖南省,掌握湖南军政的省政府主席程潜却变节投共,率领军队投共,造成湖南省一夕赤化。 湖南一失守,国民政府在大陆最后的根据地两广便失去屏藩,面临严峻的挑战。次年, 大陆就全部失守了。 当年,国府若能守得住两广,或至少保住广东省,则今日的局面便大不同矣。广东省现今人口约一亿, 经济实力雄厚,国民生产总额已逼近台湾。 我读过的中国现代史,程潜是“变节投降”;而在中共眼里,则是“起义来归”。历史评价, 刚反颠倒。我记得读大学时,一位老师评论中国现代史的人物是非时,曾如此比喻,两个互相 敌对的村落,隔着一条河,互相仇视斗争。你在村落里杀了人,村民会视你是杀人犯;但你若 是游泳至对岸杀人,则村民会视你为英雄。你在自己的村落杀了人,然后逃至对岸,则杀人犯 的身分就会变成了义士的身分。是非价值,因此变得混淆。年轻时,接受社会科学的薰陶,已渐渐体认到, 我所读过的中国现代史,可能是一半事实,一半说谎。
图:我在漳州原乡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只见古厝一角) 次日上午,我们从饭店包了一辆计程车,前往漳州。厦门至漳州,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 途中部份路段的路况不好,颠颠簸簸。计程车司机不辱使命,顺利找到漳州市郊的这个 地址。祖居地所在的村落距离公路还有一段小距离,乡间小路未铺柏油路,小路蜿蜒且泥泞, 终于来到村落前。 祖居地是传统的农村,很原味的闽南红砖厝及土埆厝,鸡鸭放养在村内空地,也放任猪只在 村内自由走动。由于事前无法先联络,我原本有点担心突然造访,是否会太过唐突。 村人见外地访客,得知是从台湾来的,立即通知村长,不久村内老老少少都好奇地聚拢而来。 村长热情地欢迎我们的来访。村长说,去年底就接获国台办相关单 位通知,有台湾的族人在打听祖居地,可能会回来漳州寻根,因此他们早有心理准备。 我们先在村内办公室坐了一会,然后转往村内一户长辈家里茶叙。 这次返乡之行,终于抵达目的地,而我却在这关键的时刻,犯了一个大闪失。 进村不久,相机内的底片刚好用完,于是赶紧换装一卷 新底片,不料却没装好,底片没被卷入机身。直到要离开厦门时,底片拍超过36张时,我才发现这个错误, 为时已晚。我在祖居地,只拍到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刚进村时,看见一头猪在村内自由活动,好奇随手 拍了一张;第二张照片是在村内办公室的合影照片。其它照片,全部失败。回到台湾后,不免被兄姊讪笑,说我办事 糊涂,竟然连一张完整的原乡照片都没拍到。但讪笑之余,长辈们也没认为这是个大错,毕竟大家只是好奇 想看看漳州原乡长得什么样子,并不是为了用照片来抚慰乡愁。 与村长相谈之下,才得知,祭祖的祠堂早已废弃,目前成了放置农具的仓库,而族谱也已堙灭, 他反而讶异我们竟然还保有来台之后七、八代,二百多年的族谱世系。祖父想寻根 以补足族谱不足的心愿,终究是落空了。或许这是因为中国经历十几年的文化大革命,破除四旧, 致使许多传统遭受严重的破坏。
图:在漳州原乡的第二张照片(村办公室) 走在村里,古厝屋檐,挂着灯笼,上面写着黄家的堂号“紫云”二字,让人感到一股 温暖与亲切感。村内的小朋友则很纯朴,未经尘染,当我举相机对他们拍摄时,纷纷 害羞走避。若是在台湾,小朋友大概会俏皮比手势,装出可爱表情给你拍照。 回到原乡,看到屋舍旧陋,又地处漳州偏壤之地,自能体会出二百多年前,祖先为何离乡背井, 冒着生命渡海来台。也是迫于生计,才无奈不得不忍离家乡。 时值中午,村长说要安排午餐,下午再带我们前往附近山脚下的祖坟祭拜。 伯父及父亲婉拒族人的招待,决定就此告别。我觉得如此告辞,似乎来去过于匆匆, 不如婉拒用餐,直接前往祭拜祖坟。伯父及父亲觉得天气热而且路远,对我示意, 我只好向村长致歉解释说,我们下午还有行程,所以无法久留。临行前,伯父及父亲将准备好的红包 由我致赠给村长,以补助故乡建设。村长一再推辞,坚持不肯收,而我再三说明,这是台湾族人的一 点点心意,最后他才勉为其难地收下。 离开原乡,司机载我们进入漳州市,随意参观一、两个景点。当日傍晚, 返抵厦门。次日上午,在中国大陆行程的最后半天,司机载我们前往厦门海边参观一处炮台古迹。 我已忘记炮台的名称。从这里用肉眼就可望见金门前线的外岛,可能是大胆或二胆岛吧!? 投币使用高倍率的望远镜眺望,可以清楚看见小岛上竖立着巨大的标语,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面对厦门岛。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金门, 却是人在厦门。金门,属于战地,当时还未开放观光,男生只有服兵役分发时,抽中所谓的“金马奖” ,才有机会至金门、马祖等外岛当兵。当然,这样的机会,多数役男都视为畏途。倒不是担心前线战地 危险,而是不愿与女朋友隔着台湾海峡两地相思。 这趟中国返乡之旅已接近尾声,下午就要搭机返回台湾了。这时归心似箭,乡愁正浓。 站在厦门海岸的炮台小丘上,望向金门,望向台湾海峡。我离开台湾已整整一个星期了。 很想念人在台湾的女友。自从我们认识交往以来,还不曾彼此分离这么久。余光中的《乡愁》之诗(注1)此 刻浮上心头。而现在,我的乡愁也在心中荡漾着: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旅游日期:1989.08.16 - 08.23 (写于2007.11.28)【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include('../adsense1.php');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include('../footbar_his.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