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08)

[新竹市].新竹市役所.护城河.新竹州图书馆.竹堑城迎曦门.新竹专卖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新竹市役所

今天陪老婆、孩子回中坜娘家,于是顺道独自前往新竹市探访古迹。本想从中坜搭火车至新竹, 不过抵达中坜时,已快接近中午;再换搭火车,恐怕参观古迹会时间不足,于是直接开车至新竹市。

新竹市的古迹多集于火车站前大约1公里的半圆内,大约是昔日竹堑城所涵盖的范围,因为古迹很集中, 所以适合采用步行的方式来游览古迹。尤其是这个季节,秋日凉爽,新竹又多风,市区空气不像台北那 么污浊,走在新竹街头,感觉很舒适。

我停车于新竹市政府后方的府后街停车场,从这里出发,展开今天的古迹之旅。新竹市文化局的网站对于 新竹市的各个古迹有详尽的介绍注1,参考 网站的资料,然后按图索骥,实地走访这些古迹。

第一站:新竹市役所(市定古迹)

日据时代大正9年(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湾进行另一次的行政区域调整。 新设的“新竹州”包括了现在的桃竹苗地区,新竹市最初改称“新竹街”,后来升格为新竹市,“新竹街役场”也 改称为“新竹市役所”。“市役所”相当于“市政府”,是当时新竹市的办公厅舍。

新竹市役所完工于大正14年(1925年),带有浓厚的英国维多利亚风格,以红砖砌造而成,长方形的建筑主体。 入口突出的拱门门廊,则采水泥及白灰建造,仿石材的拱门,拥有罗马式殿堂的风格,门廊石柱装饰横条纹, 以衬托出稳重的感觉。拱门中央的上方则有拱心石和穗状花草环,宛如一把火炬,则具有权威的象征。

拱门两侧的石柱上方,则有着希腊罗马建筑中常见的罂粟花图案;罂粟花底下有七个连环相扣的垂带,象征 着“共襄盛举”的意义。这种注重建筑物装饰的风格,正是大正时期所流行“样式建筑”的特色之一。

(左)典雅红砖。(中)入口拱廊,有拱心石和穗状花草环装饰。(右)两侧石柱有罂粟花与七连环垂带装饰。


图:竹堑城护城河

第二站:竹堑城护城河

新竹市役所附近,相互平行的府后街与文化街,两街之间包夹着一条圳沟,即是昔日竹堑城的护城河, 这是目前全台湾仅存的护城河,目前已辟建为亲水公园,河岸有步道及游憩设施。

我沿着护城河岸边的人行步道散步前行。虽然河里的水质及清澈度无法与山林自然小溪相比, 但可看见不少鱼群悠游,大多是对环境适应力强的吴郭鱼。河水里也放养了一些水鸭。有了鱼 群活动,自然吸引鸟类前来觅食。白鹭鸶伫立水中石块,耐心地静待良机。 我刚好看见一只夜鹭以敏捷的身手,才一瞬间,鸟嘴便从水里叨住一条小鱼,然后振翅飞躲至附近的 桥下,去享受这顿美食。新竹的市区内竟有这么一条生机盎然的河流及亲水空间,令人感到惊喜欣喜。

沿着护城河前行,不久就抵达昔日竹堑城仅存的一座城门-迎曦门。在抵达迎曦门之前, 在护城河外围的文化街旁有一个县定古迹,那是日据时期的新竹州图书馆。

竹堑城护城河。 护城河成为新竹市区的亲水空间。


图:新竹州图书馆

第三站:新竹州图书馆(市定古迹)

位于文化街8号的新竹州图书馆(前身为“新竹街图书馆”),前庭与文化街有围墙相隔, 庭内林木森然,因此走在文化街上并不容易注意到这栋建物。直到走入之后,才惊艳于她的典雅。

新竹州图书馆当年是为了纪念大正12年(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访问新竹而筹款兴建, 完工于大正14年(1925年) 。这栋新竹州图书馆目前属于新光人寿保险公司所有。

竹州图书馆建筑风格简洁,方正稳重,已渐渐摆脱大正初期“样式建筑”追求华丽的风格。水泥及洗石子取代了 传统的红砖。立面的柱子加宽,做成仿石的感觉,并以砖形的横条纹做为装饰,使建物看起来更为稳重, 柱头上则有象征着日本帝国的徽章装饰。二楼采内缩,留出阳台,阳台以罗马式的短柱支撑屋梁, 增添下层立面稳固的对比感。

这种建筑风格属于“折衷建筑”,既保有了古典“样式建筑”的元素,同时建筑的外貌已具备了 现代建筑的特色,线条简洁,注重实用,而不刻意追求繁复华丽的装饰。

入口采突出的门廊,宽厚的门柱。 立面的柱子有砖形横条纹装饰。 二楼阳台以罗马式短柱支撑屋梁。


新竹州图书馆侧面。 新竹州图书馆正面入口。

图:竹堑城迎曦门(东门)

第四站:竹堑城迎曦门(国定古迹)

沿着护城河畔走往东门,抵达东门圆环时,这里的护城河已改建为地下道,做为“河道艺廊”。 地下道的两侧墙壁有竹堑建城历史及今昔的导览简介。穿过廊道,拾阶而上,便来到圆环的中心点, 也就是昔日竹堑城东门“迎曦门”的所在地。

新竹市,旧称“竹堑”,是昔日淡水厅的厅治所在地。雍正元年(1723年), 清廷进行台湾地区行政调整,在台湾中部新增“彰化县”,北部则新设“淡水厅”。 淡水厅的范围分布极广,从大甲溪以北,延伸至今日台北县贡寮的远望坑,涵盖了今日整个的北台湾, 而厅治就设于竹堑。

淡水厅成立之后,因竹堑地区还相当落后,因此厅署仍设于彰化。雍正11年(1733年),淡水同知徐治 民以莿竹圜植为城,初步建立了竹堑城的雏形。竹堑城可说是北台湾最早建城的城市,然 而当时厅署仍在彰化,只有设右营守备于竹堑。直到乾隆21年(1756年)淡水同知百锡缙将厅署由彰化移至竹堑; 自此之后,竹堑才真正成为北 台湾政经文化中心。

随后,或为防乱,或为防“番”,或为防族群之间的械斗,竹堑城陆续有增修补强。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整建, 是在道光6年(1826年),当时新竹士绅郑用锡等人奏请改建竹堑城获准,于是年底兴工,于道光9年(1829年)完工。 完成后的竹堑城,周围八百六十丈(约2700公尺),高一丈八尺(约5.7公尺),城墙以砖石建造,并建立四座城楼, 东西南北 门分别为迎曦门、挹爽门、歌薰门、拱宸门,城外则挖掘濠沟做为护城河。总计建城费用耗资15万两。

日据时代,明治34年(1901年)城北大火,焚毁拱辰门,次年,台湾总督府实施都市街道改正,拆掉城墙与城楼, 仅保留迎曦门而已。迎曦门的城座以条形花岗石叠砌而成,城门洞为圆拱形;上层的城楼 屋顶为歇山重檐式构造,原为木构造建筑,现已改为混凝土造。城门口左侧竖有一座石碑,名为《新建台湾府淡水厅城碑记》 注2,记载竹堑筑城始末。

竹堑城迎曦门为竹堑城仅存的历史遗迹,昭和11年(1936年)被台湾总督府指定为古迹,现亦已被 列为国家二级古迹(国定古迹)。

竹堑城东门,称为“迎曦门”。 迎曦门位于圆环,已辟建为欣赏古迹的活动广场。


迎曦门见证了新竹市一百多年来的繁荣发展。 屋顶为歇山重檐式构造。

图:新竹专卖局

第五站:新竹专卖局(市定古迹)

接着,我来到座落于东门街与民族路交叉路口的另一个古迹-“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新竹支局”。 这栋建筑完工于昭和10年(1935年),由当时总督府专卖局建筑技师梅泽舍次郎所设计, 目前成为台湾烟酒公司的新竹营业所。

这1930年代的建筑风格,已看不见大正年代强调繁复华丽装饰的巴洛克风格。水平、简单 的线条成为主轴,取代了装饰复杂的古典建筑样式。屋顶平整朴素,没有采圆顶或尖塔等古典设计,窗户 以简单的方形长窗为主,无精巧的雕饰,仅维持严谨的对称规则。这种强调装饰简单、水平简洁、对称之美, 以及以浅色淡雅的面砖取代传统的深色的红砖及石柱雕饰,是1920年代以后逐渐在西方流行的现代主义建筑 思想。此时,亦被引进了台湾。

新竹专卖局已走向现代建筑,但仍保留了些许的古典样式建筑的特色。例如建筑物的大门入口,运 用了古典样式的元素,以厚重的仿假石衬托出建筑物的庄严气派;石柱上有些微的几何装饰,就是属于 古典样式的建筑风格。

“专卖局”是日本殖民台湾时期重要的经济机构,当时日本总督府首先实施鸦片专卖,然后扩及重要的民生 用品,如食盐、樟脑、烟酒、石油等。明治34年(1901年),日本殖民政府正式成立“台湾总督府专卖局”。 所谓“专卖”,就是指商品由政府独家销售,禁止民间贩售,政府掌握所有的货源,制定统一价格,由于这 些物品都是民生必需品,因此专卖利益丰硕,也成为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

台湾光复后,仍沿袭这项专卖制度,成立了“台湾省专卖局”接收日本时代的专卖局,后来改制为“台湾省烟 酒公卖局”,专卖物品逐渐缩减为只剩烟、酒两项。民国91年(2002年),立法院废止专卖条例,这个维持一 百年的专卖制度才走入历史。烟酒产销恢复自由市场的机制,“台湾省烟酒公卖局”也改制成为今日的 “台湾烟酒公司”。

许多男生在青少年阶段,为了证明自己已是个男人,大概都会偷偷摸摸地与“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发 生关系。这吞云吐雾的关系,或维持短暂,或终其一生。而公卖局最畅销的一个香烟品牌,却命名的很 不恰当,取名为“长寿”(Long Life)。“长寿”吸多了,寿命可是会减短。

(~待续

旅游日期:2007.10.19 (写于2007.11.05)【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注1: 新竹市文化局网址(点选“古迹巡礼”): http://www.hcccb.gov.tw/

注2:《新建台湾府淡水厅城碑记》碑文如下:
淡水厅治距郡城三百里而遥。厥初环植刺竹为卫,故以竹堑名城。后又增炮台于四门楼上。生聚日久, 周遭皆居民,四门如故,竹堑已有名无实。夫民保于城,无城何恃以固?台郡自南而北,若台、若凤、 若嘉、若彰,或先或后并仡崇墉,独淡水阙焉。道光六年,闽、粤分类之扰,淡水受害最后,而势甚岌岌, 赖制府孙公东来,克奏肤功;迨去疾既尽,即请建城垣,捐廉千金以劝输将,得旨嘉许。 时信斋李君慎彝以台湾令权同知篆,实肩其事。淡水民本好义,感信斋之实心保障,益赴功如恐不及。 经始于是冬之十一月,至九年之八月竣工。传安前后治郡,与闻是役之详,既已遹观厥成,可无文以应信斋请耶?

考春秋传,楚蒍艾猎城沂、晋士弥牟营成周,功皆豫立,不愆于素。古今事势不同,今南方城多用砖石, 不似古之择地取土、峙干束板以筑,则无所谓平板干、称畚筑、物土方、议远迩者,淡水其难其慎,而兴斯役。 欲求工坚,先期料实。料之大,无如砖、石矣;信斋念海外砖皆松脆,难以经久,内外两面,易砖为石。 石条辨自内山、石柱运自内地,难计程期,欲如内传之毕事不过三旬得乎!淡城周四里,计八百四十丈, 即传所谓计丈数、略基址也。基底掘深数尺,用石填实;然后层累而筑,下既厚、宅更 安矣。计城高一丈八尺、基宽一丈六尺、顶宽一丈二尺,即传所谓揣高卑、度厚薄也。四里之城, 约分一十二段,每段各派绅士督工。其自下而上,分为三层,石条与细石相间;砌至五尺,乃用长石一道为眉, 内外如一,中用三合土、碎石层层坚筑;至第三层乃砖石相闲。城面铺砖,粘以石灰,不留罅隙 。城垛共九百七十四座,炮台之建如前。其纵横曲直之布置,皆集群策而成。工用捐输,皆属殷户司出纳, 不假手于在官,即传所谓属役赋丈也,所谓度有司、虑财用也。信斋相度有方,然戴星不常厥居。 其朝夕巡视、谐协绅耆、奖励工匠、并程功积事以禀承于信斋者,则为竹堑巡检易君金杓。信斋职在司马, 易君为其属吏,殆传所谓书以授帅而临以成令者乎!有城不可无池;城既毕,乃濠而桥其上,并为水涵以 走潦水。向之竹今既为城,向之堑今复成濠。而又以其余力,脩治内外道路皆平。城工于是无遗憾矣。

信斋非擅聚米画沙之韬略也,惟是虑事必周、临事必果,积诚所动,人自无贰、无虞乐于效命。 故虽三年报竣,而人不以为迟;虽糜白金至十万有余,而人不以为费;虽聚绅蓑城,严寒酷暑,无少暇豫, 而人不以为劳;维亿之费,出于官捐者十之二,余皆取于士庶捐助,虽计亩输粟、按船出算,而人不以为苛。 盖惟公,故溥师古而不泥古,讵仅无负上官之委任,并足副当宁之勤求矣。

溯台地初辟,北路最为荒凉。其植刺竹为城之徐君治民,为设淡水厅之第三同知, 尚侨寓彰化;至王君锡缙,乃自彰移治竹堑;承其后者,增设炮台之杨君愚也。大约目南而北, 无不如履虎尾,栗栗危惧。不谓六十年后,竟得苞桑之固、磐石之安若此。王君创建衙署于先、 信斋创建城垣于后,皆籍隶四川之威远,亦一异也。信斋已升通守,复以获盗列荐简;大工之竣, 仍须优叙。行见入觐天颜,必得显擢酬庸。民思旧德,雉堞即甘棠矣。

维时始终斯役者,署淡水同知事、今升噶玛兰通判、前台湾县知县李慎彝,四川威远县人,嘉庆戊辰进士; 署竹堑巡检兼司狱事易金杓,江苏仪征县人。总其成,则在籍前署广西柳州府事、候补同知林平侯, 候选知县进士郑用锡等。襄厥事,则副贡生刘献廷等;官海外者,前署台湾镇事、金门镇总兵官陈化成, 福建同安县人;今台湾镇总兵官刘廷斌,四川温江县人;前台澎兵备道、今升陕西按察使孔昭虔, 山东曲阜县人,嘉庆辛酉进士;今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兼提督学政刘重麟,陕西朝邑县人,廪贡生; 前台湾府知府、今升四川成绵龙茂道徐镛,安徽桐城县人,嘉庆己巳进士;今台湾府知府、 循例引见卸事邓传安,江西浮梁县人,嘉庆乙丑进士;署台湾府事、台防同知王衍庆,山东聊城县人, 乾隆壬子举人;例得备书。其乐输姓名,书于另碑。

道光九年,岁次己丑,秋九月壬辰朔、二十七日戊午建。


[行旅照片]

竹堑城迎曦门。夕阳身影。


石砌的拱圆城门。

巨大的石碑《新建台湾府淡水厅城碑记》记录竹堑建城的历史。

[行旅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