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97)

[桃園中壢].新街國小日式宿舍.藜光煥彩古厝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新街溪

中秋假期陪老婆回中壢娘家,趁著空檔獨自至中壢市區探訪古蹟。

由於是臨時起意,隨身未帶 參考資料,腦海想起新街國小的日式宿舍,位置就在新街仁海宮旁,附近也有一些老房子可看。

新街國小位於熙來攘往的縱貫路上,路旁不易停車,於是停車於附近的家樂福量販店。 從家樂福走出來,過新街橋,然後沿著新街溪畔的河堤步道,約幾分鐘,就來到了仁海宮前的 廟前街。

新街溪,是中壢市區兩條主要的河川之一,另一條是老街溪,曾是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 如今卻只淪為市叢林的大水溝,水面不時飄來異味,也減損了河畔這條景觀步道的魅力。所幸今日有 秋風吹拂,異味隨風散遠,而太陽已漸西斜,晚風涼爽,走在河堤小路上的感覺還不錯。

圖:仁海宮(新街廟)

仁海宮,位於新街上,所以又稱「新街廟」。

新街,其實已是一條老街,所以被稱為「新街」, 是相對於中壢車站前的老街而言,清朝時,這裡的開發較晚,所以稱為「新街」,隨著市鎮發區,中壢的 新街、老街早已連成一氣,高樓林立。

翻查1904年的《臺灣堡圖》,則仍可看見新街、老街壁壘分明, 兩個聚落之間,仍是大片的農田。

仁海宮創建於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是中壢市現存最古老的廟宇,當時由桃園十三大庄仕紳共同捐資籌建, 祀奉天后媽祖。由於新街位於南來北往的縱貫路上,中壢又約是淡水廳廳治的竹塹(新竹市)與台北八里坌的 中途,成為商旅中繼休憩點,新街廟香火鼎盛,成為當地民間信仰的中心。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由台北南下,7月30日抵達中壢時, 選定仁海宮為御營住宿一晚。後來在昭和10年(1935年),中壢地方人士在廟前的新街溪畔豎立北白 川宮御遺蹟紀念碑。台灣光復後,碑文遭到破壞,已不見其遺跡。

圖:新街國小日式舊校舍

位於仁海宮旁的聖蹟亭(惜字亭),我上次已曾來訪過。

新街國小的 校門就位於仁海宮與聖蹟亭之間。

遇上中秋連續假期,校門緊閉,原以為無緣進入,卻逢校警出來倒垃圾, 說明來意之後,校警大方允許,並熱心告訴我日式舊校舍就位於校園的最後方。

新街國小的校門狹窄,我原以為只是一所小型的學校,穿過兩排校舍,兩棟建築之間,成排的茄苳樹, 綠姿盎然;之後來到大操場,才發現這所小學其實並不小,大操場的右側及對面還有新建的校舍, 新校舍的後方就是日據時代的舊校舍了。

一間小小的日式舊屋隱身於這校園深處的一角,其旁就是學校圍牆了。這裡是新街國小的發源地。新街國 小創立於昭和9年(1934年),迄今已有70幾年歷史,這也是眼前這間舊房子的年歲。老屋早已破舊不堪, 三年前被列入縣定古蹟之後,展開搶救整修。我原以為古蹟已整修完畢,豈料只有屋頂及外觀修膳而已, 屋內的和室地板及木板隔間都還殘破凌亂。屋外則圍著一圈黃色警示塑膠帶,以禁止遊客闖入。

校警說,因為經費不足,所以維修工作尚未完成。

舊校舍旁有老榕及小池塘,池畔有木椅、草圃,此地環境清雅,日後這間舊校舍整修完畢,或許可 考慮做為校史室或做為保存新街歷史記憶的藝文展覽館。

圖:「藜光煥彩」古厝

離開新街國小,我沿著仁海宮廟前的縱貫路(延平路 )走往元化路。

這印象中,元化路與延平路口的附近有一間「藜光煥彩」古厝。

來到兩條馬路交會處,我從元化路的小巷子進入,很快地找到這間隱身 於高樓大廈後方的古厝。其旁一棟新的住宅大樓正在興建中。

這是一間傳統的紅磚三合院古厝,院前有外牆將門前庭院分為內埕及外埕,外牆的牆柱是日式的洗石子 風格,古樸婉約;斜陽下,紅磚透出古樸的色彩,內埕的紅牆旁有一株老芭樂樹。屋瓦略顯破舊,老屋疲態可見, 門窗緊閉,在這薄暮時分,更顯滄桑寂寥。

「藜光煥彩」的匾額,懸掛於三合院正廳的門額。門聯的刻字依舊清晰,寫著「藜閣煥文光,座擁詩書萬卷; 果園養宿志,門迎花月三春。」,反映出主人的志趣。這匾額題字的意義為何?我想起曾探訪過的中 壢「燃藜第」古厝,取其意,猜想這一戶應也是劉姓人家。

舉起相機拍攝古厝時,背後的巨廈與低微的古厝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時幾許悲意湧上心頭。希望不是, 但或許這將又是一張古厝的遺照。

旅遊日期:2007.09.23


[行旅照片]

新街溪

仁海宮(新街廟)

聖蹟亭(後方為新街國小校園)

新街國小(檔案照片)。

校園內的茄苳老樹

美輪美奐的新校舍

新街國小日式舊校舍(1)

新街國小日式舊校舍(2)

內部整修中

藜光煥彩古厝(延平路308巷6號)

寂寥宅院

藜光煥彩

斜陽夕照

新街溪暮色

[行旅圖]


【附錄】台灣堡圖-中壢新街附近(1904年)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