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491)

[台北石碇].翡翠水库后花园-鹭鸶潭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鹭鸶潭

鹭鸶潭,一个属于民国六十年代的景点名字,对这个名字很熟悉, 虽然我还不曾去游玩过。

我对鹭鸶潭的记忆,只是大学时代搭台汽客运走北宜公路,经过小格头时,曾看见鹭鸶潭的标志而已。

当时南、北势溪,从新店到乌来,从青潭到坪林,沿途有不少名字响亮的溪谷水潭,鹭鸶潭是其中之一, 都是青年学子踏青郊游的热门景点。

翡翠水库动工之后,淹没北势溪上游大片溪谷,鹭鸶潭也就从此消失了。 说鹭鸶潭消失,用语并不精确,其实是潭水上升,湖的面积更扩大了。然而, 翡翠水库为台北市的饮用水来源,水库上游被划入水源保护区,禁止垂钓及游憩活动,于是鹭鸶潭便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二十几年后,又注意到鹭鸶潭,是因缘于山友拍摄北势溪上游潭腰一带的 明媚风光注1,既惊艳于景色的美丽,也 惊讶于其实并不难亲近,潭腰离北宜公路主干道约三公里而已。于是便想去看看。 查阅地图时,才发现潭腰附近的竹坑,地图上将北势溪形成的湖泊标示为鹭鸶潭。 这引起我的好奇与兴趣,本想去潭腰,最后决定先前往竹坑。

图:竹坑巷(竹坑产业道路)

去过的山友都曾提及,附近山区道路狭窄且路歧,宛如迷宫。

遇到的情况确实如此,每个叉路口都不会有指标告诉你,北势溪的溪谷往哪里走。 我参考别人画的地图,从北宜公路24.5K碧山派出所旁的小路进入,沿途遇几个叉路,约2.6公里, 抵达竹坑福德宫。

小小的土地公庙正面对着鹭鸶潭,正面对着宛如翡翠般的深湛碧绿湖水。 这间福德宫重修于民国70年(1981年),或许原庙如今已躺在湖水深处。

翡翠水库是台北盆地最大的湖泊,大坝入口管制站位于新店往乌来的新乌路上, 门禁森严,我还不曾进入参观游览过。没想到从石碇的竹坑产业道路进入, 可以如此地 贴近翡翠水库上游的湖水。

从福德宫续往前行,经过有几户人家,其中之一招牌挂着“涵谷园”茶艺亭,再往前不久, 路底转弯处,我注意到右侧的水泥护堤旁有一条小径,入口的警告标志(禁垂钓、禁放养鱼类)正暗示着,这是一条通往湖畔的小路。

图:鹭鸶潭美景

才约一、两分钟,就穿过小林,翩然抵达湖畔。

一片清碧湖水呈现眼前,几艘竹筏小舟依附岸边, 青山倒影湖面,潭影照映蓝天,水波不兴,湖水静谧。

片刻之间,心情沉淀而舒缓起来,暂时颠覆了真实的地理认知。我身处在台北?还是桃花源?

鹭鸶潭,不见鹭鸶芳踪,却见一只大冠鹫从前方上空掠过湖面而过,神情清晰可见,似在对我微笑。 近岸的湖水,则有鱼群悠游,似是台湾石班鱼。鱼儿水中游浮习性则与平时所见不同,游姿更从容安详。

一般溪流水浅流急,石斑鱼多动作敏捷,如乘风快艇,鹭鸶潭潭深水稳,石斑鱼则似潜艇或缓行, 或静伫水中不动,较不畏生人。所以功能简易的普通相机, 也可以捕捉到潭中鱼群悠游的倩影注2

岸边腹地不大,一人独处坐岸边,静默与山水会心,怡神悦性,此时境界最佳。若两人同行,畅叙幽情, 我想情韵亦佳,而三人以上同行则嫌多,恐怕有负这山水幽情。

离开鹭鸶潭之后,又想探访更上游的潭腰。倘若划舟而上,不消几分钟便轻舟可至潭腰, 湖光山色,水碧山翠碧,景致必不输桂林山水,可惜无此福份。

于是开车从竹坑至潭腰,得从最低处的溪谷高绕至山腰,再绕往溪谷,沿途路狭多歧且迂盘, 绕了半天,虽然看到腰潭美景,但也严重晕了车。早知如此,何必贪求多一景点?不如一直待在鹭鸶潭。

旅游日期:2007.08.30


注1:请参考《自然颜色》网站,《潭腰-八卦茶园》一文,网址: http://www.pse100i.idv.tw/n/stwntnskw/stwntnskw001.htm

注2:有山友指出,我拍摄照片中的鱼应该是吴郭鱼或福寿鱼,我无法确认,仅附记以供读者参考。---Tony补注于2007.09.05


[行旅照片]

竹坑巷(竹坑产业道路)。

竹坑福德宫前眺望鹭鸶潭。

通往湖畔的小路入口(竹坑干66支3号电线杆附近)。

小路好走,约一分多钟,即可抵达湖畔。

潭影照映蓝天。

青山倒影湖面。

鹭鸶潭(1)

鹭鸶潭(2)

鱼群悠游(1)

鱼群悠游(2)


潭腰山坡茶园(1)

潭腰山坡茶园(2)

翡翠水库上游美景(1)

翡翠水库上游美景(2)



[行旅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

◎我的交通路线:

从台北东区走信义快速道路接北二高台北联络道至深坑,再走106乙县道至石碇老街,再右转北47乡道至北宜公路, 从北宜公路约24.5K碧山派出所旁的竹坑巷进入,前行约2.6公里至竹坑福德宫,再前行约三、四百公尺,过“涵谷园”茶艺亭, 在电线杆编号“竹坑干66支3”旁亭车,即可看见通往湖畔的小路入口。

◎注意或建议事项:

竹坑巷产业道路狭小,会车须小心,沿途叉路颇多,请多注意及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