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38)

[新竹關西].石光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石光古道

石光古道位於新竹關西鎮西隅的石光里,當地地名為石岡子(石岡仔)。

石岡子,是指多石頭的丘陵地。 當地丘陵山坡多礫石,早期移民選擇在山麓建立村莊,因此而得名。

石岡子拓墾始於兩百年前的乾隆、嘉慶年間,由竹塹社頭目衛阿貴率領客籍佃農入墾, 在河谷平原種植稻作,其後陸續開發丘陵地,種植茶葉、 柑橘及伐樟製腦為業。

石光古道昔日是石岡子運送農產前往龍潭的一條重要古道,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直到幾十年前公路興建後, 古道才逐漸沒落。兩、三年前,在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努力下,獲政府專款輔助,重新整修石光古道, 並於沿途設置涼亭、觀景台及木椅,以供遊客遊憩。

整修過後的石光古道,從石光國中附近的羅家古厝出發, 上至稜線,然後循稜至面埔頂山附近的茶園為止,全長約2.2公里。若繼續前行,可繞至天主教聖母山莊, 然後下山接118縣道,再走回石光國中,則全長約5公里。

從北二高下關西交流道後,往右轉接118縣道往新埔方向,大約兩、三公里,就可抵達石岡子。 石光國中位於118縣道與竹21鄉道交會口附近的巷內註1。 我從巷口走進去,遇左右叉路,右往「乾元宮」,左往石光國中。取右行,先前往乾元宮參觀。巷內有一間頗別致的二層樓紅磚古厝。

乾元宮是當地主要的廟宇,主祀三官大帝,三官就是指堯(天官)、舜(地官)、禹(水官)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 民間尊稱為「三界爺」。乾元宮背山面水,前俯鳳山溪,後倚老虎山。老虎山就因當地丘陵的地勢山形宛如臥虎, 所以得名。石光古道行經老虎山,因此又稱為「老虎山古道」。

圖:羅家古厝豫章堂

乾元宮旁有一橫向小路可通往石光國中。

沿著石光國中校門口旁的產業道路上行,約兩、三分鐘,來到「石光一號橋」,這裡有石光古道的標誌。

過橋之後,便是羅家三合院古厝「豫章堂」。我在橋頭遇到羅家的兩隻小狗在此玩耍,接著就看見在院外忙碌的羅先生了。

我趨前向羅先生打招呼,他微笑點頭致意, 並好奇地問我,怎知他姓羅呢?我答說,網路上有山友介紹這條古道及羅家古厝。他聽了頗驚喜, 於是彼此聊了一會兒。羅先生是學藝術的,退休後回到老家,養狗自娛。羅先生熱情邀我進屋,要請我喝杯咖啡。 我婉謝其好意,還沒開始走古道,自不宜停留太久。道別之後,我便踏上了石光古道。

進入石光古道,彷彿走進時光隧道。離開羅宅不遠處,隨即出現大小石塊砌鋪而成的古樸卵石路,一路綿延而上, 幽幽石頭路,穿梭山林間。途中,路旁出現木椅,木椅有編號。這條古道沿途共設10張長板木椅。所以看木椅編號, 就可大略得知行進的距離。古道蜿蜒盤繞而上,約六、七分鐘,抵達稜線之後,路徑變為平緩。不久,抵達第一座涼亭, 在此稍休息。涼亭附近另有一條小徑可繞回乾元宮。

圖:石光古道古樸的卵石路

繼續前行,古道循稜前進,或上坡,或下坡,起伏不大,仍是以卵石路為主。

古道寬約一公尺,路基紮實, 昔日必然是一條重要的運輸道路,才會如此費心的鋪設石塊。

石光古道的石頭路長達一公里,規模遠甚於我 曾走過的新埔三段崎古道燒炭窩古道。 若用擬人化來形容,遇見石光古道,「燒炭窩」會自嘆不如,「三段崎」會驚奇不已。我踩在石光古道上,則是既驚奇又讚嘆。

前行20分鐘,抵達石頭路盡頭,接水泥產業道路。這附近山坡遍植柑橘,結滿黃澄澄的果實。此地視野遼闊, 設置了一座展望台,登高可眺望鳳山溪流經的石岡子谷地。

由此而去,已是產業道路,路兩側頗多相思樹,樹高可遮陽,而冬風吹,樹婆娑,耳畔樹海濤聲不絕。走在其中, 頗覺適意。續行約十二、三分鐘,路旁出現指標,右側有小徑可通往面埔頂山。轉往面埔頂山,小徑幽然,旁有竹林, 約3分鐘,抵達面埔頂山基石。面埔頂山,標高295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四十號。過基石, 有小徑可通下山,但路徑不清, 似少人走。

由面埔頂山原路折返古道,這時才注意到小徑路口草叢處,有一座古墓。墓碑字跡清晰可辨,墓碑年代為「道光壬辰年」。 道光壬辰年(道光12年),是西元1832年,距今已超過170年,大約是石岡子拓墾的早期階段。古墓的存在,間接證明了這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

再往前走,有左叉路往東平里(東大坑)。繼續直行,約兩、三分鐘,即抵達石光古道終點的茶園涼亭。古道至此, 產業道路一分為二,取左行,可往東大坑及龍潭,為昔日的古道舊路;取右行,則下坡路至天主教聖母山莊,再下山至118縣道,繞回石光國中。

圖:路德聖母山莊「大山洞」朝聖集會場

我在茶園涼亭用餐及休息,欣賞附近茶園風光。然後前往聖母山莊。

聖母山莊是紀念路德聖母顯靈而設立的。露德位於法國南部,西元1858年,當地一位少女伯爾納德上山拾柴,在渡溪時,遇見聖母瑪利亞顯靈, 由岩洞內走出來。

後來聖母共顯靈十八次,告訴伯爾納德許多訓示。因此世界各地陸續建立天主教露德聖母堂。

路德聖母教堂建於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已近半個世紀,教堂建築灰樸素雅。此外,聖母山莊也建造了一座仿法國露德山洞的朝聖集會場, 講堂採山洞造形,山洞壁又鑿出一岩洞,安置聖母像,仿法國路德岩洞聖母顯靈的情景;山洞角落則設有一間告解室。

聖母山莊教堂前有一條小路,可繞經附近土埆屋民宅的後方,然後接石階路下山,約七、八分鐘,可抵達118縣道20K附近的中油加油站。 我未細讀資料,在聖母山莊時,未注意到這條小路,於是走產業道路下山。這麼一來,就繞遠路, 花了二十四、五分鐘才抵達118縣道,出口也在加油站附近。雖然繞遠路,但途中遇到一座古樸的土地公廟「龍元宮」, 讓人覺得並不枉費這趟遠路。

圖:范家古厝「餘慶堂」

從中油加油站走回石光國中,大約1.5公里,路程約20分鐘。我續轉往探訪附近著名的范家古厝。

從7-11超商對面的竹21鄉道前行, 往上坪林地區。約一公里多,至天主堂叉路口,左轉竹16鄉道,約前行一百公尺,即可看見左側下坡不遠處的范家古厝「餘慶堂」。

范家古厝是當地大戶人家,其祖先范昌睦於乾隆7年(1742年)時從大陸廣東惠州府來台,成為竹塹社墾首衛阿貴的佃戶。 至范昌睦的長子范紹權時,隨衛阿貴至關西(舊稱咸菜甕)拓墾,才奠定家業。 乾隆57年(1792年),第三代的范汝舟取得上坪林地區的墾業, 此後范家逐漸擴大拓墾範圍,並經營製造樟腦事業,數十年間,家業日興。 道光30年(1850年)范家買下竹塹業戶吳金吉在石岡子坪林地區的全部墾業,並興建范紹權派下的祖堂「餘慶堂」。

餘慶堂歷經150年歲月,經多次修繕,左右多護龍的格局已變化,而中間堂廳則維持典雅的古貌,雙燕尾的屋脊造形, 顯示范家尊榮的地位。這棟老房子,可說是石岡子拓墾史的最佳見證。

旅遊日期:2006.12.22


註1:118縣道與竹21鄉道交會口有一家7-11便利超商。附近路旁都可停車。 由7-11便利超商再往前走十幾公尺,右轉「石岡子306號」民宅旁的巷子,巷口有「乾元宮」的拱形鐵牌樓。


[行旅照片]

118縣道與竹21交會口的7-11超商。
乾元宮附近巷內的二層樓紅磚古厝。
乾元宮。
石光國中校門。從右側巷道進入石光古道。
石光一號橋前的古道標誌。
羅家古厝「豫章堂」。
石光古道-古樸的卵石路(1)
石光古道-古樸的卵石路(2)
稜線上的涼亭。
古道循稜前進,平緩易行。
途中眺望鳳山溪河谷平原。
齊整的卵石步道。
觀景台。
觀景台上眺望石岡子地區。
過觀景台,變為產業道路。
面埔頂山基石,位於古道右叉小徑,約3分鐘路程。
古道終點,右往聖母山,左往大東坑(通往龍潭)。
涼亭附近的茶園。
取右行,沿著水泥產業道路,通往聖母山莊。
天主教路德聖母山莊。
造形特殊的「大山洞」佈道集會場。
聖母山莊前有石階路通往118縣道。
我繞遠路,走產業道路下山。
中途遇到一座古樸的土地公廟(龍元宮)。
下山抵達118縣道。
從118縣道眺望石光古道所經過的老虎山。
范家古厝,位於竹16公路上,距離118縣道約1公里多。
范家古厝「餘慶堂」。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