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13)

鳴鳳古道.南隘勇古道.八達嶺古道.綠色古道.延平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鳴鳳古道

鳴鳳古道,又名「鳴鳳山古道」,位於苗栗獅潭鄉與頭屋鄉交界的鳴鳳山,早期為賽夏族人狩獵的山徑。

光緒年間,黃南球率領粵籍族人進入獅潭拓墾,賽夏族人被迫遷徙至偏遠的山區,從此獅潭發展為一個以漢人為主的聚落。

鳴鳳古道成為獅潭鄉居民通往 頭屋鄉買賣農產品及日用品的道路。現存的鳴鳳古道由獅潭鄉義民廟至頭屋鄉鳴鳳村的「雲洞宮」, 全長約三公里。

鳴鳳山昔日為「漢番」接壤之地,漢人進入此區拓墾時,沿山設隘,以防止原住民的反擊, 因此在這片山區裡形成多條隘勇路。昔日的古道,已逐漸荒廢,後來在鄉民重新整理及維護下,分別命名為「南隘勇古道」、「八達嶺古道」、「錫隘古道」、「綠色古道」、「延平古道」 等,今已成為健行踏青的古道路線。獅潭地區有不少地名,如錫隘、大銃櫃、打鍋片、屯營仔等, 反映出當年此地不平靜的拓墾歲月。

這麼多條古道遍佈於鳴鳳山區,想要一次走遍每一條古道並非易事,如何規劃行程?頗費思量。 我的行程計劃以不走得太累為原則,同時又希望能兼顧各條古道的菁華。今天的行程約三小時,路程適中,不疾不徐,領略了鳴鳳山區內幾條古道的風采,是一趟滿意的古道之行。

圖:新鳳橋

我從獅潭的義民廟開始今天的古道之旅。

民廟前有鳴鳳古道的指標,循著指標,通過「新鳳橋」,前往古道登山口。

新鳳吊橋修造於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是由鄉民集資捐獻興建的, 橋頭並豎立了一塊捐獻紀念碑。由此可見,三十幾年前,鄉民仍倚重這條古道進出。

過新鳳橋,沿著獅潭川支流岸旁的水泥產業道路前行,溪對岸有一福德祠,紅磚廟身,廟旁的金亭則是由樸拙的石塊堆砌而成, 古樸有緻。繼續沿著產業馬路上行,經過農家,不久,就看見古道的登山口。 登山口有「鳴鳳古道」的勒石及登山地圖解說牌。木牌上還貼著幾張攝於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的古道照片,可看見農民挑著重擔踩著石階行走於古道情景。

自登山口而上,不久,過小橋,古道沿著小溪岸前進,附近有農家及柑園,約前行十幾分鐘,過木橋, 進入森林裡,古道進入菁華段,出現古樸的舊石階,沿溪岸緩緩而上,又經過兩座木橋之後,抵達「情人谷」。

情人谷,溪岸巨石錯落,僅有淺澗溪水。這美麗的名字背後,卻有嚴肅的歷史背景。 這裡曾是當年賽夏族人放置獵首頭顱的地方。賽夏族人面對漢人優勢的拓墾武力,不得不被迫遠離家園。如今此地但見綠樹流水, 已不見昔日硝煙彈雨的氣氛。

圖:南隘勇古道

情人谷有左右岔路,左為「延平古道」,右為「鳴鳳古道」。

我取右行,越過小溪,迎面而來是筆直的上坡石階路。

砂岩石階相當齊整,頗有古意,不遠的山腰上新搭建一座木亭,以供遊客爬至此地時可稍休憩。

接著,仍是長長的石階路,但坡度緩,慢步前行,並不會覺得太辛苦。

走石階路約25分鐘,抵達百年相思樹,之後,才轉為平緩的泥土路。再前行約5分鐘,便抵達「南隘勇古道」的岔路口, 前方不遠處就是古道終點的「關公亭」了。從義民廟至關公亭約70分鐘。我先前往關公亭休息。

關公亭旁豎立一塊石碑寫著「古道口」,這裡有鳴鳳古道的解說牌。由關公亭循石階往下走, 即可抵達「雲洞宮」及鳴鳳國小。我沒有繼續往下走,而是轉往「南隘勇古道」。

南隘勇古道是昔日漢人在山上稜線沿線設置隘寮,以防範賽夏族人的襲擊,隘勇線沿山設置,綿延如萬里長城, 所以取名為「長城步道」;後來村民認為應還原歷史真貌,所以又改名為「南隘勇古道」,以符合古道的原始意義。

進入南隘勇古道,先是一段拉繩而上的小陡坡,接著便轉為平緩的稜線路,路況極佳,一路緩緩下坡, 抵達一鞍部岔路,才又變為緩緩上坡。不久,出現樟樹林,地名為「樟樹坪」。樟樹可提煉樟腦, 台灣的樟腦產量曾佔全世界百分之七十以上,是一項重要經濟作物,因此漢人不斷侵入原住民的生息山區伐樟煉腦, 造成了嚴重的「漢番」衝突。如今僅剩少數的樟樹佇立於此地,供旅人憑弔往事。

圖:八達嶺古道

過樟樹坪,出現左岔路,為「綠色古道」(綠色步道),我仍取直行。

續前行約四、五分鐘,抵達「臨雲台」岔路口。

「南隘勇古道」往右岔路轉往北行。我取左岔路,向南行,接「八達嶺古道」。從關公亭至臨雲亭, 路程約20分鐘而已。

八達嶺古道的命名,亦取自於萬里長城的「八達嶺」,如今解說牌上又立一小解說牌,正名為「龍骨古道」, 另有人在牌上塗鴉為「龍美古道」(批註:龍形很美)。一個解說牌卻出現三個古道名稱,著實令人眼花撩亂。

八達嶺古道起伏較大,上上下下兩座小山頭,坡度陡,所以有設繩索輔助。一路走來,爬上爬下,很有爬山的感覺。 這條古道本是為軍事目的而開闢的,所以不像一般古道那麼平緩好走。沿途所經過的兩座山崗,一名為「烏龍崠」, 是因為早期鳴鳳村民涂運土先生曾在這附近種植烏龍茶,因而得名。另一座山崗名為「坐嬲崠」, 「坐嬲」(國語音ㄋ|ㄠˇ;客家話音ㄌ|ㄠˋ)是客家話,指「坐著休息閒談」的意思。山崗上有大小不一石頭, 正可坐著休息聊天,昔日的隘勇應也曾在此「坐嬲」。臨雲台至坐嬲崠,路程大約20分鐘。雖有上下起伏, 但路程不長,所以走來不會覺得太疲累。

抵達坐嬲崠,又出現左岔路,可接「綠色古道」,然後再接「延平古道」,繞回「鳴鳳古道」的情人谷。 八達嶺古道繼續直行則可接「錫隘古道」。到了這裡,猶豫了一會兒,決定改走左岔路。 這樣的走法較為順路,可繞回鳴鳳古道,循原路下山。若取直行,一則錫隘古道的路況與八達嶺古道類似, 都是起伏較大的山路,較無新鮮感;而且錫隘古道的終點接馬路, 得頂著太陽走1.5公里的馬路回到義民廟,所以不如走「綠色古道」及「延平古道」較為舒適。

圖:延平古道

綠色古道如同其名,是一條腰繞的綠色小徑。

只走一小段,便來到延平古道的岔路口,取右行,接延平古道。

延平古道不知命名由來為何?這條古道更少人走,但在我眼裡,延平古道卻是今天走過幾條古道中最迷人的一條。

鳴鳳古道是主要運輸道路,路況最佳,但沿途多已鋪上石階路;南隘勇、八達嶺古道則走於稜線上,林相較單調; 延平古道介於兩者之間,走於山腰,行經原始的森林,林相豐富,植物茂密,而又以傳統的泥土路為主。 古道末段順著小溪谷緩緩下山,小溪淺池裡亦可看見魚兒的蹤跡。

途中,遇到有一間廢棄的古厝,地圖上標示為「黃厝」,又令人想起開發獅潭的黃南球。黃南球發跡於苗栗三灣, 後來組墾號「廣泰成墾號」向南拓墾,進入獅潭、大湖、卓蘭,可說是開發苗栗山區極為重要的人物。 「廣泰成墾號」的規模僅次於北埔的金廣福墾號,亦是當年著名的墾號。

黃南球亦曾率領隘勇北上參與清法戰爭,與官兵協同作戰,抵禦法軍的入侵。連橫所著的《台灣通史》將黃南球列入《貨殖列傳》, 是清代拓墾晚期白手起家致富的資本家。今天的獅潭義民廟內祀奉著黃南球的牌位,廟旁並立有黃南球的塑像,以紀念他開拓獅潭的功績。 當然,對賽夏族人而言,感受自然不同。獅潭的開拓史,有兩種不同的版本, 一是漢人蓽路藍縷的故事,一是賽夏悲歌。

延平古道從「坐嬲崠」走回到鳴鳳古道的「情人谷」,大約30分鐘左右。再循原路回到義民廟。這樣繞一大圈, 連休息時間,大約三小時左右。沿途除了鳴鳳古道還遇見遊客之外,走在南隘勇古道、八達嶺古道、綠色古道、 延平古道路上都未遇見任何遊客,只有偶爾的鳥鳴蟲聲,及山風搖樹所發出的颯颯聲相伴而已。 就這樣一個人安靜的遊蕩在這片山林的古道上,既有踏青健行的喜悅,也有歷史滄桑的感懷。

旅記日期:2006.09.25 (寫於2006.10.09)


[路程時間記錄]
獅潭義民廟---30分鐘---情人谷---40分鐘---關公亭---20分鐘---臨雲亭---20分鐘---坐嬲崠---40分鐘--- 情人谷---20分鐘---義民廟,全程約3小時 (沿途各岔路口指標清楚)

[交通資訊]
鳴鳳古道有兩個入口:
獅潭鄉義民廟:約位於台三線114K。可由國道一號頭份交流道接縣道124至珊珠湖再轉台3線南 下即可抵達;或由國道一號苗栗公館交流道接台6線再轉台3線北上。
頭屋鄉雲洞宮:約從台三線113K附近,轉苗22鄉道至鳴鳳山遊樂區的雲洞宮。

[後記]

9月25日這一天的行程,我一共走訪了竹苗地區三個景點,分別是「鳴鳳山 古道群」、「蓬萊溪自然生態園區」、「北埔古蹟園區」。 一天行程之中,有山、有水、有古蹟;我先爬山、再玩水,然後看古蹟(旅記則先寫北埔古蹟、次寫蓬萊溪,最後寫鳴鳳古道)。 我的旅行路線如下:(請參考行旅地圖)

從頭份交流道下,接124縣道,至珊珠湖轉台三線南下,經過三灣, 抵達獅潭(遊鳴鳳古道);然後由獅潭走124甲縣道,經過八卦力, 至蓬萊(遊蓬萊溪觀魚步道); 然後走124甲北上至龍門口,轉竹41鄉道至峨眉,再接台三線,然後至北埔 (遊北埔古蹟);然後走台三線 至竹東,從竹林交流道上北二高回台北。


[行旅照片]

獅潭鄉義民廟。
獅潭川。
「新鳳橋」跨越獅潭川。
「新鳳橋」樂捐修橋紀念碑(民國57年-1968年)。
溪畔福德祠。
古樸的石砌金亭。
鳴鳳古道登山口。
鳴鳳古道登山地圖。
解說牌上的古道舊照片(民國61年,陳雲錦攝)
古道沿著小溪岸緩緩上行。
古樸的舊石階。
古道木橋。沿途路況佳。
情人谷。越溪後俯瞰情人谷。
古道途中的涼亭。
一路都是古樸的石階上坡路。
抵達「南隘勇古道」岔路口。
「關公亭」。鳴鳳古道位於頭屋鄉的入口。
「關公亭」旁有一「古道口」石碑。
「南隘勇古道」位於鳴鳳山稜線。
「南隘勇古道」途中的樟樹坪。
「八達嶺古道」,沿途多起伏的岡嶺。
「八達嶺古道」,沿途有繩索輔助上下。
綠色古道。
延平古道。
廢棄的古厝(黃厝)。
古道小徑上的古樸石階。
延平古道,景色最原始。
延平古道接回鳴鳳古道,循原路返回義民廟。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