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410)

[新竹北埔].金广福公馆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北埔小镇(慈天宫)

“台一线”和“台三线”是纵贯台湾南北的主要省级公路。台一线,俗称“纵贯线”,历史最为悠久, 可说是台湾第一条古道,联系着台湾西部各主要都市城镇;台三线则是深入内山,纵合山区的各 个乡镇。

台三线因为行经山区,沿途有较多纯朴的小镇与山林美景。今年以来,我的行旅足迹渐及桃 竹地区,所走过的景点大多集中于台三线沿线的乡镇。

台三线从台北出发,经过板桥、土城、三峡、大溪、龙潭、关西、横山、竹东、北埔、峨眉、三湾、狮潭、 大湖、卓兰、东势、丰原,然后再往南行。

若将上述的乡镇连成一条直线,就会发现台三线几乎等同于清朝时代的“汉番分界线”。 汉人在台湾的拓垦,始于沿海平原,然后逐渐向山区拓垦,由于逐渐侵入“番地”, 因此引起原住民的反抗,造成严重的“汉番”冲突。汉人拓垦的垦号(公司),不得 不设岗哨,置屯丁,以防范原住民的袭击。汉人向山区的拓垦,可说是一种武装屯垦。 台三线所经过的乡镇,有不少地名(例如十寮、八寮、锡隘等),都反映出这种武装屯垦的特色。

图:金广福公馆

这些乡镇中,最吸引我的是桃园大溪,再来就是新竹北埔了。大溪,旧称“大嵙崁”,刘铭传主政时期,全台抚垦总局 就设置于大嵙崁。大嵙崁是全台“开山抚番”的总指挥部,由帮办抚垦大臣林维源统筹全局。北埔,则是著名的“金广 福垦号”总部的所在地。“金广福垦号”的历史更为悠久。

道光十四年(1834年),淡水同知李嗣邺谕示姜秀銮及周邦正等人,向闽、粤两籍富绅募款,组成“金广福垦号” ,以开拓竹堑东南山区的土地。“金广福”的名称,“金”是指合伙或吉利之意,“广”是指广东,“福”是 指福建。

“金广福垦号”成立后,闽籍垦户首周邦正驻于竹堑城内,掌管戳记,主管衙门及会计相关的事务;粤籍垦户首 姜秀銮则进驻垦区,担任守隘防番和实际开垦的任务。当时,姜秀銮率领闽粤两籍佃农数百人,从树杞林(竹东) 前进北埔,在北埔、峨眉、宝山等地新设36处隘寮,形成一个大防御线,称为“大隘”。

36处隘寮的办公室及指挥中心设于北埔,这里也是招收垦佃及征收隘租的行政中心,而被称为“金广福公馆”。 “金广福公馆”现为国家一级古迹,也是桃竹苗地区唯一的一级古迹,显示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图:姜阿新故宅

“金广福公馆”位于北埔老街中正路1号,附近还有不少古迹。除金广福公馆之外,“天水堂”是当年 粤籍垦户首姜秀銮的宅第,为一单进多护龙的三合院大宅。现与“金广福公馆”并列为国家一级古迹。 姜家后来又于金广福公馆北侧另建“天水堂”二房,也是一栋古色典雅的三合院大宅。

“天水堂”前的庙前街上,“姜阿新故宅”为县定古迹,为一欧式巴洛克的现代建筑。姜阿新以茶商起家, 成为北埔富商,于台湾光复初期兴建这栋洋楼豪宅。目前这栋洋楼为“金广福公馆文教基金会”的办公室。 北埔街底的“慈天宫”,为国家三级古迹,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金广福”进入北埔拓垦后, 才兴建的,成为当地信仰的中心,逐渐发展成今日的规模。

此外,庙前街底的转角处,有一曾氏“忠恕堂”古宅。曾氏为北埔名门,但这栋古宅未被列为古迹,又 缺乏维护,屋瓦逐渐破败,显得十分落寞。

金广福公馆、天水堂、姜阿新古宅、慈天宫等这些古迹,除慈天宫为庙宇,可自由进入参观之外,其余都属私人 所有,未对外开放,所以游客只能在门外观看而已。

图:大隘开辟百年纪念之碑

慈天宫后方的小山丘,名为为“秀峦山”,以纪念“金广福”开垦户首姜秀銮先生,山上有一座“大隘开辟百年 纪念”石碑,建于昭和八年(1933年),已被改刻为“民国二十二年”。

秀峦山辟建“秀峦公园”,园内林荫扶疏, 建有一座三合一的纪念碑,分别为“开拓大隘”、“姜绍祖烈士”、“复中兴烈士”(北埔事件)纪念碑,以纪念北埔 当地过往的三件重要史事。

“金广福垦号”成立后,淡水同知颁给金广福铁记,负起隘防及维护地方治安的任务,成为具有准官方身分的民间机构, 并建立了一支私人的隘丁部队。金广福的武装部队曾与原住民发生大大小小十余次战斗,数年之间,在竹堑东南山区 开垦出数千甲的田地,岁入稻谷数万石。

光绪十年(1884年)清法战争期间,北埔的姜绍基还曾组织团练北上,与官军并肩作战。事后,“金广福垦号”获颁“义联枌社” 匾额,以奖励其保家卫国的义行。

清法战争后,台湾建省。光绪12年〈西元1886年〉,台湾巡抚刘铭传成立“抚垦总局”,将开山拓垦的工作收归官办, 解除金广福垦号长达半世纪的垦务任务。之后,大嵙崁抚垦局在三角涌(三峡)、咸菜瓮(关西)、北埔、南庄等地, 都设有抚垦分局。这些地区,都位于今日台三线公路所经过的乡镇。

图:金广福公馆

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清廷战败,被迫割让台湾。次年五月二十九日,日军自三貂角 登陆,展开接收台湾的军事任务。六月十四日顺利进入台北城。

接着,近卫师团数千名“混成支队” 南下,二十二日顺利攻占新竹。日军原以为接收台湾的行动会顺利进行,不料此时却遭到桃竹苗地区 客家义军的顽强抵抗,日军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才顺利推进至苗栗。

当时,北埔的姜绍祖即是客籍义军的领导者之一。姜绍祖为北埔垦首姜秀銮的曾孙,当时广散家财, 募集五百名义军参与抗日战争。姜绍祖先后在平镇、湖口、龙潭与日军战斗,最后不幸战殁于新竹, 年仅二十一岁。

在桃竹苗让日军初尝苦头的客家军,正是一支来自民间的武装力量,从这些保乡卫土的客家义军 身上,我仿佛看见了金广福垦号的身影,也看到了客家人荜路蓝缕以启山林所练就的不凡身手与 坚毅的性格。日军历经五个多月的战斗,才终于平定全岛。历史学家称这场战役为“乙未战争”, 为台湾历史上最大型的一场战争。

日军接收台湾之后,各地陆续仍有反抗行动,一直到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5月,日军在凤山袭 杀林少猫之后,台湾全岛才真正完全平定。之后,时势平静数年。明治四十年(1907年), 北埔的蔡清琳率领百余名隘勇起义,将北埔支厅的日警与日籍平民共57名全数杀害,史称“北埔事件”。 “北埔事件”开启了另一个台湾人武装抗日时期的序幕。

金广福公馆给我的第一印象,其实不太像是国家一级古迹。仅就建筑外观本身而言,金广福公馆无论 就规模或美感,都远不及桃园大溪的二级古迹李腾芳古宅或其它我曾见过的 三级古迹古厝。但古迹的价值与意义,当然不仅在于建筑物体的本身,也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漫步在 金广福公馆附近的北埔老街上,红砖旧巷,老街小铺,散发着浓烈的客家怀旧气氛。而感动游客的,应不只是 客家的擂茶、板条美味而已,其中也还有土地的沧桑与历史的情感。

旅记日期:2006.09.25


[交通资讯]
[南下]
北二高(约90K)下竹东交流道,往竹东方向,右转竹林大桥,过桥后,于红绿灯左转北兴路,至终点遇竹东荣民医院 右转台三线,循台三线直行约6公里,即可抵达北埔。北埔位于台三线约 81K处。
[北上]
1.经中山高接新竹系统转北二高,再下竹东交流道,路线如上述 。 2.中山高(约110K)下头份交流道,走右侧三湾匝道,至匝道终点的红绿灯左转,至珊珠瑚后, 与台三线(约 93K)相接,再循台三线往北走至北埔。

[行旅照片]

慈天宫,背倚秀峦山(秀峦公园)。
慈天宫,建于道光26年(1846年)。
姜阿新故宅,县定古迹。
巴洛克风格的窗饰。
天水堂-姜秀銮故居。
姜家的郡号为天水郡,故取堂号为“天水”。
金广福公馆-金广福垦号的大隘总部。
金广福公馆为小格局的四合院。
天水堂二房。
天水堂二房(右三护龙)。
北埔老街的客家店铺(1)
北埔老街的客家店铺(2)
北埔老街,古意盎然的巷道(1)
北埔老街,古意盎然的巷道(2)
忠恕堂,门院深琐。
忠恕堂,落寞寂寥。
秀峦公园内的三座纪念碑。
开辟百年纪念之碑,立于昭和八年(1933年)。

[行旅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