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81)

蘇花公路.清水斷崖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蘇花公路

今天第一次走蘇花公路,前來宜蘭南澳旅行

蘇花公路對我的吸引力,不只是一條通往南澳的公路而已,也是我心儀大半輩子的一條公路, 我從童年時代就知道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

民國五十年(1961年)台灣銀行發行的新台幣壹圓紙鈔,就以清水斷崖為鈔票圖案。 清水斷崖就這麼深刻地印在我童年的腦海裡。

童年時的想像,走蘇花公路彷彿是闖鬼門關,汽車行駛於高聳的斷崖邊,稍一不小心, 就會連人帶車地翻落幾百公尺的懸崖下, 車毀人亡。

蘇花公路極狹窄,又緊臨懸崖,只能單線通車,而又常因落石而造成交通中斷, 這幾十年來給我的印象,它始終是一條恐怖公路。然而清水大斷崖卻是世界級的美景, 為台灣八景之一,現在已被劃入太魯閣國家公園。我年輕時就很嚮往一遊清水斷崖。

南澳,屬於蘇花公路的北段,距離清水斷崖大約四十公里。我來到南澳, 心情便激昂起來,於是產生了前進清水斷崖的衝動 。開車從南澳至漢本,過大濁水橋,進入了花蓮縣。開車一小時, 一路不知累。過和仁,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 忽然遠遠望見前方蘇花公路盤升於懸崖邊,穿過一座小山洞。 山洞緊依懸崖,這畫面似曾相識,原來眼前的情景正酷似於當年壹圓紙鈔上的蘇花公路圖案。 這一刻,心情感動的有些複雜。童年的憧憬在中年時相遇。

圖:蘇花公路-崇德遊憩區附近

由和仁至崇德的蘇花公路,都屬於清水斷崖的範圍。公路時而緊臨斷崖,時而穿進幽暗的隧道裡。

由蘇澳往花蓮的方向,車子行走於靠山壁的一邊,較無法欣賞到斷崖美景。進入隧道時,得特別謹慎。 蘇花公路有的舊隧道十分狹窄,隧道內燈光晦暗,拱壁未全抹水泥,時有滴水,讓人有些心惶。

至公路指標168K的「和仁遊憩區」時,停車休息。讀導覽圖, 才得知太魯閣國家公園在清水斷崖路段總共設置三處休憩區, 分別是「和仁」、「匯德」及「崇德」。這裡的導覽資料,也介紹了蘇花公路的歷史。

蘇花公路的前身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羅大春開闢的「北路」,今日稱為「蘇花古道」。 日據時代1916至1923年日本人 重修北路,陸續改稱為「大南澳路」、「沿岸理蕃道路」、「東海徒步道」等, 但當時還無法行駛汽車。直到 昭和二年(1927年)才改築為可通行汽車的公路,昭和七年(1932年)完工正式通車, 命名為「蘇花臨海道」,從蘇澳至花蓮,全長119公里。

圖:崇德海濱的礫石沙灘

得知這三處遊憩區,於是我一路南行,先至最遠的「崇德遊憩區」,然後再由遠而近地往回走。

崇德遊憩區位於176.4K處的崇德隧道。從花蓮北上,崇德隧道便是清水斷崖的入口。 這裡是欣賞斷崖美景的極佳地點。

停車場有一條步道通向海岸,約六、七分鐘,便可來到下方的礫石海灘。海灘遍佈大大小小的卵石, 為東海岸的海灘特色。這裡沙灘的卵石奇形怪狀,其中有不少是白色晶瑩的大理石, 石頭又間雜各色紋路及閃亮的石英及礦物體,令人愛不釋手。站在海岸處從低處眺望蘇花公路, 如一條細帶繞於峭壁山腰,白浪拍岸,斷崖矗起, 造物之鬼斧神工,公路之險峻絕危,令人嘆為觀止。

這時飄起細雨,我撐著傘,獨自佇立海邊,仰望清水大斷崖,耳聽來自太平洋的浪濤。

由崇德遊憩區步行往北走,不遠處就是「匯德隧道」的南口,這裡有一段廢棄的舊蘇花公路, 新的蘇花公路改走匯德隧道。匯德隧道長一公里多,是蘇花公路最長的隧道,避開了危險的斷崖舊路段。 我走進舊蘇花公路, 沿路有不少落石,抬頭望,峭壁矗聳,好像站在台北一0一大樓的底下的感覺。心裡不免感到顫慄發毛, 倘若上方有落石滾下,恐有斃命的風險,可想像昔日行車路經此地的兇險。既得提防墜崖意外, 又得擔心禍從天降。 趁腳還沒發軟之前,我趕緊撤退。

圖:舊蘇花公路及清水隧道

開車離開崇德遊憩區,穿過匯德隧道,來到位於174.2K隧道北口的「匯德遊憩區」。

這裡有一段舊蘇花公路已整修為「匯德景觀步道」,長約一公里,供遊客步行觀景。

途中有一條「匯德步道」可通向海岸,眺覽附近斷崖景觀、 大理石岩層及欣賞海水的顏色變化。但因步道部份路基被海水掏空受損,目前正在整修,並未開放。

沿著景觀步道而行,沿途有石砌的矮牆做為護欄,石材來自於匯德隧道開鑿時的廢棄土石。 景觀步道的終點處有一座木造觀景台,再過去就是危險的斷崖路, 道路已封閉。跨越欄杆向前走,前面遠處有一座清水隧道,穿過隧道, 便可接上我剛才在匯德隧道南口冒險試走的舊路段。這裡的路上也佈滿落石。 除非有厭世的想法,否則不宜闖入這條危險路段。我只走幾步路, 就連忙撤退。

站在觀景台望著舊的蘇花公路臨海道路及清水隧道,可感受到蘇花公路工程的艱辛。 清水斷崖高數百公尺,其崖壁以幾近垂直,刀削入海,底下驚濤駭浪。開路先鋒們硬闖險境,向斷崖爭地, 在絕險的斷崖與浩瀚的大洋之間,打造了這條舉世罕見的斷崖公路。 蘇花公路歷經一百三十年的經營,由最初六尺寬的人行的步道,到今日雙向通車的現代公路,以人力克服天險,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圖:蘇花公路一景

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美景令人動容。這樣一條不可思議的公路,卻是無數的工程人員奉獻寶貴生命換來的。

清水斷崖, 紀念著魂斷異鄉的日本人清水先生註1; 位於公路174公里附近的錦文隧道,則是紀念民國三十九年(1940年)在清水斷崖附近搶修工事時, 遭崩落的岩塊擊中,墜海殉職的蘇花公路第三工務段段長吳錦文先生。還有無數的無名英雄, 為了打造這條公路而付出生命。

蘇花公路116.7公里東澳附近路旁有一座「慶安堂」,神龕供奉著「開路先鋒爺」, 祀祭因興建蘇花公路而犧牲的工程人員。這座廟不知起源於何時, 但開路先鋒爺石碑上刻著的姓名中有日本人,想必歷史悠久, 說不定源自於清代,歷經日據及民國時期。廟旁新豎立一塊紀念碑, 寫著「蘇花公路開路英雄世代永生紀念園」, 附近有小草坪,有幾張石椅及欄杆。憑欄處,正面對著烏石鼻岬角的美景, 這美景長伴著這些開路先鋒們的 英靈註2

當你經過蘇花公路時,別忘了在此處停車,致上一份敬意與感念。

旅遊日期:2006.06.21


〔路程時間記錄〕
台北---50分鐘---礁溪---30分鐘---蘇澳---50分鐘---南澳---80分鐘---清水斷崖

註1:據傳「清水斷崖」的名稱是為了紀念開路時殉職的日本人清水先生(Shimizu)而命名的, 清水斷崖上的山峰被稱為「清水山」。 這項傳說尚待資料佐證,亦有可能是誤傳。根據山友樹大半棵兄表示,羅大春開北路時的奏摺已 提及大清水、小清水、大濁水等地名,所以「清水」的地名應更早於日本人清水氏。
我查《台灣文獻叢刊》,當年確實已有大濁水及大清水、小清水的地名。另《臺灣輿圖/後山總圖》亦提及: 「後山自蘇澳往卑南路程:二十里東澳、三十里大南澳、三十五里大濁水、 二十五里大清水、三十五里得其黎、十里新城、五十里岐萊花蓮港、 二十里吳全城、三十九里大巴籠、二十二里周塱社、二十二里秀孤巒水尾、三十里璞石閣、 十二里平埔莊、十二里石牌莊、四十五里卑南草寮、五十里卑南寶桑:綜計四百五十八里。...」
《維基百科》(Wikipedia)提及「清水斷崖」為紀念日本人清水先生的說法,網路資料否屬實,需文獻佐證。 若資料屬實,則清水先生的名字剛好與當地的地名相同。「清水斷崖」的名稱可能是為了紀念清水先生, 但「清水」的地名則自古有之,與清水先生並無關係。
謝謝樹兄提供這項資訊。…………..Tony補註於2006.07.01

關於清水地名,承蒙呂學麟先生補充說明如下:
昔日宜蘭人稱蘭陽溪為「濁水」,與「濁水」相鄰而水色較清者,皆稱「清水」,例如西勢大溪(今宜蘭河)、 冬山河末段的嘉禮遠河、清水地熱之清水溪等。早在清代,宜蘭人已稱大南澳的和平溪為「大濁水」,其旁小支流稱小濁水、 斷崖處之二河則稱「大清水」、「小清水」,這是漢人的命名習慣,非關日本人。....Tony補註於2017.10.10

註2:根據山友斌斌兄提供的資訊, 開路先鋒爺那塊石碑上,原本是刻著「遭難碑」三個字,為日本時代的石碑。大正五年(1916年)開東海徒步道的時候, 在現在慶安堂的地方,發生炸藥爆炸,造成工程人員死亡,所以就立了一個紀念碑,上面寫著「遭難碑」,下面是 殉職者名字。最初只刻著當時炸死的三個人,後來又有傷亡,變成六個,一直到日本時代結束為止,都是六個。 光復後「遭難碑」這種日式的稱呼被磨掉,重新改刻為「開路先鋒爺」,但石碑的人名維持不動。光復後的蘇花公路 工程繼續用這個石碑當作為傷亡紀念碑,名字向左右方向增刻,所以就變成現在的13個。 「開路先鋒爺」當地人稱「石牌公」。
謝謝斌斌提供這項資訊。…………Tony補註於2006.07.02

註3:一般海灘的堆積物如為疏鬆的沙粒(粒徑在0.5~2mm之間)就稱為 「沙灘」,若粒徑大於2mm以上的礫石則稱為「礫灘」。和仁海灘偏北的,以細沙或大礫石(小石頭)為主;要往南邊走下 去才會有很均勻大小、漂亮的礫灘。
謝謝Danto兄提供這項資訊。…………Tony補註於2006.07.17


[照片]

蘇花公路。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牌附近。
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牌。
崇德隧道北口。
崇德遊憩區眺望清水大斷崖。
崇德步道,通往海邊。
從海邊眺望清水斷崖。
礫石沙灘,北望清水斷崖。
礫石沙灘,南望花蓮方向。
大理石白蘭香皂。
舊蘇花公路(匯德隧道南口),有不少落石。
匯德景觀步道(舊蘇花公路)。
匯德景觀步道眺望清水斷崖。
匯德景觀步道,前方觀景台為步道終點。
觀景台眺望清水斷崖及舊蘇花公路清水隧道。
舊蘇花公路及清水隧道。
舊蘇花公路上落石危險,禁止遊客進入。
清水斷崖(回程沿途拍攝)。
清水斷崖(回程沿途拍攝)。
清水斷崖(回程沿途拍攝)。
清水斷崖(回程沿途拍攝)。
清水斷崖(回程沿途拍攝)。
和仁礫灘註3
慶安堂。
開路先鋒爺。
蘇澳港(1)
蘇澳港(2)
蘇花公路-童年的憧憬在中年相遇。
(註:其實鈔票上的清水斷崖照片並不是這個隧道,而是姑姑子斷崖的象鼻隧道,目前已經廢棄。...Tony補註於2006.08.04)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