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大溪中正公園 
   
 
最近幾年,我曾多次造訪大溪的中正公園。今年初,讀到山友張三兄的旅記,才得知大溪中正公園曾是日據時代大溪神社的所在地。
 
隨後上網搜尋資料,獲悉大溪鎮公所有意將中正公園規劃為「大溪歷史公園」,正積極整理公園內的大溪神社遺跡。目前已重建了神社前的參拜道及石燈籠。
今天來到石門水庫附近探訪古道,於是順道繞往大溪,去尋訪大溪神社的遺跡。
 
我喜歡大溪中正公園。這座公園建立於日據時代大正元年(1912年),歷史悠久,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公園之一。
公園的範圍雖然不大,但歷經近百年歲月,公園內頗多「阿公級」的老樹;特別是老榕樹,
巨碩的樹幹,盤錯的樹根,枝葉茂盛,綠蔭盎然,走在其間,令人歡喜。而原以為我已熟悉不過的中正公園,
沒想到竟然還隱藏著不少歷史遺跡,今天之行,充滿了「發現」的驚喜。
 
 
圖:大溪神社的舊址,成為公園裡的超然亭
   
 
進入中正公園,沿著步道走,目光向兩側搜尋,果然發現有不少樹下的石桌石椅都是當年大溪神社的遺物。
 
石頭上的模糊刻字,都還可以辨識,例如寫著「昭和七年..」、「昭和八年..」、
「奉獻..」等字,這些神社遺跡幾乎遍佈於公園內,而有的石碑已被塗改,改刻「反共抗俄」、「雪oo國」、
「中華民國..」等字跡。
 
尋訪中,我既驚喜,也驚訝,為何以前來這裡多次,卻未注意到這些神社舊石呢?看來所謂的觀察力,
並不只是眼睛視力良好與否而已。
 
公園內的「復興亭」是日據時代「忠魂碑」的遺址,基石尚在,舊址已蓋了一座中國式的圓形涼亭。
大溪神社的舊址,則已變成一座三層樓高的「超然亭」,拾階而上,可以登高眺覽大漢溪的景色。
超然亭的基石正是昔日神社正殿的礎石。超然亭的入口左右側各有一座石獅子,屬於昔日神社所有,
上頭刻有「大溪 加藤仁作」、「奉納」、「昭和七年十月」等字跡。
 
昭和七年,
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大溪神社在該年落成。兩尊石獅子的外表略有磨損,但大致保存完整,
石材則因七十幾載的風霜而泛黃變舊,外觀滄桑而古樸。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大溪鎮公所重建的參拜道及石燈籠。
   
 
大溪鎮公所在超然亭前,重新建造了一段參拜道,參道左右側各設五座石燈籠,以重現當年神社的情景。
 
新穎的石燈籠,顯然還缺乏石獅子那種歷經過歲月錘鍊所蘊釀出來的魅力,只是添增公園新景,塑造一點神社的氣氛而已。
 
我站在參拜道上,望著參拜道盡頭的超然亭,想像昔日大溪神社的景象。對此,不禁有幾許感觸。
 
民國34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撤出台灣。當時,全台各地的日本神社陸續遭到民眾的破壞及搗毀。
然而並非所有象徵日本殖民統治的建築物都遭到報復,反而大部份都被保留下來繼續使用,例如台灣總督府成了中華民國總統府,
臺北州廳變成監察院的辦公廳,台北市役所成了行政院的辦公廳,台灣總督府的總督官邸成了外交部的台北賓館。
以大溪中正公園為例,大溪神社附近的大溪公會堂成了蔣介石總統的行館,而象徵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武德殿也被保存了下來。
惟獨日本神社遭到無情的破壞。其原因或道理何在?
 
 
圖:大溪神社的遺物遍佈於公園內,成為遊客坐憩的石椅
   
 
我曾聽長輩提起,日據時代統治的末期,因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殖民政府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
鼓勵講日語、改日姓、信奉日本神祇,並禁用漢字漢語、禁止中國、台灣地方戲曲,企圖將台灣人徹底改造為日本人。
 
皇民化運動的高峰時,日本官方要求家家戶戶須購買日本「日照皇大帝」的神位放置於家中的神龕祀奉,
以強迫的方式,要求台灣人改變原有的宗教信仰,此舉激起了民眾的反感,敢怒而不敢言。直到台灣光復時(1945),
民眾便紛紛將「日照皇大帝」的神牌丟棄,重新信奉原有的中國宗教信仰。戰後,日本神社遭到大肆破壞,
可說是其來有自,應驗了古人所云:「出乎爾者,反乎爾者。」的訓戒。
 
大溪神社的遺跡遍佈於中正公園的各個角落,成了供人坐憩的石椅,這情景令人憶起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天后宮遺跡。
大正二年(1913年),日本人拆毀台北城內的天后宮,於原址興建「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天后宮折除後的柱礎、基石散落於公園內。
今天大溪神社的命運正一如當年天后宮的遭遇。可說是歷史的因果循環。這或許可稍稍安慰媽祖在天之靈。
 
九十幾年前,日本人拆毀了台北城的天后宮,此舉固然令人心情不平,然而百年之後,日本人留給了我們一座優美典雅、
可以傳世的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有失有得,可以彌補不平的心情。而我站在大溪神社的參拜道上,望著超然亭這座粗糙的水泥觀景台,
白漆斑剝,柱牆塵垢。比較今昔,一時之間,心情卻也有微微地悵然。
 
旅遊日期:2006.04.21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旅行照片]
 
大溪中正公園的老榕樹(1) 大溪中正公園的老榕樹(2)
 神社的柱石,成為公園內供人休憩的坐椅。
 刻字內容:「大溪郡小公學校職員兒童一同」。
 公園內隨處可見神社遺跡。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刻字內容:「昭和八年春月立」。
 復興亭,昔日的忠魂碑遺址。
 忠魂碑的基石。
 超然亭,昔日的大溪神社。仍保存基石及石獅子。
 石獅子,歷史將近百年。
 這對石獅子是由當時大溪郡的加藤仁作所奉獻的。
 石獅子面向神社的參拜道,守護著神社。
 大溪鎮公所重建的參拜道及石燈籠。
 超然亭一景。
 大溪神社附近的池塘,形狀像台灣。
 中正公園的噴水池。
 公會堂,後來成為蔣介石總統的行館之一。
 公會堂,建於大正10年(1921年)。
 武德殿,位於公會堂附近。
 武德殿內景。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大溪中正公園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