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44)

石碇.圳沽古道.磨石坑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圳沽古道登山口

圳沽古道位於台北縣石碇鄉彭山村。彭山,舊稱「崩山」,圳沽則是當地的地名。

圳沽古道原是當地灌溉耕地的小路;晚清時期,茶葉是北台灣重要的經濟作物,石碇山區以種茶為主,這條鄉 間小徑,也成為一條產業運輸道路。

當地農民透過這條道路將茶葉運往石碇街上,然後透過景美溪航楫之利,運往深坑, 再經由「茶路」,翻越觀山嶺,經六張犁、古亭,運往艋舺。

彭山村與坪林鄉接壤,這條古道也是兩地之間的聯絡道路,根據當地文史工作室的考證,圳沽古道為淡蘭古道的 支線之一。如今,公路已取代古道,圳沽古道僅存一小段,而山坡茶園風光,則依舊如昔。

從台北出發,走北宜高速公路,下石碇交流道,接106縣道,再接106乙縣道,前往石碇。穿過石碇市區後, 繼續往坪林前進。過豐田二號橋後,不久,106乙公路穿越北宜高速公路下方的涵洞隧道;過隧道前,右側有 一條「彭山路」叉路,路口有「橫翠微」蝴蝶生態園區的招牌。右轉彭山路。

沿著產業道路前進,不久,在上坡轉彎處,看見了圳沽古道的登山口,醒目的標誌寫著「淡蘭古道支線. 圳沽古道」。登山口有一座「崩山路老大公廟」,是一座有應公廟。「老大公」就是俗稱的「好兄弟」。 老大公廟重修於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看起來很新穎,古道的石階也鋪上了水泥,了無古意。

圖:「橫翠微」園區的石雕作品:「阿憨」

拾階而上,約十分鐘,來到了「橫翠微」蝴蝶生態園區。路過園區時,看到園外圍牆上掛著一些蝴蝶的照片。

駐足觀看時,剛好「橫翠微」的主人王媽媽走了過來,停下來熱心為我們介紹圍籬附近的植物。

她說,這些特殊的食草,都是準備給蝴蝶的幼蟲食用。王媽媽因為對蝴蝶有特別的興趣,所以從台北搬來這裡,買下這間紅磚古厝,取名為「橫翠微」, 經營成一座蝴蝶生態園區,並且兼營民宿。

「橫翠微」生態園區就在圳沽古道的路旁,彼此可以相得益彰。我向王媽媽提到,這一段圳沽古道鋪上了水泥實在可惜,減損了古道的氣氛。她說她也曾向村長反映,希望能將古道恢復舊貌,但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 她希望遊客多多反應,意見才會被重視。她說,古道舊石階就在水泥下面,縱使有的舊石階已毀損, 但可以在當地找到類似的石材,其實恢復原貌並不困難。

我注意到園區的空曠處,擺設著一些石雕作品。王媽媽又打開話匣子說,那是七十歲石雕藝術家游信次先生的作品,是新設置的,還來不及製作解說牌。她說「橫翠微」會成立石雕公園,也是一段因緣。

石雕藝術家游信次是五十二歲才進入這個領域,雖然沒有受過正式的學院訓練,卻以本身豐富的人生歷練, 一敲一鑿地創作出具有鄉土生命力的石雕作品,因而受到矚目。游先生原定居花蓮。後來,有廠商力邀游先生至台北, 希望成立一座游信次石雕公園。不料,中間發生波折,計劃中綴,結果導致游先生的石雕作品流落於石碇街頭,無處可安置;游先生的生活亦受到波及。王媽媽得知後,於是邀請游先生至「橫翠微」成立石雕公園。

王媽媽向我們介紹現場的幾件石雕作品,其中之一的「寶島姑娘」,重達六噸,曾在台北 「華山藝文特區果」展出過。王媽媽說,曾有日本人出高價要蒐購這件作品,但游先生不肯賣 。游先生強調說,「寶島姑娘」怎能賣到日本去呢?正因為這種藝術家真率脾氣,游先生一向不肯輕易 出售作品,致使生活經常處於造次顛沛。園區的另一件作品「阿憨」,雕琢可愛討喜。游先生認為,台灣各地都有 這樣的憨人,這正是台灣可愛之處。游先生執著於創作,窮而不懈,樂在其中,這也是一種「阿憨」精神。

圖:古道穿越山坡茶園

告別「橫翠微」,繼續前行,沿著山坡茶園的石階向上走。這一段路,終於出現古樸的石階。

約走五、六分鐘,古道被產業道路橫切而過,橫過馬路,古道行走於茶園間,前方的山坡有大片茶園。

茶園之間,又有產業道路橫過。爬向茶園山坡的最高處,從一墳墓旁繞進入竹林 裡。鑽出來後,古道又接產業道路。不到十分鐘的路程,古道被產業道路橫切三次。

沿著柏油道路往上走,來到一處轉彎叉路處,在一棵盛開的山櫻花旁,又出現古道石階路。 附近的電線標編號為「彭山幹4.B8525AB88」。石階路口卻無任何標誌或登山條。事實上, 整條圳沽古道就只有登山口豎立一塊醒目的標誌而已,彷彿目的只是要導引遊客至「橫翠微」而 已。若遊客再繼續往上走,就得自求多福了。

從這裡繼續向上走,已是圳沽古道最後一小段了。沿途有古樸的石階,約六、七分鐘,經過一墓園之後, 古道就接上了106乙縣道,大約在公路14公里指標附近。古道至此,路徑就消逝無蹤了。寬闊的106乙縣道 則是繼續通往坪林。從老大公廟登山口至這裡,路程約半個多小時。沿途並無特別的古道遺址,以茶山風 光為主。「橫翠微」的蝴蝶季節則尚未到來,螢火蟲也須等到四月下旬才會登場。

圖:磨石坑古道

抵達106乙公路,繼續前往彭山村的另一條「磨石坑古道」。

磨石坑,是因當地出產磨刀石而得名。從106乙縣道沿著公路上行,約十分鐘,左轉「北農碇14」產業道路。 道路通往磨石坑,中途順道登了磨石坑山。

磨石坑山,海拔525公尺,山頂位於樹林間,展望平平。山頂 有一顆日據時代總督府土地調查局的圖根點基石,約百年歷史。山路不遠,約二十幾分鐘,便可 登頂來回。

沿著「北農碇14」前行,不到一公里,在「北農碇14」與「北農碇11」產業道路交會處前的民宅附近, 路旁有大片菜園,電線桿的編號為「石坪幹54=枝20.分27」,這裡便是「磨石坑古道」的入口。我們 經歷一段小曲折,才順利找到這個古道入口。

山徑經過菜園往下走,不久就來到磨石坑溪的溪岸邊。接著,古道沿溪行,路徑變為寬闊平坦,淙淙溪聲悅耳。 這段路是磨石坑古道最精華的路段,幽雅之處,勝過圳沽古道。約四、五分鐘後,遇見一座 石板古橋,由四塊長條石板所組成。接著,古道變為水泥產業道路,繼續沿著溪岸而行。約七、八分鐘, 經過一戶新蓋的民宅,黃色漆牆上的臨時門牌寫著「磨石坑30之2號」。

民宅前靠近溪水的一側有菜園,菜園入口有舊古階。往下走,向右穿過竹林,便出現古道路徑。不久, 又遇見另一座石板古橋,由三塊石板所組成。橋旁側的石砌橋基相當古樸。繼續前行,路旁竟出現 一間大豪宅,庭園內栽種了兩棵巨大的茄苳樹。過豪宅之後,古道已鋪上水泥,路旁有舊駁坎 及殘存的舊階路基。約五、六分鐘之後,抵達了古道終點,接106乙縣道。古道出口就位於106乙縣道 與華梵路的交會口,華梵路通往附近的華梵大學。路口有一涼亭及有應公廟。這段古道路程約40分鐘。

圖:走泥土產業道路返回圳沽古道登山口

在涼亭用餐休息後,沿著106乙縣道往上走往圳沽古道的方向。公路13公里附近的右叉路下方有一間百年石頭厝。

於是來到石頭厝前,向一位老伯伯問路,才得知這一段的古道已經堙滅。

這時大家卻不聽老人言,決定硬闖尋路,費了一番波折,才勉強接上往圳沽古道的產業道路。事後回想, 其實不必如此,可以直接沿著106乙縣道往上走,至磨石坑17之1號附近,再右轉柏油產業道路即可。

沿著產業道路前行,遇叉路,取右行,變走下坡路。不久,柏油路變為泥土路,走至泥土路盡頭, 小徑陡下,通往下方的一間民宅。民宅門牌為「崩山21之1號」。從民宅往下走,又變為寬闊的泥土路, 大約七、八分鐘,出口處便是圳沽古道的登山口老大公廟。曲曲折折的繞一大圈,剛剛好回到了原點。

今天連走圳沽、磨石坑古道,兩條古道都已被公路或產業道路切割得斷斷續續,古道有時是古路,有時是水泥路; 有時像古道,有時像尋常步道,有時只是馬路而已;若從我家附近的南港山任意選一條自然步道來走,都會比今天走的古道舒適多了,何苦這麼老遠跑來石碇尋覓支離寸斷的古道呢?是不是也有一點「阿憨」呢?

旅遊日期:2006.02.12  


[路程時間]

崩山路老大公廟(圳沽古道登山口)…10分鐘…橫翠微…25分鐘…106乙縣道…10分鐘…「北農碇14」路口…50分鐘(含登磨石坑山) …磨石坑古道入口…40分鐘…106乙縣道與華梵路口…40分鐘…崩山路老大公廟(圳沽古道登山口)

[照片]

圳沽古道登山口與崩山路老大公廟。
古道的石階已鋪上水泥。
石雕作品:「寶島姑娘」。
石雕作品:「阿憨」。
繼續前行,古道沿著茶園旁的石階而上。
出現舊石階,這一段山路較有古道的感覺。
古道橫切過產業道路,繼續直行,穿越茶園。
古道爬往山坡茶園的高處,進入竹林。
山坡茶園全景。
接產業道路,來到一轉彎處,又出現古道石階路。
古樸的舊石階路。
圳沽古道出口,接106乙縣道。
古道出口約在106乙縣道14公里里程附近。
從106乙縣道左轉「北農碇14」產業道路。
順爬磨石坑山。總督府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
「北農碇」14與11交會處。磨石坑古道在附近。
磨石坑古道沿溪行,寬闊平坦,有淙淙水聲。
石板古橋(四板橋)。
古道接水泥產業道路。
「磨石坑30之2號」民宅附近,左下,穿越菜園。
古樸的石階路。
石板古橋(三板橋)。
經過一間豪宅,庭園種了兩棵大茄苳樹。
磨石坑古道出口,106乙縣道與華梵路交會處。
走回圳沽古道。尋尋覓覓,找不到路。
終於接上產業道路。
泥土產業道路的終點,就回到了圳沽古道的登山口。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