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35)

大溪.十一指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十一指古道

最近新得知一條桃園縣大溪鎮的古道,叫做「十一指古道」,是一條迷你型古道,大約十分鐘就可以走完了。

若是遠道專程而來走這條古道,未免小題大作,但若能將附近的農村、埤塘、古厝及其它古道涵蓋於足跡範圍, 則十一指古道亦有可道之處。

十一指古道連接頭寮城(位於台七線)與埔尾(位於台四線)兩地之間。頭寮城附近有著名的頭寮大埤及水中土地公廟, 也是前往「大艽芎古道」必經之處;埔尾附近則有埤塘、古厝等農村田園景緻。

這兩個地方分屬台地的上下層,而以古道山路相連接,山路並不長,而頭寮城、 埔尾兩地的鄉間都有平坦的鄉間小路,適宜騎單車,且多埤塘,有鳥類聚集,亦是一條適合親子踏青賞鳥的路線。

十一指古道可由上方的頭寮城往下走或由下方的埔尾往上走註1。上個月我才剛走過大艽芎古道, 對頭寮城一帶較熟悉,因此選擇從頭寮城由上往下走。

從大溪走台七線,過頭寮賓館後,在中油加油站前(有「大艽芎古道」標誌),右轉竹篙厝產業道路, 然後一路直行至頭寮城。十一指古道就在頭寮城「依托邦」大廈社區對面的鄉間小路。竹篙厝產業道路上並沒有任何十一指古道的標誌, 不過依托邦社區數棟十層樓高的大廈在這鄉間十分明顯,到了這裡,往右邊的鄉間小路鑽進去,就可以隨時路邊停車了。

圖:百年茄苳樹

我在兩條鄉間小路交會處看到十一指古道的解說牌,於是循指示方向沿著鄉間小路往前走, 馬路右側有幾間白色廠房註2,約一分鐘,在路底轉彎處看到另一個解說牌, 古道由此處進入山徑。

初進入時,附近有小墓園,不久就看到枕木鋪設的階梯往下走,進入森林裡。

古道以枕木階梯及泥土徑為主,下坡路走來輕鬆,右側有小溪流,可聽到潺潺水流聲。沿途看見兩、三個生態解說牌,分別介紹筆筒樹及姑婆芋, 約七、八分鐘,就來到下方出口處,這裡有兩棵茄苳樹,其中之一樹幹巨粗,解說牌註明為「百年茄苳樹」。

還沒暖身,我已走完導覽圖上所標示的「十一指古道」,約十分鐘而已。沿途未見古道遺跡。 沿途設置的解說牌反而像是一般自然步道的解說牌,介紹了筆筒樹、姑婆芋、茄苳樹,卻沒有說明這條古道名稱的由來。

我眼前出現一條鄉間小路,兩側各有一座埤池。導覽圖註明前方的聚落有一簡家古厝。於是我繼續向前走,去看看這間古厝,心裡 也想尋找看看附近有無古老的土地公廟。沿著埤塘旁的鄉間小路往前走,變成像在鄉村散步,埤塘及附近的農田裡有不少鳥群在 覓食,我從遠處走來,還在老遠處,牠們即已機警地飛起,飛躍至更遠處,一直與我保持安全距離。約走了十分鐘,右側岔路 附近的聚落有幾間紅磚古厝,可能就是簡家古厝的位置了。於是我彎進這條岔路。

圖:簡家古厝

剛走進這條小路,就看見幾間古厝相連的紅磚牆面,樸雅動人,安慰了我對於古道過於簡短的遺憾。

往前走幾步,就來到簡家古厝門前。原來,這相連的紅磚牆面,都是簡家古厝的一部份。

簡家古厝是屬於三合院多護龍的格局,所以三合院左右兩側 的牆面顯得寬闊。讓我好奇的是簡家三合院的大門是類似廟宇山門的設計,屋脊兩尾翹起,這似乎是昔日官宦人家才會有的建築格式。 抬頭望,見大屋簷下懸著的匾額寫著「發揚民治」,是桃園縣政府林務人員贈致給簡家的匾額, 祝賀簡家子弟簡玉掌當選桃園縣第六屆縣議員註3

簡家古厝三合院的左護龍已部份傾倒,由頹倒的牆壁,可看出這棟古厝的屋牆是以土埆為結構,外牆在用紅磚或抹上白色牆漆, 並不是全部用磚塊堆砌的。三合院的內埕廣場正在曬著蘿蔔乾,大廳外屋簷下有堆疊的木材,還有零亂堆置的雜物,給人一種很寂寥的感覺。 正廳大門上方的匾額相當古樸,以草書寫著「發紹龍門」,匾額下則還釘著一小塊陳舊的門牌,寫著「埔尾42號」, 我因此而知道這裡的地名是「埔尾」註4

從簡家古厝出來,我繼續沿著鄉間小路往外走,路兩旁有開闊的農田,附近農宅還有傳統的三合院,有的已翻建為現代的水泥樓房。 這時,我望見遠處接近康莊路(台四線)的路旁有一土地公廟,雖然是現代的土地公廟,但仍值得去觀察看看。從簡家古厝走到土地公廟約七、八分鐘。 土地公廟旁有一小片雜樹林,以樟樹為主,聚集一群似為紅鳩的鳥群,距離遠,無法確認。

走近時,眾鳥紛紛飛起,勉強拍到一、兩模糊照片而已。不禁感嘆。我早期出遊時, 行囊裡總會帶著「發現台灣野鳥」註5及一副望遠鏡, 邊看鳥,邊查書,因而認識了一些野鳥。後來,登山時嫌望遠鏡笨重,漸少帶出門,最近一兩個月行走於桃園鄉村,發現埤塘附近野鳥眾多, 而數位相機很難成為稱職的賞鳥工具。

圖:土地公廟面對著農田

我來到土地公廟前,這座土地公廟為「義安宮」,並沒有什麼古廟的遺跡或碑文記錄。

土地公廟面對著前方的水田, 雖是平凡平淡的鄉村景色,但在此時心境有一份從容與悠閒,就在樟樹林裡享用微冷的微波便當。

餐畢,在附近田埂散步。我走近田埂旁的小溪時,泥土突有竄動聲,激起水波及弄濁溪水,我好奇更趨近看,竄動聲此起彼落, 卻不見何物。我猜可能是泥鰍,但不能確定,我的記憶因歲月久遠而模糊,畢竟抓泥鰍是三十幾年前的事了。如果不是泥鰍,那還會是什麼呢?

我回到土地公廟前,收拾背包,整裝出發,我準備循原路折返,繼續探訪這附近的古道。臨走前,再望義安宮一眼, 心想這座廟或許是由古老的土地公廟所改建的。雖然心中遺憾沒遇見古老的小土地公廟,但心念隨即一轉; 其實每當我在山林古道遇到古樸滄桑的土地公廟時,總是伴隨著看見廢棄的農家屋舍。古樸滄桑其實代表著一種寂寥落寞。 農民大多敦厚而質樸,當生活能夠改善,有能力翻修房子或蓋建新房時,農民豈會自己住新房而讓土地公繼續住破舊的老房子呢? 換個角度思考,旅人的遺憾可以獲得另一種疏解。

至於「十一指古道」為何叫做「十一指」?我用各種角度思考, 還是想不出答案註6

旅遊日期:2005.03.10 


【路程時間記錄】
頭寮城停車處(導覽牌)→1分鐘→轉入小徑→1分鐘→枕木階梯步道→8分鐘→百年茄苳樹 →10分鐘→簡家古厝→8分鐘→義安宮 (休息及停留時間不計,路程約30分鐘)

註1:從北二高下大溪交流通,循指標往大溪,過武嶺橋,穿過城門陸橋, 接慈湖路。路線選擇如下:

  • 由上往下走:慈湖路直行,再左轉復興路(台七線),過頭寮賓館,在中油加油站前右轉竹篙厝產業道路至頭寮城, 由「依托邦」社區對面的鄉間小路進入,即可看見路旁有「十一指古道」的導覽解說牌。
  • 由下往上走:慈湖路直行,接康莊路,至康莊路三段671巷,左轉入671巷,即可看見「十一指古道」的導覽解說牌。

    註2:後來讀到山友旅記提到是「養雞場」, 不過我經過時只聽到大型風扇轉動的聲音,並沒聞到雞叫聲或養殖場的雞味道。

    註3:桃園縣第六屆議員任期為民國53年至57年。 我原以為可從「簡玉掌」這個姓名線索追蹤簡家古厝的歷史,但後來網路蒐尋卻找不到簡玉掌及簡家古厝的相關資訊。

    註4:簡家古厝舊門牌為「埔尾42號」,現在的新門牌為「大溪鎮康莊路三段583巷117號」。

    註5:林英典著,《發現台灣野鳥》,晨星出版,2000年。

    註6:旅記發表後,據讀者gyn兄提供的資訊, 這條古道是源起於一位有十一指頭的先民發願所開闢出來的道路,因此被稱做「十一指古道」。山友張三兄則提供2004.5.10中國時報關於這條古道的報導:
    地方耆老表示,大溪鎮義和里的十一指古道,是昔日該地通往大溪二層、三層重要道路。 當年先民屯墾大溪時,因原住民「出草」習俗,雙方曾在十一指古道發生大規模激烈戰鬥。至於古道名稱的由來, 大溪文史工作者黃建義指出,古道是一位有十一根手指的老人,一刀一斧開鑿出來的;後人為感念恩德,特別將其取名為「十一指」, 以紀念這位開道的前輩。


    [行旅照片]

    停車處走往十一指古道(路盡頭轉彎處)。
    進入山徑。
    枕木階梯下坡路。
    古道簡短,大約七、八分鐘就下山了。
    古道出口處的百年茄苳樹。
    前面有大埤池。
    背景小丘,就是十一指古道翻過的小山。
    路旁另一較小的埤池。
    沿途有寬闊的農田景觀。
    看見紅磚古厝聚落。
    簡家古厝大門屋簷尾部翹起,似為官宦人家。
    簡家古厝三合院的正廳。
    正廳大門懸掛的匾額,寫著「發紹龍門」。
    簡家古厝舊門牌,寫著「埔尾42號」。
    從三合院內埕向外望。
    從遠處拍攝簡家古厝。
    附近的農田。
    土地公廟旁的樹林有群聚的(疑似)紅鳩。
    義安宮土地公廟。
    土地公廟面對著農田。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