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72)

三義.舊山線.勝興車站.龍騰斷橋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月眉世界探索樂園

今天南下出遊,前往台中后里「月眉世界探索樂園」玩樂。

月眉世界,素有「台灣迪士尼」之稱, 女兒自然是欣喜若狂。中午進園,玩到晚上八點才離開,女兒不亦樂乎,而我大部份的時間只能一旁觀看而已。

回想七年前遊日本「東京迪士尼樂園」時,女兒都還在讀幼稚園,只敢玩微搖輕晃的「小兒科」遊戲玩藝, 又緊依偎在我懷裡歡聲尖叫;如今女兒則是專挑飛天鑽地、 翻騰劇烈、冒險刺激的遊樂設施,樂此而不疲,而我無一敢玩。儘管女兒鼓勵、引誘或調侃、冷嘲, 我卻不敢嚐試。回想七年前,對照前後變化,不禁感慨,身為人父,能夠威風幾年?

晚上住宿苗栗三義西湖村。選「西湖渡假村」,以取其景點能兼顧老少需求。女兒可玩渡假村內遊樂設施, 而我所嚮往的台鐵舊山線景點-勝興車站、龍騰斷橋就位於這附近。

第二天上午,用完早餐,在渡假村散步,走往園內的靈山寺參觀。靈山寺為日式風格, 寺前有日式木造淨亭及鳥居,附近林木扶疏。老婆說,可以令人想像是在日本內地旅行。 寺前左側有兩顆巨大雞血石,約與人同高;右側則種植一排福木,樹枝掛滿琳瑯許願卡。 提供許願卡供人祈福,這也日式寺廟的風格,祈福內容,不外乎愛情、學業、事業、健康、 財富五類。女兒各寫一許願卡,虔誠掛於樹枝葉。我觀其許願內容,長女Jessica之祈福內容普及世人, 而小女Peggy則只言一己之私願而已。

寺旁附近山壁有一靈山洞,為一人工開鑿的岩洞隧道,長約一、二十公尺, 洞內岩壁有如敦煌石窟般的岩雕石佛,法像皆莊嚴,頗具匠心。三義木雕聞名全國,雕刻人才薈萃於此, 故佛像雕刻之精緻,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上午女兒只是在西湖渡假村內遊樂。這裡的遊樂設施雖不如月眉世界,但以遊客較少,免於排隊苦候, 女兒玩得頻呼過癮。其間,我抽空參觀園區內的三義木雕作品展覽。

圖:勝興車站

中午離開西湖渡假村,前往舊山線勝興車站,才正式展開我的旅程。

勝興車站是苗栗三義鄉最盛名的景點。 一個已沒落、不再有火車經過的小車站,因為保留了舊年代的記憶,反而成為遊客珍愛的景點。

同樣類似的故事,在台灣還有平溪線的菁桐、內灣線的內灣、集集線的集集。

前往勝興車站,無須帶地圖,沿途都有醒目而明確的指標。省道台13線貫穿三義市區, 兩旁木雕店林立,這條街道(水美街)就是聞名全國的木雕街。這是我第一次來三義鄉。

三義,舊稱「三叉鄉」,西湖溪為鄉境內主要河川,由於流域呈三叉狀,先民入墾此地, 稱此地為「三叉河」。日據時期設「三叉河庄」;民國39年(1950)設「三叉鄉」,以「叉」字不雅, 民國42年(1953)又改名為「三義」。

從三義市區跟著指標走,轉入苗49縣道,約二、三公里,終於抵達勝興車站。雖然是非假日, 勝興車站卻遊客如織。車站附近大小餐廳林立,這個小村絲毫沒有因為火車停駛廢站而沒落 ,因為觀光人潮反而帶來繁榮。新的景觀步道工程正在施工中,小村正欣欣向榮。

我特地選 車站旁的「鐵路餐廳」用餐,這個餐廳是昔日車站的老站長宿舍改裝的,屬於典型的鐵路局舊年代的日式建築, 餐廳內的桌椅餐具佈置則是三十年前舊時格局氣氛,不禁令人憶起童年往事。

我終於來到勝興車站。這種日據時期木造車站在台灣已愈來愈少見了,二十年前,全台各地卻隨處可見, 沒想到二十年間竟被拆的所剩無幾。當年決策拆除老舊車站時, 曾不曾想過這樣一間木造破舊的車站有一天可能會帶動如此的觀光人潮?有沒有想到,一間不起眼的古老車站能在二十年後深深觸動遊客內心的情感?

圖:勝興車站走往第二隧道(開天隧道)

勝興車站的外觀沒有想像中那麼樸舊,是因為民國85年(1996)7月台鐵曾經將它重新油漆粉刷過。

車站站場處則豎立一座「台灣鐵路最高點」的紀念碑,站場斜坡有水泥塑成的「十六份」三大字; 鐵軌上,遊客眾多,車站附近則有山巒圍繞,車站左側兩、三百公尺外,可看見第二號隧道口。 勝興車站前後幾公里的的舊山線共有九座隧道,勝興車站位於第一、二號隧道之間。

勝興車站海拔四O二.三二公尺,為台鐵縱貫線的最高點。昔日蒸汽、柴油火車自第一號隧道爬升至勝興車站的途中, 引擎往往氣喘呼呼,須於車廂尾加掛一部輔助機車幫忙推動。勝興前後又多山,為縱貫鐵路最陡峭的一段,當年闢建鐵路實為一項艱鉅的工程。

山線鐵路始建於明治35年(1902),為日本據台後的第七年。明治40年(1907)於此地設信號站(號誌所), 供列車會車調度之用;昭和5年(1930)設「十六份驛站」(車站),開始承載客運。 「十六份」為「勝興」之舊地名,與當地伐樟樹、製樟腦的歷史有關。 早期當地曾設有十六座蒸餾樟腦之爐灶,因而得名。光復後此地更名為「勝興村」, 民國47年(1958),十六份站名改為「勝興站」。

勝興車站的建築有獨特之處。這座車站全以杉木建成,每根樑柱都由榫頭和榫眼接合, 未使用任何一根鐵釘。此外,車站屋頂為尖矛狀,屋簷呈鋸齒狀,並以八卦裝飾樑柱, 據說是因為車站四周為九座似虎頭的山峰所環繞,地理上為虎穴, 因此特別以八卦和尖矛及鋸齒般的屋簷來破九虎,以鎮站避邪。車站前還有六七棵相當醒目的南洋杉。

圖:第二隧道(開天隧道)口

民國76年(1987)台鐵規劃山線拓寬為雙軌,並計劃將山線拉直,既可避開勝興車站的陡坡, 又可縮短3.7公里里程。

民國87年(1998)新山線完工。9月23日晚上九點十分車次一六七次最後一班南下列車停靠之後, 新舊山線鐵路正式完成切換。從此之後,勝興車站不再有火車經過。

不再有火車經過的舊山線,鐵路局在地方人士爭取下,未拆除舊鐵軌,而是將這個區段交由地方維護, 朝古蹟保存、觀光旅遊方向發展。民國八十八年四月十六日苗栗縣政府公告勝興車站為縣定古蹟。

無人的鐵軌,空蕩的月台,如今遊客盈滿。

我帶著老婆孩子朝走向第二隧道,隧道口上方的石匾題字「開天」,字跡已模糊,為當時日本總督府民政長官後 藤新平所提。仔細看,落款尾處猶依稀可辨「ooo平書」等字。第二號隧道又名「開天隧道」。

第二號隧道相當筆直,長約幾百公尺,從隧道口可看見對面隧道口的光線,於是我帶老婆和女兒走進隧道探視, 前面無人,愈進入愈黑暗,約至三分之一處,愈深邃,心生畏懼。這時後方有遊客跟隨進來,人多壯膽, 於是結伴而行,約走十五分鐘,才出隧道。回程速度稍快,約走十二、三分鐘。隧道內潮溼沁涼,如冷氣吹, 隧道內又有滴水。走在這昔日火車通行的隧道內,小小冒險,事後老婆和女兒都覺得十分過癮。我則認為, 二號隧道內若能沿途於地面裝置幾盞微明小崁燈,則遊客走於這幽幽隧道內,思古幽情油然而生,當更能領略舊山線的美麗風華。

圖:龍騰斷橋

離開勝興車站,前往龍騰斷橋。開車跟著指標走,約三、四公里,抵達龍騰斷橋遺址。 四根巨碩的紅磚殘墩及斷裂的拱橋,聳立於翠巒之間。第一眼就讓人深深震懾。

這座完工於明治39年(1906)的糯米紅磚橋,是縱貫鐵路上最大的拱橋,被譽為是山線永遠的地標, 也是台灣鐵路橋樑的經典之作。它同時也保留了七十年前台灣中部大地震的歷史記憶。

昭和10年(1935)4月21日台灣發生空前規模七.三級的中部大地震,造成慘重災情, 三千多人死亡,震央即在三義關刀山附近。這場地震災情見諸照片於文字,而龍騰斷橋則是這場地震的活見證, 站在斷橋下,仍可以想見當年地震的恐怖。五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龍騰斷橋又有一節橋墩折斷。 一座斷橋遺址,記錄了前後六、七十年間的兩次大地震。

昭和10年的大地震使這座橋難以修復,於是在原橋不遠處,另建一跨越魚藤坪溪的新橋。 新橋使用至民國八十七年(1998),新山線完成後,新橋亦被廢棄。於是兩條舊山線前後都走入歷史。

「龍騰斷橋」,舊稱「魚藤坪斷橋」。我比較喜歡它的舊名,不過現在它以「龍騰斷橋」聞名。 這地方舊名「魚藤坪」,相傳先民來此拓墾時,附近鯉魚潭魚精作怪,於是農民在山區種植魚藤, 又將附近最高的山峰命名為「關刀山」,以鎮壓鯉魚精,為「魚藤坪」地名之由來。 台灣光復後,「魚藤坪」改名為「龍騰村」,「魚藤坪斷橋」改稱為「龍騰斷橋」。

我不免想像如果「坪頂古圳」被改稱為「平等古圳」會不會因此減損了古味?

關於地名的演變,大抵與土地主權的轉移有關,台灣北部早期以平埔族人為主,地名多為平埔族地名, 隨著漢民族的拓墾,便將地名改為漢人熟悉的名字。日據時期,地名翻新一次,以符合日人熟悉的語意; 台灣光復後,地名又再更新。此一時期之地名,以反攻復國或教忠勵節之寓意為主,於是三叉河易名為「三義」、十六份改名「勝興」、魚藤坪變為「龍騰村」。 地名之演變,亦反映出時代之烙痕。

龍騰斷橋既然跨越魚藤坪溪,我猜溪對岸也應有殘墩遺跡,於是循小徑走往溪畔, 果然發現對岸亦有殘毀的橋墩,隱沒於荒草蔓藤之間,無人欣賞,更顯得孤寂滄桑。

龍騰斷橋,殘存的橋墩,給人強烈的意象與感受。我在斷橋下,心情盪漾不已。

旅遊日期:2004.8.9 - 2004.8.10  


[行旅照片]

月眉探索樂園入口(買票)。
海盜船。女兒興奮玩,卻見後座右二有小女孩驚哭。
銀河炫風。女兒坐中間。
異次元風暴。圖左側為小女兒的球鞋特寫。
西湖渡假村飯店。
大女兒掛許願卡。
小女兒準備掛許願卡。
靈山寺日式鳥居。
勝興車站。
勝興車站旁之「鐵路餐廳」。
勝興車站。左為「台灣鐵路最高點」紀念碑。
勝興車站原名為「十六份車站」。
女兒比賽走鐵軌。
第二號隧道口。
隧道口,後藤新平的題字已模糊。
行走於隧道內。想像自己是火車頭。
龍騰斷橋(遠景)。
龍騰斷橋(中景)。
龍騰斷橋(近景)。
龍騰斷橋。殘墩獨佇。
龍騰斷橋。滄桑優美。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