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91)

燦光寮舖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初入燦光寮舖古道,路徑不明,須撥草芒前進

(~續上期
今天帶著一份「燦光寮舖古道」地圖及資料,勇闖樹梅坑一帶尋找這條古道。

就在遍尋不獲,希望漸渺茫時, 沒想到誤打誤撞地,就在原本認為不會是古道的叉路盡頭,發現了「岳峰古道探勘隊」的登山條。 我終於找到這條古道,興奮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面對眼前這條雜草叢生的小徑,心情上可輕鬆不起來。這古道幾已被兩旁的草蕨所遮掩,只得揮杖撥芒前進,而路徑不平, 也得小心翼翼的走著。幸好這段難行路並不長,不久便漸下坡,進入森林裡。

下坡時踩著零星的石塊,低頭檢視石塊是否為古道舊石階,跡象並不明顯。進入樹林內的空曠處, 就看到草叢處散落著佈滿苔痕的石塊,仔細一看,是人工堆砌物,因年代久遠,只剩殘垣。 撥開地上的枯葉,檢視石塊,發現正是古道殘遺的階石,二百年前的燦光寮舖古道終於現身了。

沿著小徑往下走,小溪畔,開始出現密集的石階路,石階佈滿綠色青苔,一階階綠色石階,充滿古味,該如何形容呢?這景象令人感動。 往下走,聽到遠處傳來人聲,似遠又近,從方向及位置判斷,應是樹梅礦場採蜂蜜工人的談話聲,回聲竟穿進森林裡。抵達更下方時, 望出森林,看到樹梅礦場捨石堆成的斜坡,原來這段古道竟如此接近礦場。

半個小時前,我在樹梅礦場,以為路已盡頭,其實盡頭之後還有小路,只是我被自己的眼睛所蒙蔽了,沒走到盡頭就折返了。 山窮水盡疑無路,能否柳暗花明,除了運氣之外,也要靠敏銳的觀察力與堅持到底的毅力。

圖:古道途中的「柑仔店」遺址。殘牆石塊長滿青苔。附近散佈著殘垣石基。

不久,古道與一條小路交叉。小路即是通往樹梅礦場我折返之處。

過叉路,直行,又進入森林裡,緩緩下坡, 有斷斷續續的石階路及泥土徑交雜著。

古道變得易行,雖然彎彎繞繞,但路徑坡度起伏不大, 而沿途都會看到「岳峰古道探勘隊」的登山條,導引著我們前進。我對這小小一片白布條充滿感激之心。

沿路行走,感覺似乎這條古道正繞著燦光寮山的山腰而行,路平好走,倒是十分自在,而稍注意,沿途不時出現殘存的石塊厝遺址。 因年代久遠,大多只剩殘稀的基石或片斷殘垣,已看不出完整的屋形,但那堆疊有序且苔痕滿佈的斑駁石塊,明顯是人工遺痕。

從進入古道起算,約五十分鐘,抵一處較明顯的遺址處,有兩間殘遺的古厝,人字砌的石牆仍佇立著,牆面佈滿青苔, 附近有大樹和零星的殘垣散落。這裡就是「柑仔店」遺址了。岳峰古道探勘隊在此豎立了標誌。

柑仔店的存在,正訴說著這條古道曾經是人來人往的要道。而從發現第一處石階開起,古道沿途都可發現殘垣遺跡,大多不成屋形, 而唯獨這柑仔店還勉強有完整的牆壁。不禁遙想當年這片林間平地商旅行人在這店前休息聊天的景象。柑仔店前的大樹, 依然青翠向榮,應曾親賭這條古道滄桑起落。

從柑仔店前行約十分鐘,道旁林間有一萬善祠,古樸的小廟,內放一金斗甕,內埋無名屍骸。續前行,遇一小瀑布,瀑下有小潭, 溪潭與古道交會。停留在小溪畔休憩,擦擦汗,洗把臉。古道幽靜,這一路走來,未遇任何客山客。唯一的人氣, 就只有岳峰探勘隊的登山條。

休息後,繼續前行。老婆問:「還要走多久?」我翻開地圖,研判整條古道的路途應還遙遠,我計劃今天至少應前進至古道最重要的遺跡-- 「燦光寮舖」遺址;若沒走到那裡,怎算是走過這條古道?對老婆的問題,只能回答:「不知道。」確實是不知道。 光看地圖不容易估算時間,山路如何繞,是陡是緩,都會影響前進速度。

老婆一聽,急著催促我前進,希望趁天黑前能走出這片山林。我提醒她, 現在是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我們有的是時間。更何況,這條古道並沒有什麼複雜的叉路,又有明確的登山條導引,自不必擔心會迷路。

圖:「燦光寮舖」營舍遺址。(註:正確應為蕭家古厝)

沿著山徑前行十分鐘,遇牡丹溪上游溪水。越過溪,找到登山條,往上爬,道旁又出現殘垣,這一帶離水源近, 應是個小聚落。

我發現徑旁草叢處有一廢棄的巨型馬達,上面還有「大同公司」的標誌。 看來這廢棄的聚落至少在最近這幾十年,仍有有農民或工人在此活動。

再往上走,眼前的林叢突然出現一蔓藤圍繞的石厝。 我心情為之一振,對著老婆說:「燦光寮舖遺址到了。」

燦光寮鋪營舍遺址處草叢樹蔓雜生,已破敗不堪。這處遺址是否就是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設立的 「燦光寮舖」呢?由於年代久遠,岳峰探勘隊的古道專家亦不敢十分確定。嘉慶年間,由於燦光寮的位置日趨重要, 清廷在這個地區設郵遞站(「燦光寮舖」),同時亦設立駐兵所(「燦光寮塘」)。 因此這個地點有可能是郵遞站,或者是駐兵所。但以規模來看,岳峰古道探勘隊認為是「燦光寮舖」的可能性較高。

我不是考古學者,面對眼前這將近兩百年歷史的石厝,無論它是燦光寮「舖」或「塘」,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差別的, 它都代表著一份先民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足以感動肺腑。既然分辨不出這遺址是「舖」,還是「塘」, 就暫稱這處遺址為燦光寮「舖塘遺址」吧!

來到此處,再看地圖,似已走了大半路,便決心繼續往牡丹前進,今天想返回九份喝下午茶的想法漸行漸遠。繼續往上走, 約十分鐘,又來到一廢棄的聚落。野地尚殘留著一片野薑花田,而殘垣頹圮之間,周遭環生著高長的竹林。 道旁殘堆石塊盤雜著樹根,藤蔓青苔已侵毀石牆,情景類似我探訪小粗坑聚落時所見的景象, 但這裡的景象更為原始。

我想再過一百年,小粗坑聚落的殘垣大概就會變成這種模樣吧!這裡是否就是消失的燦光寮聚落呢? 是否就是岳峰探勘隊資料上所說的,日據大正十五年(1926年)間地圖還曾標示的燦光寮聚落呢?但它確實已成為歷史, 隱沒於這片無人的深林之中。

圖:第二處舖營遺址(註:正確應為簡家古厝),已在荒堙蔓藤中。

循著登山條再往前走,右切下過溪,依登山條指示,沿溪旁小徑往上爬,不久又遇叉路。老婆往右探路,我往左探路。

我往上走,正疑無路時,老婆已喊著:「這裡有登山條」。我才轉身返回走,卻瞥見叉路往左的密林裡竟有一完整的石屋, 屋型格局與剛才經過的燦光寮鋪塘遺址幾乎相同。

我急喚老婆回頭。我們差點就錯過了這處遺址。這處遺址,地點更隱密, 附近竹林樹叢更茂盛,若沒有走進這叉路來,根本難以注意到這個遺址。岳峰探勘隊的地圖上模糊地標記此處為xx石厝。 我卻認為,這處遺址的外觀與燦光寮鋪塘遺址幾乎如雙胞胎,會不會其中一個是「燦光寮舖」,另一個是「燦光寮塘」遺址呢? 但這只是我個人一廂情願的想像而已,並無任何確切的證據可佐證。

這處遺址,暫稱它為「第二處舖塘遺址」。比起第一處,這裡更為荒堙悽愴,也更有原始古味。營遺內的兩個灶台已長滿草蕨, 室內荒蔓不堪,石厝面積大小類似小粗坑聚落的小山國小校舍,而從屋內向外望,屋外青翠一片,草木盛長。 大自然遵循著它不變的規律,歷冬又復春,春草崢嶸,似乎笑看著世事滄桑變化,我不得不有幾許感慨。

我們沒有多做停留,繼續前行。又走了二十餘分鐘的山路,然後遇叉路。兩路分道揚鑣,左叉路向上爬,右叉路向下走。 岳峰探勘隊在此豎立了木製標識圖,左行為「燦光寮塘古道」,通往草山公路,通往東北角海岸;右為「燦光寮舖古道址」, 通往牡丹坑。

由此看來,今天我走的這條路,其實是兩條古道共用的。前者是清兵巡守的塘兵要道,通往東北角海岸, 為嘉慶年間防禦海盜滋擾海岸線,為軍事用途的古道;後者是公文往返的郵遞要道,通往牡丹坑,接雙溪、貢寮、宜蘭, 為淡蘭官署間聯繫的郵鋪古道。

圖:燦光寮舖古道與貂山古道會合後,沿著牡丹溪,走向三貂村。

我們選擇走往牡丹坑。不久山徑變寬,有一舊水管沿著山徑鋪設。

這是金瓜石自來水抽水站的管線,將牡丹溪的水抽往金瓜石, 如今已廢棄。

金瓜石繁華落盡,用水量大減,即使牡丹溪水依舊豐沛,再也無須辛苦地抽上山去支援金瓜石了。

遇見水管路,原以為已經快到牡丹了,沒想到古道仍在山裡繞來繞去,又足足走了五十分鐘。最後聽到溪水聲,再下切一陡坡至溪畔 ,又遇見牡丹溪。越溪,沿著牡丹溪走,路漸寬闊,不久接上產業道路。這產業道路正是從貂山古道下來的產業道路。

停在路口, 稍猶豫,是否要走貂山古道爬回樹梅,還是繼續往下走,到牡丹車站坐車呢?今天光走燦光寮鋪古道,已走四個小時, 若再上爬貂山古道及走回樹梅坑,估計至少還要一個半鐘頭。最後決定往下走,直奔牡丹車站!然而,牡丹火車站也不近, 還得走五十分鐘(幸好是平緩下坡的柏油路)。沿著牡丹溪旁的道路往下走,不久經過三貂村。 這個溪旁小村位於三貂嶺的東側山麓,青山綠水,遺世獨立。

根據岳峰探勘隊的資料,這附近尚有一處「三貂嶺舖」遺址,但地圖未標示,而我也無力再探尋,只能一步步向牡丹前行。 老婆心想的九份午餐及下午茶已成空,而我呢?也沒想到走燦光寮舖古道會繞這麼一大圈。今天的古道之行, 路途之遙已可媲美(比苦)去年的「牡丹迷道繞遠山」。不過,這趟辛苦行還是值得的。

因為是週日行,沒有明天可休息,到達牡丹時,已歸心似箭,心想就算坐計程車花大錢也無所謂了。沒想到走了一小時才到車站, 卻發現牡丹沒有計程車,只能坐火車,而下一班火車還要等四十分鐘。

牡丹車站的售票處已關閉,偌大的車站竟無任何工作人員。告示牌說週六日工作人員休假,請旅客自行上車找列車長補票。 台鐵的窘境在這小鎮表露無遺,但這也反映出了這個小鎮沒落的事實。旅客減少,台鐵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四點過後,坐上火車。到達瑞芳時,先在車站前吃碗麵,然後就叫計程車直奔樹梅坑。來到樹梅產業道路口的停車處時, 已五點半。返程,瑞八公路大塞車,走走停停。回想起今天在燦光寮舖古道四個小時裡,沒遇上任何人,現在卻陷在車潮裡。 古道與今道相比,還是古道可愛。

旅遊日期:2003.03.30


[補記]
根據岳峰古道探勘陳岳隊長來函,我旅記所描述的營址並不是真正的燦光寮鋪營盤遺址,而是民舍遺厝。 圖中標示的第一家塘舖應是蕭姓住家,住戶於民國六十五年遷至雙溪,該屋後來因台電架設高壓鐵塔而借用該屋做為工寮; 而圖中第二處塘舖是燦光寮十二號簡姓住家遺厝。真正的燦光寮舖營磐是在蕭家上方約二百公尺處。因此, 我所繪的行旅地圖上的第一及第二處舖塘遺址,應分別為蕭姓及簡姓民宅;我在蕭姓遺厝上方約200公尺處 看到的燦光寮聚落殘垣處,才應該是真正的燦光寮舖營遺址所在。謝謝陳岳隊長來函指正。
(Tony 補記於2003.05.18)

【延伸閱讀】
.第1473篇 - 2019.12.28 旅行影片:燦光寮古道


[行旅照片]

初入燦光寮舖古道,路徑不明,須撥草芒前進。
照片下方處可見佈滿青苔的階石。
燦光寮舖古道,深林幽徑。
古道途中的「柑仔店」遺址。殘牆石塊長滿青苔。附近散佈著殘垣石基。
古道途中的小瀑布。
「燦光寮舖」附近古道草叢處廢棄的舊馬達。
(註:此處正確應為蕭家舊宅附近的舊馬達)
「燦光寮舖」營舍遺址。屋型仍完整,蔓藤圍繞,荒堙殘破。
初遇霎那,心頭震撼。(註:此處正確應為蕭家舊宅)
第一處「燦光寮舖」。殘壁頂住悠悠歲月。
(註:此處正確應為蕭家舊宅)
第一處「燦光寮舖」。鋪門。門內門外皆荒堙。
(註:此處正確應為蕭家舊宅)
燦光寮舖古道,位於第一、二處舖營遺址之間。
第二處舖營遺址(圖左),已在荒堙蔓藤中。
(註:此處正確應為簡家舊宅)
第二處「燦光寮舖」(註:此處正確應為簡家舊宅)
第二處「燦光寮舖」
(註:此處正確應為簡家舊宅)
第二處「燦光寮舖」,由營房內向外拍攝。
青山依舊在,看世事滄桑多變。
(註:此處正確應為簡家舊宅)
叉路口,岳峰古道探勘隊豎立的指示牌。
(右行為通往牡丹坑的「燦光寮舖古道」)
叉路口,岳峰古道探勘隊豎立的指示牌。
(左行為通往東北海岸的「燦光寮塘古道」)
古道接近牡丹坑,有一段舊水管與古道並行的山徑。
這是燦光寮舖古道全線最寬闊易行的一段路。
沿著深林的古道幽徑,一步步走向牡丹坑。
清澈的牡丹溪。越過溪,就漸接近古道的終點。
燦光寮鋪古道與貂山古道會合後,沿著牡丹溪,走向三貂村。
從三貂村走向牡丹車站的產業道路,左為牡丹坑溪谷。
牡丹一景。
從牡丹火車站月台拍攝牡丹溪畔的村落。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