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89)

南港.麗山橋步道.百年古厝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麗山橋步道,沿途有池塘農圃

這一週,工作忙,身體又微恙,登高或遠遊,都無心情。幸好南港山就在鄰近,上山散散心, 還可解解悶。

只想隨興走,若還想要寫旅記,反是一種負擔,沿途就刻意不特別地記錄些什麼, 就算是純爬山吧!雖然心態如此,出門時還是帶著數位相機(想不開?)。

下午接女兒下課,四點鐘過後才上山。今天沒力氣去攀崖,便決定翻越南港山鞍部, 走麗山橋步道至南港研究院路四段的麗山橋。這條步道,我已走過 兩次(第1次第2次), 路程短,路好走,又有幽靜的森林。前兩次,我都沒注意到麗山橋步道中途的百年古厝,今天就決定去探訪這古厝。

麗山橋步道,是一條先民古道。早年南港山後山的居民,循此步道,越過南港山鞍部,沿著山徑, 來到南港山前山熱鬧的市區採買日用品。如今,這條先民古道已闢為登山石階步道,後山有「麗山橋步道」、 前山有「虎山自然步道」、「北興宮自然步道」等步道,彼此相接連。

這幾條步道, 惟獨「麗山橋步道」保留了一段樸拙的森林山徑,充滿古味,而步道中途及終點麗山橋附近, 都有百年老屋。麗山橋位置較偏僻,民眾較少走這條路,遊憩價值較低,所以建設局的建設腳步未延伸至此, 因而能擁有樸質的泥土路。位於前山、熱鬧的虎山砂岩步道則已變為新穎的花崗石步道。

圖:永安居古宅已翻新,但正面兩側的磚牆仍具有百年古宅的滄桑味

我從成福路的北興宮登山口上山,約十來分鐘,抵南港山鞍部。自鞍部往下走, 接麗山橋步道,長約1.1公里。北

興宮至南港山鞍部,幾乎都是石階路;而從鞍部往下走的麗山橋步道,除了前一百公尺是石階路外,其餘皆是平緩易行的山徑。

下鞍部不遠處,就可看到池塘菜圃等農家景觀。不久,便進入森林泥土徑。 森林小徑長約0.5公里,路徑寬闊平緩,林相幽雅,有小溪交會相伴。不久穿繞過竹林,便出了森林。 森林外,左側小叉路通往一農舍。上一次經過時,以為這只是一般的農舍。

後來,讀資料,才知道這附近有古厝。 於是我走入叉路,走近瞧,才發現,原來這水泥農舍是一棟古宅翻修的。由於屋頂及側邊已都翻新, 從主步道遠望過來,完全看不出這是座古宅。直到走進小路,來到屋子的正前面,兩側的古式磚牆, 才感受到這棟農舍的古樸味。門檐上寫著「永安居」。可惜,大門換上了鐵門,屋頂也修得古味全失。 這古宅座落於步道途中,正顯示麗山橋步道歷史悠久,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古道。

過「永安居」後,麗山橋的泥土步道變成寬闊,可行駛柴油拼裝車或吉普車。沿著步道而下, 約五分鐘,便抵步道口,接南港研究院路四段。步道口有解說圖牌及一間土地公廟。

南港山,山前山後的景象截然不同。前山緊臨台北信義區,人口密集,十幾棟二十幾層樓的 南港國宅已逼近南港山腳下;附近慈惠堂、奉天宮都是遠近馳名的大廟,其它小廟更是不計其數, 虎山自然步道每天登山人潮川流不息。南港山的後山,卻是純然的鄉野景致。 小小的土地公廟孤立於此,附近只是零落的農家和小工廠。研究院路四段人車稀疏。 我漫步至麗山橋,橋下四分溪潺緩而流,浮萍浮灑水面,周遭十分幽靜。

圖:三合院式的百年古厝

根據資料,另外一棟百年古宅就在這附近。

我翻閱資料,面對土地公廟,廟右側有小徑可通往附近的百年古宅, 於是我轉入這條水泥小徑,漸緩緩上坡,附近有竹林及農舍,約二、三分鐘,道旁漸出現幾處墳墓, 我心中疑惑,是否走錯路,來到了公墓區?

不久,右前方出現一片谷地,有菜圃果樹種植其間, 一幅農家景緻圖畫,只是未見任何農宅。我在納悶中繼續前行,繞過前方一處彎道時, 就看到了遠處的三合院式古宅,那應該就是所謂的百年古厝了。

我漸走近這三合院。這座古厝的位置可說是相當隱密,座落於山麓的凹處,外人不容易發現。 雖然麗山橋步道入口的土地公廟旁的解說圖有繪出這一百年古厝,但麗山橋步道本來就冷冷清清, 專程前來看這三合院古宅的人恐怕也是不多吧!

遠遠就看到古厝外圍,土雞就在宅院四周遊蕩覓食,兩位幼童在屋旁嬉戲,我佇立在遠處眺望這座古厝。 後來,一位中年婦人從屋內出來,注意到我,望著我,於是我走向前。她開口問:「你要找誰?」 我回說,不是來找人,我只是來參觀這棟古厝。

她表情有些意外,隨即表示歡迎,且靦腆地說, 這只是間破舊的房子而已。我跟她說,有一本旅遊書上有提到這間古厝。她告訴我說, 這房子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打過招呼,中年婦人便忙著進出,於是我獨自一人, 在宅外,拍攝這棟充滿滄桑的古厝。

這棟三合院式的古厝,已經過幾度翻修,東西兩側廂房的建材就明顯不同, 左側的屋舍更破舊,為傳統的土塊屋,正廳的牆面則抹上水泥,右側的廂房則為傳統的磚房。 這三合院老屋充滿古樸味。這樣的古厝,令人引發思古幽情,讓我憶起童年往事。

小時候我們家族幾戶人家也有間土塊屋,用來放置農具,當時家門前有條小溪,溪裡有大肚魚悠遊。 家旁邊則有菜園、豬舍及鴨寮。那是民國五十幾年時的台北。如今,那塊故居地,已變成車水馬龍的 「市民大道」快速道路。當年的農家小橋流水景緻已為繁華的都會紅塵所取代。

百年古厝院子裡的兩位幼童,用童稚好奇的眼光望著看我這突然造訪的陌生人;而或許中年婦人仍在猜想, 這個男人穿行過這羊腸小徑及墓區,來造訪這座老房子,有什麼特別的動機?幸好,她沒開口問,不然我該如何回答呢?

圖: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的台北市區

返回走,回到麗山橋步道口的土地公廟時,已經下午五點半。天色雖然只是微暗,但雲層低,不確定何時天會變得黑暗。

我並不具備黑夜獨行的裝備和勇氣。是否該沿著研究院路四段走至中華技術學院,搭公車繞一圈回家呢? 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循原路爬回前山。

我判斷六點前應該不會完全天黑。而且只要爬回到南港山鞍部, 則往前山的步道,沿途都有路燈,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於是採急行軍,一路急爬向上,經森林小徑時 ,天色漸暗,但能見度還算良好。一鼓作氣,只花了十六分鐘,就爬回南港山鞍部。

在南港山鞍部,遇到不少登山客,而市區華燈初上的景緻頗迷人。於是, 我決定循南港山稜線再往上爬,以欣賞夜景,然後再循虎山自然步道下山。 六點過後,在路燈指引下,我一邊下山,一邊欣賞遠處燈火漸明的台北夜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旅遊日期:2003.03.22


[行旅照片]

北興宮步道。
南港山鞍部附近眺望台北市區。
麗山橋步道,沿途有池塘農圃。
麗山橋步道中途的古宅-永安居。
永安居古宅已翻新,但正面兩側的磚牆仍具有百年古宅的滄桑味。
福和宮(土地公廟),位於麗山橋步道北側入口。
研究院路四段及麗山橋。
往百年古宅的小徑,右前方有谷地農園。
三合院式的百年古厝。
三合院式的百年古厝。
三合院西廂房的土塊牆。
麗山橋步道之森木小徑(歸程)。
自南港山稜線步道眺望國際金融中心。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的台北市區。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