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171)

[新北市瑞芳].猴硐.貓村散步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猴硐運煤橋

由於天氣不如預期,出遊的行程臨時改來猴硐,陪老婆來貓村看貓。

猴硐,曾經是礦業聚落,現在則是以貓村聞名。

即使今天是非假日時,天氣又煙雨濛濛,猴硐貓村仍然有不少的遊客。 猴硐介壽橋正進行改建工程中,以因應日漸增多的遊客產生的車流。

我將車子停到運煤橋右岸的橋頭,猴洞坑旁的路邊。三、四年沒來猴硐, 曾經荒廢,半埋土中的猴硐坑礦坑口,如今重新整治,設立「猴硐坑礦業休閒園區」, 遊客可以搭乘採礦台車,體驗坑道,並有導覽解說服務。

猴硐,曾經是台灣產煤重鎮,全盛時期的猴硐礦區,煤礦產量佔全臺產量十分之一,創造了令人稱羡的黑金傳奇。 煤礦枯竭,礦場歇業之後,猴硐人口外流,景氣蕭條,成為寂寥小村,僅以礦業遺跡的人文風華及附近山林的古道山徑, 吸引少數旅人的造訪而已,杯水車薪不足以挽回猴硐逝去的繁華歲月。

後來政府挹注觀光經費,建設猴硐,將昔日瑞三礦業在猴硐的礦業遺跡,打造成為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吸引觀光客的造訪,遊客逐漸增多,而猴硐車站前也漸有新的店家營業。

猴硐坑(左側為售票亭)          猴硐坑(2005年)

圖:猴硐貓咪

猴硐成為爆紅的景點,卻不是因為那累積百年,歷經歲月淬煉的礦業滄桑及礦村風華, 而是居住於猴硐的貓咪。

猴硐的貓咪,一如台灣各地的小村小鎮,是常見的家庭寵物。

猴硐人家豢養的貓咪,偶然被來猴硐旅行的一位愛貓遊客拍攝,透過部落格的發表,網路傳播的擴散, 因而聲名大噪,吸引愛貓遊客的造訪,來猴硐賞貓,成為猴硐觀光的新亮點。 而政府觀光單位抓住機會,順勢推廣,打造猴硐成為貓村,終於發展成為今日猴硐的新風貌。

原以為今天微風細雨,沒有陽光,貓咪可能都躲了起來。沒想到走在猴硐,隨處都可以遇見形形色色, 各種可愛的貓咪,遊客則持著相機環繞著貓咪熱情拍照。 貓村也新設不少以貓為主題的商店,販售相關的文創商品。

猴硐的涼亭角落或公園座椅下,有新設的貓屋,提供貓兒舒適的休憩空間,而貓村也設立了貓咪的醫療保健站, 並立有各種宣導標語,教育遊客,勿干擾貓咪作息,以營造出一個對貓友善的貓村環境,其用心值得肯定。

圖:貓咪欺負貓咪

貓村打響了知名度,不僅吸引遊客的造訪,同時也吸引貓咪的遷入。

棄養貓,或流浪貓,都聞風主動而來,或被主人帶來這裡,尋求新的人生。

貓村作為一個貓咪社會,一如人類社會,為了生存而競爭,衝突在所難免。 在貓村,我就在看到貓咪為搶地盤而激烈扭打,我看到一隻落敗的貓咪被逼到屋簷角落,退無可退, 露出楚楚可憐的模樣。

在猴硐討生活的貓咪,際遇各有不同,有幸與不幸,有的貓咪被店家當做寶貝般的呵護,妝扮美麗的坐在店門口, 吸引遊客駐足拍攝,扮演「招財貓」的角色;有的貓咪擁有舒適專屬的貓窩,有人餵食照顧,無愁吃住,如貴妃般的慵懶趴臥, 不理會來來往往的遊人;有的貓咪會主動接近遊客,搖著尾討食;有的貓咪則畏畏縮縮的孤獨站在屋簷高處,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不敢靠近別貓的地盤; 還有一些小貓咪則在飄泊在貓村外圍遊客稀少的路旁草叢,小心探出頭來,盼望有人餵食,卻又眼神惶恐,稍有動靜就溜進草叢,消失無蹤。

貓村貓咪的生活,宛如一幕幕形形色色的人生。有的居優勢,有的處劣勢,各有喜悲甘苦,但只要貓村能持續繁榮, 無論是原住此地的貓咪,或是外來新住的貓咪,早到的,晚到的,強健或弱小的,都有機會可以在這裡安身立命。


圖:猴硐貓村

這幾年來,每次走訪猴硐時,看到猴硐現在的繁榮, 總會想起當年第一次造訪猴硐時的情景。

那是民國九十一年(2002)四月某個週末假日的上午,我獨自搭乘莒光號列車前來猴硐旅行。 列車停靠猴硐站時,只有兩名乘客下車,一位是當地的居民,而遊客只有我一個。

當年寫的猴硐旅記內容,沒有貓咪,滿目所見,只有礦村寂寥與古道滄桑而已。 做為旅遊資訊,已經過時,而做為猴硐的歷史記憶,則仍有參考的價值。

猴硐成為貓村,景點爆紅之後,難免也帶給當地居民困擾,例如遊客製造的噪音及垃圾髒亂, 而愈來愈多的貓咪,社區生活不再寧靜,環境品質惡化等問題接踵而來,猴硐已不再是昔日的猴硐, 而我親身經歷過猴硐今昔風貌的轉變,心情感受又如何呢?

我的心情是樂見猴硐今日貓村的繁榮。我認為繁榮帶來的困擾,較容易解決;而蕭條產生的困難,則較難以因應。 猴硐因偶然的機緣,而發展成為有特色的貓村,若能因此活絡地方經濟,使年輕人口不再外移或逐漸回流, 聚落生生不息,猴硐國小可以免於廢校的命運。

身為旅人,不愁猴硐變成熱鬧的村落。再往猴硐的山林走遠一點,還有廣闊的山林及礦業遺跡可以尋幽懷古。 我不介意猴硐礦村容顏的轉變,祝福猴硐貓村,繁榮與安康。

旅遊日期:2015.10.22 (寫於2015.11.24)  


【猴硐地名】
第一次造訪猴硐的遊客,可能會對猴硐地名出現不同寫法及不同的發音而感到困惑。 猴硐,最早的地名叫做「猴洞」,是因山邊洞穴有猴群出沒而得名。日治時代,猴洞開採煤礦,礦場忌諱礦坑出水, 因此將「洞」改寫為「硐」,地名變為「猴硐」。台灣光復後(1945),政府認為「猴硐」地名不雅,又將「猴」改為「侯」, 地名變成「侯硐」。近年來,因地方人士的要求,而將地名恢復為「猴硐」,但是既有的道路及地址門牌,例如「侯硐路」,則未作變更, 因此出現不同的地名稱呼。至於「猴硐」的「硐」,有人讀成「銅」,有人讀成「洞」,我認為應讀成「洞」,較符合地名的原始意義。

【延伸閱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033篇 - 2002.04.06  侯硐.礦業滄桑.金字碑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440篇 - 2006.12.30  柴寮古道.中坑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726篇 - 2009.08.31  後凹古道.劉厝古道.金字碑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727篇 - 2009.08.31  猴硐火車舊隧道群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750篇 - 2010.01.01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769篇 - 2010.04.25  再訪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878篇 - 2011.11.27 猴硐國小.猴硐舊火車隧道群


猴硐坑。

猴硐坑坑道體驗台車。

運煤橋及猴硐坑。

選洗煤場及願景館。

遊客服務中心(左)及願景館(右)。

涼亭內的貓群。

涼亭內的貓屋。

猴硐貓咪。 










貓咪搶地盤的衝突場面。




猴硐貓村。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