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168)

[桃園大溪].旅聯網十一週年慶之十一指古道之行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旅聯網十一週年慶,新溪洲山鞍部山友大合照(山友Lee兄提供)。

一年一度的旅聯網網版主登山聚會,多選在秋高氣爽的十月份舉行。

今年我們選定桃園大溪的十一指古道,以慶祝旅聯網成立十一週年。

領隊蕭郎規劃了連走新溪州山、溪洲山、大艽芎古道與十一指古道的環狀路線。登山之日選定10月24日。

雖然前幾日天氣不穩,又有巨爵颱風在巴士海峽以南的呂宋島徘徊,前一晚台北下著整晚的雨, 不過來到登山當日,天氣轉陰,桃園無雨,是個適合登高的涼爽日子。

這次參加的山友超過20人,上午9時45分,我們在石門水庫溪洲大橋橋頭附近的坪林站溪洲山登山口集合。 參加者除了幾位旅聯網創始會員是固定班底,也有首次與會的山友。雖然是初次見面, 但網路上都已相識,又志同道合,所以都能一見如故。

圖:溪洲山登山步道(大灣坪古道)

今天的登山路線,如溪洲山、大艽芎古道、十一指古道等路線,我都曾經走過,也發表過旅記。

山是熟悉的山,路是舊識的路,一年一聚,其實心情不在登山,而是敘舊。

以前與山友爬山,多以山為話題,不涉及私人領域。如今則多了互問孩子近況如何等等的家常話題。 一年一聚,孩子又增長一歲,總會有一些孩子新鮮事可以彼此分享。

從坪林站爬往溪洲山稜線,路程約50分鐘。此段山路,石階多陡,是今天行程主要的爬升段。 沿途聊著天,幾次休喘,也就不知不覺抵達越嶺鞍部的愚公亭。

等山友陸續到齊後,先拍一張大合照留念。稍作休息,然後先往西行,沿著稜線山徑,登新溪洲山; 再折返回到愚公亭,然後再往東行,循著稜線走往溪洲山。稜線路較為平緩,一路起伏不大。

前行約十分鐘,遇左岔路,可以通往山腳下的福山巖(溪洲廟)。岔路口所在的小山頭,叫做「大坑崙」, 有小徑環繞著一堆樹叢,眼尖的山友蕭郎發現其間有殘垣遺跡,應該就是當年的隘勇寮遺跡了。

圖:溪洲山稜線山徑(昔日的白石山隘勇線)

我們走這條溪洲山稜線山徑,前身是具有百年歷史的隘勇線古道。

明治36年(1903),日本人建立了一條從白石山經牛角湳山,至溪州山的隘勇線, 稱為「白石山隘勇線」,以防範泰雅族人。

查閱當年總督府臨時土地調查局繪製的《臺灣堡圖》,即能看出當時情勢。 地圖上,溪州山稜線以東的整個區域一片留白,就是當時土地測量人員不敢進入的所謂「生蕃地」了。

白石山隘勇線,早已走入歷史,而當年的隘勇路,如今成為登山路;隘寮砌牆,已成殘跡。 這座隘寮的基址還算完整,應該還來得及保存,文化當局或許可以對此稍作修葺, 並立解說導覽牌,以使後來遊者可以認識當年史事。

《臺灣堡圖》-溪洲山附近地圖。
溪洲山稜線山徑,昔日隘勇古道。    隘勇寮遺跡。

圖:溪洲山

由隘勇遺址續行稜線山徑,大約1小時,登抵溪洲山。

溪洲山,海拔578公尺,是台灣小百岳之一,是桃園名山,同行的山友幾乎都已登過此山。

山頂有平坦的小空地,我們就在這裡用餐。溪洲山山頂,當年也是白石山隘勇線的據點。 記得幾年前來時,山頂附近還可看見明顯的殘垣遺跡。這次來訪,山頂人多,忙著聊天, 又有其他遊客在此用餐,就沒注意到遺跡是否依舊了。

現在的溪州山,日治時代的《臺灣堡圖》則標註為「新溪洲山」,而現在愚公亭以西的那座新溪洲山,則堡圖沒有標註山名。

用餐完畢,我們續行溪洲山稜線。從溪洲山至大艽芎古道越嶺鞍部的這段稜線山徑,就是我不曾走過的路段了。 昔日的隘勇線,沿途不見隘勇遺跡,僅路過一碑柱,刻有「三井」字跡, 見證了日治時代日本財團開發台灣山林的歷史。

約行25分鐘,抵達大艽芎古道越嶺鞍部。我們由此脫離溪洲山稜線,走大艽芎古道下山往大芎宮登山口。

圖:大艽芎古道

大艽芎,舊稱「大九芎」,是因這裡多九芎樹而得名,早期古道翻越的山嶺,就被稱「大九芎崎」。

大艽芎古道歷史悠久,是早期漢人翻越溪洲山脈,進入「番地」拓墾的舊路, 見諸於《臺灣堡圖》。

晚清劉銘傳的主政時代,「理番」事業是施政重點之一。台灣撫墾局的總部就設於大嵙崁(大溪), 清軍的隘勇線翻越溪洲山,直逼角板山。漢人拓墾的腳步,隨之進入溪洲山的後山拓墾。

1895年的夏天,一紙條約,造成台灣變天。晚清時代建立的隘勇線一時崩散, 而日本人統治之初,無暇顧及山地。泰雅族人趁機光復失土,由角板山回到溪洲山。 明治36年(1903),日本人重建隘勇線,接著又前進角板山了。

大艽芎古道一塊塊浸染苔蘚的青色石階,默默訴說著古道百年的滄桑。舊的苔蘚石階已被剷去一半, 改築木板土階,以避免遊客步行時因古階濕滑而失足,兼顧了古道舊貌與行人安全。

下行約10分鐘,即抵達古道的登山口,附近有一座大艽宮。至此以下的古道,已被柏油路小車道所取代。 我們沿著車道往下走,約2、3分鐘,遇左岔路,是一條土石小路,路口指標寫有「香艽古道」,也可以通往山腳下。 於是臨時起意,兵分二路,多數改走這條古道下山,少數走小車道下山。

圖:十一指古道登山口大合照(山友Mark兄提供)

香艽古道的路徑還算清晰,但顯然少有人走,雜草較多。古道沿著山勢緩緩下行。

約走十幾分鐘,抵達出口,接土石路小車道。沿著土石路走出去,抵達香光山寺。

續行不久,抵達竹篙厝公車站牌,參觀附近頭寮大池著名的水中土地公廟。兩路人馬會合後, 走往附近頭寮城聚落,由依托邦社區大門對面的小路進入,前往十一指古道的入口。 在途中的鄉間小路,我們與趕來赴會的山友老恩兄會合。

老恩兄是旅聯網的創始會員之一,早期登山聚會必到,後來忙於工作事業,分身乏術,一年一度的登山聚會, 往往也只能最後趕來聚餐,今天亦復如是。今天他還特別邀請了神祕嘉賓。

原來是多年未見的山友Andy兄夫婦,隨老恩兄同來赴會。多年未見,相逢倍覺驚喜。 上次與山友Andy兄夫婦一起爬山,已是九年前的往事了。 當時我的鏡頭還拍下了Andy兄揹著Andy嫂踏在溪水中的幸福畫面。

幾年不見,Andy夫婦有了小孩,轉眼之間,他們的女兒已經六歲了,文靜乖巧, 今天跟著我們走十一指古道。我笑著對Andy兄說:「改天可以介紹我兒子小東與你的女兒認識。」

十一指古道極短,大約十一分鐘就走完了。抵達山腳下的登山口,依照往例,拍一張大合照, 人人手指比出十一,以慶祝旅聯網成立十一週年。行程結束,晚上就近在石管局附近找一家活魚餐廳聚餐,然後相約明年再見。

旅遊日期:2015.10.24 (寫於2015.10.30)  


【路程時間記錄】
●坪林站→50分鐘→愚公亭→5分鐘→新溪州山→5分鐘→愚公亭
●愚公亭→70分鐘→溪洲廟岔路(隘寮遺址)→60分鐘→溪州山
●溪洲山→40分鐘→大艽芎古道越嶺鞍部→12分鐘→大艽芎古道登山口
●大艽芎古道登山口→3分鐘→香艽古道入口→13分鐘→香艽古道出口→10分鐘→竹篙厝站牌→3分鐘→頭寮大池
●竹篙厝站牌→8分鐘→十一指古道入口→11分鐘→十一指古道出口→6分鐘→簡家古厝 (汽車接駁回坪林站)

【相關旅記】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27篇 - 2005.02.17 大艽芎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35篇 - 2005.03.10 十一指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451篇 - 2007.03.03  新溪洲山.溪洲山


溪洲山登山步道(坪林站∼愚公亭路段)

這段越嶺大灣坪的登山步道,又稱「大灣坪古道」。

愚公亭(越嶺鞍部)。

先沿著稜線往西行,前往新溪洲山。

約5分鐘,輕鬆登頂新溪洲山。山頂有(總督府)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

原路折返愚公亭,續往東行,沿著稜線山徑前往溪洲山。 

溪洲山稜線步道,昔日的白石山隘勇線,也是一條百年古道。

稜線山徑起伏平緩,僅有一小段陡峭須要攀爬。

陡峭山徑之後,抵達觀景平台,眺望石門水庫後池堰。

百年前的隘勇道路,如今成為登山客往來的山徑。

溪洲山,海拔578公尺。山頂有二顆基石,相距不遠。

續行,仍沿著稜線山徑,走往大艽芎古道越嶺鞍部。

抵達大艽芎古道越嶺鞍部。

續行大艽芎古道下山往大艽宮。

抵達大艽宮登山口。

續行小車道下山。

遇左岔路,路口寫著「香艽古道」,改走這條古道下山。         

古道出口,接土石產業道路,續行,經過香光山寺。

產業道路出口,抵達竹篙厝,參觀附近頭寮大埤水中土地公廟。

續行竹篙厝產業道路,走至頭寮城依托邦社區。從社區大門對面
的小路進入。經養雞場,至路底轉彎處,即為十一指古道入口。

十一指古道入口。

十一指古道極簡短,約十一分鐘即可走完。

抵達十一指古道出口(埔尾)。登山口有一棵茄苳老樹。

順道參觀附近有150年歷史的簡家古厝。結束今日登山行程。
晚上在石門水庫石管局附近聚餐。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