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137)

[台灣老照片].1915年《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5期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5期(第五集)

《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5期,出版於大正四年(1915)二月。

本期寫真帖以臺北規模宏麗的鐵道飯店為首頁,末頁則是臺灣南部偏遠山區的排灣族聚落。一個臺灣,兩個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

大正四年一月下旬,臺灣總督府以優勢的武力平定了臺灣南部排灣族的反抗,結束所謂的「南蕃騷亂事件」,為佐久間總督「五年理蕃計畫」劃下句點。 無論願意與否,臺灣原住民族從此被迫放棄既有的傳統文化,開始走向近代化。

本期出現的圖片,臺北水道水源地、臺灣總督府醫學校、阿緱廳附屬牛疫免疫血清作業所等公共機構,都反映了臺灣二十世初邁向近代化的過程, 其影響至今。大正四年,蔣渭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而前一年畢業的杜聰明,在這一年負笈日本, 考進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後來成為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

日本殖民統治臺灣五十年,對於這段歷史的評價,歷史學者見解紛歧,歷史教科書用語「日治」或「日據」,一字之差,彼此爭論不休。 而觀覽百年前的臺灣老照片,心中頗有感觸,不知學者爭論爭議的意義何在?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我個人的歷史心情與想法,已漸漸不會視日本統治時期為「殖民統治」, 而僅視其為前朝而已。這樣就能心平氣和的看待其歷史功過。不僅如此,對於前朝的前朝(例如:清朝、明鄭、西班牙或荷蘭時代), 也抱持同一歷史態度,而對於繼日本之後而來的政權,也應作如是觀。學者研究歷史,若是心存敵我意識,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別有用心的臺灣史觀了。

這只是個人不夠成熟的歷史見解而已。身為旅人,不是學者,所以並不會擔心觀點幼稚而被人訕笑或批評。

旅記日期:2015.04.29  

p.s.本書為日治時代的著作,當時出版者的政治立場、觀點、文字用語(例如稱台灣原住民為「蕃人」),已不符當今主流價值,亦與今日台灣史觀不同。 本文如實翻譯內容,以反映時代真實風貌,並非代表筆者的立場或觀點,敬請讀者諒察。


《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5期

◎鐵道飯店:位於臺北停車場(火車站)附近。明治四十一年(1908)鐵道部為便利內外旅客而興建的飯店, 實為臺灣第一旅館,也是東洋數一數二的大飯店,其總面積達三千零六十九坪,結構宏壯,設備完善。
【譯註】1945年五月三十一日美軍對臺北大空襲炸毀鐵道飯店,原址為今臺北車站前新光三越百貨公司。

◎臺北水道水源地:位於臺北大加蚋堡林口庄,水源取自新店溪的清澈流水,經由沉澱過濾後,由山頂的加壓站 將水輸送提供臺北三市街使用,工程費用一百九十萬圓。水源地佔地廣闊,規劃嚴整,沉澱過瀘池周遭規為圃苑,種植樹木,林木鬱蒼,翠綠之色與水光相映,風景明麗, 與圓山公園遙遙相對,是臺北首屈一指的遊覽勝地。南門有便利的臺車可以抵達水源地。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309篇-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觀音山蓄水池
◎總督府醫學校(臺北東門外):前身是明治三十年(1897)年中創立的臺北醫院附屬醫學講習所,明治三十二年(1899) 四月創立現在的學制,改隸屬於由總督府管轄,是培育本島人醫師的醫學校,學生畢業後分發至公共醫院。另外設有熱帶醫學研究所。 學制預科一年,本科四年,校舍位於東門外的閑靜之地,曾地舉辦過大眾衛生展覽會。
【譯註】昭和十一年(1936)臺北帝國大學成立醫學部,總督府醫學校因此併入臺北帝大, 成為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戰後(1945),改名為「臺灣大學醫學院」。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306篇-台北城古蹟巡禮(五):台大醫院舊館.台北賓館.景福門.東和禪寺鐘樓
◎新竹孔子廟與公學校: 新竹孔子廟與臺南、彰化的孔子廟,都是因祭典需要而由官方興建的,其創建的年代不詳。前幾年大修,外貌已改觀,附近有一些附屬的房舍建築, 現在充做新竹公學校的校舍使用。
【譯註】新竹孔廟,民國四十六年(1957)拆遷至中山公園(新竹公園)旁。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306篇-鄭用錫墓.李錫金孝子坊.新竹動物園.新竹公園
◎臺中地方法院 :明治三十一年(1898)故兒玉總督改革地方法院條例,設置臺北、臺中、臺南三個地方法院, 任命判官(法官)及檢察官,又制定法院組織法,以符合資格者出任判官職務。照片為臺中地方法院的正門。
【譯註】臺中地方法院,今仍為臺中地方法院,位於台中市自由路1段91號。
◎埔里社街: 南投廳下有名的都會,距離南投街十五里,位居埔里社盆地的中央,自古以來各種蕃人居住於此地。設有守備隊兵營、衛戍病院、支廳等機構。 此地出產木材、樟腦、松茸等,人口四千多人,由臺車軌道由集集經湳仔至埔里。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845篇-[前人遊記].水沙連紀程(鄧傳安撰,1823年)
◎濁水溪鐵橋: 臺灣縱貫鐵道最長的橋樑,長度僅次於下淡水溪鐵橋,長三千二百呎,工程費一百多萬圓。
【譯註】濁水溪鐵橋於民國五十年(1961)臺鐵進行雙軌工程,拆除舊橋, 改為雙軌平台式鋼製鐵桶橋;民國七十五年(1986)再改為雙線預力梁大橋,昔日拱形鐵橋身影消失,僅存一座橋墩遺跡。
◎阿里山鐵道竹崎頭停車場: 竹崎頭停車場是阿里山鐵道的平地段的終點,也是阿里山林木運搬用鐵道(非營業線)的起點。阿里山鐵道由此地出發, 經糞箕湖至終點二萬平,本線三十二哩,通過重重山岳,有隧道六十九,或行經橋梁, 或以螺旋盤升(在樟腦寮、交力坪之間的獨立山),鬼斧神工,令人稱奇。
◎開元寺:位於臺南大北門外約十五丁處,有「北園別館」之稱。 原為朱成功(鄭成功)兒子鄭經之母董氏的別館。康熙二十九年(1650)巡道王效宗總鎮王化行改為「海會寺」, 以田園五十餘甲田租支應開銷。嘉慶五年(1800),提督哈當阿整建,改名「海靖寺」,後來又改名「開元寺」。 中國唐代的開元(唐明皇年號)年間,許多大寺廟都以開元為名。臺南開元寺當時是本島的大廟,命名之意,有效法此意。 如今雖然結構宏壯,但周遭荒涼,一片頹廢。
【譯註】開元寺位於今臺南市北區北園街89號,現為國家第二級古蹟。
◎臺灣守備步兵第二聯隊兵營:目前臺灣的守備隊有步兵二個聯隊及山砲兵二個中隊,分別駐守臺北與臺南。 守備隊司令部設置守備司令官,由陸軍少將擔任,各統帥一個步兵聯隊及山砲兵中隊,必要時並設置小部隊派遣至各地駐防。 照片為臺南守備隊的兵舍,其建築為熱帶兵營的模範,衛生設備完善,有東洋第一兵營的名聲。
【譯註】臺灣守備步兵第二聯隊兵營原址位於今日臺南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第二聯隊的本部,今為臺南成功大學禮賢樓。
◎半屏山(臺南廳管內): 位於舊城外的左營庄,一半是峭壁危崖,狀如屏風佇立,因此而得名。半屏山連亙一里, 海拔三百餘尺。山腹處有巨大的洞窟,傳說可以通往海底,山下有池塘,名為蓮花池,小舟往來,風景如畫。 古人有詩云:
板蘿直上石屏嶺,四望凌虛意渺然。俯瞰群山培塿細,遙臨萬樹鬱養連。
溪痕澗壑青蕉地,彩色紅霞碧落天。極目滄溟東艇外,煙波數點賈人船。

◎打狗郵便局:位於打狗港町停車場約五丁的地方, 文藝復興式的建築樣式,廳舍及附屬家屋總坪數三百五十七坪, 工程費五萬六千三百七十圓。大正二年(1913)九月十六日竣工,十月三十日開幕。
【譯註】 打狗郵便局,為今日高雄鼓山郵局。最初設於旗後的街仔路,大正二年遷至溱町一丁目新建洋樓(今臨海路17號), 大正九年(1920)改稱「高雄郵便局」,原建築毀於1945年美軍轟炸,戰後在原址設立高雄鼓山郵局。
◎阿緱廳附屬牛疫免疫血清作業所: 本島的牛疫以嘉義、臺南、阿緱三廳最嚴重,阿猴廳為了預防及遏止牛疫,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設立本所,從事牛隻免疫血清的製造, 為牛隻注射血清疫苗,這裡是東洋唯一的牛隻血清作業所。
【譯註】牛疫免疫血清作業所原位於今屏東電信總局。日治初期牛疫盛行, 臺灣總督府在阿緱廳設立牛疫免疫血清作業所,經過多年努力,至大正九年(1920)時,已將牛疫完全撲滅,因此在阿緱廳建立了一座牛疫紀念碑。 此碑現保存於屏東家畜防治所(屏東市水源街100之1號)。
大正五年(1916)四月,中國福建省的官方代表張遵旭來臺參訪,曾參觀阿緱廳牛疫免疫血清作業所,根據他事後《臺灣遊記》一文所記, 大正元年(1912)臺灣有3329頭牛感染牛疫,大正四年(1915)時,僅有181頭罹患牛疫,到大正五年時,牛疫幾乎已完全絕跡,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與感觸。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055篇-[前人遊記].張遵旭-《台灣遊記》(四)(1916年)
◎璞石閣街:約位於花蓮縱谷平原的中部,現在設有支廳。清朝同治初年,福建人始來此地與土蕃進行交易。 璞石閣土地廣闊,土壤肥沃,現在獎勵移民入墾。如今是東部鐵道的終點,與卑南之間有臺車輕便鐵道相通,附近製造樟腦的產業榮盛。
【譯註】璞石閣,花蓮玉里的舊稱。
◎花蓮港街黑金通:花蓮港街是廳治所在,人口一千五百人,鐵道臺東線以此為基地,通往璞石閣,預計未來將通往卑南街。
【譯註】黑金通,今花蓮市中山路。
◎大里簡的絕景、龜山島:大里簡是宜蘭廳轄內著名的風景名勝。 舊誌記載,東北三十里海中有海島,名為「龜山島」。由草嶺迤邐而來,山若屏障,海岸大石嶙峋,此地設有一關隘,名為「北關」,而蘇澳的關隘稱為「南關」, 兩者並稱為宜蘭門戶。其海岸面東,但見萬里滄溟,有「臺灣八勝」之一的美譽,所謂的「東溟曉日」。朱仕玠有詩云:
火輪初出海波齊,一道雲霞望眼迷。炯炯赤光射鯨背,嘐嘐清唱送天雞。
漫驚秋橘懸暉迫,那識扶桑拂影低。咫尺便應霄漢接,世人何處問端倪。
【延伸閱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718篇-北關海潮公園
◎古錢:約二、三千年前的中國古錢幣。
◎露店仔(本島人):臺灣人的露店,類似內地所謂的屋臺店,販售簡單的物品,攤位擺設的道具大多採竹製, 搬運便利,在街衢空地及市場附近常常可以看見這樣的露店仔。
◎穿山甲:穿山甲產於臺灣的深山幽谷,常棲息於土穴中,以螞蟻蚯蚓為食,體長約三尺多。本島人以其皮甲 做為藥材,而其肉煮食可以解熱毒。
◎林投
◎木瓜
◎榕樹
◎排灣族動搖 蕃丁的狙擊(加禮蕃):Ateru、Kimelan社等蕃人所持的武器頗為原始簡易,大多使用傳統弓箭, 埋伏張弓等待他族經過時射殺對方。
◎排灣族動搖 男人正裝(恆春下蕃)  排灣族動搖 女人正裝(恆春下蕃)
◎排灣族動搖 蕃童的遊戲(恆春上蕃)
◎排灣族動搖 蕃屋(加禮蕃)
◎排灣族動搖 留守的妻子(恆春上蕃)
更多Tony譯述的...《台灣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