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京師翠微山

龔自珍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翠微山(翠微山:在北京市西北約三十里),有籍于朝(籍:書冊,此指登記註冊。朝:朝廷。),有聞(名聲)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隱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為高矣。不絕高,不敢絕高,以俯臨京師也。不居正北居西北,為傘蓋不為枕障也(枕障:枕頭和屏風。)。出阜成門三十五里,不敢遠京師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構其半,臚其趾(臚:陳列。趾:山腳。),不使人無攀躋之階,無喘息之憩。不孤巉(獨立險峭),近人情也。與香山靜宜園(香山寺址。乾隆十年秋重修後改名靜宜園。)相絡相互,不觸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為懟也(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懟: ㄉㄨㄟˋ,怨恨、埋怨。)。與西山(在北京市西北郊)亦離亦合,不欲為主峰,又恥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東之玉蘭,有蘋婆(又稱鳳眼果,常綠喬木),有巨松柏,雜華靡靡芬腴(靡靡:草隨風倒伏的樣子。芬腴:花草芬香豐滿。),石皆黝潤,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諧于俗,不以僻儉名其平生也。

最高處曰寶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離立(並立)也。山之盩(ㄓㄡ,曲折處)有泉曰龍泉,澄澄然渟(水積聚而不流動)其間。其甃之也中矩(甃:ㄓㄡˋ,井壁。中矩:合乎尺度)。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為僧廬焉,名之曰龍泉寺。名與京師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經一分,禮經以禮文佛(禮:禮拜。文佛:佛經,是文字組成的佛。),不則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龍泉龍泉遲焉,餘皆顯露。無龍泉則不得為隱矣。

余極不忘龍泉也。不忘龍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蘇州鄧尉山(鄧尉山因相傳漢時鄧尉隱居於此而得名),有四松焉,形偃(形態仆下)神飛,白晝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十畝。平生至是見八松矣。鄧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肅。鄧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鄧尉之松殆不知天地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間不可無是松者也。


龔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中書、禮部主事。家學淵源,從文字、訓詁入手,涉金石、目錄,泛及詩文、地理、經史百家,受「春秋公羊學」 影響甚深。面對嘉慶道光年間社會危機日益嚴重,龔自珍棄絕考據訓詁之學,講求經世之務,追求政治社會改革。面對中英鴉片問題,他支援林則徐禁煙,主張加強戰備對付英國。詩文皆有名,有《定庵文集》3卷、《餘集》1卷等著作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