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雲山記

吳敏樹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立吾村而東望,彷彿乎翼然有山起於雲中者,大雲山(大雲山,座落於今湖南岳陽縣東部)。山祀真武神(真武神,武當山道教最高尊神,真武即玄武,位於北方,屬水,其色玄,故稱玄武。)甚靈,遠近走禱者眾。常從之問,云:「此去可百里,仙靈之所居也。」於是有游志。蓋前此十七八年矣。而友人郭建林喜山水,約同遊。將行矣,以風雨或以事不果者,蓋三四焉。今月初十日,建林自郡城來告余曰:「新霜天幸晴,行不汗,請與子踐大雲之約矣。」

明日,余與建林及從弟伯喬三人者,步而即路(啟程;上路), 一人擔行李以從。其日至于潼溪,行四十里。明日行四十里,至于白羊之田(白羊田, 地名,位於今臨湘市南部)。山益高,水益急,望大雲益近。明日過八百市。有路緣飛嶺以上。 居人曰:「山自此登矣。」三人者以勇勸,猶數息乃上。已上,路緣嶺側,俯深溪,過之可怖畏。稍下有村落山田。 已復上,如前嶺。蓋上者八而二下。此以往,路皆然。過鵬灣,望懸泉自四山下,佇觀之。過案山,山絕高, 峭立似城堵。是大雲之曲尾。形家言謂之「案山」(案山是指穴山與朝山之間的山, 即距穴山最近而小的朝山延伸略高出明堂的這一部分坡地。與案山相對為遠者則為朝山。)。 路緣案山入,行深洞中,四五里無人家。山半岩缺處,望有七八家煙火。路益險狹, 水走絕澗下,聲怒號。建林伯喬甚怖,余差(大致還可以)勇。循澗行,路漸高,澗漸平,亦有村聚。晚投宿于羅氏,則至峰下矣。是日計行二十五里,然路難,四十不啻(ㄔˋ,只;僅。)焉。

明晨飽飯,往登。石崖下聞泉淙淙然,坐聽之,其聲如松風之走萬壑也,是曰「響泉之崖」。 澗側大石如縮龜,響泉自其下出,是曰「息龜之澗」。遂緣萬松磴,磴石級,級數十。 足疲甚,一休,如是休者又數十,至乎道士之宮,憩焉。 遂陟(ㄓˋ,登高、爬上)大雲之峰。 下視萬山,如走馬,如驅羊,如滾波濤,如千萬人軍,旌旗鼓戈,魚麗鵝鸛(ㄍㄨㄢ ˋ, 鳥,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長而直,形似白鶴,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捕食魚蝦等。),升壇而指麾。 自巴陵臨湘通城平江西四縣之山,咸在肘下。 而西望洞庭,煙洲草渚,隱約可辨。沙川油川,左右繞若雙帶焉。 其峰之勝者,卓筆(卓筆峰)如筆, 青笠(青笠峰)如笠,攢劍(攢劍峰)如劍,圍屏(圍屏峰)如屏。三人相顧以嘻(喜笑的樣子或聲音。),謂不臻(達到)于茲,安知茲山之上有若是者耶?而今之遊不徒勞也已。峰下有井,名聖泉。道士之宮,背峰而列,宮凡六,余所宿宮名永樂。是日進香可百許人。道士云:「八月之望,會者凡四五千人,蓋神之盛也。」余等亦禮而無祈焉。

明晨下山。下行易,惟不可望。恐欲墜,亦頓撼,苦足肚痛。至鵬灣, 灣有小潭自山來,二十里之泉,咸走石溪來會。石鬥削若甃(ㄓㄡˋ,井壁。)。 小丘臨潭上可亭。前往時,略未究,今始得之。余所得大雲之盛具此矣。 其日仍宿白羊彭氏白羊地屬臨湘,而大雲巴陵地犬牙(交錯; 多指多指地形、地勢像犬牙般交錯。)人也。明日至蒿坪,回望大雲,指前宵宿處,乃在天半。 小雨,因過宿友人李皋門孝廉家(「孝廉」這個稱呼, 是明、清時對舉人的雅稱。)李氏多藏書。出書錄觀之。明日至新牆, 宿蘇州吳氏寄東書屋。又明日,與建林別,余及伯喬歸。

是行也,凡八日,得詩十有一首。凡所稱峰崖泉石云者,向未有名,名之自余。 以大雲之居境蓋遠矣。近縣鮮好事者,四方之人莫至,游者自余三人始。


吳敏樹(1805∼1873),字本深,號南屏,湖南巴陵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官瀏陽縣訓導。以不能行其志,自免歸。嘗客京師,與梅曾亮、朱琦、邵懿辰、王拯等善。曾國藩督兩江,從之閱兵,遍歷各郡,相唱和。敏樹少好為詩,繼治古文,得桐城家法。著有《柈湖文集》十二卷,《清史列傳》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