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鶴軒壁記

歸有光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本文選自《震川生集》卷十五,作者以文會友,心生感慨而作記,文中寫景寄意,清新脫俗, 表現出歸有光樸素簡潔,善於敘事的筆風。

嘉靖戊戌(西元1853年)之春,余 與諸友會文(指文酒之會;語出論語:君子以文會 友)野鶴軒

(江蘇崑 山)馬鞍山(在崑山縣西 北境),小而實奇。軒在山之麓(山 腳),俗謂之東崖,亦謂劉龍洲墓,以(宋 朝)劉過(劉過,字龍川,著有龍洲集)葬於此。 墓在亂石中,從墓間仰視,蒼碧嶙峋(山石奇兀聳峭的樣子), 不見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徑,蜿蜒出其上,莫測所在。意其間有仙人居也。

(最初)慈谿(今浙 江慈谿縣)楊子器名父(楊子器,字名父,明朝成化年間進士, 曾知崑山縣令),創此軒,令(命令)能好文、愛士、 不為俗吏者,稱「名父」。今奉以為名父祠(這座軒就被稱為 名父祠)。嗟夫名父,豈知四十餘年之後,吾黨(志同 道合的人)之聚於此耶?

時會者六人,後至者二人。潘士英嘉定來,汲泉煮茗, 翻為(反而變成)主人。 余等時時(經常)散去,士英獨與其徒處。 烈風暴雨,崖崩石落,小鬼夜號(像山鬼夜號般), 可念也(令人懷念)


歸有光(1506--1571)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號項脊生,人稱震川先生。昆山(江蘇昆山)人。 少年好學,九歲能屬文,三十五歲,鄉試中舉。但以後八會試都未及第,直到六十歲時才中進士。 晚年任南京太僕寺丞,參與撰修《世宗實錄》,積勞成疾,卒於南京。歸有光對明朝中葉前後 七子的「文必秦漢」的擬古風氣,提倡學習唐宋人的古文,與王慎之、唐順之、茅坤等被稱為 「唐宋派」。其中,以歸有光的作品成就最高。歸有光的散文樸素簡潔,恬適自然,善於敘事 ,親切動人,為明代著名的散文大家。